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生》教学设计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n312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能让学生更好掌握《尊生》一课的重点、难点。本文对此教学展开了设计。由教学目标、过程作为出发点,对文本进行了研读与拓展。通过教学,让学生不单学会了文章中的重点与难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更多生活的道理。
  关键词:尊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尊生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个别句子中的重要文言知识点,并结合分析结果直译句子。
  (2)结合寓言故事和生活实际分析庄子的“尊生”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谷俊山贪腐案例引出人在特定情况下会异化。
  (二)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全文
  1.教师检查自学成果: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栎树;絜;棺椁;液樠;柱蠹;见梦;果蓏;掊击。
  (2)朗读课文。
  (三)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翻译全文
  1.明确目标
  (1)逐句梳理其大意。
  (2)不懂之处做下记号。
  2.教师检查自学成果
  解释重点字词并对句子进行翻译。
  (四)文本研读
  1.明确目标
  对故事情节及其所反应的思想有所把握。
  2.学生思考
  (1)曲辕有一棵怎样的栎树?
  教师点拨:正面——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侧面——观者如市;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总结:这是一棵罕见的高大、粗壮的树。
  (2)匠石作为一个爱木之人,对这棵人人仰慕的奇树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教师点拨:匠石不肯视,行不辍。
  原因:为不材之木,无所用也。
  (3)栎树真的无用吗?
  教师点拨:鸟:安乐窝 天堂 路人:乘凉好去处 摄影师:一道独特的风景。
  明确:栎树有用。
  (4)那匠伯为什么认为栎树无用呢?他评判有用无用的标准是什么?
  教师点拨:匠伯身份是木匠,利用木材加工成各种器具,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
  原因:栎树满足不了他的需要,他利用不上栎树。
  明确:匠石的价值取舍标准: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否利用它实现自己的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
  木的价值:实现别人利益的手段跳板工具。
  (5)栎树对匠伯的看法及价值取向持什么态度呢?
  明确:不同意。
  匠伯:追求,有用。
  櫟树:有用,会伤害生命
  无用,保全生命,大用。
  不同在于匠伯看重当前利益,栎树看重的是生命。
  栎树价值取向:拒绝充当别人的工具;也反对别人把对方当工具看待。
  (6)栎树通过什么形式告诉匠伯的呢?点出文体,探讨寓意。
  教师点拨:托梦形式,文体特征:寓言,寓意:尊重生命,不要让生命沦落为工具。
  (五)文本拓展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匠伯这种人?有生命沦为工具的事发生吗?
  (1)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赞》:“开封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生一死,乃知交情;—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2)当前学校教育现状:
  A:高考结束后:学校最关心什么?
  B:泉州五中和二中你觉得那所学校好,为什么?
  C:你能经常上到音乐、美术、实验课?
  为什么会这样呢?
  只有重视高考科目,这样才能考出好成绩,只有学生考出好成绩,学校才能赢得社会、上级的认可,学生就成了给学校争取荣誉工具。
  (3)现在很多小孩很可怜,几乎没有自己周末,早上要画画,下午要小提琴,晚上要拉丁舞、奥数……家长给小孩周末安排得满满的,小孩和同龄人一起玩耍成了一种奢望。
  其实这些兴趣班是孩子喜欢呢?还是家长喜欢呢?家长把很多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成了家长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实现光宗耀祖的王牌。
  教师点拨:人是世界的主宰,我们不能把自己归为工具,更不能把别人当工具来使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能用有利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参考文献:
  [1]吕小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以《庄子选读<尊生>》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27(01):112-114+117.
  [2]安玫.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09):266-267.
  [3]奚佳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文本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2):127-128.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部正在修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历史教学重点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达成度,是评价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考察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今后历史教学评价的根本导向。但什么是核心素养,目前比较统一的是:核心知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与解释、历史价值观。如何在课堂上充分落实核心素养是中学历史老师未来的长期命题,笔者就教學实践谈一谈。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历史细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教师对作业较多地偏重于使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技巧的操作功能,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成为作业的工具和应试机器。对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作业在培养学生正确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造才能等功能的研究不够,即使有一些,也局限于现成习题的改变与筛选,缺少应有的广度与深度。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深刻的教育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能否树
期刊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独特而新颖的思维方法,具有独创性、变通性等特性,包含发散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创新具体是通过创造性思维实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应加强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育,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打好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造性思维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创
期刊
摘 要:责任感是人对自己的言行和承担的义务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有了责任感,才有上进心;有了上进心,才能立志成才。幼儿的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使其在生活各个环境中锻炼出来。本文通过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渠道,来阐述如何培养农村幼儿责任感,意在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促进其社会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培养;责任感;措施  
期刊
摘 要:自1990年以来,多模态仅用于语言学理论分析,对于其他的学科应用甚少,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多模态研究的深入,多模态逐渐从简单地图像,手势等非语言的符号的语言学分析转向有多模态领导的跨学科的分析及实证研究。2014年6月11-13日第七届国际多模态会议的召开,表明多模态的研究有着研究主题多样化,研究内容深入化,跨学科化,多模态研究方法更新进步的趋势。本文总结多模态的理论基础以供初学者进行参考
期刊
摘 要:长海县是辽宁省唯一的一个海岛县,在发展海洋休闲产业的时候,社会对于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急剧增加。但是社区教育比大连市其他地区略显落后,尚且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海岛地区的社会发展,离不开本地的社区教育,所以必须参照发达地区的成功案例,结合本地现状,兴建具有海岛特色的社区大学,以求更好地为长海县经济建设的建设服务,并为该专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长海县;社区大学;特色专业
期刊
摘 要: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美术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现阶段,在高中教育中,美术已经成为了一门必修的功课。就现在的高中美术教育情况来看,其教育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点的。针对上述的问题,本篇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对创新性教育在高中美术教育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适当的分析。  关键词:美术;高中;创新性;教育;情操;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中新课导入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导入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好坏,举足轻重。作为一线教师,要为学生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愉悦的导入氛围,使学生树立好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去参与语文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新课程;导入;源泉;情境;故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教学的一个良好的铺垫。新课导入,是引出问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期刊
摘 要:微课是近些年新兴的教学手段,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在教学中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本文对微课视频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摄像式、录屏式、等其它一些视频制作方式,从微课视频的准备过程、现场录制、后期编辑三个维度提出了微课视频的设计思路,从而提高微课视频的质量。  关键词:微课视频;设计思路;制作方式  一、微课视频的设计思路  1.微课视频的准备过程  在视频制作前期,教师需要详细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
期刊
摘 要:离散数学中,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是逻辑公式的标准化。它讨论的是命题公式的标准化。本文中对主范式求解的进一步推广,给出求解主范式的几种解法。  关键词: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推理演绎;方法  分析主析范式的求解我们先给出下面几个概念:  定义1:简单合取式(简单析取式):仅由有限个命题变项或其否定构成的合取式(析取式)。  定义2:析取范式(合取范式):仅由有限个简单合取式(析取式)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