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语文的想象美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6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想象美体现在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中。古代的陶渊明想象出淳朴和谐的“桃花源”,表达他对安宁祥和、自由幸福的无限向往;周敦颐眼中的莲,被喻为花中君子,赋予了人的品性,以此昭示自己洁身自好的做人原则;曹操把自己比喻成大海,显示自己要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现代的刘成章把安塞腰鼓激越的鼓点、恢弘的气势想象成黄土高原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勇敢的进取精神;宗璞将紫藤萝花想象成人的遭遇,体会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真谛;郭沫若想象出天上有美丽的街市,以此来表达对美好世界的向往等等。
  想象美存在于欣赏作品的整个过程中。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遨游于过去未来,真实和虚幻,既愉悦了精神,又启迪了智慧。读杜牧的《泊秦淮》,想象着自己来到那灯红酒绿的秦淮河上,和杜牧一起倚靠着船舱,在淫靡之声里,一起感受江河日下、国将不国的忧思;读朱自清的《春》,我们的大脑里便映现出那五幅春意盎然的图画和整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读鲁迅的《风筝》,把自己当成因一己之好恶而剥夺了弟弟玩风筝权利的哥哥,那种成年之后祈求宽恕而又得不到宽恕的沉重心情就不难理解。
  想象美丰富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从写作技巧上来看,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比兴等,将物或景与人或精神联想在一起,或者是写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合理想象,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可极大地丰富写作内容。如写“20年后的我”、“假如我是 ”、“太空历险记”等之类的作文,让学生跨越时空界限,变换角色,自由想象, 可以真正享受到想象所带来的快乐。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写出想象中的事物,这恰恰是新课标反复强调的一个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想象。其中挖掘课本资源,进行片段练习,就是一种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和广阔的想象空间的方式。例如学习了《芦花荡》后,同学们发挥想象,写一件事来体现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再如老头子每天出入芦花荡,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一定会有很多惊险传奇的故事供学生去演绎。学习了《信客》后,把众乡邻误会、围攻老信客的情景想象出来,重点写众人的质疑和老信客的辩白,这就需要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进行角色扮演。学了《阿长与〈山海经〉》后,想象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重点表现阿长买书的心理活动和这个不能识文断字的人是如何向书店的人说清楚“三哼经”是怎么回事的。这个过程必然有不少搞笑的内容,这又是学生满怀兴趣的。在这些片段作文中,可以看到不少新奇合理的想象,闪耀着创新的火花。
  想象才能是人类活动最伟大的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毁坏了这种才能,人类将停滞在野蛮的状态之中。我们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赏析语文的想象美,还要积极发掘课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其他文献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我们不妨从阅读名著入手,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因为首先,名著作为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是人类精神的财富:施耐庵的《水浒传》体现着封建时代被剥削被压迫人们英勇的反抗精神;鲁迅的《朝花夕拾》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
期刊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
期刊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
期刊
为了上好一堂好的语文课,多少教师孜孜以求,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伊消得人憔悴”。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好课的认识却也在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在新的一轮教育教学课改形势下,人们对好课的认识发生巨大变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那么,什么样的课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堂好课呢?结合自己这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也谈谈我对一堂好语文课的认识。  一、“追求意境”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一堂好课确实需要你精心设计,但是却
期刊
为什么同样的学习过程,人与人之间的学习效果会出现那么大的差异?人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如何改善自己的学习;为什么同一个人,以不同的心态学习时,结果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思考,也都应该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教育基本内容。  新课程的理念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学到什么”而是“学会怎样学习”。学会学习是指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那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对自
期刊
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现实美,欣赏艺术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有效地提高其写作能力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  注意观察,占有材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鲁迅曾说过:“对于任何事物,必要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所以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世界的事物现象,从中找出它们的异同,分析它的美丑,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
期刊
经常有学生问我:如何学好语文?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要我三言两语回答,我确实无从答起。  中小学,我的语文成绩较好,我觉得有几位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影响很大。  我的启蒙老师,也就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陈银菊是其中一位。记得陈老师与我同村的姨外婆有亲戚关系,我入学不久,陈老师经常造访姨外婆家,碰到我母亲,总要夸赞我一番,现在想来那也许是礼节上的奉承而已。但母亲是个憨厚的农村妇女,她把陈老师的话句句当真,
期刊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木兰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反思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学习《木兰诗》,要反复诵读,体会民歌明朗刚健的情味,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基础上,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综合以上特点,我给这一课的学习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古诗内容,领会古诗情致。  
期刊
古代诗词作品意境优美、形象鲜明、感情丰富,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精华。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充分的抒情性的特点,语言凝练而富音乐美。那么,初中生应该怎样进行快捷而轻松的诗歌赏析呢?  一、了解作者 调动激情  “诗言志”、“文以载道”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只有走进作者,揣摩作者写作时的真情实感,才能激活自己的思维,燃烧自己的情感,感悟文章的真谛。如学习《陋室铭》就要对刘禹锡有这
期刊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主张采用“读、悟、赏、想、拓”五字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成就感,让他们愉快地畅游在古诗词的海洋中。  一、读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如范读、跟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必要时配以音乐,营造出一唱三叹的诗意场景,学生都参与进来,力求形成书声朗朗的天地。但“读”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营造愉快的读书氛围,多点鼓励学生,让他们乐于开口;其次是要求学生把握好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