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兴趣低下、对知识点一知半解、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而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通过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材考量的角度出发,在课堂内外设置问题,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从而获得核心知识的教学学习模式。将项目化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个性化发展。本篇文章笔者主要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小学生的特点,通过武汉市一小学为考察对象,以“汉阳树”为主题,围绕“汉阳树”展开一系列“树”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及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教学设计;实施策略
一
语文课程作文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①同时语文学科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前提,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能力的高低,此外语文学科是此次新课程改革创新的重点学科之一,而加强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改革更是国家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而项目化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项目化学习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项目化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基于具体项目的学习,项目化学习最早起源于杜威,杜威“做中学”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克伯屈,于是在1918年克伯屈提出“项目式学习”,这便是项目化学习的初型。所谓项目化学习,就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型问题尽心深入持续地探究,在其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形成公开成果的过程中,形成对核心知識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②而至于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被认为是素养时代最重要的这一种学习方式、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对大概念的追求、持续探究的过程性、指向核心知识等重要特征,使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③因此,不难发现,在项目化学习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真实性、驱动型问题、合作探究、以及成果展示。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通常是将语文课程定格在语文书本中,教师将课本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和机械,只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但是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教和学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所以就造成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不免封闭、失真、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而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主体地位,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探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都是在真实情境中,会使得学生更加具有代入感和参与感。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且通过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在课上以及课下展开问题的讨论,逐渐使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因此项目化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而完全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项目化学习能够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过于囿于书本知识,只是单纯进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需要,从而使得很多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丢失了原有的热情。因此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开展各类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参与到与课程相关的活动中来。因此笔者本次选取的考察对象为武汉某小学,笔者在考察时发现该小学恰巧处在“汉阳树”边,因此笔者将结合汉阳树,通过设置与之相关的项目,巧妙结合“树”课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运用项目式学习进行教学,首先就是要先确定项目,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笔者以部编本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树》这一篇课文作为整个教学项目的切入点。以《树》课程为例,大自然的奇妙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文章中关于各种各样的树的描写,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开展后续的项目。
(一)设计与实施项目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介于6-12岁之间,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运算和推理能力,因此设计一些简单的项目化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小学语文课程项目化学习重在着眼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内整合,从课文内容出发,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来引导学生学习,进而使得学生重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1.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树》这篇课文。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我与‘汉阳树’”作品的制作。
(3)能够正确地了解“汉阳树”背后的文化内涵。
2.教学过程
(1)通读文章——第一阶段
《树》作为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的一篇,可以说是小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最佳的一篇文章,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齐声朗读文章,教师为学生学习文章扫清字音障碍。
此外教师在初读文章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对学生本篇文章的阅读学习进行项目化,如文章中提到和很多种类型的树,这些树都形状各异,每位同学能不能凭借书中对于某种树的描写,再结合自己的印象,画出这种树的样子呢?全班投票选出画的最好的几位同学担任下一阶段的小组长。
(2)项目具体实施——第二阶段 1.提出问题
问题1:在学习了《树》这篇文章之后,同学们想想每天来上学路上最常见到的树是什么树?
问题2:汉阳树它的外形特征与文章中提到的树是否一致呢?
2.开展活动
项目化学习中最核心的就是驱动型问题的设计,在设计驱动型问题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他们提供接触和观察的机会,而“树”就是最核心的问题,通过诸如此类的问题,设置下一阶段的项目化学习。下表是笔者自己制定的具体项目。
项目名称 学生活动 项目问题
一棵树承载一段历史 学生通过制作访谈问卷,实地走访,了解汉阳树的变化。 经典传承——“汉阳树”背后的历史。
一棵树铸就一批经典 搜集与“汉阳树”或者与“树”有关的诗词歌赋,课上进行小组汇报及交流 与“汉阳树”或者“树”有关的诗词歌赋有哪些呢?
一棵树见证时代变迁 调查“汉阳树”与武汉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制作调查报告。 为什么历经500多年的变化,汉阳树依旧屹立?是否与武汉的自然环境有关?
一棵树成就一批人才 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当地名人古迹,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名人录。 你了解地以及身边与“汉阳树”密切相关的名人有哪些呢?
3.具体步骤
关于具体活动该如何开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划分为四组,每组人数约为10人人左右,通过小组商讨以及教师协调之后,每一组各领取一个项目,每个小组的小组长由上一阶段班级同学投票选出的同学担任,由组长对成员的任务进行分配和划分,教师也可从旁协助。
其次,小组成员围绕选定的项目开展活动。小组成员通过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对选定项目进行深入解读,可以从多个渠道查找资料,例如实地走访、访谈、多媒体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其获取资料的方式进行灵活应用,一方面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对语言的运用能够有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语言知识也在不断积累。
最后,经过一学期的课下实践活动,每个小组都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小组项目成果,各组可以选定一名组员对本组的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在成果展示完成后,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结合起来。
笔者通过一系列项目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查阅资料时积累古诗词、提高文化素养、发现特定的文化现象,同时通过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学会采用批判性地思维辩证地看待事物。同时通过一系列项目来构建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真实课程体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问题出发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锻炼简单的逻辑运算和推理能力,最终完成知识的学习,因此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项目化内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化的人,但在教育日益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偏重事实性知识教学,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弊端导致其逐渐远离了教育的最初目标。关注学生自身的需要,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是项目化学习能够发展的原因之一。而项目化学习在项目开始之初,要求教师设计有真实情境的教学导入问题,同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其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运用知识,逐步形成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④而学生每天坐在教室中听教师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其实是与社会生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因此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与学生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三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经济与社会使得教学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教学技术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过程。例如网络探究、维基、社交媒体等web2.0教学工具正在不断地深度融入课堂。图表、交互可视化、建模工具等计算机软件,能帮助学生看到数据的模式,扩大探究问题的空间,执行在没有软件支持的条件下所无法完成的任务。当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作品时,他们就成了知识的主动生产者。作为尊重个体差异、增进学生参与、培育高阶技能的有效学习方式,PBL已被写入美国、加拿大、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跨年级和跨学科水平的课程与教学的组织。项目式STEM或STEM课程、创客教育,以及在科学教育领域成功使用20余年的WISE(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环境)课程都隶属此类课程。此外在美国,PBL已成为科学“核心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持续跟进的教育研究显示,PBL正在21世纪课堂扮演着愈發重要的角色。
随着新时代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深化,项目化学习这一方法将逐渐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而语文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开展,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在探究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与价值,从而最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Empowering student voice in a secondary school: Character Education through project-based learning with students as teachers[J]. Teacher Development,2021,25(2).
[2]Project-Based Learn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Skills for the Future Journal|[J]The Clearing House: 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rategies, Issues and Ideas Volume 83, Issue 2.2010. PP 39-43.
[3]Doing With Understanding: Lessons From Research on Problem-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Journal|[J]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Volume 7, Issue 3-4.1998. PP 271-311.
[4]夏雪梅.在学科中进行项目化学习:学生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02):83-94.
[5]杨琳.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4.
[6]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D].高筱卉.华中科技大学.2019.
[7]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连接儿童学习的当下与未来[J].人民教育,2017(23):58-61.
注释: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②夏雪梅.素养时代的项目化学习如何设计[J].江苏教育,2019(22):7-11.
③夏雪梅. 2019基础教育风向标:项目化学习 [N]. 中国教育报,2019-01-02(05).
④张红梅.项目化学习的定义、兴起原因及开展策略[J].福建教育,2021(06):9-11.
作者简介:穆书雯(1996.10-),女,回族,安徽淮南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教学设计;实施策略
一
语文课程作文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①同时语文学科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前提,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能力的高低,此外语文学科是此次新课程改革创新的重点学科之一,而加强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改革更是国家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而项目化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项目化学习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项目化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基于具体项目的学习,项目化学习最早起源于杜威,杜威“做中学”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克伯屈,于是在1918年克伯屈提出“项目式学习”,这便是项目化学习的初型。所谓项目化学习,就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型问题尽心深入持续地探究,在其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形成公开成果的过程中,形成对核心知識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②而至于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被认为是素养时代最重要的这一种学习方式、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对大概念的追求、持续探究的过程性、指向核心知识等重要特征,使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③因此,不难发现,在项目化学习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真实性、驱动型问题、合作探究、以及成果展示。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通常是将语文课程定格在语文书本中,教师将课本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和机械,只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但是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教和学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所以就造成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不免封闭、失真、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而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主体地位,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探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都是在真实情境中,会使得学生更加具有代入感和参与感。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且通过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在课上以及课下展开问题的讨论,逐渐使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因此项目化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而完全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项目化学习能够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过于囿于书本知识,只是单纯进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需要,从而使得很多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丢失了原有的热情。因此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开展各类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参与到与课程相关的活动中来。因此笔者本次选取的考察对象为武汉某小学,笔者在考察时发现该小学恰巧处在“汉阳树”边,因此笔者将结合汉阳树,通过设置与之相关的项目,巧妙结合“树”课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运用项目式学习进行教学,首先就是要先确定项目,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笔者以部编本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树》这一篇课文作为整个教学项目的切入点。以《树》课程为例,大自然的奇妙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文章中关于各种各样的树的描写,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开展后续的项目。
(一)设计与实施项目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介于6-12岁之间,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运算和推理能力,因此设计一些简单的项目化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小学语文课程项目化学习重在着眼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内整合,从课文内容出发,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来引导学生学习,进而使得学生重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1.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树》这篇课文。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我与‘汉阳树’”作品的制作。
(3)能够正确地了解“汉阳树”背后的文化内涵。
2.教学过程
(1)通读文章——第一阶段
《树》作为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的一篇,可以说是小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最佳的一篇文章,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齐声朗读文章,教师为学生学习文章扫清字音障碍。
此外教师在初读文章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对学生本篇文章的阅读学习进行项目化,如文章中提到和很多种类型的树,这些树都形状各异,每位同学能不能凭借书中对于某种树的描写,再结合自己的印象,画出这种树的样子呢?全班投票选出画的最好的几位同学担任下一阶段的小组长。
(2)项目具体实施——第二阶段 1.提出问题
问题1:在学习了《树》这篇文章之后,同学们想想每天来上学路上最常见到的树是什么树?
问题2:汉阳树它的外形特征与文章中提到的树是否一致呢?
2.开展活动
项目化学习中最核心的就是驱动型问题的设计,在设计驱动型问题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他们提供接触和观察的机会,而“树”就是最核心的问题,通过诸如此类的问题,设置下一阶段的项目化学习。下表是笔者自己制定的具体项目。
项目名称 学生活动 项目问题
一棵树承载一段历史 学生通过制作访谈问卷,实地走访,了解汉阳树的变化。 经典传承——“汉阳树”背后的历史。
一棵树铸就一批经典 搜集与“汉阳树”或者与“树”有关的诗词歌赋,课上进行小组汇报及交流 与“汉阳树”或者“树”有关的诗词歌赋有哪些呢?
一棵树见证时代变迁 调查“汉阳树”与武汉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制作调查报告。 为什么历经500多年的变化,汉阳树依旧屹立?是否与武汉的自然环境有关?
一棵树成就一批人才 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当地名人古迹,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名人录。 你了解地以及身边与“汉阳树”密切相关的名人有哪些呢?
3.具体步骤
关于具体活动该如何开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划分为四组,每组人数约为10人人左右,通过小组商讨以及教师协调之后,每一组各领取一个项目,每个小组的小组长由上一阶段班级同学投票选出的同学担任,由组长对成员的任务进行分配和划分,教师也可从旁协助。
其次,小组成员围绕选定的项目开展活动。小组成员通过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对选定项目进行深入解读,可以从多个渠道查找资料,例如实地走访、访谈、多媒体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其获取资料的方式进行灵活应用,一方面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对语言的运用能够有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语言知识也在不断积累。
最后,经过一学期的课下实践活动,每个小组都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小组项目成果,各组可以选定一名组员对本组的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在成果展示完成后,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结合起来。
笔者通过一系列项目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查阅资料时积累古诗词、提高文化素养、发现特定的文化现象,同时通过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学会采用批判性地思维辩证地看待事物。同时通过一系列项目来构建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真实课程体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问题出发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锻炼简单的逻辑运算和推理能力,最终完成知识的学习,因此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项目化内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化的人,但在教育日益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偏重事实性知识教学,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弊端导致其逐渐远离了教育的最初目标。关注学生自身的需要,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是项目化学习能够发展的原因之一。而项目化学习在项目开始之初,要求教师设计有真实情境的教学导入问题,同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其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运用知识,逐步形成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④而学生每天坐在教室中听教师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其实是与社会生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因此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与学生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三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经济与社会使得教学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教学技术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过程。例如网络探究、维基、社交媒体等web2.0教学工具正在不断地深度融入课堂。图表、交互可视化、建模工具等计算机软件,能帮助学生看到数据的模式,扩大探究问题的空间,执行在没有软件支持的条件下所无法完成的任务。当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作品时,他们就成了知识的主动生产者。作为尊重个体差异、增进学生参与、培育高阶技能的有效学习方式,PBL已被写入美国、加拿大、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跨年级和跨学科水平的课程与教学的组织。项目式STEM或STEM课程、创客教育,以及在科学教育领域成功使用20余年的WISE(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环境)课程都隶属此类课程。此外在美国,PBL已成为科学“核心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持续跟进的教育研究显示,PBL正在21世纪课堂扮演着愈發重要的角色。
随着新时代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深化,项目化学习这一方法将逐渐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而语文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开展,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在探究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与价值,从而最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Empowering student voice in a secondary school: Character Education through project-based learning with students as teachers[J]. Teacher Development,2021,25(2).
[2]Project-Based Learn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Skills for the Future Journal|[J]The Clearing House: 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rategies, Issues and Ideas Volume 83, Issue 2.2010. PP 39-43.
[3]Doing With Understanding: Lessons From Research on Problem-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Journal|[J]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Volume 7, Issue 3-4.1998. PP 271-311.
[4]夏雪梅.在学科中进行项目化学习:学生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02):83-94.
[5]杨琳.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4.
[6]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D].高筱卉.华中科技大学.2019.
[7]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连接儿童学习的当下与未来[J].人民教育,2017(23):58-61.
注释: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②夏雪梅.素养时代的项目化学习如何设计[J].江苏教育,2019(22):7-11.
③夏雪梅. 2019基础教育风向标:项目化学习 [N]. 中国教育报,2019-01-02(05).
④张红梅.项目化学习的定义、兴起原因及开展策略[J].福建教育,2021(06):9-11.
作者简介:穆书雯(1996.10-),女,回族,安徽淮南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