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医护措施。方法:把参与治疗的病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急诊药物治疗,另外一组先进行非药物治疗,如果没有效果,再进行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记录,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第一时间采取药物救治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另外一组。第二组病人经非药物方法急救无效后进行药物方法进行治疗也及时停止了病情。结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急救的时候要分清具体的情况,详细研究病人的病史,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救治,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关键字: 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电生理机制(Electrocardiographs mechanism)导致冲动折返或异常自律性、后除极触发激动所致。本文通过总结多年来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得出的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急诊救治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那次参与临床救治的患者共有38人,男25人,女13人,年龄在39周岁到76周岁之间,在这批病人中以前患有冠心病的11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5人、患有高血压的9 人。将以前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分为一组,计25人;另外一组无心脏病史的13人。分组研究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检查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疾病的患者;参与救治的病人没有其他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没有其他恶性疾病;病人意识清醒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治疗前患者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研究方法
把参与治疗的病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急诊药物治疗,另外一组先进行非药物治疗,如果没有效果,再进行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记录,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1.2.3 兴奋迷走神经法
(1) 呼吸法(Breathing method)指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深呼吸后屏气,之后进行用力呼气动作;
(2) 颈动脉窦按摩法(Carotid sinus massage)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使用三根手指对其一侧颈动脉窦进行按摩,按摩时间应持续5到10秒,按摩时从一进行,先左后右,不要同时按摩;
(3) 咽刺激法(Pharyngeal stimulation)刺激患者咽部,诱发患者出现恶心等应激反应;
(4) 乏氏动作法(Valsalva manoeuvre method)即将患者鼻孔捏紧后使其鼓气;
(5) 压迫眼球法(Oppression eye method)即对患者眼球进行压迫按压,直至患者感觉眼球胀痛为止,每次压迫时间持续半分钟,注意避开眼角;
(6) 冰水刺激法(Ice water stimulation method)使用冰水对患者敏感部位进行刺激达到应激效果。
1.2.4 药物治疗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急救给药方法
(1) 70毫克的普罗帕酮加入浓度为百分之十剂量20毫克的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缓慢的静脉推注,如果病情未见好转,接下来每隔20分钟进行一次相同的治疗。
(2) 5毫克异搏定加入浓度为百分之十剂量20毫克的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缓慢的静脉推注,如果病情未见好转,接下来每隔20分钟进行一次相同的治疗。
(3) 如果在进行了上述治疗后病情仍未终止,则进行乙胺碘呋酮治疗,每天分三次服用,每次药剂量为0.2毫克,及时补液以便维持患者的正常生理代谢。
1.3 统计学方法
对获得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选t检验和X2检验分别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分析。因为P<0.05,该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直接采用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急救成功率为100.00%,显著高于非药物治疗的急救成功率53.85%。采用非药物治疗的病人需要观察3天,而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延长。疗养期间病房环境必须要保证安静,亲属要减少探视次数以免影响临床治疗。
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对照的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均比对照组的数据要好,说明在同样的时间段里,观察组组所采用的直接进行药物治疗的治疗方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急救的疗效更加显著。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常见于无心脏病的青年人,也可见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预激征候群等。发作时有心悸、心前区不适、憋闷或心绞痛、眩晕,心率在200次/分以下,发作时间较短,压迫颈动窦可使心率立即恢复正常,如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心率每分钟超过200次且持续时间长,导致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心绞痛、休克昏厥者可发生猝死。室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90%-95%)见于严重 和广泛的心肌病、严重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心肌梗塞,少数患者无 器质性病变,常伴恐惧不安,面色苍白和多尿。发作时的心率多在150-250次/分钟,常有休克和心前区疼痛出现,压迫颈动脉窦时心率无改变,可资与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鉴别。心电图可提供诊断依 据。中医认为引起心跳过速的原因是阴血虚亏、心火上亢;或者用脑过度耗伤心血;或 者情绪长久不安,以至肝气郁结化火造成。临床上通常采用非预防性药物治疗的手段。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急救的时候要分清具体的情况,详细研究病人的病史,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救治,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同时,相关的理疗方式也在逐步得到推广,比如射频消融术,它是是将电极导管通过血管送入心腔的特定部位,在心月空内释放射频电流以达到使局部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射频电流在心月空内损伤范围极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大量的临床治疗数据表明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根治阵发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射频消融术治疗总有效率为89 %,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6%,其中复发率为零。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上,效果极佳,相对于传统药物的保守治疗,虽然可以使患者心动过速立即停止, 但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 容易复发。而射频消融术基本可以做到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且术后反映良好,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
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急救的时候要分清具体的情况,详细研究病人的病史,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救治,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参考文献:
[1]吴敏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护理[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01:28-29.
[2]彭淑荣,王玉洁. 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措施[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S1:337.
[3]凡颖. 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9:1566+1569.
[4]闫丽双. 不同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8:114-115.
[5]于白.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4,29:199-200.
[6]税小波,高建军,邹玉刚,税朝东,税朝莲.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5,06:15-16.
关键字: 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电生理机制(Electrocardiographs mechanism)导致冲动折返或异常自律性、后除极触发激动所致。本文通过总结多年来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得出的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急诊救治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那次参与临床救治的患者共有38人,男25人,女13人,年龄在39周岁到76周岁之间,在这批病人中以前患有冠心病的11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5人、患有高血压的9 人。将以前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分为一组,计25人;另外一组无心脏病史的13人。分组研究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检查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疾病的患者;参与救治的病人没有其他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没有其他恶性疾病;病人意识清醒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治疗前患者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研究方法
把参与治疗的病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急诊药物治疗,另外一组先进行非药物治疗,如果没有效果,再进行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记录,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1.2.3 兴奋迷走神经法
(1) 呼吸法(Breathing method)指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深呼吸后屏气,之后进行用力呼气动作;
(2) 颈动脉窦按摩法(Carotid sinus massage)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使用三根手指对其一侧颈动脉窦进行按摩,按摩时间应持续5到10秒,按摩时从一进行,先左后右,不要同时按摩;
(3) 咽刺激法(Pharyngeal stimulation)刺激患者咽部,诱发患者出现恶心等应激反应;
(4) 乏氏动作法(Valsalva manoeuvre method)即将患者鼻孔捏紧后使其鼓气;
(5) 压迫眼球法(Oppression eye method)即对患者眼球进行压迫按压,直至患者感觉眼球胀痛为止,每次压迫时间持续半分钟,注意避开眼角;
(6) 冰水刺激法(Ice water stimulation method)使用冰水对患者敏感部位进行刺激达到应激效果。
1.2.4 药物治疗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急救给药方法
(1) 70毫克的普罗帕酮加入浓度为百分之十剂量20毫克的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缓慢的静脉推注,如果病情未见好转,接下来每隔20分钟进行一次相同的治疗。
(2) 5毫克异搏定加入浓度为百分之十剂量20毫克的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缓慢的静脉推注,如果病情未见好转,接下来每隔20分钟进行一次相同的治疗。
(3) 如果在进行了上述治疗后病情仍未终止,则进行乙胺碘呋酮治疗,每天分三次服用,每次药剂量为0.2毫克,及时补液以便维持患者的正常生理代谢。
1.3 统计学方法
对获得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选t检验和X2检验分别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分析。因为P<0.05,该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直接采用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急救成功率为100.00%,显著高于非药物治疗的急救成功率53.85%。采用非药物治疗的病人需要观察3天,而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延长。疗养期间病房环境必须要保证安静,亲属要减少探视次数以免影响临床治疗。
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对照的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均比对照组的数据要好,说明在同样的时间段里,观察组组所采用的直接进行药物治疗的治疗方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急救的疗效更加显著。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常见于无心脏病的青年人,也可见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预激征候群等。发作时有心悸、心前区不适、憋闷或心绞痛、眩晕,心率在200次/分以下,发作时间较短,压迫颈动窦可使心率立即恢复正常,如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心率每分钟超过200次且持续时间长,导致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心绞痛、休克昏厥者可发生猝死。室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90%-95%)见于严重 和广泛的心肌病、严重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心肌梗塞,少数患者无 器质性病变,常伴恐惧不安,面色苍白和多尿。发作时的心率多在150-250次/分钟,常有休克和心前区疼痛出现,压迫颈动脉窦时心率无改变,可资与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鉴别。心电图可提供诊断依 据。中医认为引起心跳过速的原因是阴血虚亏、心火上亢;或者用脑过度耗伤心血;或 者情绪长久不安,以至肝气郁结化火造成。临床上通常采用非预防性药物治疗的手段。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急救的时候要分清具体的情况,详细研究病人的病史,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救治,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同时,相关的理疗方式也在逐步得到推广,比如射频消融术,它是是将电极导管通过血管送入心腔的特定部位,在心月空内释放射频电流以达到使局部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射频电流在心月空内损伤范围极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大量的临床治疗数据表明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根治阵发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射频消融术治疗总有效率为89 %,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6%,其中复发率为零。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上,效果极佳,相对于传统药物的保守治疗,虽然可以使患者心动过速立即停止, 但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 容易复发。而射频消融术基本可以做到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且术后反映良好,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
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急救的时候要分清具体的情况,详细研究病人的病史,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救治,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参考文献:
[1]吴敏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护理[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01:28-29.
[2]彭淑荣,王玉洁. 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措施[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S1:337.
[3]凡颖. 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9:1566+1569.
[4]闫丽双. 不同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8:114-115.
[5]于白.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4,29:199-200.
[6]税小波,高建军,邹玉刚,税朝东,税朝莲.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5,0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