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请让学生大胆质疑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7014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研讨会的会场上,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找春天》。讲到“羞”字时,他说:“上面是个‘羊’字,下面是个‘丑’字,其实原来不是‘丑’,但是今天我们都写成了‘丑’,我们就按这个意思理解,小羊甩起小尾巴,遮住了丑的地方。”大部分孩子接受了这个解释,有个叫龚可心的小女孩执着地举起手来发问:“请问,它原来下面到底是什么呢?”
  听课的老师大笑起来,我也在台下微笑:这笑不是嘲笑,而是出于对拥有质疑勇气的孩子的一种褒奖。我之所以记住这个小姑娘的名字,就是因为她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很特别,特别善思好问,在回答某个问题的时候,曾被孙老师问过名字。
  孙老师也笑了起来,转身在黑板上寥寥几画,就还原了这个字最初的样子。名家就是名家,他的知识储备是如此
  丰富。随着他的讲解,台下的掌声响起来了。
  有了这个变化,这堂课变得更有意思了。而我在台下,听得很感动。作为教师,说实在话,我曾经很害怕被当众难住,准确地说,是当众被自己的学生难住。我也注意到:我们大部分老师的课堂是不会被学生难住的。备课时的精雕细琢,上课时的紧紧牵引,密不透风的时间安排,层层递进的任务驱动,似乎把课堂包裹成了一个茧,不给学生留下思考喘息的时间,怎么会有发问质疑的机会,又怎么会有这样精彩的生成呢?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让学生学会质疑的重要性不必多言。而需要关注的是,什么样的土壤才能培育出个性独立、思考独立的种子呢?我注意到:整节课,孙老师用温和的笑脸、明亮的语调、亲切的体态、适切的鼓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的、积极的学习环境,更营造了一个真实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所以,才有了小女孩质疑的自由,也就有了课堂的精彩。
  为什么不愿或者不敢让学生发问呢?说到底,是因为我们缺少勇气,缺少接受疑问的勇气,缺少捍卫质疑精神的勇气。不跪着教书,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智慧与宽容。
  我在这节课里认真照了照镜子。认真研究,丰富自己,继而在课堂上关注生成,呵护质疑,从前的恐惧,现在变成了坦然与期待。于是,课堂一点点撩开面纱,呈现出朴素而真实的面容。而學生的思维呢,也慢慢地在课堂上向下扎根。
  为此,我在当天的笔记本上写了一段话:在路过而不走进课堂的人眼里,课堂是一种模样;在困守于课堂里而不愿意出来的人眼里,课堂又是另一种模样;教师和学生初次抵达课堂的时候,课堂是一种模样,而要永远结束一堂课的时候,它应该是另一种模样。当课堂上有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或者直接燃起思维的火焰时,这节课有了自己的名字——生长。
  教师对质疑的态度决定了课堂的思维品质。所以,老师们,在课堂上,请让学生大胆质疑吧!
  (作者单位:河南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当元旦与期末考相遇,新年也染上了浓重的复习气息。节前最后一天的课我准备盘点本期作文,这样例行周记,学生就可以在家潜心修炼、切磋文技,返校后我可以随学生的作文看人间欢喜,到各处游历,体验各种美食……  然而夢想还未照进现实,就被惊醒了。办公室外走道上一堆学生的哄闹声由远及近,几人一唱一和,语调凄婉忧伤:“举头望明月啊,低头写作文。”“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文。”“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文
我常常想起郭老师在师范学校教我们书法课的情形。那样的岁月,课程表上常常排着下午的第一节课——学写字。郭老师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来到我们的教室,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十分安静。我们被郭老师那气宇轩昂的样子折服了。无论任何时间,只要他来到教室,我们都会屏息凝神,像是能感受到郭老师身上散发出来的书卷气。虽然郭老师个子不高,身材瘦削,但他的精神矍铄,总会让人眼前一亮。更让人难忘的是,他那乌黑浓密的长眉毛一个劲地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通过欣赏图片、聆听故事,感受童话故事中大胆想象的趣味性。  2. 对比课内外童话故事的文本结构,感知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大胆想象,感受趣味  1. 欣赏教材“习作”中的图片。  2. 说一说这些想象哪里很有趣。  3. 你还有其他很有趣的想象吗?  4. 欣赏绘本《变大变小的狮子》的“变小”部分。  二、对比文本,学习反复  让我们
文本解读  1.厘清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  本单元导语点明了语文要素:观察。课文的编排意图是要落实这一要素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方法指导;交流平台是习作单元的灵魂,重在归纳梳理、提炼方法;习作例文是进一步感知方法;习作则是实践运用学到的方法,形成单元学习成果。可见,本单元从导语、课文、交流平台、习作例文到习作安排,都围绕观察这一目标来设计。编者意图是将阅读中习得的方法在习作中运用,体现阅读与
教学目标:  1. 认识“箱”“夸”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夹”,借助图片、字典、课文语境理解“夹袄”等词语。会写“衬”“衫”等12个字。  2. 分角色朗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裁缝和顾客的性格特点,读出裁缝和顾客不同的语气。  3. 利用表格梳理故事主要内容。借助表格学习按时间顺序、找主要人物、抓关键情节进行简要复述;通过关注细节描写,学习用自己的话生动复述。  第一课时  板块一 激趣导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自我提问”阅读策略单元,围绕“自我提问”阅读策略的学习,安排了4篇课文。教学时,要遵循教材的内在逻辑,通过梯度式支架教学,把教学效能最大化。  一、遵循单元内在逻辑  阅读教学中的“自我提问”,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在理解文章的关键处向自己提出问题, 问题涵盖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关键情节的推理、课文框架结构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寄寓的情感, 以及对整个作品的评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写了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机智聪明、遇事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由于年代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文艰涩难懂,这也正好是文言文的“特点”之一。人教版教材共选编了四篇文言文,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六年级下册的《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选编文言文,
适用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  1. 在愉悦的交流氛围中,更深入地认识书中的人物。  2. 能对感兴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3. 在群文阅读中,连结“群狼形象”,体验、辨析、深化对人物的认识。  4. 激发阅读其他童话书籍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猜人物  师:《笨狼的故事》这本书陪我们度过了两个星期的时光,我们一起评选最有趣的故事,一起读故事讲故事,很快乐!相信
课堂实录  一、回顾方法,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谈读书》第三则,在前两则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到不少读书方法,第一种方法,谁读给大家听?(出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生读)  师:你怎么理解“眼到”?  生:读书的时候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减一个字,要看清楚。  师:“口到”怎样理解?  生:就是要放出声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生:要多读几遍,读熟练。  师:那怎样才
文本解读  《有趣的动物》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一次口语交际课。本课主题聚焦,围绕“有趣”来谈,且介绍的是“有趣的动物”。笔者以为,这种“有趣”不仅仅是说的人这么认为的,也应该让听的人认同这种看法。教材中也明示了本课的目标应从一年级的“敢说”“说清楚、听清楚”向“说清楚、听明白”发展。“听明白”意味着不仅要听清楚,还要能听懂。在此基础上,还提出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相比一年级的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