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程度和教育结果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认为家长和教师教给孩子的越多,孩子也就越懂事。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地去调查一番,得到的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笔者家访过的学生中不乏一些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的孩子,但他们的家长在谈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时往往语焉不详,通常都是在对孩子的成绩表示骄傲的同时,又略带困惑地说出一句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教育的”之类的话。一开始,笔者以為他们是在敷衍,后来才发现很多家长确实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那些心急火燎、急于表达恨铁不成钢心态的家长口中的话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谈及亲子教育问题时他们往往滔滔不绝地痛陈孩子的不足,感慨亲子教育的辛苦,俨然一副久病成良医的模样。
在此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亲子教育这件事上,似乎呈现出了一种南辕北辙的现象——教育程度和教育结果之间似乎出现了负相关的关系,仿佛教给孩子的越多,给他的约束和规范越多,孩子所呈现出的问题反而越麻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真是俗话说的“肥田收瘪稻”吗?
其实真相并非如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和种树是同样的道理。对于种树而言,剪枝修理、灌溉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更关键的是土壤本身的肥沃程度。土壤的优劣是一切种植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亲子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真正的原因往往也在于此。亲子教育的坚实土壤,从来都不是那些精细到繁琐的教育规范,更不是那些眼花缭乱的才艺技能,而是每一个家庭良好有序的亲子关系。
孩子最关注的,其实从来都不是成年人眼里的那些功利的结果,他们更在意的是和家长之间的关系。那些优秀的孩子往往都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家庭环境。良好而有序的家庭关系,不仅可以让他们得到父母的正确指导,而且有利于他们内心中产生对父母的信赖感,这种信赖足以使看似棘手的亲子教育问题迎刃而解。
而对那些心态焦灼的家长来说,他们和孩子之间往往有着糟糕的家庭关系。这种紧张甚至扭曲的成长氛围,严重压制了孩子的成长,无情地抹去了他们心里对父母的信赖感和亲近感。最直接的体现是,我们往往会在这些孩子的身上看到逆反、说谎、阳奉阴违等不良现象,这一切往往都源于他们心中对父母深深的抗拒和不信任。
可能有不少父母要喊冤了:难道我们对孩子的爱和关注,反而成为亲子教育成功的障碍?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爱是什么?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定义,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那么,假若我们做不到理解和接受孩子,而急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不是爱。的确,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但仅凭慷慨的付出和无私的关爱,并不能给予孩子一个完美的灵魂——孩子和树木一样,有着自己的生长逻辑,过度的关注和规范,无异于揠苗助长。现实生活中,家长经常自以为是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没有给孩子留下属于他们的空间。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方法看似正确却简单粗暴,不但于事无补,往往只能使事情更糟——反而扼制了孩子的自我成长。所以,我们会发现,问题学生家长的那些苦口婆心的教育说辞,往往背后都掩盖着糟糕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孩子和父母之间往往能够相互信任理解、关爱支持,孩子拥有比较宽松的成长环境。而这种家庭内部的亲子关系,不仅能够解决亲子教育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也使得孩子在与外界交流时展现出良好的言行举止。可是如果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家庭氛围中充斥着猜忌、冷漠、误解,对孩子成长的不良影响就可想而知了。
亲子关系的好坏,更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这绝不是言过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少这样的情况:有的父母素质修养都很不错,但孩子却表现平平;有的父母能力不高,但是孩子却文质彬彬。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去孩子个人的天赋有些许不同之外,大多数往往是因为不同家庭内部的亲子关系存在重大的差异。父母虽然能力一般,但亲子关系良好,孩子往往也能够健康成长,达到其能力所及的目标;可反过来,纵然父母能力再高,但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辅助,又怎么能将自己的素质和内涵传递给孩子。
所以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亲子教育成功的土壤,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想给予孩子良好的亲子教育,身为父母就必须给他们提供适宜的土壤和空间。学校和家长都要高度重视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笔者家访过的学生中不乏一些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的孩子,但他们的家长在谈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时往往语焉不详,通常都是在对孩子的成绩表示骄傲的同时,又略带困惑地说出一句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教育的”之类的话。一开始,笔者以為他们是在敷衍,后来才发现很多家长确实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那些心急火燎、急于表达恨铁不成钢心态的家长口中的话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谈及亲子教育问题时他们往往滔滔不绝地痛陈孩子的不足,感慨亲子教育的辛苦,俨然一副久病成良医的模样。
在此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亲子教育这件事上,似乎呈现出了一种南辕北辙的现象——教育程度和教育结果之间似乎出现了负相关的关系,仿佛教给孩子的越多,给他的约束和规范越多,孩子所呈现出的问题反而越麻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真是俗话说的“肥田收瘪稻”吗?
其实真相并非如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和种树是同样的道理。对于种树而言,剪枝修理、灌溉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更关键的是土壤本身的肥沃程度。土壤的优劣是一切种植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亲子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真正的原因往往也在于此。亲子教育的坚实土壤,从来都不是那些精细到繁琐的教育规范,更不是那些眼花缭乱的才艺技能,而是每一个家庭良好有序的亲子关系。
孩子最关注的,其实从来都不是成年人眼里的那些功利的结果,他们更在意的是和家长之间的关系。那些优秀的孩子往往都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家庭环境。良好而有序的家庭关系,不仅可以让他们得到父母的正确指导,而且有利于他们内心中产生对父母的信赖感,这种信赖足以使看似棘手的亲子教育问题迎刃而解。
而对那些心态焦灼的家长来说,他们和孩子之间往往有着糟糕的家庭关系。这种紧张甚至扭曲的成长氛围,严重压制了孩子的成长,无情地抹去了他们心里对父母的信赖感和亲近感。最直接的体现是,我们往往会在这些孩子的身上看到逆反、说谎、阳奉阴违等不良现象,这一切往往都源于他们心中对父母深深的抗拒和不信任。
可能有不少父母要喊冤了:难道我们对孩子的爱和关注,反而成为亲子教育成功的障碍?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爱是什么?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定义,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那么,假若我们做不到理解和接受孩子,而急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不是爱。的确,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但仅凭慷慨的付出和无私的关爱,并不能给予孩子一个完美的灵魂——孩子和树木一样,有着自己的生长逻辑,过度的关注和规范,无异于揠苗助长。现实生活中,家长经常自以为是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没有给孩子留下属于他们的空间。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方法看似正确却简单粗暴,不但于事无补,往往只能使事情更糟——反而扼制了孩子的自我成长。所以,我们会发现,问题学生家长的那些苦口婆心的教育说辞,往往背后都掩盖着糟糕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孩子和父母之间往往能够相互信任理解、关爱支持,孩子拥有比较宽松的成长环境。而这种家庭内部的亲子关系,不仅能够解决亲子教育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也使得孩子在与外界交流时展现出良好的言行举止。可是如果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家庭氛围中充斥着猜忌、冷漠、误解,对孩子成长的不良影响就可想而知了。
亲子关系的好坏,更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这绝不是言过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少这样的情况:有的父母素质修养都很不错,但孩子却表现平平;有的父母能力不高,但是孩子却文质彬彬。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去孩子个人的天赋有些许不同之外,大多数往往是因为不同家庭内部的亲子关系存在重大的差异。父母虽然能力一般,但亲子关系良好,孩子往往也能够健康成长,达到其能力所及的目标;可反过来,纵然父母能力再高,但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辅助,又怎么能将自己的素质和内涵传递给孩子。
所以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亲子教育成功的土壤,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想给予孩子良好的亲子教育,身为父母就必须给他们提供适宜的土壤和空间。学校和家长都要高度重视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