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的发展。作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比较滞后,导致农村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故此,身为班主任更要多尊重、关爱“问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他们进行心理引导,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问题”学生;信心;爱心;耐心
近几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为它是完善和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式。农村小学相对城市而言存在着资讯较慢、生源素质较低、师资力量较薄弱等现象,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农村教师来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刚接四(1)班时,就有个学生——小何,个子不高、特别好动,性格古怪、爱发脾气打人,成了班里的“问题” 学生。平时上课时,他总是爱开小差,喜欢和同学交头接耳,还不时打断教师和同学的话;下课还爱搞恶作剧。因此,总有学生告他的状:“老师,小何在厕所洗手时故意把水溅到了我的衣服上”“老师,我的水瓶不见了,是小何拿去花坛浇花了”……耳边、身边从没清静过。
对于小何的问题言行,笔者常常找他谈话,让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同时鼓励他向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班干部学习。但观察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他的进步几乎为零,在课堂上仍然“我行我素”,任课教师都拿他没办法。笔者觉得,得想办法帮助小何才行。之前,笔者每次找他谈话多是批评教育。后来,改变了方法,不是用教师的身份与他交谈,而是以朋友的身份跟他谈心。于是,笔者对他说:“我想跟你做朋友,我们可以谈谈心,什么都可以说的,你愿意吗?”他瞪大眼睛看着笔者,对笔者点点头,说:“好。”笔者微笑着问他:“你上课能少讲话、不打断他人的话吗?”他低着头不说话。笔者又问:“你知道这样会影响其他同学上课的吗?”他回答:“知道。”笔者刚想再说些什么时,他红着眼睛说:“老师,我以后上课尽量少讲话、插话。”笔者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每每课余,笔者都找他谈心、交朋友,一起玩游戏,给他讲故事: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感恩的故事、身边同学们的好人好事……又安排本班一个好学生跟他同坐,以利于时刻提醒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是不对的,要有“做个好学生的意识”。这样,慢慢对他潜移默化,让他渐渐明白笔者给他讲的这些都是为了他好。此外,無论他平时是纪律上还是学习上有一点进步,笔者都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和奖励,还及时反馈给他的家长,让他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真心挚诚的爱护。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心慢慢增强了,也逐渐明白了小学生该怎样做。功夫果然没有白费,现在的小何变了:上课坐姿好了,注意力也集中了,虽然偶尔讲话,但只要笔者稍稍看他几眼,他马上就会坐得端端正正地听课;课间纪律也进步了,与同学友好了……
看到小何的转变,笔者感到十分欣慰。可以看出,这些“问题”学生需要的是教师更多的关爱与耐心。最容易打动人的是莫过于心灵的沟通,真情实感的流露。小何的转变让笔者感悟良多:
1.巧抓契机,培养信心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相信通过自己的爱心与耐心,转变“问题” 学生。这个过程中,教师虽然常常会“碰壁”,但一定不能失去转变“问题”学生的信念和信心。在教育小何的过程中,笔者在他的“闪光点”上做文章:利用每个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内容,让他充分地发言,使他觉得自己的“能说会道”真正派上了用场。所以,他每次发言完毕,在他脸上笔者都看到一丝笑容。下课后,笔者又悄悄地对他说:“老师看到你这节课,比以前听课认真了许多,发言积极了,回答流利了,加油啊!”他毕竟是孩子,受到表扬高兴得很。于是,笔者经常鼓励他,经常以朋友身份跟他谈心。小何也渐渐地开始转变了,课堂上讲话少了,下课也不怎么捉弄同学了,有时还帮班长整理杂物房的劳动工具,为班级做一些小事……和善的言语果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对学习也渐渐产生了兴趣。
2.情感交流,真心关爱
“教育植根于爱。”鲁迅先生的名言道出了教师要给予“问题”学生——这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爱:做他们的知心好友;宽容地面对每一次“问题”行为的反复;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对于小何这样言行有问题的学生,笔者时常亲近他,用爱心去触动他的心灵,用诚挚去感化他的灵魂。时间久了,他慢慢对笔者敞开心扉,主动改正言行上的小错误。在教育小何时,笔者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与他一起看书、玩游戏,让他感受教师对他的信任,教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教师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同时,同学的帮助对小何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更强大。课下,同学们常与小何搂抱玩耍、无话不说。见到小何主动擦黑板时,同学们有时都竖起了大拇指称赞。这样充满关爱的教育,情感都得到了交流,转化“问题”学生就事半功倍了。
3.循循善诱,耐心教育
我们都知道,“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非常“反复”的,每每出现这种情况,笔者总是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坚定信念,耐心地了解和教导,“耐心”可以换来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可以让每一次的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平时,笔者经常与小何家长紧密沟通联系,相互交流小何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哪怕是十分细微的进步,我们也不放过。如,在班里,他主动扫地倒垃圾,笔者立马告诉他家长,让家长及时表扬他;在家里,他帮手洗菜、饭前摆好碗筷,家长也会及时告知笔者,笔者也在班里鼓励他。我们达成共识、齐抓共管,现在的小何慢慢地转变了。课堂上,笔者时常走到他身边,经常提醒他学会聆听。课余时间,笔者会及时督促他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多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和他谈心,与家长交心……看到小何的进步,笔者和家长都会心地笑了。
总之,在教育实践的道路上,转变“问题”学生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与他们真心交流,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作为一名小学农村的班主任,更要满怀信心、爱心和耐心,把握好每个教育契机……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这样,“问题”学生的转变就不难了,在农村小学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会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万玮,张万祥,郑学志.遭遇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M].轻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问题”学生;信心;爱心;耐心
近几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为它是完善和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式。农村小学相对城市而言存在着资讯较慢、生源素质较低、师资力量较薄弱等现象,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农村教师来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刚接四(1)班时,就有个学生——小何,个子不高、特别好动,性格古怪、爱发脾气打人,成了班里的“问题” 学生。平时上课时,他总是爱开小差,喜欢和同学交头接耳,还不时打断教师和同学的话;下课还爱搞恶作剧。因此,总有学生告他的状:“老师,小何在厕所洗手时故意把水溅到了我的衣服上”“老师,我的水瓶不见了,是小何拿去花坛浇花了”……耳边、身边从没清静过。
对于小何的问题言行,笔者常常找他谈话,让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同时鼓励他向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班干部学习。但观察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他的进步几乎为零,在课堂上仍然“我行我素”,任课教师都拿他没办法。笔者觉得,得想办法帮助小何才行。之前,笔者每次找他谈话多是批评教育。后来,改变了方法,不是用教师的身份与他交谈,而是以朋友的身份跟他谈心。于是,笔者对他说:“我想跟你做朋友,我们可以谈谈心,什么都可以说的,你愿意吗?”他瞪大眼睛看着笔者,对笔者点点头,说:“好。”笔者微笑着问他:“你上课能少讲话、不打断他人的话吗?”他低着头不说话。笔者又问:“你知道这样会影响其他同学上课的吗?”他回答:“知道。”笔者刚想再说些什么时,他红着眼睛说:“老师,我以后上课尽量少讲话、插话。”笔者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每每课余,笔者都找他谈心、交朋友,一起玩游戏,给他讲故事: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感恩的故事、身边同学们的好人好事……又安排本班一个好学生跟他同坐,以利于时刻提醒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是不对的,要有“做个好学生的意识”。这样,慢慢对他潜移默化,让他渐渐明白笔者给他讲的这些都是为了他好。此外,無论他平时是纪律上还是学习上有一点进步,笔者都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和奖励,还及时反馈给他的家长,让他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真心挚诚的爱护。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心慢慢增强了,也逐渐明白了小学生该怎样做。功夫果然没有白费,现在的小何变了:上课坐姿好了,注意力也集中了,虽然偶尔讲话,但只要笔者稍稍看他几眼,他马上就会坐得端端正正地听课;课间纪律也进步了,与同学友好了……
看到小何的转变,笔者感到十分欣慰。可以看出,这些“问题”学生需要的是教师更多的关爱与耐心。最容易打动人的是莫过于心灵的沟通,真情实感的流露。小何的转变让笔者感悟良多:
1.巧抓契机,培养信心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相信通过自己的爱心与耐心,转变“问题” 学生。这个过程中,教师虽然常常会“碰壁”,但一定不能失去转变“问题”学生的信念和信心。在教育小何的过程中,笔者在他的“闪光点”上做文章:利用每个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内容,让他充分地发言,使他觉得自己的“能说会道”真正派上了用场。所以,他每次发言完毕,在他脸上笔者都看到一丝笑容。下课后,笔者又悄悄地对他说:“老师看到你这节课,比以前听课认真了许多,发言积极了,回答流利了,加油啊!”他毕竟是孩子,受到表扬高兴得很。于是,笔者经常鼓励他,经常以朋友身份跟他谈心。小何也渐渐地开始转变了,课堂上讲话少了,下课也不怎么捉弄同学了,有时还帮班长整理杂物房的劳动工具,为班级做一些小事……和善的言语果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对学习也渐渐产生了兴趣。
2.情感交流,真心关爱
“教育植根于爱。”鲁迅先生的名言道出了教师要给予“问题”学生——这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爱:做他们的知心好友;宽容地面对每一次“问题”行为的反复;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对于小何这样言行有问题的学生,笔者时常亲近他,用爱心去触动他的心灵,用诚挚去感化他的灵魂。时间久了,他慢慢对笔者敞开心扉,主动改正言行上的小错误。在教育小何时,笔者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与他一起看书、玩游戏,让他感受教师对他的信任,教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教师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同时,同学的帮助对小何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更强大。课下,同学们常与小何搂抱玩耍、无话不说。见到小何主动擦黑板时,同学们有时都竖起了大拇指称赞。这样充满关爱的教育,情感都得到了交流,转化“问题”学生就事半功倍了。
3.循循善诱,耐心教育
我们都知道,“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非常“反复”的,每每出现这种情况,笔者总是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坚定信念,耐心地了解和教导,“耐心”可以换来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可以让每一次的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平时,笔者经常与小何家长紧密沟通联系,相互交流小何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哪怕是十分细微的进步,我们也不放过。如,在班里,他主动扫地倒垃圾,笔者立马告诉他家长,让家长及时表扬他;在家里,他帮手洗菜、饭前摆好碗筷,家长也会及时告知笔者,笔者也在班里鼓励他。我们达成共识、齐抓共管,现在的小何慢慢地转变了。课堂上,笔者时常走到他身边,经常提醒他学会聆听。课余时间,笔者会及时督促他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多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和他谈心,与家长交心……看到小何的进步,笔者和家长都会心地笑了。
总之,在教育实践的道路上,转变“问题”学生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与他们真心交流,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作为一名小学农村的班主任,更要满怀信心、爱心和耐心,把握好每个教育契机……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这样,“问题”学生的转变就不难了,在农村小学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会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万玮,张万祥,郑学志.遭遇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M].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