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更是一门艺术,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环节,它的优劣直接制约着一节课的成败得失。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体会,提出了几点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导入 策略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的机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那么,如何进行数学课堂的新课导入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简单地谈谈看法:
一、导入语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述“角的认识”,“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但是,如果这样开头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今天走几步路让大家看看,大家能否从老师的动作中猜测到今天要讲什么内容? 然后,边走边摆动双臂,并且故意让双臂跟身体成一个角度,还可以将成角度的动作定格让学生去领悟;或者,出示一张荡秋千图,并且在黑板上把荡成了一定角度的秋千跟竖直线画出来。然后向同学们提问:“老师的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概念?”类似这样的例子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为弄懂这些问题就会主动探讨问题,学习的兴趣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二、以旧引新,复习导入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孔子云:“温故而知新。”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类比方法和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联接点构建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这样的导入水到渠成,能有效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复习导入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复习仅是一种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导入新课。教师在具体导入过程中不可颠倒主次,喧宾夺主;复习导入的知识与新课内容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避免发生导入内容与新课知识之间的脱节;导入新课前教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只有这样,导入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某种情境因素的刺激才能引发出来。因此在新课的导入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兴趣。这种情境的创设必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为载体,其意图,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情境导入法应注意善于创设情境。教师虽然可以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导入新课,但现成的情境毕竟较少,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强诱导,激发思维。
四、设置悬念,巧妙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因此,在教学导入环节有目的、有方向地设置疑问,制造悬念,创建“愤”、“绯”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释疑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设置悬念的目的有两种: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但运用这种方法导入应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会降低学习积极性。
五、巧用游戏,激起求知的欲望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出富有儿童情趣的游戏,拨动学生心弦,为学生创设学习新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2和5倍数的特征”时, 课伊始, 教师可以微笑着告诉学生:“现在我请大家来做个考老师的游戏好吗?(生:好。)你们随便报出一个整数,不论大小,老师不用计算,马上就能知道它是不是2或5的倍数,或同时是2和5的倍数。”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争先恐后地说了很多数,有的越说越大,真想把老师难住才得意呢。谁知老师说出的答案经他们验算全都正确,于是他们把惊喜、敬佩的眼光都投向了老师。教者就在学生想得到知识奥妙的渴望的目光中开始了新课。
当然,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策略还很多,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知识间的联系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力争设计出新颖、别致,富有针对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新课导入方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的学习,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霞娟 浅析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5)。
[2]罗晓明 浅谈小学數学新授课导入[J].新课程(教研版),2010,(7)。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导入 策略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的机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那么,如何进行数学课堂的新课导入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简单地谈谈看法:
一、导入语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述“角的认识”,“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但是,如果这样开头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今天走几步路让大家看看,大家能否从老师的动作中猜测到今天要讲什么内容? 然后,边走边摆动双臂,并且故意让双臂跟身体成一个角度,还可以将成角度的动作定格让学生去领悟;或者,出示一张荡秋千图,并且在黑板上把荡成了一定角度的秋千跟竖直线画出来。然后向同学们提问:“老师的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概念?”类似这样的例子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为弄懂这些问题就会主动探讨问题,学习的兴趣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二、以旧引新,复习导入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孔子云:“温故而知新。”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类比方法和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联接点构建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这样的导入水到渠成,能有效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复习导入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复习仅是一种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导入新课。教师在具体导入过程中不可颠倒主次,喧宾夺主;复习导入的知识与新课内容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避免发生导入内容与新课知识之间的脱节;导入新课前教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只有这样,导入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某种情境因素的刺激才能引发出来。因此在新课的导入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兴趣。这种情境的创设必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为载体,其意图,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情境导入法应注意善于创设情境。教师虽然可以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导入新课,但现成的情境毕竟较少,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强诱导,激发思维。
四、设置悬念,巧妙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因此,在教学导入环节有目的、有方向地设置疑问,制造悬念,创建“愤”、“绯”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释疑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设置悬念的目的有两种: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但运用这种方法导入应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会降低学习积极性。
五、巧用游戏,激起求知的欲望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出富有儿童情趣的游戏,拨动学生心弦,为学生创设学习新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2和5倍数的特征”时, 课伊始, 教师可以微笑着告诉学生:“现在我请大家来做个考老师的游戏好吗?(生:好。)你们随便报出一个整数,不论大小,老师不用计算,马上就能知道它是不是2或5的倍数,或同时是2和5的倍数。”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争先恐后地说了很多数,有的越说越大,真想把老师难住才得意呢。谁知老师说出的答案经他们验算全都正确,于是他们把惊喜、敬佩的眼光都投向了老师。教者就在学生想得到知识奥妙的渴望的目光中开始了新课。
当然,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策略还很多,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知识间的联系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力争设计出新颖、别致,富有针对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新课导入方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的学习,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霞娟 浅析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5)。
[2]罗晓明 浅谈小学數学新授课导入[J].新课程(教研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