鲵鱼纹彩陶瓶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鲵鱼纹彩陶瓶,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是新石器时代庙底沟类型晚期器物(庙底沟类型的年代据碳14测定为公元前3900~前2780年。1958年出土于甘谷县西坪遗址。1996年9月,国家文物局馆藏一级文物专家确认组将其定为国宝。
  鲵鱼纹彩陶瓶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工艺美术价值。希腊陶瓶的制作技术和其上所绘的神话故事,中东和原苏联地区出土的彩陶及其上所绘动植物纹饰,长期以来是西方考古学、美术史、神话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彩陶的发现和科学研究是随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和研究的发展前进的。本世纪20年代,瑞典人安特生在甘肃、青海进行考古发掘,所获彩陶至今仍收藏和陈列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后发掘的彩陶器物,成了新中国博物馆藏品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不乏精品。以仰韶文化类型器物为例,除这件彩陶瓶外,著名的还有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型器口彩陶瓶、河南临汝阎村出土鹳衔鱼纹彩陶缸、陕西临潼姜寨出土的鱼蛙纹彩陶盆和人面鱼纹彩陶盆、山西襄汾出土的彩绘蟠龙图形陶盘等。
  甘肃彩陶源远流长,以纹饰繁缛,数量丰富而闻名于世。无疑,从学术角度出发,哪怕是一个陶器的残片,都是科学研究的珍贵材料。但是,某一类型彩陶数量的多少,某一件器物的完损程度如何,又成为衡量彩陶价值的标准。在甘肃,马家窑文化类型以前的彩陶数量十分有限,像双耳鲵鱼纹彩陶瓶这样高大而无丝毫破损痕迹的典型器物,更是寥若晨星。这件彩陶瓶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橙黄陶,深褐彩,小口,长颈,平底,颈部有堆绳纹一圈,腹部用黑色绘一人首鲵鱼图像。鲵鱼,俗称娃娃鱼,在我国亚热带、暖温带地区河溪中生长,前肢为四指,后肢为五指,疾游时四肢向后划动,似人的泳姿。腹部彩绘鲵鱼纹的器物,在甘肃省天水石沟坪、武山傅家门均有发现,但在构图和创意上,甘谷西坪的这一件有独到之处。原始艺术家们从生活出发,独具匠心地将鲵鱼作了拟人化处理:脸部器官用圆、十字、横线描绘,人的头发与鱼的尾须自然相连,构图简单明了,线条奔放潇洒。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的文化内含十分丰富,对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有重要参考价值。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获得一大批有影响的材料,如浙江良渚文化的大型祭坛遗址和众多刻饰神秘花纹的玉器,辽宁阜新查海红山文化的大型石块堆砌龙图,河南濮阳仰韶文化的蚌壳摆塑龙虎图等,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文明起源“不是一处火花飞溅四方,而是四方火花迸溅汇集到黄河、长江流域”(苏秉琦先生语)。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掘中曾获得大型房址、地画、刻画符号、彩陶等大批成果,90年代又发掘出一批旧石器,这说明天水一带在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所属的庙底沟类型文化,分为早、晚两期,因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村而得名。庙底沟类型以豫、陕、晋邻近地区为中心,向西延伸到甘肃天水一带,与大地湾文化关系密切。庙底沟类型晚期器物,主要有盆、钵、碗、罐、瓶等。从造型上讲,以下腹向内弧收成曲腹为特征,均为细腻的红陶,胎壁薄而精巧,器表打磨得很光滑。有学者认为,双耳鲵鱼纹彩陶瓶腹部的图像已具伏羲雏形。大地湾,庙底沟类型文化特征之一是农业经济较发达,从这个意义上讲,天水一带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农神伏羲的故里是有道理的。
其他文献
一、引子  2011年4月,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无意中发现广州岭南大学一批写于1939年至1941年间的学位论文(共40册),了解到岭大已在1952年并入广州中山大学后,该馆遂于2011年7月向中大图书馆表达了归还论文的意愿。两个月后,这批岭大论文漂洋过海抵达广州,归中大图书馆收藏。  根据胡守为、黄永祥于1995年发表的《广州中山大学所藏岭南大学有关档案文献情况介绍》,中大图书馆保存了岭南大学19
期刊
如果溯源的话,段国强先生学习书法已经40余年了。2015年3月,他将自己近十年来精选的书法作品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展出,其中既有他擅长的行草书,也有不常见的真、隶、篆诸体,平正而不失灵动,道劲而多妍美的字态,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书风,在当今书坛别有一种古典之美。  段国强学习书法源于幼年时的热爱。据他自己回忆,最开始他是对绘画感兴趣,从小学到初中,绘画一直是他的特长。偶然的机遇,他开始学习书法,一
期刊
先父王书庭老人在世时交游甚广,尤其与各地藏界友人互动频繁,远及海外,彼此探讨学术,分享鉴赏心得,始终致力于中华文化遗产的弘传事业。  上世纪30年代初,中华大地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凌,家父那一代士人阅尽世事沧桑,亲历了许多重要历史时刻。  九·一八倭寇侵略东北,仅三个月,关外大部沦陷,各界对当时北方主政者已无奢望,马君武先生一首“哀沈阳”诗作道尽民众心声。是时,家父在南方的多位故旧或致函或来电问候,
期刊
洛阳民俗博物馆,收藏有一本道光年间的日记残卷,装订形式为线状,残存十四页,约两千字。宽26厘米,长22.5厘米,厚约2毫米。质地为宣纸,纸质老化,多处破损、残缺。有关作者姓名及住址的记载均不见,写作的时间易见,为道光四年到道光九年之间。书写时间不等,并不是每日都记,有隔几日记一次的,也有隔几个月记一次的。内容记录多是作者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零碎的思想,尤其是关于治学、修身的思想居多,虽系只字片言、未
期刊
从2012年8月到2015年6月,“傩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展”自北京国家大剧院开展之后,先后走进厦门陈嘉庚纪念馆、贵州民族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柳州市博物馆、广州市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邯郸博物馆、唐山博物馆进行巡展。近3年的时间,9000多公里的行程,20余万人次的观众,展览用全新的视角将古老而神秘的傩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本文以展览首站国家大剧院展为例,从选题策划、展览内容、形
期刊
广西博物馆收藏有广西宁明县明江镇一座明代土司合葬墓出土的一批金饰品。这批金饰品种类丰富,款式多样,题材各异,工艺精湛,代表了明代金器加工的较高水平,是研究明代手工业和壮族土司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奢华:精美饰品与高超技艺  广西宁明县明代土司合葬墓出土的金饰品主要有金戒指、金手镯、金簪、金花、金饰件等,计有45件(组)。  金簪2件(图一),三级文物,一件长12.3厘米,一件长3.6厘米,总重3
期刊
2013年4月,在陈策将军诞辰120周年之际,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与海南省档案局联合制作“陈策将军文物图片展”,该展览共分三个部分:“追随中山,义胆忠心”“英勇抗日,誉满海内外…‘重主广州,不幸辞世”,全景式地介绍了独腿将军——陈策先生的传奇一生。展览中,2件陈策先生后人提供的文物格外引人注目:“受伤纪念”子弹项链和K.B.E.勋章。这2件文物见证了1941年12月8日至25日,香港沦陷时陈策将军
期刊
画家的艺术风格是画家心灵创造的产物,是艺术家人生、学养、际遇的体现,也是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之种种境况变异发展所留给画家的印记。画家陈冬至艺术风格的演变发展和完成,体现着社会变化与画家际遇的影响,体现着他四十余年不断探索艺术创造的朴实的心灵。  陈冬至先生是当今画界成名较早的画家之一。1962年,年仅20岁的陈冬至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后更名为天津美术学院),并以品学兼优而留校任教。作为一位青年画家,
期刊
元至清六百余年间,景德镇制瓷业一直有官、民窑之分。官窑拥有制瓷最好的原料、工匠、设备、技艺,不计工本的生产及严格的筛选以供皇宫贵族专用及外销。官窑的制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并最终以国家形式的制度得以确定。官窑的制作生产一直以来都有严格的把关,清代“臧窑”“郎窑”“年窑”“唐窑”均是在皇帝的直接授意下,朝廷派员亲自督烧的结果。1911年清帝逊位,皇权专制落下帷幕,失去皇家专司的支
期刊
轺车,是古代驾驶的轻便车。在我国古代史书中多有记载。《墨子》载:“杂守以轺车,轮轱广十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载:“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汉书·平帝纪》载:“亲迎立轺并马。”“立轺”,立乘小车也,“并马”,俪驾也。《晋书-舆服志》也载:“轺车,古之时军车也。一马日轺车,二马日轺传。汉世贵辎而贱轺车,魏晋重轺车而贱辎。三品将军以上尚书令,轺车黑耳有后户,仆射但有后户无耳,并皂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