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诞生成长塑造这两百年来,脸谱艺术在谱式、纹样、用色等方面也形成了独有的形式。脸谱由夸张的面貌与固定的色彩象征,来区分标识人物的典型性格、身份、面貌、身份、年龄等。相由心生,便是如此。脸谱通过描行传神的艺术手法,鲜明绚丽的色彩,犀利流畅的线条来传递给观众。
一、脸谱色彩艺术特征
生活中人们常说脸色,面红耳赤,吓到煞白,苍白无力,小脸蜡黄,既包含了人们的心理情绪又体现了精神状况都是生理特征的一种体现,艺术来源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也就是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
从脸谱色彩而言包含:红、紫、黑、白、蓝、绿、黄、粉红、褐、赭、金、银等,固定的色彩使用就是象征,以丰富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目中复杂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夸张的面貌,同时也是标志人物的典型性格和气质精神,各具妙用,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总体来说,红色代表忠勇、正义,以关羽为典型;黑色的代表鲁莽、直爽,以李逵为典型;白色代表阴险、奸诈,以曹操为典型;蓝色的代表刚正、骁勇以窦尔墩为典型;绿色的代表威猛、侠义;黄色的代表凶残、沉着以典韦为典型;灰色的代表老年枭雄;紫色则是刚义刚正、威严的代表;金银色代表牛神马怪、神仙、佛祖、精灵等。由此可见色彩带给人们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律,脸谱不仅是色彩鲜明同时脸谱着重在形、神、意等方面,表现多种人物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这是对脸谱文化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使的这些寓意个性特征的色彩,不仅表达了戏剧对人物的道德评判,而且使观众对人物的性格一目了然。我们由脸谱的“形”、“色”两方面来解读脸谱中的象征寓意与独有特征。“形”,是所指脸谱中的“离形”和“取形”,而“色”便是指脸谱色彩的精神寓意。
二、脸谱的描绘方式
由脸谱描绘着色的方式具有的多重性,主要由:“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为实现五官纹理的加重效果,整色为主,体现出凝重与威武,这种描绘方式有较久的历史在我国京剧脸谱的发展中。以全色为主,要求是概括出人物眼鼻口的大致轮廓,将五官以较为立体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勾脸:具有绚丽夺目的色彩与复杂丰富的图案,有些是贴金的形式,而有些敷银手法,华丽无比。通过这种描画方式着色,给人物一种整体的威严感、逼真感,关羽的脸谱描画方式即多采用“揉勹勾”从其字面含义便不难理解,主要是指勾勒出人物主要的五官线条,再根据线条形式绘画出各种用于填充的图案这种描画方式需要较高的技巧,需要较长的时间。抹脸:主要以浅色为主占多数,涂粉于面,通常不以真面目示人,为了特写坏人奸诈之性。“抹”是指采用纯色(多为白色)或淡色遮盖演员脸部整体或脸部局部的描画方式,通常“抹”的象征意义是表现人物的不确定性以及奸诈,曹操的形象即多用“抹”的方式进行脸谱的描画。破脸:整体是不对称的脸,左半边与右半边不一致,形容丑陋的面貌或意比反面的角色。“破”是通过其余三种方法的结合,勾勒出不协调的五官感,意在表现人物相貌的丑陋,表现出人物具有性格缺陷,具有讽刺意味,一般用于贬低人物形象。
三、脸谱图的丰富性
脸谱变形与“取形”,是指适当的夸张进行对脸部自然形态改变,使之更加的特征化、抽象化,最终有一定的象征与寓意。例如关羽的“卧香眉”、关胜的“宝刀眉”、项羽的“怒目”、曹操的“疑目”、姚期的”老眼瓦”、张飞的“笑脸鼻窝”,都是通过改变脸部对象的自然形态,使其成为抽象的图案,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浓烈的装饰味。因提取了人物典型面貌特征,所以能惟妙惟肖的去描绘人物的神态。
京剧脸谱图案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就眉形图来说,就分为柳叶眉、云纹眉、剑眉等不同样式的眉毛其源于生活中对人的观察,但将正常人类生长的眉形加以艺术的夸张。不仅脸谱的图案能够更加丰富观众感官上的体验,还能一针见血的表达人物的特殊性,就比如说包拯,他的脸部额头处画有一轮弯月图案,这便与宋朝时期有关包拯的传说息息相关。我国京剧的脸谱艺术讲究装饰性及趣味性,同时也体现了脸谱艺术的规范性。
就眉形图来说,就分为柳叶眉、云纹眉、剑眉等不同样式的眉毛,其源于生活中对人的观察,但将正常人类生长的眉形加以艺术的夸张。规范点、线、色、形的运用, 由脸谱图案进行排列,把脸谱分为以下的四种脸。整脸:这是最早期的脸谱形式,主要用双眉把脸分成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三块瓦脸:主要是在整脸的基础上,利用口鼻来把面部分为左边与右边的脸谱。花三块瓦脸:顾名思义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处理,加上各式各样的图案脸谱。碎脸:三块瓦脸的一种变相,主要极大的花形分界边缘,是为了破坏原始轮廓。
四:脸谱的形象特点
中国京剧脸谱文化博大精深,而脸谱的彩妆运用之妙更是存乎一心!脸谱是独有的一种中国戏曲,主要使用在舞台中的化妆造型艺术中。散发着戏曲脸谱的独有迷人的魅力。脸谱戏曲人物角色之间关系如何?戏曲人物是否都需要勾画脸谱呢?回答当然是不!并不是每一个人物都需要勾画脸谱,勾画脸谱是要根据不同的人物角色。
传统的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分类习惯:“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法,而这些年来,因不少的剧种的“末”行已渐渐划入 “生”行,把“生、旦、净、丑”形成了这四种基本的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苦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主要都是的统称为女角色; “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也大部分是男角色。
1、“生”
行是主要是饰演男角的一种,包括老生。主要饰演的是帝王及文弱而又儒雅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饰演一些年轻俊俏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饰演的是英勇猛将或者是绿林英雄。红生:主要是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娃娃生:剧中专指的儿童的角色体现小孩的纯真。除去红生和勾脸的武生之外,通常都是素脸的生行,扮相都比较干净俊美的。
2、“旦”
旦行主要是是扮演不同的年龄并且性格各异,各种身份的女角。旦行分为青衣(正旦):指端庄知书达理的女子。花旦:活波烂漫娇媚的少女或者性格火爆的少妇。武旦:扮演能大打出手的女性人物像男人一样英勇。刀马旦:一般不需要打出手但却也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婦女。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扮演的故意丑化,性格诙谐幽默的喜剧性人物。花衫:全才演员: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集一身称为花衫。
3、“净”
净行又叫花脸或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角。净行可分为正净(大花脸):普遍都是拥有较高的地位,稳重能干的忠臣良将。副净(二花脸):架子花脸,大部分都是扮演性格豪爽却鲁莽的人物。武净(武花脸):主要都是以武打能人为主的角色。
4“丑”
丑行也称作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有时伶俐风趣,有时阴险狡黠的角色。武丑:主指一些精明干练却也不失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
参考文献:
[1]《脸谱心理学》北京工业出版社 李军 王津/著 2013年3月
[2]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与现代平面设计 杨秋红 - 《艺术品鉴》2016年
[3]京剧脸谱元素与平面设计的融合分 刘珊珊 - 《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
一、脸谱色彩艺术特征
生活中人们常说脸色,面红耳赤,吓到煞白,苍白无力,小脸蜡黄,既包含了人们的心理情绪又体现了精神状况都是生理特征的一种体现,艺术来源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也就是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
从脸谱色彩而言包含:红、紫、黑、白、蓝、绿、黄、粉红、褐、赭、金、银等,固定的色彩使用就是象征,以丰富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目中复杂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夸张的面貌,同时也是标志人物的典型性格和气质精神,各具妙用,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总体来说,红色代表忠勇、正义,以关羽为典型;黑色的代表鲁莽、直爽,以李逵为典型;白色代表阴险、奸诈,以曹操为典型;蓝色的代表刚正、骁勇以窦尔墩为典型;绿色的代表威猛、侠义;黄色的代表凶残、沉着以典韦为典型;灰色的代表老年枭雄;紫色则是刚义刚正、威严的代表;金银色代表牛神马怪、神仙、佛祖、精灵等。由此可见色彩带给人们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律,脸谱不仅是色彩鲜明同时脸谱着重在形、神、意等方面,表现多种人物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这是对脸谱文化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使的这些寓意个性特征的色彩,不仅表达了戏剧对人物的道德评判,而且使观众对人物的性格一目了然。我们由脸谱的“形”、“色”两方面来解读脸谱中的象征寓意与独有特征。“形”,是所指脸谱中的“离形”和“取形”,而“色”便是指脸谱色彩的精神寓意。
二、脸谱的描绘方式
由脸谱描绘着色的方式具有的多重性,主要由:“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为实现五官纹理的加重效果,整色为主,体现出凝重与威武,这种描绘方式有较久的历史在我国京剧脸谱的发展中。以全色为主,要求是概括出人物眼鼻口的大致轮廓,将五官以较为立体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勾脸:具有绚丽夺目的色彩与复杂丰富的图案,有些是贴金的形式,而有些敷银手法,华丽无比。通过这种描画方式着色,给人物一种整体的威严感、逼真感,关羽的脸谱描画方式即多采用“揉勹勾”从其字面含义便不难理解,主要是指勾勒出人物主要的五官线条,再根据线条形式绘画出各种用于填充的图案这种描画方式需要较高的技巧,需要较长的时间。抹脸:主要以浅色为主占多数,涂粉于面,通常不以真面目示人,为了特写坏人奸诈之性。“抹”是指采用纯色(多为白色)或淡色遮盖演员脸部整体或脸部局部的描画方式,通常“抹”的象征意义是表现人物的不确定性以及奸诈,曹操的形象即多用“抹”的方式进行脸谱的描画。破脸:整体是不对称的脸,左半边与右半边不一致,形容丑陋的面貌或意比反面的角色。“破”是通过其余三种方法的结合,勾勒出不协调的五官感,意在表现人物相貌的丑陋,表现出人物具有性格缺陷,具有讽刺意味,一般用于贬低人物形象。
三、脸谱图的丰富性
脸谱变形与“取形”,是指适当的夸张进行对脸部自然形态改变,使之更加的特征化、抽象化,最终有一定的象征与寓意。例如关羽的“卧香眉”、关胜的“宝刀眉”、项羽的“怒目”、曹操的“疑目”、姚期的”老眼瓦”、张飞的“笑脸鼻窝”,都是通过改变脸部对象的自然形态,使其成为抽象的图案,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浓烈的装饰味。因提取了人物典型面貌特征,所以能惟妙惟肖的去描绘人物的神态。
京剧脸谱图案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就眉形图来说,就分为柳叶眉、云纹眉、剑眉等不同样式的眉毛其源于生活中对人的观察,但将正常人类生长的眉形加以艺术的夸张。不仅脸谱的图案能够更加丰富观众感官上的体验,还能一针见血的表达人物的特殊性,就比如说包拯,他的脸部额头处画有一轮弯月图案,这便与宋朝时期有关包拯的传说息息相关。我国京剧的脸谱艺术讲究装饰性及趣味性,同时也体现了脸谱艺术的规范性。
就眉形图来说,就分为柳叶眉、云纹眉、剑眉等不同样式的眉毛,其源于生活中对人的观察,但将正常人类生长的眉形加以艺术的夸张。规范点、线、色、形的运用, 由脸谱图案进行排列,把脸谱分为以下的四种脸。整脸:这是最早期的脸谱形式,主要用双眉把脸分成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三块瓦脸:主要是在整脸的基础上,利用口鼻来把面部分为左边与右边的脸谱。花三块瓦脸:顾名思义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处理,加上各式各样的图案脸谱。碎脸:三块瓦脸的一种变相,主要极大的花形分界边缘,是为了破坏原始轮廓。
四:脸谱的形象特点
中国京剧脸谱文化博大精深,而脸谱的彩妆运用之妙更是存乎一心!脸谱是独有的一种中国戏曲,主要使用在舞台中的化妆造型艺术中。散发着戏曲脸谱的独有迷人的魅力。脸谱戏曲人物角色之间关系如何?戏曲人物是否都需要勾画脸谱呢?回答当然是不!并不是每一个人物都需要勾画脸谱,勾画脸谱是要根据不同的人物角色。
传统的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分类习惯:“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法,而这些年来,因不少的剧种的“末”行已渐渐划入 “生”行,把“生、旦、净、丑”形成了这四种基本的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苦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主要都是的统称为女角色; “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也大部分是男角色。
1、“生”
行是主要是饰演男角的一种,包括老生。主要饰演的是帝王及文弱而又儒雅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饰演一些年轻俊俏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饰演的是英勇猛将或者是绿林英雄。红生:主要是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娃娃生:剧中专指的儿童的角色体现小孩的纯真。除去红生和勾脸的武生之外,通常都是素脸的生行,扮相都比较干净俊美的。
2、“旦”
旦行主要是是扮演不同的年龄并且性格各异,各种身份的女角。旦行分为青衣(正旦):指端庄知书达理的女子。花旦:活波烂漫娇媚的少女或者性格火爆的少妇。武旦:扮演能大打出手的女性人物像男人一样英勇。刀马旦:一般不需要打出手但却也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婦女。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扮演的故意丑化,性格诙谐幽默的喜剧性人物。花衫:全才演员: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集一身称为花衫。
3、“净”
净行又叫花脸或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角。净行可分为正净(大花脸):普遍都是拥有较高的地位,稳重能干的忠臣良将。副净(二花脸):架子花脸,大部分都是扮演性格豪爽却鲁莽的人物。武净(武花脸):主要都是以武打能人为主的角色。
4“丑”
丑行也称作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有时伶俐风趣,有时阴险狡黠的角色。武丑:主指一些精明干练却也不失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
参考文献:
[1]《脸谱心理学》北京工业出版社 李军 王津/著 2013年3月
[2]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与现代平面设计 杨秋红 - 《艺术品鉴》2016年
[3]京剧脸谱元素与平面设计的融合分 刘珊珊 - 《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