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丽丝·沃克是当代文坛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紫色》自1982年出版以来,受到了读者与评论家的好评。小说女主人公茜莉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贫苦农家,十四岁时惨遭继父强奸。随后,继父把她嫁给某某先生,婚后她每天过着忍辱负重的生活。当然,沃克并没有停留在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这一层面,她更致力于“把跪着的黑人妇女拉起来”,并希望把她们的地位“提升到王权的高度”(Mari Evans)。于是读者看到在小说中,曾任由男性欺压的茜莉,大胆地与男性世界的支配力量进行抗争,获得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独立。她的成功,为广大黑人妇女指示出一条有意义的人生道路。
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探讨沃克在《紫色》中表达的黑人妇女的自我解放之路,即以缝纫、唱布鲁斯民歌等创造力活动和黑人妇女内部的姐妹情谊为武器,追求精神上的解放,破除对男权至上观念的盲从和对上帝的迷信,达到经济上的独立,最终踏上自我解放之路。
1.精神上的解放
在认识莎格之前,茜莉过着非人的生活。茜莉十四岁时被继父污辱,母亲死后,她成为其继父泄欲的工具。之后,茜莉被嫁给了“某某先生”,在他眼里,茜莉只是一个泄欲工具。而茜莉只一味地逆来顺受。她只把自己的痛苦倾诉在给上帝写的信中。在现实生活中,她形同一具会活动的躯壳。无形之中,茜莉跟许多长期受压迫的黑人妇女一样,接受了被奴役的地位和男权至上的观念。
如果莎格没有出现,她会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像“一块木头”一样。幸运的是,莎格进入茜莉的生活,并帮助她改变了一生。
首先,莎格教育西丽要勇敢地跟男权至上的观念作斗争。她让茜莉看到了多年以来绑在自己身上的枷锁:“男人腐蚀一切……你相信他无所不在的话,你就会以为他就是上帝,可他不是。”她鼓励茜莉勇敢地反抗。在莎格的鼓励下,茜莉再也不忍气吞声:当她发现丈夫一直隐藏耐蒂的来信时,她愤怒了;她公开指责丈夫的卑鄙行为,并宣称要离开他。此时的茜莉已完全解放了自己的思想,她宣布了自己是个活生生不可忽视的人。这可以说是“一个充满自信,有尊严有个性的女性的独立宣言”(陶洁)。
此外,莎格使西丽对于上帝的看法产生了根本变化。她告诉茜莉:“《圣经》里的‘上帝’是白人,而且是个男人……不来听你(女人)的祷告。”她鼓励茜莉在生活和人与人的交往中寻找精神力量。她说:“我认为,你要是走过一块地,没注意到地里的紫色,上帝就会生气。”在这里,紫色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告诉茜莉:“上帝在你心里,也在大家心里。你跟上帝一起来到人间,但是只有在心里寻找它的人才能找到它。”莎格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一个真理:人必须首先自主,必须相信自己才能找到生活的方向。
在莎格的帮助之下,茜莉开始重新认识自我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这种精神上的解放,洗涤了茜莉的灵魂,重新塑造了一个茜莉。新生后的茜莉拥有做人的尊严和自由,拥有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
2.经济上的独立
女权主义先驱伍尔夫在她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一书中指出,女性要独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每年有五百英镑的收入”。(弗吉尼亚伍尔夫)不言而喻,经济上的独立是女性走上独立自主道路最关键的一步。《紫色》中讲述的故事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这个时期大部分黑人妇女仍然没有正当经济来源,只能依靠男人。因此无法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更谈不上独立自主。《紫色》中的重要人物莎格让读者刮目相看,就是因为她以歌唱为事业。这表达了作者的这样一个观点:黑人女性必须勇敢地走出家庭,在经济上独立自主,才有机会完善自我。
女主人公茜莉给我们初步的印象是毫无生气,其主要原因是她在经济上依赖丈夫。相反,莎格则拥有茜莉所没有的一切:自信、美丽,还有职业。她一开始就拒绝男权社会强加给女性的义务:对男性逆来顺受,甘当性工具。毫无疑问,经济上的独立是她追求独立人格的保障。
在破除了茜莉对上帝的迷信和对男权至上观念的盲从之后,莎格进一步帮助茜莉自立自强。女性只有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才能最终保障自己独立的人格。而对于茜莉而言,摒弃了对上帝的迷信和男权至上的观念只是她追求独立人格、踏上自我解放之路的开端,这是一种思想上的准备,必须靠物质保障才能完成。我认为,茜莉能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最终靠的还是黑人妇女的创造力,以及她们内部长期形成的姐妹情谊。她带着茜莉离家远走,使茜莉得以在孟菲斯开始以缝纫为生。缝纫能力对《紫色》中的黑人妇女十分重要。它既加强了黑人妇女间的友爱,又成为茜莉经济独立的方法。随着她的裤子越做越好,她还雇了工人和开办了自己的厂子“大众裤子无限公司”。至此,茜莉在自己独立的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可以这样说,此时的茜莉,才开始了真正的丰富多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陶洁.艾丽斯·沃克:一个有鲜明特色的美国黑人女作家[M].译林出版社,1998.
[2]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北京:三联书店,1989.
[3]Mary Helen Washington.An Essay on Alice Walker[A].Sturdy Black Bridges:Visions of Black Women in Literature.
[4]Mari Evans.Black Women Writers (1950-80):A Critical Evaluation[M].Garden City:Anchor Press/Doub leday,1984.
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探讨沃克在《紫色》中表达的黑人妇女的自我解放之路,即以缝纫、唱布鲁斯民歌等创造力活动和黑人妇女内部的姐妹情谊为武器,追求精神上的解放,破除对男权至上观念的盲从和对上帝的迷信,达到经济上的独立,最终踏上自我解放之路。
1.精神上的解放
在认识莎格之前,茜莉过着非人的生活。茜莉十四岁时被继父污辱,母亲死后,她成为其继父泄欲的工具。之后,茜莉被嫁给了“某某先生”,在他眼里,茜莉只是一个泄欲工具。而茜莉只一味地逆来顺受。她只把自己的痛苦倾诉在给上帝写的信中。在现实生活中,她形同一具会活动的躯壳。无形之中,茜莉跟许多长期受压迫的黑人妇女一样,接受了被奴役的地位和男权至上的观念。
如果莎格没有出现,她会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像“一块木头”一样。幸运的是,莎格进入茜莉的生活,并帮助她改变了一生。
首先,莎格教育西丽要勇敢地跟男权至上的观念作斗争。她让茜莉看到了多年以来绑在自己身上的枷锁:“男人腐蚀一切……你相信他无所不在的话,你就会以为他就是上帝,可他不是。”她鼓励茜莉勇敢地反抗。在莎格的鼓励下,茜莉再也不忍气吞声:当她发现丈夫一直隐藏耐蒂的来信时,她愤怒了;她公开指责丈夫的卑鄙行为,并宣称要离开他。此时的茜莉已完全解放了自己的思想,她宣布了自己是个活生生不可忽视的人。这可以说是“一个充满自信,有尊严有个性的女性的独立宣言”(陶洁)。
此外,莎格使西丽对于上帝的看法产生了根本变化。她告诉茜莉:“《圣经》里的‘上帝’是白人,而且是个男人……不来听你(女人)的祷告。”她鼓励茜莉在生活和人与人的交往中寻找精神力量。她说:“我认为,你要是走过一块地,没注意到地里的紫色,上帝就会生气。”在这里,紫色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告诉茜莉:“上帝在你心里,也在大家心里。你跟上帝一起来到人间,但是只有在心里寻找它的人才能找到它。”莎格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一个真理:人必须首先自主,必须相信自己才能找到生活的方向。
在莎格的帮助之下,茜莉开始重新认识自我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这种精神上的解放,洗涤了茜莉的灵魂,重新塑造了一个茜莉。新生后的茜莉拥有做人的尊严和自由,拥有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
2.经济上的独立
女权主义先驱伍尔夫在她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一书中指出,女性要独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每年有五百英镑的收入”。(弗吉尼亚伍尔夫)不言而喻,经济上的独立是女性走上独立自主道路最关键的一步。《紫色》中讲述的故事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这个时期大部分黑人妇女仍然没有正当经济来源,只能依靠男人。因此无法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更谈不上独立自主。《紫色》中的重要人物莎格让读者刮目相看,就是因为她以歌唱为事业。这表达了作者的这样一个观点:黑人女性必须勇敢地走出家庭,在经济上独立自主,才有机会完善自我。
女主人公茜莉给我们初步的印象是毫无生气,其主要原因是她在经济上依赖丈夫。相反,莎格则拥有茜莉所没有的一切:自信、美丽,还有职业。她一开始就拒绝男权社会强加给女性的义务:对男性逆来顺受,甘当性工具。毫无疑问,经济上的独立是她追求独立人格的保障。
在破除了茜莉对上帝的迷信和对男权至上观念的盲从之后,莎格进一步帮助茜莉自立自强。女性只有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才能最终保障自己独立的人格。而对于茜莉而言,摒弃了对上帝的迷信和男权至上的观念只是她追求独立人格、踏上自我解放之路的开端,这是一种思想上的准备,必须靠物质保障才能完成。我认为,茜莉能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最终靠的还是黑人妇女的创造力,以及她们内部长期形成的姐妹情谊。她带着茜莉离家远走,使茜莉得以在孟菲斯开始以缝纫为生。缝纫能力对《紫色》中的黑人妇女十分重要。它既加强了黑人妇女间的友爱,又成为茜莉经济独立的方法。随着她的裤子越做越好,她还雇了工人和开办了自己的厂子“大众裤子无限公司”。至此,茜莉在自己独立的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可以这样说,此时的茜莉,才开始了真正的丰富多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陶洁.艾丽斯·沃克:一个有鲜明特色的美国黑人女作家[M].译林出版社,1998.
[2]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北京:三联书店,1989.
[3]Mary Helen Washington.An Essay on Alice Walker[A].Sturdy Black Bridges:Visions of Black Women in Literature.
[4]Mari Evans.Black Women Writers (1950-80):A Critical Evaluation[M].Garden City:Anchor Press/Doub leday,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