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践背景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避免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而应给知识披上一层“隐形”外衣,淡化英语语法之“形”,并加以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轻松习得语法规则。
以下的案例是笔者以校本教材中的一课为例对小学语法教学进行的探讨,以此来与同仁探讨、共勉。
二、学习内容
校本Let’s enjoy English“Open Day”.
三、语法教学
1.Learn the story
(1)Read the story, then discuss and answer:
What’s in Tom’s classroom? What’s in the library?
(2)Repeat after the tape and act the story.
语法需要感知。在本课中,感知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语法,而是通过故事让学生体验语法的运用。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使其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正确答案。经过讨论,学生很快意识到两个问题在原文中都有适当的提示,并以“There is/are”开头。然后,通过对故事情境的阅读、表演,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此语法的交际性。
2.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
(1)Discuss about our classroom and school:
A:What’s in your classroom/ school?
B:There is/are...
(2)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different places in our school.
A:What’s in/on/near...?
B: There is/are...
(3)Show a new situation step by step.
A:What’s in the picture?
B: There is a mountain in the picture.
A:What’s on the mountain?
B: There is a house on the mountain.
A:What’s near the house?
B: There is a mother and a baby near the house. The mother is telling a story to her baby.
3.Lead students to make up a story with all the answers
掌握語法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拓展。这里的练习不是让学生沉浸在题海里,而是通过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去运用、实践不同的语法表达。练习也需要分层次进行,要在学生对There be句型已有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训练,教师可将一般疑问句以及介词等结合在情境中,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更多的There be句型规则。最后,练习还需要综合操练,教师可以设置出一个全新的情境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让学生敢于运用新知识去表达更多内容,向教师反馈各自对句型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
4.Summary
(1)Let the students answer:
你想表达某个地方有什么,如何说?There is/are...
你想知道某个地方有什么,如何问?What's...?
(2)Do some exercises on the paper.
掌握语法需要及时的总结与适当的笔头练习。总结不是对语法规则的直白总结,而是对本节课以简单的提问回答方式作总结。而适当的笔头练习可以强化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应紧密结合本课的情境设计练习,不必故意设置太多“陷阱”,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将说出的信息转化为写出的信息,也不会让学生对语法产生排斥感。另外,适当的书写也可以避免简单的拼写错误。
四、收获与反思
在语法教学方面,国外教育专家提出过两种教学方法:“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了“隐性语法教学”的思路,其特点是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境让学生体验语言,使其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初步归纳出语法规则。
在学习语言时,学生的注意力通常会先落在语言的意义上。就像本课展示的教学过程那样,学生一直都在关注着自己的回答是否符合问题,很少注意到语言的形式或语言规则。本课也证实了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习得语言意义的能力很强,能够快速适应不同情境的转变,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去讨论、练习。而这些不同的情境,包括最初的课文故事,实际上充当了“隐形外衣”的角色,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用了There be结构的语法知识。
在最后进行总结与笔头练习时,教师并没有带领学生直接总结语法的规则和用法,而是采用了另外两种形式的情境去引导学生明确现有的知识结构,去达成更高的书写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无形中增强学习的自信,还可以顺利完成由说到写的过渡。
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结构的形式,也要结合情境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拓展,使其学会发现、感受语法知识。如此,既能避免学生对繁琐的语法知识产生畏惧情绪,也能适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切磋交流,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化枯燥为趣味。学生学得趣味盎然,教师也能教得相对轻松一些,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也水到渠成地达成了。
参考文献:
[1]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方.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避免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而应给知识披上一层“隐形”外衣,淡化英语语法之“形”,并加以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轻松习得语法规则。
以下的案例是笔者以校本教材中的一课为例对小学语法教学进行的探讨,以此来与同仁探讨、共勉。
二、学习内容
校本Let’s enjoy English“Open Day”.
三、语法教学
1.Learn the story
(1)Read the story, then discuss and answer:
What’s in Tom’s classroom? What’s in the library?
(2)Repeat after the tape and act the story.
语法需要感知。在本课中,感知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语法,而是通过故事让学生体验语法的运用。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使其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正确答案。经过讨论,学生很快意识到两个问题在原文中都有适当的提示,并以“There is/are”开头。然后,通过对故事情境的阅读、表演,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此语法的交际性。
2.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
(1)Discuss about our classroom and school:
A:What’s in your classroom/ school?
B:There is/are...
(2)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different places in our school.
A:What’s in/on/near...?
B: There is/are...
(3)Show a new situation step by step.
A:What’s in the picture?
B: There is a mountain in the picture.
A:What’s on the mountain?
B: There is a house on the mountain.
A:What’s near the house?
B: There is a mother and a baby near the house. The mother is telling a story to her baby.
3.Lead students to make up a story with all the answers
掌握語法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拓展。这里的练习不是让学生沉浸在题海里,而是通过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去运用、实践不同的语法表达。练习也需要分层次进行,要在学生对There be句型已有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训练,教师可将一般疑问句以及介词等结合在情境中,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更多的There be句型规则。最后,练习还需要综合操练,教师可以设置出一个全新的情境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让学生敢于运用新知识去表达更多内容,向教师反馈各自对句型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
4.Summary
(1)Let the students answer:
你想表达某个地方有什么,如何说?There is/are...
你想知道某个地方有什么,如何问?What's...?
(2)Do some exercises on the paper.
掌握语法需要及时的总结与适当的笔头练习。总结不是对语法规则的直白总结,而是对本节课以简单的提问回答方式作总结。而适当的笔头练习可以强化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应紧密结合本课的情境设计练习,不必故意设置太多“陷阱”,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将说出的信息转化为写出的信息,也不会让学生对语法产生排斥感。另外,适当的书写也可以避免简单的拼写错误。
四、收获与反思
在语法教学方面,国外教育专家提出过两种教学方法:“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了“隐性语法教学”的思路,其特点是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境让学生体验语言,使其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初步归纳出语法规则。
在学习语言时,学生的注意力通常会先落在语言的意义上。就像本课展示的教学过程那样,学生一直都在关注着自己的回答是否符合问题,很少注意到语言的形式或语言规则。本课也证实了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习得语言意义的能力很强,能够快速适应不同情境的转变,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去讨论、练习。而这些不同的情境,包括最初的课文故事,实际上充当了“隐形外衣”的角色,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用了There be结构的语法知识。
在最后进行总结与笔头练习时,教师并没有带领学生直接总结语法的规则和用法,而是采用了另外两种形式的情境去引导学生明确现有的知识结构,去达成更高的书写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无形中增强学习的自信,还可以顺利完成由说到写的过渡。
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结构的形式,也要结合情境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拓展,使其学会发现、感受语法知识。如此,既能避免学生对繁琐的语法知识产生畏惧情绪,也能适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切磋交流,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化枯燥为趣味。学生学得趣味盎然,教师也能教得相对轻松一些,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也水到渠成地达成了。
参考文献:
[1]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方.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