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美术教育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感受与欣赏为儿童美术教育中的输入;表现与创造为儿童美术教育中的输出,不难看出儿童的美术创造活动是建立在感受与欣赏的基础上的,只有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与欣赏美的眼睛,才能衍生出富有想象与真情的心灵。美术欣赏教育在儿童良好艺术素养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意义
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让每个儿童都能自由地表现与创造属于自己个性化的作品;也在于培养儿童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在于挖掘儿童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让美从儿童的眼睛里长出来,让美从儿童的心灵上开出花。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思想上无拘无束的探索,在丰富儿童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意识,从而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接下来本文就简单谈一谈如何进行儿童美术欣赏活动。
以儿童的经验选择内容
儿童的年龄决定了其思维水平的发展,在美术欣赏中,他们会呈现出一些该年龄段独有的特点:
直观性
在美术欣赏中,儿童首先会对那些比较形象、生动的对象产生兴趣,比如在蒙德里安的《红黄蓝》作品中,第一映入孩子眼帘的肯定是那一个个颜色艳丽的红黄蓝色块,它们的形态与大小都不一样。
表面性
受到社会经验与能力水平的限制,儿童在美术欣赏中处于一个表面的低级水平的状态,他们很难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内涵与表达,比如《清明上河图》在儿童的眼里就是人很多,看上去非常的热闹,他们并不能理解这幅作品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体验性
多感官体验是儿童在感受与欣赏过程中的一个特点,单一化的方式并不能满足他们欣赏的愿望,他们喜欢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动一动等多种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成人要多为儿童创造这种体验的条件,满足儿童体验与探索的欲望。
不同年龄的儿童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能力体现也不同,因此,在选择美术欣赏活动的时候,应根据不同同年龄段儿童的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选择适合儿童开展的内容。比如,针对小中班的儿童,可以选择欣赏自然环境中的美,春的五彩缤纷、夏的蝉鸣四起、秋的瑟瑟落叶、冬的银装素裹等,或者是欣赏生活中的一些环境,幼儿园里丰富的主题创设,商场里的橱窗展示等,这些对于低龄段的儿童来说更接近他们的生活和认知水平。针对大班的儿童,则可以选择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等,比如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米罗的《星空》、吴冠中的《春如线》……这些大班儿童可以理解的名画都可以成为他们美术欣赏活动的载体。
以儿童的视角设计方案
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感受作品时有专属于自己的视角,成人眼中看到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儿童眼中看重的,在美术欣赏感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儿童重点欣赏哪些“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蹲下身来,将自己想象成一名单纯稚趣的儿童,先从儿童的视角去体会和感受。对于儿童来说,任何的感受都不能与生活经验脱节,在美术欣赏活动中,通过环节的设置,引导儿童迁移经验,跟随儿童的视角回归到离自己最近的地方,这样的视角选择才适合儿童去感受去体验。
语言启发
语言启发是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儿童审美感受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建立在儿童可以理解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引导儿童一步步完成美术欣赏体验,比如在米罗的《星夜》中,教师可以用语言提问:“这幅画里有哪些线条呢?哪儿用了波浪线呢?还有一圈一圈的像什么?”等等。对于儿童的语言表达,教师应给予更多的空间,让儿童尽情地去感受、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观察力。
游戏贯穿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使儿童在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熟悉美术作品,了解各种美术形式和风格。如在欣赏作品《春如线》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春天的音乐,让儿童跟着作品中的线条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用音乐游戏帮助儿童理解画面的流畅与灵动。
人的眼睛都喜愛美的东西,用美术欣赏给每个儿童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力。丰富儿童的知识,开阔儿童的视野,让美从儿童的眼睛里长出来。
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意义
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让每个儿童都能自由地表现与创造属于自己个性化的作品;也在于培养儿童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在于挖掘儿童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让美从儿童的眼睛里长出来,让美从儿童的心灵上开出花。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思想上无拘无束的探索,在丰富儿童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意识,从而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接下来本文就简单谈一谈如何进行儿童美术欣赏活动。
以儿童的经验选择内容
儿童的年龄决定了其思维水平的发展,在美术欣赏中,他们会呈现出一些该年龄段独有的特点:
直观性
在美术欣赏中,儿童首先会对那些比较形象、生动的对象产生兴趣,比如在蒙德里安的《红黄蓝》作品中,第一映入孩子眼帘的肯定是那一个个颜色艳丽的红黄蓝色块,它们的形态与大小都不一样。
表面性
受到社会经验与能力水平的限制,儿童在美术欣赏中处于一个表面的低级水平的状态,他们很难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内涵与表达,比如《清明上河图》在儿童的眼里就是人很多,看上去非常的热闹,他们并不能理解这幅作品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体验性
多感官体验是儿童在感受与欣赏过程中的一个特点,单一化的方式并不能满足他们欣赏的愿望,他们喜欢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动一动等多种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成人要多为儿童创造这种体验的条件,满足儿童体验与探索的欲望。
不同年龄的儿童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能力体现也不同,因此,在选择美术欣赏活动的时候,应根据不同同年龄段儿童的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选择适合儿童开展的内容。比如,针对小中班的儿童,可以选择欣赏自然环境中的美,春的五彩缤纷、夏的蝉鸣四起、秋的瑟瑟落叶、冬的银装素裹等,或者是欣赏生活中的一些环境,幼儿园里丰富的主题创设,商场里的橱窗展示等,这些对于低龄段的儿童来说更接近他们的生活和认知水平。针对大班的儿童,则可以选择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等,比如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米罗的《星空》、吴冠中的《春如线》……这些大班儿童可以理解的名画都可以成为他们美术欣赏活动的载体。
以儿童的视角设计方案
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感受作品时有专属于自己的视角,成人眼中看到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儿童眼中看重的,在美术欣赏感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儿童重点欣赏哪些“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蹲下身来,将自己想象成一名单纯稚趣的儿童,先从儿童的视角去体会和感受。对于儿童来说,任何的感受都不能与生活经验脱节,在美术欣赏活动中,通过环节的设置,引导儿童迁移经验,跟随儿童的视角回归到离自己最近的地方,这样的视角选择才适合儿童去感受去体验。
语言启发
语言启发是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儿童审美感受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建立在儿童可以理解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引导儿童一步步完成美术欣赏体验,比如在米罗的《星夜》中,教师可以用语言提问:“这幅画里有哪些线条呢?哪儿用了波浪线呢?还有一圈一圈的像什么?”等等。对于儿童的语言表达,教师应给予更多的空间,让儿童尽情地去感受、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观察力。
游戏贯穿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使儿童在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熟悉美术作品,了解各种美术形式和风格。如在欣赏作品《春如线》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春天的音乐,让儿童跟着作品中的线条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用音乐游戏帮助儿童理解画面的流畅与灵动。
人的眼睛都喜愛美的东西,用美术欣赏给每个儿童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力。丰富儿童的知识,开阔儿童的视野,让美从儿童的眼睛里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