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中的典型景物有不同的选取角度,也有各自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调动人们的记忆,营造出熟悉的意境;有的展现不同的地域特征,令读者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有的和情感契合,催生的情感。但是最终,这些景物能和诗歌完美融合,使诗歌成为写景的艺术。
【关键词】诗歌;景物;典型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2007年江苏高考卷大阅读《麦天》中对于画线句的赏析,给出了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这里的代表性事物,我们又称为“典型景物”,麦天的典型景物即为只有在麥子收割的季节出现的收割机、麦茬、麦秸香。无独有偶,《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对诗歌《长安晚秋》中的诗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的鉴赏中有这样一段:“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在对诗歌鉴赏中也出现了“选景典型”这样的字眼,由此来看,从古人就开始注重写景和赏析景物的典型性。工于炼字的古人对于诗歌景物的典型性如此重视,可见其意味悠远。
典型性在字典上解释为“具有代表性的”,代表什么?按照这样的思路,我认为可以代表特定的“时间”“地点”“心情”。细致地来说,诗歌中的景物有的可以是某个季节、某个时间段所特有的,也可以是某个地方所特有的,还可以是与特定的情感相关,他们也分别有不同的妙处,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第一类,景物具有时间的典型性。例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中有两句“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读者一看即知季节是深秋。因为水位低,所以鱼梁洲看上去浅;因为天气寒冷,所以梦泽看上去幽深。秋天的典型性景物就是水位低、潭水深幽,这样的意境和《滕王阁》中的句子“潦水尽而寒潭清”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的景物描写为人们展现的是一个清寒而深幽的深秋之景。再如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上阕“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中列举了一系列春天的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通过这些典型性景物,一个充满生机,热闹温暖的春天就脱颖而出,立于人们眼前。可以说这些典型性景物调动了人们的深层记忆,使人们发挥个人思维创造,从而营造出某个时间段特有的意境,画面真实可感。
第二类,景物具有地点的典型性。不同的地域有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如果能突出这些不同的特征加入诗歌中,也会使读者体会不同的地域特色,感受不同的地域风格,便于抒情。例如在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对景物有细致地描写:“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其中,漫天的黄沙、夜吼的风、大如斗随风走的碎石、黄草肥马、如刀的风头、旋作冰的汗水、凝结的砚水,无一不是发生在荒凉而寒冷的边塞。这些景物在中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为读者展现了异域特色,令人惊叹;同时,也刻画出环境之恶劣,从而反衬战士的英勇。而江南就应该是“青山隐隐水迢迢”,应该是“二十四桥明月夜”,一个温婉而美好的地方。这些有地域特征的景物具有相当的典型性,为事件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环境。
第三,景物具有契合心情的典型性,这一类使用最为广泛,也就是人们常常讨论的“意象”,用特定的景物展现特定的心情。在思念时,我们总能看到“月”的身影;在送别时,我们总能看到“柳”“亭”“津”;在伤心时,我们总能看到“落叶”;在追求高洁时,陪伴的总是“菊”“竹”“梅”……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最后一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作者选择了广阔天地间飞翔的一只小小的沙鸥来抒发情感,沙鸥之孤独感伤恰好与作者此时的情感想合,这样的景物帮助读者更好理解作者的处境和心情。
但是,在运用典型景物时,我们的诗人发挥出高超的个人才思,令人称赞。例如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这样一段写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选取了景物“云横秦岭”“雪拥蓝关”,一方面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在秦岭和蓝关之间,在贬谪的路上;另一方面也切合作者的心情——回望家乡,一片迷茫,浓重而无法解脱的相思,展望前路,阻塞不通,对前途满满的绝望。这里的典型景物即从地点角度出发,又和诗人的心情吻合,考虑周详,成为后人不断赞叹、品味、模仿的对象。
再如李商隐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从时间角度,选取了早晨的典型景物:鸡声、月、霜。这些景物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带着些许寒气而安静的早晨,诗人的寂寞就显得尤为浓重。又选取了商山的典型景物:槲叶、山路。槲叶只生于商山一带,令异乡之人去想象那阔大的叶片堆落山路的情景,读者的想象也随之蔓延开。在情感方面,作者选取的景物有:征铎、茅店、驿墙。这些景物无一不是勾起作者“客行悲故乡”的愁情。最后作者将美丽的梦中之景展现出来:在温暖曲折的池塘中,野鸭子游来游去。抓住家乡的春天记忆中那最温暖热闹的场景,表现自己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也随之喷涌而出,将情感推向了高潮。
由此来看,诗歌中的典型景物有不同选取角度,也有各自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调动人们的记忆,营造出熟悉的意境;有的展现了不同的地域特征,令读者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有的和情感契合,催生的情感。但是最终,这些景物能和诗歌完美融合,使诗歌成为写景的艺术。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诗歌;景物;典型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2007年江苏高考卷大阅读《麦天》中对于画线句的赏析,给出了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这里的代表性事物,我们又称为“典型景物”,麦天的典型景物即为只有在麥子收割的季节出现的收割机、麦茬、麦秸香。无独有偶,《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对诗歌《长安晚秋》中的诗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的鉴赏中有这样一段:“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在对诗歌鉴赏中也出现了“选景典型”这样的字眼,由此来看,从古人就开始注重写景和赏析景物的典型性。工于炼字的古人对于诗歌景物的典型性如此重视,可见其意味悠远。
典型性在字典上解释为“具有代表性的”,代表什么?按照这样的思路,我认为可以代表特定的“时间”“地点”“心情”。细致地来说,诗歌中的景物有的可以是某个季节、某个时间段所特有的,也可以是某个地方所特有的,还可以是与特定的情感相关,他们也分别有不同的妙处,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第一类,景物具有时间的典型性。例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中有两句“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读者一看即知季节是深秋。因为水位低,所以鱼梁洲看上去浅;因为天气寒冷,所以梦泽看上去幽深。秋天的典型性景物就是水位低、潭水深幽,这样的意境和《滕王阁》中的句子“潦水尽而寒潭清”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的景物描写为人们展现的是一个清寒而深幽的深秋之景。再如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上阕“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中列举了一系列春天的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通过这些典型性景物,一个充满生机,热闹温暖的春天就脱颖而出,立于人们眼前。可以说这些典型性景物调动了人们的深层记忆,使人们发挥个人思维创造,从而营造出某个时间段特有的意境,画面真实可感。
第二类,景物具有地点的典型性。不同的地域有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如果能突出这些不同的特征加入诗歌中,也会使读者体会不同的地域特色,感受不同的地域风格,便于抒情。例如在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对景物有细致地描写:“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其中,漫天的黄沙、夜吼的风、大如斗随风走的碎石、黄草肥马、如刀的风头、旋作冰的汗水、凝结的砚水,无一不是发生在荒凉而寒冷的边塞。这些景物在中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为读者展现了异域特色,令人惊叹;同时,也刻画出环境之恶劣,从而反衬战士的英勇。而江南就应该是“青山隐隐水迢迢”,应该是“二十四桥明月夜”,一个温婉而美好的地方。这些有地域特征的景物具有相当的典型性,为事件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环境。
第三,景物具有契合心情的典型性,这一类使用最为广泛,也就是人们常常讨论的“意象”,用特定的景物展现特定的心情。在思念时,我们总能看到“月”的身影;在送别时,我们总能看到“柳”“亭”“津”;在伤心时,我们总能看到“落叶”;在追求高洁时,陪伴的总是“菊”“竹”“梅”……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最后一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作者选择了广阔天地间飞翔的一只小小的沙鸥来抒发情感,沙鸥之孤独感伤恰好与作者此时的情感想合,这样的景物帮助读者更好理解作者的处境和心情。
但是,在运用典型景物时,我们的诗人发挥出高超的个人才思,令人称赞。例如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这样一段写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选取了景物“云横秦岭”“雪拥蓝关”,一方面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在秦岭和蓝关之间,在贬谪的路上;另一方面也切合作者的心情——回望家乡,一片迷茫,浓重而无法解脱的相思,展望前路,阻塞不通,对前途满满的绝望。这里的典型景物即从地点角度出发,又和诗人的心情吻合,考虑周详,成为后人不断赞叹、品味、模仿的对象。
再如李商隐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从时间角度,选取了早晨的典型景物:鸡声、月、霜。这些景物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带着些许寒气而安静的早晨,诗人的寂寞就显得尤为浓重。又选取了商山的典型景物:槲叶、山路。槲叶只生于商山一带,令异乡之人去想象那阔大的叶片堆落山路的情景,读者的想象也随之蔓延开。在情感方面,作者选取的景物有:征铎、茅店、驿墙。这些景物无一不是勾起作者“客行悲故乡”的愁情。最后作者将美丽的梦中之景展现出来:在温暖曲折的池塘中,野鸭子游来游去。抓住家乡的春天记忆中那最温暖热闹的场景,表现自己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也随之喷涌而出,将情感推向了高潮。
由此来看,诗歌中的典型景物有不同选取角度,也有各自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调动人们的记忆,营造出熟悉的意境;有的展现了不同的地域特征,令读者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有的和情感契合,催生的情感。但是最终,这些景物能和诗歌完美融合,使诗歌成为写景的艺术。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