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新变不为雄

来源 :当代中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0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豪年
  1935年出生于广东茂名县。1950年随父母移居香港,师从赵少昂。1970年定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大学华冈教授至今,并曾两任美术学系主任行政工作。2000年受聘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学会永久荣誉会长。
  


  
  每一个观画者,都有一句“好在哪里”的诘问。喜爱欧豪年作品的人如此,不喜欢“岭南画派”的人也如此。差别只是问号和惊叹号的使用上。
  其实,艺术最根本的问题只是两个字:“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或是调侃和颠覆传统的“创新”。以欧豪年七十岁回顾展作品而论,显然是在承继赵少昂“岭南艺术”传统上的创新。
  欧氏1935年生于广东茂名博铺仁寿里,自幼受书于父,课读经史、文辞,兼习绘画书法,为后来艺术的成功奠定了深厚基础。早在六岁时,父亲即携其拜见时在湛江的恩师赵少昂,1952年移居香港不久,即正式从游于赵少昂门下。此后十余年,得赵少昂真传衣钵,在写实与写生的传统技巧上,取得不少的成功。由1966年至1969年的《观潮》、《跏趺》、《松鹰》作品上看,他在花鸟、山水和人物诸方面取得均衡发展,对中西绘画的理论和技法达到得心应手的状态。同时,在笔墨的变化、线与面的结合方面,也有初步的探索和试验。例如对海水波涛的表现,可以由《海鹰》和《观潮》得到有趣的对比。
  1970年,他受聘赴台湾讲学。在赵少昂老师的嘱托鼓励下,迈出了人生精彩之旅。七十岁回顾展,正是印证他三十年台湾时期艺术之旅的进程和体验。也是与他将“岭南画派”的艺术根植宝岛,完成在“中央研究院”成立岭南艺术纪念馆的业绩相互辉映。
  我想,这是需要何等的毅力、耐心、智慧的旅程。
  羊城画家去台北访问时,发现欧氏的书房有一个专门的空间,供奉恩师赵少昂的塑像和物品。我自然联想到,展示的每幅作品都是这种尊师重道的心态之产物。2003年秋,他发现和修葺先师高奇峰南京故墓,更是一个生动感人的佐证。这种深植于心灵间的感悟和尊崇,必然反映在他的艺术探索和实践之中。
  他的山水画一方面有岭南诸家常见的中景平视的构图,一方面加强色与水的功能。皴擦、勾斫只在强调山势结构,时常喜用醒目的一团焦墨,强调距离和空间。如《桂林漓江远望》、《秋气》、《黄河》等。他的树法也颇别致。散锋行笔,浓淡重轻,如走龙蛇。也常用焦墨一截,造成立体与平面的反差,收到对比的效果。如《疏影》粗干的下部,《陟》右侧的树干。
  他的人物画不仅造型准确,而且神情生动。如《武大》、《一苇渡江》。前者见笔见墨,后者以线为骨。加上款跋书法的诗书画璧合,皆称难得的佳作。
  欧氏的书法类似其师赵少昂而颇具个性。由结字上看,取晋而舍唐,志在畅意,不在守法。多数视偏旁结构为视觉元素而另砌炉灶。故而,局部而观,几乎无一与碑帖同,写入画内犹如形象线条衍生变幻,互为辉煌。
  最值得强调的还是写生精神。不仅山川树石皆有粉本,其中《黄山飞来石》、《黄山前雪意》、《黄山玉屏峰》等,都是现场实景之记录。尤其《黄山玉屏峰》,那种“呵冻即时”的感觉,绝非是躲在书斋中能表现出来的。
  总之,欧豪年作品具有“岭南”色泽、中原风骨。画面墨润水丰、沛然蕴集,蜚英吐华。他的诗文或穿插丹青,或独立成篇,不论是“风雨故园伤寂寞,何年结伴买归船”,还是“南亩耕初歇,老牛喘息余”,都能情托遥远,心系千家。外长短句叙事时,换韵不留痕迹,不用僻字生典,存汉唐古意,令其艺术达致一个空前的境界。
  借用老子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要评述其艺术之内涵精华,实在是一件累心费事的大工程。
  随着头顶光环直径的增大,欧氏艺事在今后的举步,相信是艰辛而充满挑战。一切唯有留待下一个回顾展时论说春秋了。
  


  双鹰振海 欧豪年 121.9cm×61cm 2003年
  华岳西峰 欧豪年 121.9cm×61cm 2005年
  
  延伸阅读·评论
  
  自有高人韵,空山任鸟啼;扶摇云汉路,回首万峰低。(赵少昂)
  
  豪年道兄,才一落笔,便觉宇宙万象,奔赴腕底,诚与造物同功。顷者访美欣晤,爰书数语,以志钦迟。(张大千)
  
  近年画展的时人之中,欧豪年是少数拥有新的评价,且能自成面目的画家之一。其渊源所承的岭南画派,早在五十年前,高奇峰已经建立盛誉于广州。欧氏今日之作,则更突破前人,别出蹊径,戛戛乎独造。(叶公超)
  
  国父开国畿,剑父开画图;贤者秉奇气,云雷自发杼。岩疆似开国,后族供驰驱;岭南无不能,金韭兼石渠。天下通识君,识君我最初;扶持有璧人,姓管抑姓朱。比翼共朝飞,方平与麻姑;行行仙路回,毋忘归双凫。 (秦孝仪)
  
   豪年作画对即事猎景,远近取胜,有独到处。所以对画的经营位置,也特别出色。岭南画派曾经取挹东瀛,用为镜助。而日本同道们,特别喜欢所谓中国的“禅画”,也就是宋元之交的中国一些僧侣画家,包括温日观、玉涧等等,因此特别喜爱用水,比南宋夏圭的拖泥带水还要更湿。豪年用水,也是特色之一。至于对古画的欣赏,除了南宋一些画家之外,豪年很喜欢明代的林良,林良讲究以“草书入画”,因此用笔雄劲。这一点,在豪年的画里,我们更不在难察出来。 (江兆申)
  


  
  欧豪年之彩墨作品,在表现近代感觉中,尤使人感到中国人的豪迈与庄严。 (植村鹰千代)
  欧豪年的画风,如与日本近代画家相比,则较接近竹内栖凤,但栖凤画风较为细致奇逸,豪年则雄厚豪放,也许这就是中、日两国民族性格之差异。 (河北伦明)
  
  欧豪年除了是一位多产画家和书法家外,也是中国艺术收藏家和鉴赏家,另善于诗词和金石。其作画之题材和灵感大都源自于诗词。(巴 里)
  
  纵观欧氏画风,既师承岭南画派正支赵少昂先生之衣钵,益受高剑父、高奇峰两宗师之影响。作品生机勃勃,寓奔放于含蓄,而含蓄中有气吞宇内之势,超脱出尘之感。且用笔奇妙,章法严谨,设色高古,而其画路之宽,犹为画坛所罕见。(何浩天)
  
  在近年水墨画力求突破创新的风气下,许多艺术家努力融合中西,欧豪年对画坛求新求变的努力之余,却仍一再提出他积极而审慎的意见,期待今日的水墨画,参考西方的是文艺复兴以来学术的精华,而非徒然步趋西方时尚,免流于西方的附庸。欧豪年的画作淋漓酣畅的山水,神全意足的鸟兽、性格鲜明的人物,写境抒情的即兴诗作,再配上他那一笔狂放恣肆的行草书,恰到好处的留白,将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美,透过艺术家敏锐的眼睛与心呈现在笔下,既不脱于现实之真,又能将胸中丘壑一一托出,让人观之如入其境,真可说是领略自然真髓,为传统水墨再创高峰。 (刘文潭)
  
  欧豪年的艺术地位是勿庸置疑的。彼画风柔美婉约,而其“以诗入画”的简约手法,堪称独步。 (爱德华·马内达)
其他文献
位于长江下游的常熟依傍秀美如画的虞山,千余年来引得无数的文人雅士竞折腰,言子墓道、太子书台、破山禅房至今仍然焕发着不尽的文气。常熟在中国画史上自元代开始也是一个著名的画家发源地,人们可以历数家珍似地列举出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而他们的艺术更是成为千古绝唱。常熟周围的吴门、松江、娄东同样是画家群起的地方,它们和一些著名的画家、流派相连,共同造就了明清画坛的盛世。生活在这样一个重要文化区域内的画家。历来
期刊
黄山乃天下名山之冠,它不仅以神奇瑰丽的山水魅力誉满世界,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涌向它的怀抱,它还是培育古今众多杰出画家的艺术摇篮。从清初的渐江、石涛、梅清、石到现代的黄宾虹、刘海粟、张大千、李可染、陆俨少等等,莫不师法黄山、受惠于黄山。自号“黄山山中人”的山水画大师、歙县人黄宾虹先生,一向重视写生,力主创造,他曾说“只知师古人,不师造化,终无以得山川之灵秀”。宾翁一生勤奋治学,成就影响显赫,曾九上黄山
期刊
一 对省文化局1982年2月1日所写《关于钱松同志的抄家物资和国画作品的情况调查》,我的几点说明:    一、我认为文化局这个《情况调查》只写了在南京我家中抄家物资和1957后我在画院存画情况,并非我的全部国画作品和抄家物资情况。  1981年6月份省文化局文物处于的水付(副)处长来我家。当时是他负责这些工作,我向他汇报我的早年作品在宜兴县老家被抄,至今未退还;我的中年作品在无锡市当年(1937年
期刊
黄苗子  1913年生于广东中山。曾任《新民报》副总经理,中国书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理事,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全国书法家协会常务委员等。  郁风(1916—2007)  生于北京,原籍浙江富阳。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    展览名称:白头偕老之歌——黄苗子、郁风艺术展  展览时间:2007年4月27日至5月8日  展出地点:中国美术馆    夫
期刊
1973年出生于西安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硕士。      枣岭村之秋江天   188cm×155cm2006年
期刊
吕章申  1955年生,河北大名人。高级建筑师。198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为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党委书记,文化部计划财务司司长、人事司司长。现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从结绳记事开始,中国文字的形成就伴随着刻画和书写,那么,刻画和书写作为对文字内容的一种表达手段,其规范性的要求所带来的审美上的意义,在中国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是,书写的艺术在中国的
期刊
陈朝宝  1948年生于台湾彰化。1970年毕业于台湾艺专美术科国画组,1983年9月移居巴黎,2002年回台定居,现任教于台湾艺术大学。    一、艺术的炼金术  所谓的“炼金术”(alchemy),原意是指由许多不同样态的事物相互联系、作用而成的一个复杂技术。它除了炼金以外还利用此来提炼长生不老仙丹,以达到肉体健康与不朽的功能;同时也冀求在肉体转变之时,获得心灵的启发与提升1。根据西方炼金术的
期刊
1972年出生于重庆,现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      上)富春江畔陈亚敏128cm×245cm2007年  下)山中晨雾陈亚敏66cm×134cm2006年
期刊
林墉  1942年生,广东潮州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广州美术学院院外教授。    画画这件事,实在只是个体体验,即令通病,可服的无非是成药而已,未必都生效。至于评画论画,往往大都是岸上观鱼楼中望月,鱼该怎么鱼下去,月又何从月过来,是并不全说得出鱼味月光来的,就连都是画中人,评头品足起来,也无非善
期刊
一    美术史之所谓“画院”,傅抱石先生界定为“定一种制度官阶,有阶级的把画者集合拢来,供帝王的呼使,这个集体,就是‘画院’”。1但“画院”发展有其具体过程,其名称和内涵也多种不一。而自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始,“画院”也似为“图画院”或“翰林图画院(局)”之简称,但如以之包罗整个中国美术史中的古代皇家美术机构,就显然不够精确了,但为行文方便,本文姑且因之。  画院之始,一般均认为是在五代,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