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计算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工具。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展开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思路,以此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应用策略
分类号:G623.5
计算除了应用在学生的学习当中,也应用在学生之后的日常生活里,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技能。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魅力,了解掌握计算能力的作用,让计算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引导学生乐于计算、善于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才会愿意进行大量练习和计算,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要把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和培养学生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传统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大都采用题海战术,不可否认的,经过大量的机械运算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这种记忆是机械式、短期性的,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且学生不会对知识产生一点兴趣,面对枯燥乏味、大量单一的计算题,学生只会产生抗拒心理和厌倦情绪。所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得更趣味化,逐渐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除法计算”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折纸游戏,折纸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手工活动,教师可以自然而然的带动学生的目光,对学生询问“既然同学们那么喜欢折纸,那同学们可以把纸平均分成两份吗?”这个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很简单,学生可以轻易地完成这项任务,对新知识的学习减少心理抗拒。然后教师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将纸分为四份、六份、八份,掌握了偶数划分,再进行奇数划分,三份、五份、七份,在學生折好之后询问,每一份是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呢?将一张纸的3/4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张纸的几分之几呢?通过折纸学生可以直观的获得问题的答案,并从中摸索出除法的规律,提高了学生的数感。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儿歌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计算基础训练
2.1掌握计算规律
每道数学题的解答都需要学生对于计算规律的灵活运用,计算规律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计算规律的学习、掌握、应用程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规律,通过计算规律,掌握运算的法则,然后进行计算,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
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法”教学中,教师要先通过图像让学生理解,33×27就是33个27相加的简易写法,讲清每一个计算步骤的用意和必要性,让学生有序的理解两位数相乘的算理,并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计算的数字位置原则,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用乘数的个位去算,就是7个33相加得231,然后和7对齐写在计算答案的各位上,用乘数的十位去算就是20个33相加得660,然后第二个6写在十位上,这样学生就能理解数位对齐的原则了,还可以增加计算的准确性。
2.2培养计算习惯
有些学生在进行计算时步骤不完整、书写不规范,就算思路正确,计算结果也不对,大部分学生分数流失是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的,其实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解题步骤不完善、书写杂乱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严格要求学生解题步骤的规范性、规整性,严禁学生使用计算机,养成学生动手计算、动脑思考的好习惯。一般计算的解答步骤包括阅读题纲、审视数字、计算、验算四个步骤,对此,教师要展开专项练习,一步步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步骤,从而让学生养成科学良好的计算习惯。
3.培养计算应用题解答能力
数学应用题大多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能力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反映。不过现阶段有很多学生对应用题解答很是头痛,不知道怎么想、也不知道怎么做,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解题思路匮乏导致的。和直白的计算题解答不同,应用题解答需要学生理解题纲含义,明确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数字之间的联系,通过解析、归纳找到解答的方向和方式。从阅读题纲都列出算式,都是学生大脑解题思路的运行表现,教师很难知道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没有方向进行指导。对此,教师可以开展系列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题纲时理解情节事理,明白各种条件之间的联系,然后圈画其中的重点词语,记录自己分析的结果,之后通过画图的形式直观表现题纲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简洁明了的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应用到的计算法则。通过这种方式外化学生的解题思路,让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纠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结束语:
计算是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和学生之后的工作、实践密不可分。计算作为一种数学知识,除了连接数学理论知识,也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掌握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的计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体会到计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韦遗服.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浅析[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94-295.
[2]甘霖.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N]. 黔西南日报,2019-07-25(007).
湛江市实验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应用策略
分类号:G623.5
计算除了应用在学生的学习当中,也应用在学生之后的日常生活里,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技能。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魅力,了解掌握计算能力的作用,让计算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引导学生乐于计算、善于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才会愿意进行大量练习和计算,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要把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和培养学生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传统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大都采用题海战术,不可否认的,经过大量的机械运算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这种记忆是机械式、短期性的,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且学生不会对知识产生一点兴趣,面对枯燥乏味、大量单一的计算题,学生只会产生抗拒心理和厌倦情绪。所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得更趣味化,逐渐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除法计算”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折纸游戏,折纸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手工活动,教师可以自然而然的带动学生的目光,对学生询问“既然同学们那么喜欢折纸,那同学们可以把纸平均分成两份吗?”这个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很简单,学生可以轻易地完成这项任务,对新知识的学习减少心理抗拒。然后教师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将纸分为四份、六份、八份,掌握了偶数划分,再进行奇数划分,三份、五份、七份,在學生折好之后询问,每一份是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呢?将一张纸的3/4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张纸的几分之几呢?通过折纸学生可以直观的获得问题的答案,并从中摸索出除法的规律,提高了学生的数感。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儿歌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计算基础训练
2.1掌握计算规律
每道数学题的解答都需要学生对于计算规律的灵活运用,计算规律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计算规律的学习、掌握、应用程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规律,通过计算规律,掌握运算的法则,然后进行计算,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
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法”教学中,教师要先通过图像让学生理解,33×27就是33个27相加的简易写法,讲清每一个计算步骤的用意和必要性,让学生有序的理解两位数相乘的算理,并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计算的数字位置原则,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用乘数的个位去算,就是7个33相加得231,然后和7对齐写在计算答案的各位上,用乘数的十位去算就是20个33相加得660,然后第二个6写在十位上,这样学生就能理解数位对齐的原则了,还可以增加计算的准确性。
2.2培养计算习惯
有些学生在进行计算时步骤不完整、书写不规范,就算思路正确,计算结果也不对,大部分学生分数流失是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的,其实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解题步骤不完善、书写杂乱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严格要求学生解题步骤的规范性、规整性,严禁学生使用计算机,养成学生动手计算、动脑思考的好习惯。一般计算的解答步骤包括阅读题纲、审视数字、计算、验算四个步骤,对此,教师要展开专项练习,一步步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步骤,从而让学生养成科学良好的计算习惯。
3.培养计算应用题解答能力
数学应用题大多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能力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反映。不过现阶段有很多学生对应用题解答很是头痛,不知道怎么想、也不知道怎么做,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解题思路匮乏导致的。和直白的计算题解答不同,应用题解答需要学生理解题纲含义,明确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数字之间的联系,通过解析、归纳找到解答的方向和方式。从阅读题纲都列出算式,都是学生大脑解题思路的运行表现,教师很难知道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没有方向进行指导。对此,教师可以开展系列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题纲时理解情节事理,明白各种条件之间的联系,然后圈画其中的重点词语,记录自己分析的结果,之后通过画图的形式直观表现题纲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简洁明了的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应用到的计算法则。通过这种方式外化学生的解题思路,让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纠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结束语:
计算是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和学生之后的工作、实践密不可分。计算作为一种数学知识,除了连接数学理论知识,也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掌握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的计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体会到计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韦遗服.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浅析[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94-295.
[2]甘霖.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N]. 黔西南日报,2019-07-25(007).
湛江市实验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