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培养爱的环境
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树立一个榜样,以身作则,从而让幼儿逐渐发展成一个乐于帮助他人、尊老爱幼,有爱心的人,从而促进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
学校环境
学校在孩子生活学习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小社会的温暖。在开展各项活动的时候,加入一些爱的教育内容。可结合有关主题,把体现孩子关爱行为的照片或图画张贴在“成长记录”栏目上,并对幼儿的这些行为给予一定的奖励,倡导幼儿都能向这些行为学习。
为孩子做出“爱心”榜样
教师的影响
要培养有爱心的孩子,首先教师自身应该有一颗爱心。教师的小小善举会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使孩子人格的健全。
例如,当一个孩子不小心跌倒,我们应轻轻将他扶起来,观察受伤的地方,关切地问他:“你还疼不疼?”这样的行为能让孩子在教师的关心爱护下忘了疼痛,還能让孩子在教师的言行中自然地学会怎样关怀照顾同伴。倘若今后遇到相同的事,他们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来表达自己的关怀,从而真正内化为孩子们的爱心行为。
同伴的影响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同伴间的交往逐渐增多,同伴在幼儿爱心发展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孩子们通过平时的观察、模仿等形式,对同伴进行学习,让其爱心行为得到有效的培养。针对班级中某些孩子做的好人好事,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孩子们能够向他们学习,从而构建一个互相学习、互帮互助的整体。
在一日生活中贯穿爱的教育
在课间活动时,教师应该对孩子的表现给予充分的关注,对于他们在活动里做出的一些不正确行为加以科学的引导。比如我观察到有两个幼儿为了玩滑梯而发生争执,都不愿意主动相让。于是我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俩来这里稍微休息一下,教师给你们说一个故事。”我就给他们讲《两只山羊过桥》的故事,讲完以后我问:“两只山羊掉到河里的原因是什么?你们来帮它们想个主意,应当如何才可以顺利过桥?”经过引导,让孩子认识到争抢是错误的,同伴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彼此谦让。
总之,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应当将培养幼儿关心别人作为切入点,让孩子们能够学会如何对待遇到困难的人,然后用教师自身的情感与行为给孩子加以引导,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情感,激发爱的行为。
将爱的教育整合到教学活动中
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教师应当有效应用某些“爱心”素材。例如:中班语言活动《三只蝴蝶》,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清楚理解故事的内容,认识到同伴之间应该彼此关爱。然而活动并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应该把“爱心”教育继续延伸下去。让孩子们介绍和同伴间相亲相爱的故事,并画下来,和同伴分享付出爱的喜悦。
拓宽培育途径
我们还应充分应用各种艺术手段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如听故事、角色扮演等手段。例如:请孩子表演故事《狼和小羊》,让孩子扮演故事里的角色,能够更深刻感受到小羊的心理,愿意积极提供帮助,进而认识到,在生活里应当对弱势群体给予一定的同情,愿意给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如若在实际生活中遭遇相似的情况时,可以做出合理的反应。
教给幼儿交往技能
正确的交往技能,可以让孩子们在和别人的沟通互动中产生关爱之心。但是拥有关爱的心,并非会做出良好的安慰助人行为,因为自我化在作祟。所以,教师要通过讲故事、讨论、歌舞等形式方法,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
将爱的教育融合到游戏活动中
与人共同游戏
游戏在孩子生活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也能够感受到爱的教育。在活动中,教师应当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和其他孩子共同游戏,共同使用玩具,构建一个较为稳定的关系。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们友好的情感与行为,以及愉快、快乐等高级情感。
角色置换体验
充分应用游戏来开展教育,能够让孩子互换角色,让他们能够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感受他人的情感,让他们想象自身就是那个不幸者,来充分感受不幸者的感受,进而让他们能够在现实中积极传递“爱”。在角色游戏里,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和同伴沟通与互动,在他们的心中能给他人留出一定的位置,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分割的一份子。
安排情境表演
教师可安排情境表演等活动开展爱的教育。例如起床的时候帮助同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游戏里给同伴加油,看到小朋友跌倒后将他扶起来;参加“以大带小”活动,让中班的孩子扮演哥哥姐姐,学会关心其他同伴,进而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质。
在家园配合中进行爱的教育
家庭教育耳濡目染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难以比拟的。教师应当采用有效的手段,例如家访、电话、微信等,和家长构建良好的关系,主动宣传爱心教育的重要价值,帮助家长构建一个科学的教育观,避免“一个宝宝两个样”的现象。
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树立一个榜样,以身作则,从而让幼儿逐渐发展成一个乐于帮助他人、尊老爱幼,有爱心的人,从而促进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
学校环境
学校在孩子生活学习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小社会的温暖。在开展各项活动的时候,加入一些爱的教育内容。可结合有关主题,把体现孩子关爱行为的照片或图画张贴在“成长记录”栏目上,并对幼儿的这些行为给予一定的奖励,倡导幼儿都能向这些行为学习。
为孩子做出“爱心”榜样
教师的影响
要培养有爱心的孩子,首先教师自身应该有一颗爱心。教师的小小善举会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使孩子人格的健全。
例如,当一个孩子不小心跌倒,我们应轻轻将他扶起来,观察受伤的地方,关切地问他:“你还疼不疼?”这样的行为能让孩子在教师的关心爱护下忘了疼痛,還能让孩子在教师的言行中自然地学会怎样关怀照顾同伴。倘若今后遇到相同的事,他们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来表达自己的关怀,从而真正内化为孩子们的爱心行为。
同伴的影响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同伴间的交往逐渐增多,同伴在幼儿爱心发展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孩子们通过平时的观察、模仿等形式,对同伴进行学习,让其爱心行为得到有效的培养。针对班级中某些孩子做的好人好事,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孩子们能够向他们学习,从而构建一个互相学习、互帮互助的整体。
在一日生活中贯穿爱的教育
在课间活动时,教师应该对孩子的表现给予充分的关注,对于他们在活动里做出的一些不正确行为加以科学的引导。比如我观察到有两个幼儿为了玩滑梯而发生争执,都不愿意主动相让。于是我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俩来这里稍微休息一下,教师给你们说一个故事。”我就给他们讲《两只山羊过桥》的故事,讲完以后我问:“两只山羊掉到河里的原因是什么?你们来帮它们想个主意,应当如何才可以顺利过桥?”经过引导,让孩子认识到争抢是错误的,同伴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彼此谦让。
总之,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应当将培养幼儿关心别人作为切入点,让孩子们能够学会如何对待遇到困难的人,然后用教师自身的情感与行为给孩子加以引导,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情感,激发爱的行为。
将爱的教育整合到教学活动中
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教师应当有效应用某些“爱心”素材。例如:中班语言活动《三只蝴蝶》,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清楚理解故事的内容,认识到同伴之间应该彼此关爱。然而活动并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应该把“爱心”教育继续延伸下去。让孩子们介绍和同伴间相亲相爱的故事,并画下来,和同伴分享付出爱的喜悦。
拓宽培育途径
我们还应充分应用各种艺术手段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如听故事、角色扮演等手段。例如:请孩子表演故事《狼和小羊》,让孩子扮演故事里的角色,能够更深刻感受到小羊的心理,愿意积极提供帮助,进而认识到,在生活里应当对弱势群体给予一定的同情,愿意给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如若在实际生活中遭遇相似的情况时,可以做出合理的反应。
教给幼儿交往技能
正确的交往技能,可以让孩子们在和别人的沟通互动中产生关爱之心。但是拥有关爱的心,并非会做出良好的安慰助人行为,因为自我化在作祟。所以,教师要通过讲故事、讨论、歌舞等形式方法,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
将爱的教育融合到游戏活动中
与人共同游戏
游戏在孩子生活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也能够感受到爱的教育。在活动中,教师应当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和其他孩子共同游戏,共同使用玩具,构建一个较为稳定的关系。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们友好的情感与行为,以及愉快、快乐等高级情感。
角色置换体验
充分应用游戏来开展教育,能够让孩子互换角色,让他们能够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感受他人的情感,让他们想象自身就是那个不幸者,来充分感受不幸者的感受,进而让他们能够在现实中积极传递“爱”。在角色游戏里,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和同伴沟通与互动,在他们的心中能给他人留出一定的位置,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分割的一份子。
安排情境表演
教师可安排情境表演等活动开展爱的教育。例如起床的时候帮助同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游戏里给同伴加油,看到小朋友跌倒后将他扶起来;参加“以大带小”活动,让中班的孩子扮演哥哥姐姐,学会关心其他同伴,进而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质。
在家园配合中进行爱的教育
家庭教育耳濡目染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难以比拟的。教师应当采用有效的手段,例如家访、电话、微信等,和家长构建良好的关系,主动宣传爱心教育的重要价值,帮助家长构建一个科学的教育观,避免“一个宝宝两个样”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