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众星拱月”的版块结构,突出中心
研究表明,学习材料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对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微课设计时,除了认真分析受众的现有水平和选择通俗易懂的材料以外,如果能够如众星拱月一般,紧紧围绕中心事件或核心人物,组织和呈现材料的话,不但可以突出中心,而且能够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优化学习效果。这种众星拱月的版块结构,具体又可分为“事与人围绕人展开”和“人与事围绕事出现”两种情形。
事与人围绕人展开
马克思指出,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因此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时,可以以关键人物为中心,把与之相关的因素放在一起,以突出人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在讲授“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一内容时,笔者发现,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维系过程中做了重要的工作。学生通过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期间所做的贡献,可以更直观形象地理解为什么要进行第一次国共合作、“党内合作”是怎样实现的,这一特殊的合作方式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等重难点问题。所以笔者尝试以“毛泽东的贡献”为视角来看国共合作的方式。整个微课设计,都是以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期间的事迹为线索,介绍了毛泽东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筹建国民党分部、参加国民党一大、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以及在国民党中央机关工作的事迹。这样一来,就把问题集中在学生熟悉的人物——毛泽东身上,围绕他组织和呈现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同时降低了学生的认知和理解难度。
人与事围绕事出现
黄埔军校被誉为“国共精诚合作的典范”,也是国共合作的“前沿地带”。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又围绕着“黄埔军校的創办”,进行了微课设计。通过对军校创办、课程实施和师生北伐的介绍,以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等为代表的军校教员和青年学生的革命者形象跃然纸上。如果说,黄埔军校为推动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为实现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奠定了人才基础,那么,这些革命者、爱国者在创办、主持黄埔军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报国热情和革命精神,则为中国革命最终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通过国共两党重要人物在军校中的工作和贡献,为学生们展现了一幅国共合作的生动画卷,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国共合作的内容及其必要性。黄埔军校也是时代的产物,通过黄埔军校,还可以以小见大,有助于学生看到当时的整个社会背景和时代精神。
利用悬念叙事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清代诗人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文章要写得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高低错落,张弛有致。我们在微课设计的时候,也应该要避免平淡沉闷,力求曲折变化。为此,在微课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错落有致的悬念叙事结构,在悬念中叙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者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比如,在“毛泽东的贡献”这个设计视角中,笔者首先搜集整理了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一些典型事迹,然后以年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课前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不太清楚毛泽东的这些事迹和这段经历。因此,如果在此处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上课时,笔者故意隐去毛泽东的名字,直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表格提供的信息,猜测、判断这是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出所料,大部分学生认为“他”是蒋介石。最终当教师公布答案的时候,学生们都非常的讶异。这是真的吗?教师是不是弄错了?毛泽东怎么会担任过国民党的高官呢?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然愿意和教师一起继续探究下去。但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学生因一直得不出正确答案而灰心丧气,教师可以在学生判断的过程中,适时地予以提示,以缩小范围、降低难度。
教育学上有这样一个比喻,知识如盐,怎样才能让学生把一把盐吃进肚里而又不觉得苦涩呢?最好的办法是把盐溶进水里,化成咸淡适宜的盐水让学生喝下去。这启发我们,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作用不能本末倒置,内容如盐,形式似水,内容始终是最主要、最关键的。叙事结构是一种形式,其作用是让知识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事实上,只有把内容和形式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优质的微课。
研究表明,学习材料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对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微课设计时,除了认真分析受众的现有水平和选择通俗易懂的材料以外,如果能够如众星拱月一般,紧紧围绕中心事件或核心人物,组织和呈现材料的话,不但可以突出中心,而且能够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优化学习效果。这种众星拱月的版块结构,具体又可分为“事与人围绕人展开”和“人与事围绕事出现”两种情形。
事与人围绕人展开
马克思指出,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因此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时,可以以关键人物为中心,把与之相关的因素放在一起,以突出人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在讲授“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一内容时,笔者发现,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维系过程中做了重要的工作。学生通过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期间所做的贡献,可以更直观形象地理解为什么要进行第一次国共合作、“党内合作”是怎样实现的,这一特殊的合作方式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等重难点问题。所以笔者尝试以“毛泽东的贡献”为视角来看国共合作的方式。整个微课设计,都是以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期间的事迹为线索,介绍了毛泽东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筹建国民党分部、参加国民党一大、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以及在国民党中央机关工作的事迹。这样一来,就把问题集中在学生熟悉的人物——毛泽东身上,围绕他组织和呈现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同时降低了学生的认知和理解难度。
人与事围绕事出现
黄埔军校被誉为“国共精诚合作的典范”,也是国共合作的“前沿地带”。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又围绕着“黄埔军校的創办”,进行了微课设计。通过对军校创办、课程实施和师生北伐的介绍,以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等为代表的军校教员和青年学生的革命者形象跃然纸上。如果说,黄埔军校为推动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为实现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奠定了人才基础,那么,这些革命者、爱国者在创办、主持黄埔军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报国热情和革命精神,则为中国革命最终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通过国共两党重要人物在军校中的工作和贡献,为学生们展现了一幅国共合作的生动画卷,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国共合作的内容及其必要性。黄埔军校也是时代的产物,通过黄埔军校,还可以以小见大,有助于学生看到当时的整个社会背景和时代精神。
利用悬念叙事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清代诗人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文章要写得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高低错落,张弛有致。我们在微课设计的时候,也应该要避免平淡沉闷,力求曲折变化。为此,在微课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错落有致的悬念叙事结构,在悬念中叙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者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比如,在“毛泽东的贡献”这个设计视角中,笔者首先搜集整理了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一些典型事迹,然后以年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课前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不太清楚毛泽东的这些事迹和这段经历。因此,如果在此处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上课时,笔者故意隐去毛泽东的名字,直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表格提供的信息,猜测、判断这是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出所料,大部分学生认为“他”是蒋介石。最终当教师公布答案的时候,学生们都非常的讶异。这是真的吗?教师是不是弄错了?毛泽东怎么会担任过国民党的高官呢?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然愿意和教师一起继续探究下去。但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学生因一直得不出正确答案而灰心丧气,教师可以在学生判断的过程中,适时地予以提示,以缩小范围、降低难度。
教育学上有这样一个比喻,知识如盐,怎样才能让学生把一把盐吃进肚里而又不觉得苦涩呢?最好的办法是把盐溶进水里,化成咸淡适宜的盐水让学生喝下去。这启发我们,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作用不能本末倒置,内容如盐,形式似水,内容始终是最主要、最关键的。叙事结构是一种形式,其作用是让知识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事实上,只有把内容和形式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优质的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