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践背景
容县杨村镇位于容县东南部,东邻广东信宜市,北接岑溪水汶镇,地形地貌复杂,交通十分不便,是全县最边远的一个乡镇。全镇占地面积204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61000人。2009年前,全镇有初中2所,村小学14所,小学教学点19个,民办幼儿园16所(包括7所在小学校内出租场地办的幼儿园),其中小学在校生5800多人,全镇16所民办幼儿园共有幼儿约1300多人。7所小学利用闲置校舍办有幼儿园,但都是以出租场地的方式给个人办园,学校收场地租金。
二、改革思路
由于民办幼儿园都是规模小、条件差,幼儿教育的管理基本上处于混乱和无序状态,对幼儿的成长十分不利。这种不利主要在于:一是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园舍和设施简陋,校车超载严重,食堂管理不规范,幼儿园的安全和卫生管理制度不能很好落实,容易出现安全和卫生事故,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办园负责人的管理知识和教师的保育保教知识都比较差,不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容易使幼儿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不利于幼儿的后续发展;三是幼儿园的“盈利化”行为严重,幼儿的伙食质量太低,基本没有户外活动场所,影响幼儿健康成长。
为了促进全镇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更好地满足农村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我镇决定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创建 “幼儿园、小学一体化”管理格局,即全镇各小学出租闲置校舍给个人承办的幼儿园将全部收归学校管理,其他有闲置校舍的小学逐步成立幼儿园(班),实行“校长即园长”的管理模式。
三、实践原则、目标
1.办园原则
一是坚持“公办、公益、普惠”的原则,使我镇学前教育形成以“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村校办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辅助”的农村学前教育格局。二是坚持“优化布局、合理办园”的原则,制定我镇中小学调整布局方案,逐步成立公办幼儿园。三是坚持“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原则,规范“幼小一体化”学校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四是坚持“节约节俭、实用适度”的原则,严格规范收费标准,充分利用资源和学前经费,不贪大求洋。
2.办园目标
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在中心学校、鱼产小学和高垌小学等7所幼儿园收归小学办园的基础上,通过改建、扩建等,逐步在所有小学建设公办幼儿园。到2012年秋季,全镇所有小学全部建成“幼小一体化”学校,实现农村学前一年入园率85%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70%以上的办园目标。
四、实践过程
围绕三年内全镇全面实行“幼小一体化”管理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分校实施”的工作思路,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构建一个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体系,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使广大儿童能够在人生起点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教育规划纲要》带来的实惠。
2.全面调查了解,编制分步规划
经调研,编制全镇“幼小一体化”建设规划:2010年秋,成立包括镇中心幼儿园在内的7所公办幼儿园;2011年,3所小学完成改建工作;2012年秋,其余所有小学改建并成立公办幼儿园。
3.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
各小学改建或扩建幼儿园(班),参照幼儿园办园相关要求和规定进行,做到合理布局、优化功能、分区管理。幼儿园尽管都是建在小学内部,但又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形成“校中有园、校园相对独立”的格局。
4.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保教质量
各学校在整体管理上划分为小学和幼儿园两大块,幼儿园安排专人管理,幼儿园的人事、财务由小学统一管理。
五、实践效果
随着逐步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推动“幼小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我镇学前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形成了我镇独具一格的 “中心园为主体、村校办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辅助”的办园格局。幼儿园的布点更趋合理,办园条件不断优化,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办园规模不断扩大,办园效益明显提高。现在,全镇57%的行政村已成立了公办幼儿园10所,共有幼儿1169人。如果加上全镇10所民办幼儿园(幼儿985人),全镇适龄幼儿入园人数已达到2154人,学前一年入园率已达89.8%,学前三年入园率达70.5%,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有了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机会,基本解决了幼儿“入园难”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改制管理,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们在校办的幼儿园里学得更轻松愉快,吃得更营养合理,睡得更安全舒适,玩得更开心快乐。
我镇“幼小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开启,得到了市、县教育局领导和与会校长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县予以推广。目前,我镇对公、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正向着逐步实现“三个转变”迈进,即学前教育发展重心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学前教育发展方向由“一年普及”向“三年普及”转变,学前教育发展导向由“迎合家长”向“依规办园”转变。
(责编 刘宇帆)
容县杨村镇位于容县东南部,东邻广东信宜市,北接岑溪水汶镇,地形地貌复杂,交通十分不便,是全县最边远的一个乡镇。全镇占地面积204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61000人。2009年前,全镇有初中2所,村小学14所,小学教学点19个,民办幼儿园16所(包括7所在小学校内出租场地办的幼儿园),其中小学在校生5800多人,全镇16所民办幼儿园共有幼儿约1300多人。7所小学利用闲置校舍办有幼儿园,但都是以出租场地的方式给个人办园,学校收场地租金。
二、改革思路
由于民办幼儿园都是规模小、条件差,幼儿教育的管理基本上处于混乱和无序状态,对幼儿的成长十分不利。这种不利主要在于:一是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园舍和设施简陋,校车超载严重,食堂管理不规范,幼儿园的安全和卫生管理制度不能很好落实,容易出现安全和卫生事故,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办园负责人的管理知识和教师的保育保教知识都比较差,不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容易使幼儿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不利于幼儿的后续发展;三是幼儿园的“盈利化”行为严重,幼儿的伙食质量太低,基本没有户外活动场所,影响幼儿健康成长。
为了促进全镇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更好地满足农村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我镇决定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创建 “幼儿园、小学一体化”管理格局,即全镇各小学出租闲置校舍给个人承办的幼儿园将全部收归学校管理,其他有闲置校舍的小学逐步成立幼儿园(班),实行“校长即园长”的管理模式。
三、实践原则、目标
1.办园原则
一是坚持“公办、公益、普惠”的原则,使我镇学前教育形成以“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村校办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辅助”的农村学前教育格局。二是坚持“优化布局、合理办园”的原则,制定我镇中小学调整布局方案,逐步成立公办幼儿园。三是坚持“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原则,规范“幼小一体化”学校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四是坚持“节约节俭、实用适度”的原则,严格规范收费标准,充分利用资源和学前经费,不贪大求洋。
2.办园目标
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在中心学校、鱼产小学和高垌小学等7所幼儿园收归小学办园的基础上,通过改建、扩建等,逐步在所有小学建设公办幼儿园。到2012年秋季,全镇所有小学全部建成“幼小一体化”学校,实现农村学前一年入园率85%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70%以上的办园目标。
四、实践过程
围绕三年内全镇全面实行“幼小一体化”管理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分校实施”的工作思路,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构建一个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体系,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使广大儿童能够在人生起点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教育规划纲要》带来的实惠。
2.全面调查了解,编制分步规划
经调研,编制全镇“幼小一体化”建设规划:2010年秋,成立包括镇中心幼儿园在内的7所公办幼儿园;2011年,3所小学完成改建工作;2012年秋,其余所有小学改建并成立公办幼儿园。
3.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
各小学改建或扩建幼儿园(班),参照幼儿园办园相关要求和规定进行,做到合理布局、优化功能、分区管理。幼儿园尽管都是建在小学内部,但又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形成“校中有园、校园相对独立”的格局。
4.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保教质量
各学校在整体管理上划分为小学和幼儿园两大块,幼儿园安排专人管理,幼儿园的人事、财务由小学统一管理。
五、实践效果
随着逐步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推动“幼小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我镇学前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形成了我镇独具一格的 “中心园为主体、村校办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辅助”的办园格局。幼儿园的布点更趋合理,办园条件不断优化,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办园规模不断扩大,办园效益明显提高。现在,全镇57%的行政村已成立了公办幼儿园10所,共有幼儿1169人。如果加上全镇10所民办幼儿园(幼儿985人),全镇适龄幼儿入园人数已达到2154人,学前一年入园率已达89.8%,学前三年入园率达70.5%,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有了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机会,基本解决了幼儿“入园难”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改制管理,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们在校办的幼儿园里学得更轻松愉快,吃得更营养合理,睡得更安全舒适,玩得更开心快乐。
我镇“幼小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开启,得到了市、县教育局领导和与会校长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县予以推广。目前,我镇对公、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正向着逐步实现“三个转变”迈进,即学前教育发展重心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学前教育发展方向由“一年普及”向“三年普及”转变,学前教育发展导向由“迎合家长”向“依规办园”转变。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