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韦珍兰,一位普通壮族山村女教师,一位三十二年如一日扎根于大石山区,积极地进行着壮汉双语实践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在三十二年的风雨兼程中,她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浇灌着壮汉双语教学之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977年9月,韦珍兰成为覃塘区振南乡卢村小学一名代课老师。1981年,她调到蒙公乡古山小学任教。1984年,广西区教委把壮文进校实验点定在了覃塘区蒙公乡古山小学,这一决定令那些日常以壮语交流却不懂书写壮文的乡亲感到震惊:学生汉语课程都不一定学得好,多加一门壮语岂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学校老师也是云里雾里:壮文怎么教学?怎样才能上好壮文进校实验课?这真是个“烫手山芋”呀!因此,几乎没有哪个老师敢接这样的课,已执教7年数学的韦珍兰却主动请缨,成了壮文进校实验工作的“拓荒者”。
韦珍兰一点壮文基础也没有。刚拿起壮文教材时,简直就像看“天书”,一个字母也不懂,更不要说去读它,韦珍兰决定从零开始,攻破这门本民族的语言。为此,多少个夜晚,村民们早已酣然入睡,而她还在挑灯夜读:有时捧着教科书埋头钻研;有时对着镜子试讲,看口形;有时侧着耳朵听音调,努力读准每个词。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并用微薄的工资自费订阅、购买大量有关壮文教育教学的书刊,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一年苦练,韦珍兰终于摸索出了学习壮文的方法。第二年,她从学前班教起,在无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探索着壮汉双语教学法。
针对壮汉双语教学的特殊性,韦珍兰经常深入学生,充分利用儿童母语的优势,与学生一起做练习、攻难题,改进教学方法。在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她在学前班儿童初步学会壮文的基础上,集中一段时间巩固壮文,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壮文的声、韵、调、拼,提高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接着适时适度地进行壮汉同步教学,利用壮文带动汉语拼音和汉字学习。在进行讲读教学时,她利用壮文是壮族语言文字、文言一致、文字与思维一致的优势,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主动识字,并把一类课文降为二类或三类来教学,凡能够让学生较快较好掌握的内容尽可能在壮文课完成,汉文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放在字、词、句式训练方面,正确处理好了壮文课与汉文课的关系。比如,在教学"biengzbeih"(蜻蜓)这个短语时,她先通过人物,再加上时间、地点与环境等这些词来引导,让学生写出多种不同的句子。如(1)Yaek doek-fwn lo,haujlai biengzbeih youq gwnz mbwnrobin bae mbin dauq,(要下雨了,许多蜻蜓在天空中飞来飞去。)(2)Banrlngz,gouyawjraen duz biengzbeih ndeu douh youqgwnz duj va’ngaeux ndeu,(中午,我看见一只蜻蜒落在一朵荷花上。)(3)Biengzbeihdwg nonndeindeu,raeuz mbouj ndaej baegaeb biengzbeih,(蜻蜓是益虫,我们不能去捉它。)这样的教学,取得了“壮汉兼通”的效果。
韦珍兰成功摸索出壮汉双语教学的“同步教学法”、“降类教学法”、“作文提前起步”等教学方法,并在自治区壮汉双语教学改革实验学校中推广。如今,学生从一年级下学期起,就能正确流利地读《壮文报》和没有注方块字的《汉语拼音报》,为二年级以后进行大量阅读、提高能力和不断扩大知识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使青年教师能够很好地运用壮汉双语同步教学,她悉心帮助和指导年轻教师研究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着重处理好壮文和汉文课的关系,发挥好壮文和汉文各自的优势。在实践过程中,韦珍兰以高标准严要求培训他们,从教案书写、课堂隋境演示到习题编配都具体指导,还为他们上示范课,使他们弄清楚每篇课文作者的思路,设计好自己的教路,引导好学生的学路。在每次专题研究课后,她及时做好评课、总结,形成总结论文,使一大批教龄不长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 “一个好的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韦珍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93年10月,韦珍兰胃出血留医刚回到家不到一周,为了在全区壮汉教学研讨会上好4节公开课。她一边服药,一边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上公开课时,她的身体实在撑不住了,不时要坐一会再坚持讲课。前来听课的老师感动地说:“听韦老师讲课,既学到了她的教学经验,又学到了她的敬业精神。”在韦珍兰的倾心努力下,古山小学壮汉双语教学实验的影响越来越大,韦珍兰也多次为省外、国外民族教育考察团上壮汉同步教学观摩课。
三十多年来,韦珍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面对众多赞誉,她感慨地说:“没想到党和人民这么厚爱自己,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和地位。我要更加深入研究和学习,努力促进壮汉双语教学在壮族地区全面开花结果,为党和国家培养好山区娃娃,为我们的民族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韦珍兰,女,现任蒙公乡高占小学副校长,广西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陈香梅教育基金首届优秀教师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责 编 韦春艳)
1977年9月,韦珍兰成为覃塘区振南乡卢村小学一名代课老师。1981年,她调到蒙公乡古山小学任教。1984年,广西区教委把壮文进校实验点定在了覃塘区蒙公乡古山小学,这一决定令那些日常以壮语交流却不懂书写壮文的乡亲感到震惊:学生汉语课程都不一定学得好,多加一门壮语岂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学校老师也是云里雾里:壮文怎么教学?怎样才能上好壮文进校实验课?这真是个“烫手山芋”呀!因此,几乎没有哪个老师敢接这样的课,已执教7年数学的韦珍兰却主动请缨,成了壮文进校实验工作的“拓荒者”。
韦珍兰一点壮文基础也没有。刚拿起壮文教材时,简直就像看“天书”,一个字母也不懂,更不要说去读它,韦珍兰决定从零开始,攻破这门本民族的语言。为此,多少个夜晚,村民们早已酣然入睡,而她还在挑灯夜读:有时捧着教科书埋头钻研;有时对着镜子试讲,看口形;有时侧着耳朵听音调,努力读准每个词。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并用微薄的工资自费订阅、购买大量有关壮文教育教学的书刊,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一年苦练,韦珍兰终于摸索出了学习壮文的方法。第二年,她从学前班教起,在无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探索着壮汉双语教学法。
针对壮汉双语教学的特殊性,韦珍兰经常深入学生,充分利用儿童母语的优势,与学生一起做练习、攻难题,改进教学方法。在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她在学前班儿童初步学会壮文的基础上,集中一段时间巩固壮文,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壮文的声、韵、调、拼,提高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接着适时适度地进行壮汉同步教学,利用壮文带动汉语拼音和汉字学习。在进行讲读教学时,她利用壮文是壮族语言文字、文言一致、文字与思维一致的优势,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主动识字,并把一类课文降为二类或三类来教学,凡能够让学生较快较好掌握的内容尽可能在壮文课完成,汉文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放在字、词、句式训练方面,正确处理好了壮文课与汉文课的关系。比如,在教学"biengzbeih"(蜻蜓)这个短语时,她先通过人物,再加上时间、地点与环境等这些词来引导,让学生写出多种不同的句子。如(1)Yaek doek-fwn lo,haujlai biengzbeih youq gwnz mbwnrobin bae mbin dauq,(要下雨了,许多蜻蜓在天空中飞来飞去。)(2)Banrlngz,gouyawjraen duz biengzbeih ndeu douh youqgwnz duj va’ngaeux ndeu,(中午,我看见一只蜻蜒落在一朵荷花上。)(3)Biengzbeihdwg nonndeindeu,raeuz mbouj ndaej baegaeb biengzbeih,(蜻蜓是益虫,我们不能去捉它。)这样的教学,取得了“壮汉兼通”的效果。
韦珍兰成功摸索出壮汉双语教学的“同步教学法”、“降类教学法”、“作文提前起步”等教学方法,并在自治区壮汉双语教学改革实验学校中推广。如今,学生从一年级下学期起,就能正确流利地读《壮文报》和没有注方块字的《汉语拼音报》,为二年级以后进行大量阅读、提高能力和不断扩大知识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使青年教师能够很好地运用壮汉双语同步教学,她悉心帮助和指导年轻教师研究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着重处理好壮文和汉文课的关系,发挥好壮文和汉文各自的优势。在实践过程中,韦珍兰以高标准严要求培训他们,从教案书写、课堂隋境演示到习题编配都具体指导,还为他们上示范课,使他们弄清楚每篇课文作者的思路,设计好自己的教路,引导好学生的学路。在每次专题研究课后,她及时做好评课、总结,形成总结论文,使一大批教龄不长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 “一个好的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韦珍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93年10月,韦珍兰胃出血留医刚回到家不到一周,为了在全区壮汉教学研讨会上好4节公开课。她一边服药,一边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上公开课时,她的身体实在撑不住了,不时要坐一会再坚持讲课。前来听课的老师感动地说:“听韦老师讲课,既学到了她的教学经验,又学到了她的敬业精神。”在韦珍兰的倾心努力下,古山小学壮汉双语教学实验的影响越来越大,韦珍兰也多次为省外、国外民族教育考察团上壮汉同步教学观摩课。
三十多年来,韦珍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面对众多赞誉,她感慨地说:“没想到党和人民这么厚爱自己,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和地位。我要更加深入研究和学习,努力促进壮汉双语教学在壮族地区全面开花结果,为党和国家培养好山区娃娃,为我们的民族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韦珍兰,女,现任蒙公乡高占小学副校长,广西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陈香梅教育基金首届优秀教师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责 编 韦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