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书意造亦成法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ii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溯源的话,段国强先生学习书法已经40余年了。2015年3月,他将自己近十年来精选的书法作品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展出,其中既有他擅长的行草书,也有不常见的真、隶、篆诸体,平正而不失灵动,道劲而多妍美的字态,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书风,在当今书坛别有一种古典之美。
  段国强学习书法源于幼年时的热爱。据他自己回忆,最开始他是对绘画感兴趣,从小学到初中,绘画一直是他的特长。偶然的机遇,他开始学习书法,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并一发不可收,原来对绘画的喜爱也逐渐割舍了。也许是有一些绘画的基础,他学习书法十分顺利,到工作以后,无论是在学校教书,还是从事编辑工作,书法已成为他的专长,并发挥着作用了。
  他学习书法得益于深厚的“童子功”,遍习晋唐诸家法帖。早年对楷书下过深功,先从欧阳询人手,得其骨力,又习颜真卿丰其筋肉,还吸收了一些魏碑的字势,用笔、结字自有出处,庄重不失活跃,规矩不失灵动。特别是他的小楷,加入一些行书笔意,点画活泼中现精致,结体灵动中现规整。代表作《小楷洛神赋》,洋洋洒洒千余言,一气呵成,首尾连贯,一笔不苟,表现出深厚的传统功力。其最擅长的还是行草书,是以二王书为根基,取孙过庭《书谱》韵致、赵孟頫之妍美。平正、雍容又不失妍美、灵动的书风,显然是出自晋唐正脉,同时又吸收了元明人的姿态,化古为新。看似随意流动、潇洒中,实则笔笔精心。无论是每字的结体,还是通篇的章法布局,呼应、揖让,浓淡、黑白对比均十分讲究、妥帖,可以看出书写者在平正与险峻、唯美与古朴、圆熟与生拙间寻求着辩证与统一。他的老师王遐举先生赞之日:“清秀之气跃然纸上。”《草书千字文》虽然名为临智永书,但其温润、娴雅又有几分娟秀的姿态,分明是自家体格,体现其临古而化、为己所用的能力。在段国强的书法创作中篆隶书并不常见,但也下过功夫,隶书以《张迁碑》为体,糅以《石门颂》之飘逸,王遐举称赞:“用笔灵活,甚有功底。”篆书取《石鼓文》之质朴、浑厚,金文结体的错落、顾盼之姿,加以赵之谦的秀逸姿态,也别有意趣。观其书自有一种浓郁的古典气息,所谓“无一笔无来处”,但又非是“集古字”,分明是属于自己的“这一个”,因而既遵循书法艺术的传统美学观念,又有着清新的时代风尚。
  段国强在书法上的成就,得益于多年的传统文化熏养,加之数十年不懈的笔墨追求。他长期任职于文物部门,并从事了近30年的文物书刊的编辑工作,主编了多部大型的文物图书,如《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中国文物大辞典》《中国艺术史》《国宝》《盛世佛光一经典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等等,其中的多种图书还获得了国家图书大奖,在业界颇具影响。
  编书是一种学习,编辑古代艺术史就是跟历史上最出色的大师学习,在这方面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十年前他参与了60卷本《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的编辑工作,其中的“书法”、“碑帖”等部分全部经他之手编辑出版。他说,这就等于千余件古代经典书法珍品被我细细地揣摩了一遍,每一字、每一点画都不落下。整整五年时间,他从早到晚伏案工作,用简易的看片器看图片(那时还没有数字图片),甚至有多次机会到故宫的库房中亲眼目睹了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赫赫真迹。这样的学习远胜照本宣科的单纯临帖。
  名师的指点在段国强的学书道路上至关重要。他认为,在艺术上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老师书法家王遐举,一是他的岳父、也是他的老师画家侯及名。王遐举先生不仅亲自指点,还在其书艺稚嫩时给予鼓励。特别是在王老身边得睹其挥毫运笔,深受启发。他认为,明清以来,诸体互参成为一种书法创新模式,但将隶书笔意完美地运用到行书中,王老为第一人。作为岳父的侯先生,不仅教授他书画技法,更是在学术上、做人上给予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持续至今,从他在侯先生遗作上的几首题诗可见一斑,如《工笔玉兰蛱蝶图》题:“富贵野逸笔,更兼崔生神。一枝春消息,满纸见故人”,《荷塘图》题:“水岸舂柳绿,池上夏荷风。落笔花烂漫,临书又忆翁”,既准确地写出了画意,又表达了缅怀之情,感情真挚。
  段国强的书法已进入了一种深谙传统又极具个人特性的阶段,难得的是其自然流露的书卷气,在当今书坛凸显个性、开张躁露的风气中别有一番韵致。对于书风的“个性”问题,他有着清醒的认识:上帝造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学识、修养甚至于脾气秉性的不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审美取向。放到书法上,就形成了“自家面貌”——既有平正的,也有险峻的;有温和中正的,也有躁露张狂的;有妍美清秀的,也有雄奇苍劲的。从美学上来说,不同的书风特点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但在学习前人的选择上,却有着高低之别,因此,古人说“取法乎上”。如何选择师承,关乎书法今后的发展,不仅是审美问题,也是学识和修养问题。有的学书人从一开始就选择的是错误的师承,那必然要走错路,起码是弯路。有的人分不清高下,把糟粕当传统,这就不是走弯路的问题了。所以,提高修养是书法的字外功,书法从来就不仅仅是技法问题。这几年,不断有人请他讲如何学习书法,他总是从古代艺术史、从书法鉴赏人手。他认为,技法是可以通过练习掌握的,而前提是审美,没有正确的审美观,熟练的技法也可能是谬误。
  敬畏传统,但绝不反对创新。段国强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传统已经束缚了我们的手脚,阻碍了前进的方向,而是我们对传统认识得太少,或是歪曲了传统。传统与创新绝不是对立的,历史上所有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都是优秀的传统继承者,从王羲之、王献之到颜真卿、柳公权,从米芾、黄庭坚到赵孟頫、董其昌,无不如是。所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均应是符合艺术规律、符合时代发展的,经过艺术家长期提炼的高等艺术,要经过艰苦的磨练,又是水到渠成的。任何走捷径、异想天开闭门造车式的“创新”,只能是离真正的创新越来越远。
其他文献
日本侵略者在实施侵华战争的过程中,不仅大量使用杀伤性武器和违反国际人道主义的生化武器,而且制造了影响深远的精神麻醉剂,这些精神麻醉剂隐蔽性高、欺骗性强,是为其侵华行为服务的精神武器。这类为日本侵略行为服务的各种观点、学说等精神麻醉剂,广泛散布于日本社会,影响及中国。  我们在黄节先生的一封佚书里阅读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社会的日本侵华思想。该信共存6页纸,每页横16.2厘米,纵26.2厘米。内
期刊
中国山水墨彩画,始于三国隋唐,成熟于唐末五代,是反映时代思想精神及美学品味发展的最佳温度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过三大转变。  五代至北宋初期,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第一个艺术风格爆发期。此一时期,山水画在构图上,由模拟纪实式的通景,转化入宾主分明的造景;在主题上,则由历史、掌故、叙事,转向兴怀、寓意、抒情;在技巧上,以水墨表现为主,以钩彩敷色为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学原则,在画家纷纷创造自家独特
期刊
2015年8月19日,《2014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正式发布。这份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年报,自2010年首发以来,越来越得到海内外、业内外的认可,成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统计报告,是认知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14年随着大环境进入“新常态”,上拍量、成交量、成交
期刊
2013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通过购买的方式从市场获得了一本黄埔军校学生的学习笔记。这本笔记本尺寸为纵16、横10厘米,长方形,封面硬皮,土黄色,绘制有一幅向下的炮弹图案。封面的最上方有印章盖出的阿拉伯数字“305”,字体较小,这个是否学生的学号呢?接下来的一行,是阿拉伯数字“128”,印在炮弹图的尾端,字体较大。联想到笔记本最下方印制的“上海鼎新教育用品社监制”的字样,不禁觉得这个数字大有深意。
期刊
这是一本1937年广州培英中学发行的《义声期刊》(图一),刊号为第二期,现藏于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广州培英中学是美国那夏礼博士(Dr.Henry V.Noyes,1836-1914年)于1879在广州沙基同德大街创办的,当时叫“安和堂”,1888年迁至芳村,改名为“培英书院”。195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接管培英中学,书院更名为“广州市第八中学”。时至今日,培英中学已有136年的校史。  1
期刊
今年是Marchant(英国伦敦马钱特古董行,主要经营明清官窑器——编者注)九十周年。我经营中国古玩已有62年,一直对德化白瓷情有独钟。2014年10月30日,我们的第四个“德化白瓷”特展开幕,将展至今年11月21日。近年,随着中国藏家对德化白瓷的关注持续上升,相关的研究陆续出版,如我的好友刘幼铮先生于2007年出版的《中国德化白瓷研究》,使我们对藏品的认知与断代得以更加精准。  明末以来,这些乳
期刊
黄公望(1269-1354年)乃“元四家”之首,江苏常熟人,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其绘画宗法董源、巨然,浅绛山水自创一格,流传后世的画迹据说达数十件之多。除《富春山居图》(浙江省博物馆藏)外,其它著名的还有《天池石壁图))(故宫博物院藏)、《溪山雨意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等重要作品。黄公望本姓陆,名坚,少丧父母,中年皈依“全真教”,后久浪迹于江浙一带山川江河,醉心林泉,有时对景写生
期刊
博物馆文物展览的筹备都有一个繁琐而漫长的前期策划过程。策展人首先要组织团队确定展览的背景、主题、性质、宗旨、目标、规模以及展览主要面对的观众群体,然后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选择参展文物和辅助展示内容,进而构思设计展览的大纲。待展览内容大纲成形后,往往还要组织相关的专家对大纲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此时,展览的筹备将进入实施阶段,确定的展览大纲交付展览形式设计人员进行展览的形式设计,
期刊
感觉就是一转眼,2015年上半年就过去了。回想一下,可能是今年春节比较晚,过完十五,已近三月,三月至今仅四个月,感觉时间真快,真如古人所言,“逝者如斯夫”啊!  时间消失很快,玉器市场也在快速变化。  先说说古玉市场,今年上半年古玉市场较为平静,拍卖市场和民间交易还是有区别的。  先从拍卖市场来看。国际市场上,几次玉器的拍卖还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安思远的藏品,上拍玉器皆获高价,其价高自有高的
期刊
一、引子  2011年4月,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无意中发现广州岭南大学一批写于1939年至1941年间的学位论文(共40册),了解到岭大已在1952年并入广州中山大学后,该馆遂于2011年7月向中大图书馆表达了归还论文的意愿。两个月后,这批岭大论文漂洋过海抵达广州,归中大图书馆收藏。  根据胡守为、黄永祥于1995年发表的《广州中山大学所藏岭南大学有关档案文献情况介绍》,中大图书馆保存了岭南大学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