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地推动彝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彝民族地区学生的成绩,我以为在边远山区的彝族乡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两种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比例。
【关键词】彝汉双语教学必要性把握两种语言作用和比例
人类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它。由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导致人类语言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同一民族用同一语言,甚至同一民族同一语言在不同的地域里有着不同的方言。如汉语,同一民族同一语言在我国就有不同的七大方言;彝语,同样也有很强的地域性,在我们凉山州就有所地、圣乍、依诺、田坝等几种方言。语言的民族性就更明显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这样一来,给我们彝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当任低年级教育教学的老师,因语言障碍,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无法自由地交谈,也就无法了解学生的心理。为了更好地推动彝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彝民族地区学生的成绩,我以为在边远山区的彝族乡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两种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比例。
1.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我们西昌市彝族聚居区,尤其是山区的彝族聚集乡里。由于客观的地理环境条件,再加上交通阻塞和通讯信息闭塞,同外界没有频繁的交往,致使山区与城区无法同步发展。在教育事业方面,教师拿到的教材尽是新课程标准的汉语教材。教材里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大都是城区孩子的生活写照,与山区孩子的生活有所脱节,再加上语言障碍,思想隔阂,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教材的内容对他们非常陌生,教师的汉语普通话更是无从谈起。这样就给山区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带来这难度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言障碍。为了解决这难题,我以为实施双语教学最佳。实施双语教学能够让学生与老师相互沟通。学生通过老师双语讲解了解教材,从而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产生情趣感和爱好感。
2.怎样把握双语教学
2.1母语作为学习汉语的桥梁和辅助。
长期居住在山区的彝族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不是山就是林,不是羊就是牛。在生活交往中,最多的就是家里的亲人和邻居的同龄儿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几乎没有和汉语说话者交往过。他们的这种生活环境相对地决定他们的言行举止。可想而知,一时就用汉语教他们学习,那简直是“对牛弹琴”。但是,如果我们用双语教学的方法,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孩子的心理、情趣、爱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只能用彝语交流,让孩子知道学习汉语的好处。在用彝语交谈中,孩子们也感到亲切感,对老师产生崇敬和敬佩之情,想要跟老师学习。
这样就把孩子的心引进教室,导入课堂,走进教材。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母语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或桥梁。如果用汉语讲解过程中发现学生不懂时,即实用彝语解释说明。这样,既能把母语作为学习汉语的桥梁和辅助,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2.2把握好母语和汉语在教学中的比例。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千万不能以为孩子不懂汉语而用纯粹的母语来授课。这样孩子永远不会用汉语交流运用,给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利;给我们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不利。以下就是我亲身体验和亲眼目睹的两个例子:
(1)我从小学一年级到大专毕业的学习生活,接触到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彝族老师和彝族同学,这样学习生活交往语言都是彝语,很少用汉语交流,导致我的汉语表达能力差,写作水平低。
(2)读大专时同一些一类体制学生(他们中学所学的教材内容尽都是用彝语翻译编写的)一起学习生活。由于他们平时的学习生活语言都是用母语交流,所以他们的汉语水平不高,尤其是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从以上两个例子足以证明纯用母语上课是万万不行的。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已体会到纯用母语上课的弊端: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无法开展,“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无从谈起。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母语与汉语在教学中比例呢?我以为母语与汉语在教学中,没有绝对具体的数字比例,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操作。对高年级与低年级而言,越是低年级越是应该把母语的桥梁作用搭稳,越是高年级越应该把汉语的主体显现出来,逐步把“桥”沉下水,让学生和老师直接用汉语对话交流。
作为山区的教师,除拥有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一颗炽热明亮的心。要把自己当做炽热明亮的火把,炽热的火把能温暖山区孩子幼小的心田,对学习生活热情饱满;明亮的火把能照亮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道路,不会迷失方向。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了西部——西部大开放。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之而至。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我们西部边远山区的教师,应把双语教学和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观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师生摆在平等的地位,给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天,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面建设城镇经济一体化的小康生活,我们山区也不能落后,尤其是教育事业。作为边远山区的教师,要用一颗炽热明亮的教育之心,立足山区,从山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这适宜山区的双语教学工作时时为孩子的发展而开展起来,引导山区的彝族孩子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山区的孩子不会迷失方向,同城区的孩子一样分享童年快乐的同时,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关键词】彝汉双语教学必要性把握两种语言作用和比例
人类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它。由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导致人类语言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同一民族用同一语言,甚至同一民族同一语言在不同的地域里有着不同的方言。如汉语,同一民族同一语言在我国就有不同的七大方言;彝语,同样也有很强的地域性,在我们凉山州就有所地、圣乍、依诺、田坝等几种方言。语言的民族性就更明显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这样一来,给我们彝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当任低年级教育教学的老师,因语言障碍,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无法自由地交谈,也就无法了解学生的心理。为了更好地推动彝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彝民族地区学生的成绩,我以为在边远山区的彝族乡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两种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比例。
1.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我们西昌市彝族聚居区,尤其是山区的彝族聚集乡里。由于客观的地理环境条件,再加上交通阻塞和通讯信息闭塞,同外界没有频繁的交往,致使山区与城区无法同步发展。在教育事业方面,教师拿到的教材尽是新课程标准的汉语教材。教材里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大都是城区孩子的生活写照,与山区孩子的生活有所脱节,再加上语言障碍,思想隔阂,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教材的内容对他们非常陌生,教师的汉语普通话更是无从谈起。这样就给山区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带来这难度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言障碍。为了解决这难题,我以为实施双语教学最佳。实施双语教学能够让学生与老师相互沟通。学生通过老师双语讲解了解教材,从而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产生情趣感和爱好感。
2.怎样把握双语教学
2.1母语作为学习汉语的桥梁和辅助。
长期居住在山区的彝族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不是山就是林,不是羊就是牛。在生活交往中,最多的就是家里的亲人和邻居的同龄儿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几乎没有和汉语说话者交往过。他们的这种生活环境相对地决定他们的言行举止。可想而知,一时就用汉语教他们学习,那简直是“对牛弹琴”。但是,如果我们用双语教学的方法,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孩子的心理、情趣、爱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只能用彝语交流,让孩子知道学习汉语的好处。在用彝语交谈中,孩子们也感到亲切感,对老师产生崇敬和敬佩之情,想要跟老师学习。
这样就把孩子的心引进教室,导入课堂,走进教材。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母语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或桥梁。如果用汉语讲解过程中发现学生不懂时,即实用彝语解释说明。这样,既能把母语作为学习汉语的桥梁和辅助,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2.2把握好母语和汉语在教学中的比例。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千万不能以为孩子不懂汉语而用纯粹的母语来授课。这样孩子永远不会用汉语交流运用,给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利;给我们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不利。以下就是我亲身体验和亲眼目睹的两个例子:
(1)我从小学一年级到大专毕业的学习生活,接触到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彝族老师和彝族同学,这样学习生活交往语言都是彝语,很少用汉语交流,导致我的汉语表达能力差,写作水平低。
(2)读大专时同一些一类体制学生(他们中学所学的教材内容尽都是用彝语翻译编写的)一起学习生活。由于他们平时的学习生活语言都是用母语交流,所以他们的汉语水平不高,尤其是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从以上两个例子足以证明纯用母语上课是万万不行的。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已体会到纯用母语上课的弊端: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无法开展,“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无从谈起。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母语与汉语在教学中比例呢?我以为母语与汉语在教学中,没有绝对具体的数字比例,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操作。对高年级与低年级而言,越是低年级越是应该把母语的桥梁作用搭稳,越是高年级越应该把汉语的主体显现出来,逐步把“桥”沉下水,让学生和老师直接用汉语对话交流。
作为山区的教师,除拥有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一颗炽热明亮的心。要把自己当做炽热明亮的火把,炽热的火把能温暖山区孩子幼小的心田,对学习生活热情饱满;明亮的火把能照亮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道路,不会迷失方向。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了西部——西部大开放。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之而至。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我们西部边远山区的教师,应把双语教学和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观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师生摆在平等的地位,给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天,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面建设城镇经济一体化的小康生活,我们山区也不能落后,尤其是教育事业。作为边远山区的教师,要用一颗炽热明亮的教育之心,立足山区,从山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这适宜山区的双语教学工作时时为孩子的发展而开展起来,引导山区的彝族孩子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山区的孩子不会迷失方向,同城区的孩子一样分享童年快乐的同时,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