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活,共同成长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172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地概况
  
  “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隶属于石家庄市教育局,于2001年11月13日正式运营。它的成立,为石家庄市的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校外实践活动场所。在市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市内各区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有计划地来这里参加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平均每期1500人,年累计近5万人,实行为期一周的全封闭管理。
  
  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利于学生发展:课程内容必须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应学生的身心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彰显基地优势:主题设计坚持“人无我有”的原则,即解决学校因软、硬件资源课程开设困难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学校、基地、社会教育一体化进程。
  落实课程目标:主题实施要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具体落实基地教学目标。
  体现课程特点:活动指导方案要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即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
  
  基地课程内容构建
  
  基地课程体系的构建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人与文化四大主线形成四大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三个分支系列。各模块的教学目标通过相关的主题活动具体实现,内容如下。
  
  模块1:人与自然——亲近与探索自然
  该模块的核心内容是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科学中的各种问题。模块分为环境保护、试验探究和科技制作三个分支,主题活动见表1。
  
  
  模块目标:
  1 关爱自然,形成热爱自然、呵护自然的意识。
  ●亲近并接触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了解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欣赏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呵护自然的意识。
  2 保护环境,养成关爱自然环境的习惯。
  ●引导学生调查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体验人与环境的关系。
  ●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逐步养成关爱自然环境的习惯。
  ●加强学生探究自然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关系,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并身体力行保护自然环境。
  3 科学探究,提高探究意识,锻炼探究能力。
  ●有意识地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善于发现问题,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学会简单的识图和设计,能够规范操作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掌握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的基本技能。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搜集、选择和处理信息,制订探究活动方案,培养创新思维,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模块2:人与社会——体验与融入社会
  该模块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学生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模块分现象透视、模拟体验和社会服务三个分支,主题活动见表2。
  
  模块目标:
  1 认识社会,体会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出关于人与社会的相关问题,了解社会现状和发展前景,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逐步认识自我在社会中的角色,做到关爱生命、关爱生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比较准确地分析社会现象,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
  2 参与社会,关注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关心社会现实,正确认识社会问题,获得基本社会经验,适应社会发展。
  ●参与社区活动,锻炼社会实践能力。
  ●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自觉融入集体,具备合作的品质。
  3 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养成关心社会的良好态度。
  ●服务社会,锻炼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对社会负责任,具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模块3:人与自我——认识与完善自我
  该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模块分为生存训练、行为规范和感恩教育三个分支,主题活动见表3。
  
  模块目标:
  1 认识自我,能正确反省并客观认识自身的成长。
  ●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欣赏生命的价值与可贵,思考如何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
  ●认识自己身心的特点,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与能力,学会取长补短。
  ●树立远大理想,开发个人潜能,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 完善自我,能够较好地适应生活。
  ●积累日常生活经验,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策略,能够在危难中自护与救助他人。
  ●调节自己的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快乐与成长同步。
  3 挑战自我,积极主动地去应对生活。
  ●正确认识和适应各种社会角色,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正确面对身心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学会总结个人的得与失,控制失利造成的损失,学会变被动为主动的方法。
  4 发展自我,理性对待个人发展。
  ●培养开朗、乐观、坚强的个性,形成对自己的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
  ●培养发展意识,包括改变目前生活状况的意识、自我发展的意识、牺牲局部利益顾全长远利益的意识等。
  ●明荣知耻,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模块4:人与文化——传承和发展文化
  该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弘扬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模块分为艺术赏析、工艺创作和文化探究三个分支,主题活动见表4。
  
  
  模块目标:
  1 了解文化,认识文化存在的形式及作用。
  ●了解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与其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鉴赏各种艺术作品,了解艺术的不同展现方式和风格,认识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体验工艺创作的一般过程,陶冶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2 传承文化,增强热爱民族的情感。
  ●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体验传统民族节庆,感悟节庆的灵魂,学会团结和尊重。
  ●研究文化遗产,增强热爱民族情感。
  3 探究文化,感受文化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探究文化,理解文化“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价值,提高生活品位。
  ●密切文化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品赏艺术作品的内在韵味,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底蕴。
  4 创新文化,为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的内涵。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创造性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创新文化新内涵,能够提出自己对文化的新见解。
其他文献
[摘要]《万圣节》的恐怖效果源自对神秘性的准确把握,而影片中迈克尔的面具不可或缺,一方面,面具象征着神秘莫测的自然力,足以引起极度的恐怖感;另一方面,面具又始终提醒人们,邪恶只是一种象征中的存在,在影片同观众之间建立起距离感。从而使观众在受到最大限度的恐怖冲击后,还能及时回到现实享受最大限度的愉悦。  [关键词]面具;审丑;距离;万圣节    2007年8月底由罗布,祖姆比(RobZombie)执
期刊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
期刊
一、矛盾焦点    正方观点:语文教学怎么离得了“多媒体”?  反方观点:多媒体成了语文教学的“倒霉体”!    二、是非之争    正方观点一:电教媒体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  ——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电教媒体图文声并茂,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思维的火花。  如
期刊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存在着不少困惑:作为技术类课程,技术无疑是学生要掌握的,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又如何去落实?新课程中提倡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使用任务驱动教学,要学生学会自己建构知识,这些如何能体现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观念,是不是应该淡化技术去讲素养?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解决,我们就没法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前不久笔者连续听了三节高一的《超链接》课堂教学,深感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实质
期刊
众所周知,当前高职院校在模式建构、专业建设、特色凝练等方面均还维系在较低层次上,办学成本依然很高。因此,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和思维、建构先进管理体制和策略、开拓多种工作渠道和路径,从根本上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显得非常迫切。本文就此谈谈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把效能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    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管理者
期刊
信息化社会提出了新的人才标准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信息技术课程、数学课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很难适应学生知识容量的爆炸性上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逐步成熟,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正逐步走上课改的舞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已经作为一种基本理念被加以强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
期刊
校本研究是把研究立足点放在学校,以解决学校在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教育者(主要是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充分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研究活动。校本研究顺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与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知识背景、工作特点和思维方式相匹配,从而异军突起,逐渐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流模式,不仅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人员的重视。
期刊
语文课堂到底如何教学?我曾经千百次地问自己。依我理解,兢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训练学生学会听、说、读、写,引导学生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情感和用语文的习惯。我理想中的精彩语文课堂又是怎样的呢?面对课堂上70多双求知若渴的眼眸,面向竞争激烈的21世纪,我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于是我在教育家的名著中领悟真谛,在名师的建树中寻求踪迹,在自己的教学中苦苦追寻……  “一千
期刊
实施学段:小学五年级。  指导老师:崔丽君、张燕晓。    [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植物,学会观察并写生,了解植物的名称、形态、特点和一般生长规律。  2 掌握植物栽培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种植是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之一,初步掌握科学种植技术。  3 感知植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会调查的方法,能够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较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写出简短的
期刊
活动简介    2007年4月,我校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由4位老师共同开课,内容为苏教版高一化学2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取与应用”中的《乙醇》,开课地点统一安排在综合楼六楼多媒体教室(减少听课教师来回跑教室的麻烦)。    精彩片断    4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才能,体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我觉得最具特色的是新课的导入,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值得我们在这里研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