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课堂是指平等、互动、创新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有效的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对话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同时有利于个人学习习惯的养成。一个乐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在今后的学习中,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联系生活,对话使学生融入课堂
低年级的小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心和表现欲的。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尽情的展现自己。低年级的小学数学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运算以及乘除。例如,简便计算110-55-45,有不少学生往往错误地计算为110-(55-45)。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连减中的简便计算原理没有弄懂。这时,教师就可以举例说小红带着110去商场买东西,买衣服用去了55元,买裙子用去了45元,问最后小红剩下多少钱?“小红一共花去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原本多少钱、花去多少钱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这样逐步的与学生对话,让学生自主的得出问题的答案,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再例如,铅笔4元、钢笔8元、洋娃娃12元、铅笔盒17元。给学生20元钱去买东西,看看学生的购买方案。很多学生一看4 8=12,刚好比20小,就一下子选择了购买铅笔盒钢笔。“让选择这样购买的学生起来说说这样选择的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有其他购买方案的”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看看哪种购买的方案,刚好能够把20元钱花完。当学生的水平提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商品的种类增加、从而让学生在玩中能够自主的进行计算。在课堂上,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语言的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而言之,要想让低年级小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保持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以这颗好奇心带动数学的学习,与师为友,一起探索神秘的数学世界。
二、把握关键、对话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很容易就能够获得信息,而学生在那些方面比较薄弱。比如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都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无法给出相应的回复的时候,教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深刻的反思自己。教师要经常换位思考,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走到与学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关系中来,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他们有他们各自的见解,教师应不时的听取他们的想法、观点,并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比如当学生接触退位减法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和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比如33-9=24,我们可以把33看成是23 10,然后用10-9=1然后再计算23 1=24,这样进行分布计算,虽然步骤比较多,但是更方便学生的理解。当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试着直接计算33-9或者是其他两位数之间的减法。
学习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尤其是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更是需要教师极大地耐心。所以这不仅是对小学生的考验,更是对引导小学生的数学老师的考验。对话课堂,让我们在交流中获取信息,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成长。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的培养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对话,以对话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而数学思维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很大帮助。
三、培养兴趣,对话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孩子对于表扬都是很容易就能感到满足的,所有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鼓励是首选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带着道具去课堂上,比如说橘子、糖果,这些东西可以帮助学生计数,同时也可以当成是奖励的物品,表示对学生的鼓励。当学生一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对于数字的概念都是模糊的,所以一开始学生都会需要具体的实物来进行计数,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需要带道具。当然这也成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桥梁。一方面,当学生获得教师的奖励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更加的积极;另一方面,当教师给学生礼物的时候,很容易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当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友好的时候,在课堂上就能够大胆的表现自己,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
当学生数学课堂上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享受这样师生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可以使得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又拉进了师生的间的距离。肯定能够在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总结
在对低年级数学课堂现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虽然有色彩斑斓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效等,但类似“课中学生看似掌握而课后不甚知晓、讨论虽热烈却浅尝辄止”的现象并不鲜见。面对这一状况,就要求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学习中,更有效率的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确定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点的真正掌握,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收获中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高邮市龙虬镇中心小学 江苏】
一、联系生活,对话使学生融入课堂
低年级的小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心和表现欲的。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尽情的展现自己。低年级的小学数学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运算以及乘除。例如,简便计算110-55-45,有不少学生往往错误地计算为110-(55-45)。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连减中的简便计算原理没有弄懂。这时,教师就可以举例说小红带着110去商场买东西,买衣服用去了55元,买裙子用去了45元,问最后小红剩下多少钱?“小红一共花去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原本多少钱、花去多少钱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这样逐步的与学生对话,让学生自主的得出问题的答案,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再例如,铅笔4元、钢笔8元、洋娃娃12元、铅笔盒17元。给学生20元钱去买东西,看看学生的购买方案。很多学生一看4 8=12,刚好比20小,就一下子选择了购买铅笔盒钢笔。“让选择这样购买的学生起来说说这样选择的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有其他购买方案的”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看看哪种购买的方案,刚好能够把20元钱花完。当学生的水平提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商品的种类增加、从而让学生在玩中能够自主的进行计算。在课堂上,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语言的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而言之,要想让低年级小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保持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以这颗好奇心带动数学的学习,与师为友,一起探索神秘的数学世界。
二、把握关键、对话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很容易就能够获得信息,而学生在那些方面比较薄弱。比如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都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无法给出相应的回复的时候,教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深刻的反思自己。教师要经常换位思考,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走到与学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关系中来,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他们有他们各自的见解,教师应不时的听取他们的想法、观点,并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比如当学生接触退位减法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和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比如33-9=24,我们可以把33看成是23 10,然后用10-9=1然后再计算23 1=24,这样进行分布计算,虽然步骤比较多,但是更方便学生的理解。当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试着直接计算33-9或者是其他两位数之间的减法。
学习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尤其是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更是需要教师极大地耐心。所以这不仅是对小学生的考验,更是对引导小学生的数学老师的考验。对话课堂,让我们在交流中获取信息,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成长。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的培养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对话,以对话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而数学思维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很大帮助。
三、培养兴趣,对话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孩子对于表扬都是很容易就能感到满足的,所有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鼓励是首选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带着道具去课堂上,比如说橘子、糖果,这些东西可以帮助学生计数,同时也可以当成是奖励的物品,表示对学生的鼓励。当学生一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对于数字的概念都是模糊的,所以一开始学生都会需要具体的实物来进行计数,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需要带道具。当然这也成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桥梁。一方面,当学生获得教师的奖励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更加的积极;另一方面,当教师给学生礼物的时候,很容易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当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友好的时候,在课堂上就能够大胆的表现自己,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
当学生数学课堂上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享受这样师生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可以使得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又拉进了师生的间的距离。肯定能够在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总结
在对低年级数学课堂现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虽然有色彩斑斓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效等,但类似“课中学生看似掌握而课后不甚知晓、讨论虽热烈却浅尝辄止”的现象并不鲜见。面对这一状况,就要求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学习中,更有效率的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确定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点的真正掌握,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收获中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高邮市龙虬镇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