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为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追求“美感”课堂,力求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美育教育。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和体验,甚至能让学习者的心灵获得美的熏陶。因此,在小学读写课堂上,教师要站在美育的角度,用美的眼光来审视语文教学,充分利用并挖掘教材内容,在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开展品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读是学习语文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好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情感体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审美能力的机会,在鉴赏中培养学生的情操,激活他们的审美意识,从而丰富其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1.读出语言的节奏美
许多文本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当然,读出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与韵味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朗读文本时语气是平平淡淡的,缺少抑扬顿挫,不能将字里行间包含的情感读出来。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文本素材,加强对学生的语感培养。例如,在学习民歌《敕勒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节奏划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后再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诗歌语言的节奏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2.读出文本的情境美
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象与情境往往需要读者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因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的特点开展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语境下感受美,提升语言感悟能力。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要将课文中相应的美景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初步感受桂林的山水之美,而后再朗读文本,深入体会这份美丽,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体会桂林水的静、清、绿。如此,也能让学生在文本朗读中融入自然情境,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在写作中融入审美元素
写作就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描述出来,是情感的抒发,情绪的释放,是藏于心灵深处的真善美的自然流露,是运用语言文字开展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而,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在自然界中捕捉美,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创造美。要时刻记住,将美的元素融入到写作中。
1.积累写作素材,发现生活中的美
美是一种生活感受与体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生活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滿着美,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美的景色、人与事物,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能够多感悟、多探寻、多思考。因而,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努力发掘生活中与大自然中的美。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引导学生捕捉自然界中的美,如看五彩缤纷的花儿、深邃蔚蓝的天空;听悦耳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闻风中花的香气、雨后新翻的泥土的气息……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人情之美,要告诉学生留心生活,在与人交往中用细腻的心感受人情冷暖。如,感恩父母的关爱,感谢陌生人的帮助,体会友谊的珍贵,捕捉更多生活中表现人性美的瞬间。三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如观察公园里的浮雕、街头的艺术广告以及欣赏名家名作等,感受艺术美在生活中给人带来的情趣,熏陶学生的审美素养。
2.在抒写中创造美,铸就美的篇章
如果没有真情实感,缺少对生活的感悟,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是空洞无物的,像记流水账一样,不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好的文章要富有文采、用词讲究,还要体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因此,对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就应该从美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运用生动、具象的语言写作,使文章的语言富有韵味。
(1)引用名言名句,彰显文化底蕴
中华古典文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厚,特别是古典诗词具有优美的意象、凝练的语言、动人的旋律。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写作时如果灵活而恰如其分地引用名言名句,就可以让文章富有文采,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写美景时,可以这样说——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直接借用古诗名句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样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运用修辞手法,锻炼审美能力
大多数小学生因为语言积累少,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差,所以在写作时习惯平铺直叙,很少能设计出一波三折的情节,也不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导致文章内容枯燥,语言干瘪。其实,只要在写作时能做到注意语言句式的变化,灵活运用整句、散句以及长短句,语言就能准确生动;如果能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就能让文章的语言更具魅力。可见,灵活运用句式以及修辞能够更好地增添语言的魅力,丰富文章的内涵。
(3)引用名言歌词,表达思想和情感
写作时,倘若学生能够引用一些名言或歌词,就能让文章具有形式美和节奏美,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力求让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获得美的熏陶。特别是在朗读与学习文字表达的过程中,更应该引导学生用美的语言抒发情感。长期坚持训练,定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素养。
一、开展品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读是学习语文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好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情感体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审美能力的机会,在鉴赏中培养学生的情操,激活他们的审美意识,从而丰富其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1.读出语言的节奏美
许多文本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当然,读出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与韵味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朗读文本时语气是平平淡淡的,缺少抑扬顿挫,不能将字里行间包含的情感读出来。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文本素材,加强对学生的语感培养。例如,在学习民歌《敕勒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节奏划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后再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诗歌语言的节奏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2.读出文本的情境美
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象与情境往往需要读者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因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的特点开展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语境下感受美,提升语言感悟能力。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要将课文中相应的美景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初步感受桂林的山水之美,而后再朗读文本,深入体会这份美丽,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体会桂林水的静、清、绿。如此,也能让学生在文本朗读中融入自然情境,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在写作中融入审美元素
写作就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描述出来,是情感的抒发,情绪的释放,是藏于心灵深处的真善美的自然流露,是运用语言文字开展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而,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在自然界中捕捉美,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创造美。要时刻记住,将美的元素融入到写作中。
1.积累写作素材,发现生活中的美
美是一种生活感受与体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生活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滿着美,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美的景色、人与事物,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能够多感悟、多探寻、多思考。因而,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努力发掘生活中与大自然中的美。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引导学生捕捉自然界中的美,如看五彩缤纷的花儿、深邃蔚蓝的天空;听悦耳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闻风中花的香气、雨后新翻的泥土的气息……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人情之美,要告诉学生留心生活,在与人交往中用细腻的心感受人情冷暖。如,感恩父母的关爱,感谢陌生人的帮助,体会友谊的珍贵,捕捉更多生活中表现人性美的瞬间。三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如观察公园里的浮雕、街头的艺术广告以及欣赏名家名作等,感受艺术美在生活中给人带来的情趣,熏陶学生的审美素养。
2.在抒写中创造美,铸就美的篇章
如果没有真情实感,缺少对生活的感悟,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是空洞无物的,像记流水账一样,不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好的文章要富有文采、用词讲究,还要体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因此,对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就应该从美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运用生动、具象的语言写作,使文章的语言富有韵味。
(1)引用名言名句,彰显文化底蕴
中华古典文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厚,特别是古典诗词具有优美的意象、凝练的语言、动人的旋律。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写作时如果灵活而恰如其分地引用名言名句,就可以让文章富有文采,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写美景时,可以这样说——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直接借用古诗名句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样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运用修辞手法,锻炼审美能力
大多数小学生因为语言积累少,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差,所以在写作时习惯平铺直叙,很少能设计出一波三折的情节,也不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导致文章内容枯燥,语言干瘪。其实,只要在写作时能做到注意语言句式的变化,灵活运用整句、散句以及长短句,语言就能准确生动;如果能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就能让文章的语言更具魅力。可见,灵活运用句式以及修辞能够更好地增添语言的魅力,丰富文章的内涵。
(3)引用名言歌词,表达思想和情感
写作时,倘若学生能够引用一些名言或歌词,就能让文章具有形式美和节奏美,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力求让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获得美的熏陶。特别是在朗读与学习文字表达的过程中,更应该引导学生用美的语言抒发情感。长期坚持训练,定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