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的深入,私人投资的增加,必然会加剧医院之间的竞争,为此国有大中型医院应未雨绸缪,正视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关键词】 医院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制度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公立医院为了保证医疗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为了确保国家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公立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的深入,私人投资的增加,必然会加剧医院之间的竞争。为此,国有大中型医院应未雨绸缪,正视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一、完善和健全公立医院的内控环境
(1)加快建立公立医院新型的管理模式。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内控环境问题,必须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核心内容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法人制度,明确董事会、投资者、经营者的职责权限,建立相互制衡的权力控制监督机制。(2)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公立医院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开展工作,对医院经营中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有计划地审计。内部审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领导要支持审计部门的工作,重视审计意见或建议,积极采纳审计部门提出的合理意见或建议。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公立医院应当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首先财务部门应健全收费部门的管理,加强收据的管理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把关。严格执行收据的领用和销号制度保证记账单上载明的收据起始号与实际使用號码相符,防止空的收据的截留;其次财务部门收入的现金应于当日及时存入银行,不得超过库存现金限额,每日终了应根据记账凭证的编号逐日逐笔顺序登记现金日记账,保证账实相符。对于银行存款的管理,应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银行日记账要经常核对,做到账证相符,月末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对未达款项及时查明原因,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反映,不得拖延。
2.实物资产安全控制制度。公立医院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财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和物料用品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审批管理、实物的验收、保管、使用、维护、处置制度,会计部门建立账薄体系,真实完整记录其增减变化,并定期盘点和核对。对卫生材料等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重在数量上的落实,要计量正确,实物的取得、保管、领用、盘点、处理等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应设计必要的控制程序,每月末进行盘点,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应查明原因,报请有关领导,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3.采购与付款控制制度。公立医院应当强化对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控制,做到比质比价采购、采购决策透明,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公立医院的药剂科、器械科、总务科等采购部门要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采购计划,将采购计划与实际医疗需求进行反复论证,保证其配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于采购价格要货比三家,要实行招标采购,任何人都不能单独决定采购品种和价格,避免高进低出,控制采购价。
4.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公立医院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公立医院成本费用是指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消耗,主要包括医疗成本费用和药品成本费用。药品成本的控制相对比较容易,主要加强采购环节的采购价格的控制,责任也比较明确。无论是药品成本还是医疗成本都必须在规范的成本控制监督下。首先必须明确几点成本核算的方式:是集中核算还是分级核算制定成本管理的办法;是分级管理还是归口管理成本项目划分;按费用项目划分,还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划分。然后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事前控制就是制定成本控制目标,事中控制就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按照成本费用指标对各项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控制,并做到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事后控制就是要进行预算成本考核。财务部门应按期按月观察成本构成变化情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总结医院成本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
内部控制的建设是提高公立医院经营管理水平,防范舞弊和风险,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手段。鉴于目前公立医院管理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医院应该自上而下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既做好公益性经营单位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通过实施内部控制、积极创新,激发员工的主动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韦元秀.《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与管理对策》.《右江医学》.2005(33)
[2]杨朝晖.《医疗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安排》.《辽宁财专学报》.2006 (6)
【关键词】 医院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制度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公立医院为了保证医疗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为了确保国家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公立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的深入,私人投资的增加,必然会加剧医院之间的竞争。为此,国有大中型医院应未雨绸缪,正视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一、完善和健全公立医院的内控环境
(1)加快建立公立医院新型的管理模式。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内控环境问题,必须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核心内容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法人制度,明确董事会、投资者、经营者的职责权限,建立相互制衡的权力控制监督机制。(2)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公立医院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开展工作,对医院经营中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有计划地审计。内部审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领导要支持审计部门的工作,重视审计意见或建议,积极采纳审计部门提出的合理意见或建议。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公立医院应当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首先财务部门应健全收费部门的管理,加强收据的管理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把关。严格执行收据的领用和销号制度保证记账单上载明的收据起始号与实际使用號码相符,防止空的收据的截留;其次财务部门收入的现金应于当日及时存入银行,不得超过库存现金限额,每日终了应根据记账凭证的编号逐日逐笔顺序登记现金日记账,保证账实相符。对于银行存款的管理,应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银行日记账要经常核对,做到账证相符,月末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对未达款项及时查明原因,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反映,不得拖延。
2.实物资产安全控制制度。公立医院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财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和物料用品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审批管理、实物的验收、保管、使用、维护、处置制度,会计部门建立账薄体系,真实完整记录其增减变化,并定期盘点和核对。对卫生材料等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重在数量上的落实,要计量正确,实物的取得、保管、领用、盘点、处理等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应设计必要的控制程序,每月末进行盘点,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应查明原因,报请有关领导,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3.采购与付款控制制度。公立医院应当强化对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控制,做到比质比价采购、采购决策透明,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公立医院的药剂科、器械科、总务科等采购部门要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采购计划,将采购计划与实际医疗需求进行反复论证,保证其配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于采购价格要货比三家,要实行招标采购,任何人都不能单独决定采购品种和价格,避免高进低出,控制采购价。
4.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公立医院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公立医院成本费用是指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消耗,主要包括医疗成本费用和药品成本费用。药品成本的控制相对比较容易,主要加强采购环节的采购价格的控制,责任也比较明确。无论是药品成本还是医疗成本都必须在规范的成本控制监督下。首先必须明确几点成本核算的方式:是集中核算还是分级核算制定成本管理的办法;是分级管理还是归口管理成本项目划分;按费用项目划分,还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划分。然后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事前控制就是制定成本控制目标,事中控制就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按照成本费用指标对各项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控制,并做到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事后控制就是要进行预算成本考核。财务部门应按期按月观察成本构成变化情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总结医院成本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
内部控制的建设是提高公立医院经营管理水平,防范舞弊和风险,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手段。鉴于目前公立医院管理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医院应该自上而下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既做好公益性经营单位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通过实施内部控制、积极创新,激发员工的主动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韦元秀.《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与管理对策》.《右江医学》.2005(33)
[2]杨朝晖.《医疗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安排》.《辽宁财专学报》.200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