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山水画艺术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davi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倪瓒山水画的阔远特色,是他区别于其他画家的重要标志。倪瓒独特的语言形式,既是他对自然万象的高度提纯,也是他艺术心灵对整个自然最本质的呈现。倪瓒山水画的风格历程,展现了倪瓒不同是的绘画风格。
  【关键词】:倪瓒;山水画艺术;风格特征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錫人,他的别号很多,晚年画中经常自署“懒瓒”,后人多称其为“倪迂”、“迂翁”。他开创了水墨山水画的新一代画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离开生活,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画家总是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其画风也总是要受这个时代背景和本人生活化境的影响。倪瓒作为元代文人画家的代表,其画风的形成的与其本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在他的带领下,征服西夏,铲除金,最后灭掉南宋,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国家。元代统治阶级政权巩固后,在政治上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来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他把人分为贵贱四等,把汉人和南人列为下等。在文化上,取消科举制度,使一般士人失去了晋升的机会。虽在元仁宗是重新试行科举制,但在录取名额上限制汉人、南人。众多的汉人、南人面对很少的录取名额,其获取功名的机会非常渺茫。即使有少数汉族知识分子获得入朝为官的机会,也并没有实权。所有的一切,都给士人们以沉重的打击,“修过治家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化为泡影。进取无门的无奈和丧国之痛使他们滋生了厌世和遁世的情绪,开始在山川自然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营造自己的世外桃源。于是,士人们就把时间、精力、情感和思想寄托在文学艺术上,绘画也成为这种寄托的领域之一。文人们通过绘画传达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在元代特定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他们的创作又带有深深地时代烙印。他们隐世避居,过着超然脱俗的隐士生活,以书画微寄托,发泄郁闷牢骚、怀才不遇的心情,表达了对心灵自由的无限追求。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是整个元代社会士人阶层的一个缩影,更是这种心理特征的典型代表。
  倪瓒青年时代,元朝的社会民族矛盾已有所缓和,他也曾经有过一段读书、作画、吟诗的安乐舒适生活。但到中年以后,家庭连遭不幸,忧愁感伤,思想沉沦,多于和尚、道士交游,出世思想十分明显。最终,农民起义兴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地方官吏的过分敲诈勒索,彻底改变了倪瓒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他忍受不了官府恶吏的压榨,陆续变卖家产,离开了“青閟阁”、“云林堂”等 自己精心营造的艺术家园,携妻开始了二十年之久的江湖飘游生活。正是这段凄风冷雨的漂泊生活,使他探索和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作品中融入了倪瓒对社会和生活最深切的体味和感悟,这对其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形成来说功不可没。如果没有长期的经历和日积月累的丰富生活感受,离开了时代环境、社会生活和个人经历等客观现实基础,即使画家的形象力再强,也不可能凭空创造出艺术作品来。倪瓒作为元代文人画家的代表,其山水画表现出的淡薄的意境,更多的是元代文人遭受异族统治和压迫的精神释放。面对广阔浩渺的湖水,倪瓒的内心得到前所未有的平静,在这里他不再受官吏的压迫和欺诈,可以把自己全部的情感融于这片山水,凝聚于笔尖。虽然隐居使他远离了世俗,但他的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寄托在他的画中,更突显了其山水画清净、幽深、凄凉、孤寂的意境。
  倪瓒擅长画山水、枯木、竹石,其原因首先在于他对传统的学习。倪瓒生平喜好研读古书,向著名文人学习。纵观中国山水画史,但凡有所成就的绘画大师,无不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倪瓒亦是如此。
  倪瓒山水画初师董源,后融合荆浩、关仝的技法,兼师李成,将简单舒雅融合为一体,加之自己的独创,形成了其山水画的阔远特色。随着美学思想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文人的审美趣味也在逐渐的发生变化,以董源为代表的“平淡天真”的画风,绘画天真秀润、清新雅致,恰好符合元代文人画家心中的审美心境,发展到元代就普遍形成了以宗法董源为流行时尚。董源山水画来源于江南的真山真水,为了表现江南的真山真水,他创造出了一套相映的笔墨技法。董源擅长的披麻皴、繁密的苔点、放逸的笔法直接影响了倪瓒的绘画。例如倪瓒的《水竹居图》,表现的是太湖一带的地貌,在画面构图上源于董源《潇湘图》的局部放大。近景坡石效仿董源的披麻皴,杂树画法也类似董源,并用放逸的中锋偏侧运笔,以显示出树木、山石的圆润和苍秀之感,由此可见,倪瓒受董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董源作为南派山水画的代表,他所描绘的南方山水清新秀润,这对于生长在南方地带的倪瓒来说应当也是很适合的,但由于倪瓒所描绘的是太湖中的坡石,董源的披麻皴在这里并不适用,于是倪瓒又通过学习荆浩、关仝、李成的笔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技法。我们知道荆、关、李伟代表的“北方派”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派”绘画风格不同,他们多描绘北方的崇山峻岭、层峦叠嶂。而倪瓒所描绘的太湖山石虽然坚硬,但毕竟和北方崇高的山势不同,再加上倪瓒孤寂的、悠闲的心境也和荆、关不同,所以他在学习荆、关、李的基础上,变笔法为“松柔秀峭”,以淡墨侧缝来描绘太湖一带的土坡山石。这正是倪瓒对前代传统精髓的继承和发扬,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创造。
  除了师法董、巨、荆、关、李、郭等,对宋代山水的传承,倪瓒也有自己的看法。对于宋之大家如李公麟、苏轼、宋徽宗、马远、夏圭等人,也多有取法。作为倪瓒所师的文人,无论是出世者还会入世者,他们的画风虽各有不同,但都有其文人气质在其中。倪瓒在学习他们的过程中,不仅在技法上,在精神上也加以继承、完善并发扬光大。值得注意的是,倪瓒向师友学习并不在行迹之间,而是取其气格相近,吸收其长处为己所用。
  倪瓒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他独特的阔远特色,这与他在审美上找到了一个最能体现其阔远特色的秩序和模式是分不开的,这就是他的“一河两岸”式阔远构图。
  萌芽—取平原之势。倪瓒受董源画风的影响,其山水画的构图遗意和董源的“平淡天真”的画风如出一辙,不过倪瓒用了立轴的形式。从画面来看,近景坡石采用了董源披麻皴的画法,坡脚以浓淡不一的墨色渲染水面,坡上一组董源法杂树,树后一茅亭;远景山石用墨淡而枯,也是用披麻皴扫出,远山脚下几抹淡墨实为水色。
  发展—平远转向阔远。倪瓒在《六君子图》中大量运用空白,把近岸和远山尽量分开,并把距离拉长,这就使得终中段的水域特别长而显得格外开阔,整个画面被分为三段,“一河”、“两岸”非常明显。
  成熟—“一河两岸”式阔远构图法的确立。倪瓒中后期的漂游生活,使他彻底抛开了“出门应俗事”的烦恼,更加无拘无束的潜心于自己钟爱的山水画艺术创造中。并在思想、个性的催化下,凭借诗书画的深厚功力,完成了自己在构图上的质的飞越,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一河两岸”式阔远构图,这可以说是倪瓒山水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凝聚了他对江南特别是太湖地区风景的独特体验。
  倪瓒作为传统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他的绘画艺术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代画坛中,面对文化的多元化与多样的审美价值观,倪瓒的绘画实践以及绘画思想对我们有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包装设计作为一种创造不同差别的工具,使商品能满足消费者独特的心理需求、从而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本文从包装的概念、视觉元素及心理要求与策略三方面入手对包装设计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关键词】:包装设计;概念;视觉元素;心理要求与策略  包装最初只是承载和保护商品,使之避免损坏、散落、溢出或变质。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商品包装之间的差异化越来越小,加之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
期刊
【摘要】:伴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各个学校都在从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据调查发现培训机构的教师缺乏相关经验,对课程以及教师的管理并不完善。本文以超音速艺术培训机构为例,通过对调查所得结论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培训机构的现状和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改善所出现的不足。  【关键词】:艺术培训;现状调查;思考  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培训学校的日益增多,满足了孩子对于艺术的积累,同
期刊
【摘要】:通过对当代广告设计中的视觉营销与传达,进一步将这两个概念结合当代广告设计,反映出几种方式的营销概念与传达形式。當代代乃至将来都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手足情,阿恩海姆系统地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艺术现象,以及自然流畅的广告风格,代之以亲切,其生理——心理基础就是心与物的异质同构,商品之间没有多大的竞争,从而使消费者产生身临其境并与之心灵对话的境界,进而唤起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求。广告只有
期刊
【摘要】:舞蹈演员对塑造人物形象的认识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剧本中人物的理解,二是在剧目或是舞剧中对人物的体现。本文结合舞剧《情殇》的排练及表演经历,对在舞剧中人物表演的塑造进行了分析,通过周萍与蘩漪、周朴园、四凤几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和感情纠葛,用舞剧中简单的动作来说明表现力在当下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表现力;人物塑造;理解;体现  《情殇》这部舞剧,是根据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改编
期刊
【摘要】:分形是一种具有自相似性的事物,由曼德布罗特提出并发展开来,它在很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动画技术方面,更是有着巨大的作用,它解决了传统几何图形难以描述和构造的不规则模型问题,给计算机动画技术,特别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仿真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关键词】:分形;自相似性;分形杂色;随机  小时候,抬头仰望夜空,看着美妙的星星和月亮。心中常充满疑问,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而世界又
期刊
【摘要】:在09年国家大剧院意大利歌剧季中,我有幸接触到了帕尔玛剧院舞美设计总监亚历山大设计的《弄臣》这部作品,并且参与到了这部歌剧《弄臣》的制景工作之中,实际体验到舞台立体景造型的制作环节,有所体会也有所思考,并以此为题写了这篇论文。  【关键词】:传统搭建;布景切分;体现场景痕迹;新材料  对布景设计风格的认识和把握是整个制景造型工作的统领性观念。这部歌剧《弄臣》布景概念上的返璞归真,并不是让
期刊
【摘要】:本文从仪式感的起源开始,逐步深入到设计领域,探究分析了包装、书籍中仪式感的塑造。了解儀式感的深刻内涵从而运用在设计之中。  【关键词】:仪式感;包装;书装  一、仪式的起源  关于仪式,在传统社会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仪式的起源,我们可以认为源于古代社会的“巫术活动”。“巫术”是“仪式”作为一个完整系统形成的最初的阶段,并且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命意识。在社会教化和道德约束方面
期刊
【摘要】:动态视觉设计的概念来概括各种以多媒体来传播的视觉传达设计更为符合设计的 艺术形式本质,是对视觉传达设计概念的发展和完善。通过这样的一次梳理对于新媒介环境中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误区能够排除,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新的学科。  【关键词】:动态设计;视觉传达;动态视觉  动态视觉是指已经从以前纸媒介为代表的二维静态传统视觉传达领域,发展到以数字化为技术支持的、以二维三维动态形式及动态移动媒介存在方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点、线、面形态元素来阐述,结合灯具案例剖析了形态元素在灯具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并探索形态元素综合应用于灯具形态的方法,为灯具形态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灯具设计;形态元素;点 线 面  1.灯具及其形态设计  灯具最初是基于人类对于照明功能的基本需求,然后发展到现在能够满足人的使用与审美的双重需求。众所周知,灯具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业产品,其设计是功能
期刊
【摘要】:油画人物表现是油画绘画中的一种创作形式,很对的油画家对于画人物都是极为擅长的,但是这就导致很多油画家在追求人物表现形式上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本文主要以研究油画人物绘画中对于形式美的理解,主要是以发表自身的理解为主。  【关键词】:油画;形式美;概述  对于现代的青年油画家来说,油画人物的形式美其实就是艺术家对于绘画的理解,不同的人对于绘画有不同的理解那么也就会产生出不同的形式美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