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讲述课文的故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乐王国奇遇记》是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皮诺曹被小灯芯说服来到快乐国,在那里经历了惊险的遭遇后重返家园,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的故事。课文内容有趣直白,故事曲折又富有教育意义。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讲述文本的故事,可采取下面的方法。
  一、把握重点语句讲故事
  学生讲述课文故事,容易成段文章照搬,犹如读课文。那是因为学生还没掌握故事发展的主线,不清楚哪些句子能把故事的线索清晰地展现出来。此时要让学生明白:讲述课文的故事,应抓住重点语句,交代清楚事情的发展,就如把一棵大树繁茂的枝叶修修剪剪,唯留枝干。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皮诺曹是如何被小灯芯说服来到快乐国,及其一开始在快乐国的快乐生活)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流程:示范——思考——交流——改编。示范讲故事,即我选择一个小片段示范讲述故事,让学生比照原文和教师讲的内容,明白讲述课文的故事并不是滴字不漏地讲,而是有选择性地讲,讲清楚故事的发展。有了这一“悟”后,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该选择哪些重点语句讲述。待学生有了充分的思考后,再让学生交流,我进行适时的点拨、梳理,确定哪些句子作为必要讲述的,其余的可灵活运用。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把握好重点讲故事,得“渔”。
  把握重点讲故事,只是基本要求。对于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我们还可以提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于是,我告诉学生:“讲故事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来说。”顺势进入到改编环节。改编,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转述,把课文的内容变为自己的话。例如,课文里有这样一个句子:可他摇摇头说:“我不能参加你的早宴,因为今天夜里我就得离开这里,去一个国家,它叫‘快乐国’,是全世界最美的国家,一个真正让人快乐的国家,你跟我一起去吧!”句子里有一个很明显的语法知识训练点——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句式的训练,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将这句话改成:小灯芯拒绝了皮诺曹的邀请,因为他就要离开这里,去一个全世界最美最快乐的国家,他想让皮诺曹跟他一起去。经过这样训练,再提供一些连词让学生改编故事,把课文变成他们的故事。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讲故事
  结合课文,展开想象,这是唤起学生对感知体验的回忆,是展开想象的翅膀,悟出文章的真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课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皮诺曹在快乐国的遭遇:1.皮诺曹变成了驴;2.皮诺曹被卖到马戏班,经常被打,腿摔瘸了;3.皮诺曹被推下海,险些淹死。这样曲折的故事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想象的空间,正是引导学生讲故事的好时机。我适时引导:“皮诺曹在遇到这些事时,他会害怕吗?会后悔吗?会认命吗?那么,他会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就像石子落入水面,荡漾出一圈圈涟漪般,学生不会无动于衷,他们是善良的小天使,同情弱者,会设身处地想皮诺曹所想,做皮诺曹所做。且看,在他们讲到皮诺曹变成驴时,他们说:“天啊,我咋这么丑了?”他们扯着自己的头发,说:“快,快!快变回来!”一时,满教室的“皮诺曹”啊!
  想象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变教材的无声为有声、变静态为动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景再现讲故事
  当学生熟悉了文本后,他们需要一个舞台来展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满足自己的表演欲。而动画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于是,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即动画再现文本,让学生给动画片中的人物配音或补画外音,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体文悟情,讲述故事。我把设想跟学生一说,他们兴奋莫名,我趁机提出要求:“要想给动画人物配音,就得练习好文中人物的对话、表情,能做到吗?”“能!”学生们肯定地回答。他们会乐意讨论皮诺曹在马戏班表演时,眼神是委屈的、可怜的;在被推入海中,海水呛鼻子时,无助、惊慌地喊“救……命!”当然,练习的片段须讲究质与量,宜少不宜多,目的是让学生讲故事时能做到心中有数,绘声绘色。这正是乐中有学,学中得乐的教学。
  讲故事是学生内化语言的一个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止讲明白语言,还要体会人物的心理,讲明人物内心变化,从而受到教育。
  四、亲身演绎讲故事
  演绎,是讲故事的最高境界,训练学生眼到、口到、心到。眼传情,口说情,心悟情。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要求不可过高,能演即可。关键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所以,在教学的最后,我再次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看,不过瘾。不如咱们演一演?演一句、一段话都行。可以合作,也可以单独演。但要认真演。”要求降低了,学生就有了演的自信与欲望。通过演故事,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
  (责编 陈剑平)
其他文献
当前,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火如荼,各种专家报告、课题研究、观摩评比活动此起彼伏,各种形式的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也是花样繁多、热闹非凡,似乎在这样的热闹景象之中,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就会变得“时尚”,变得“有效”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全面、系统地实施体能教学,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一、创设情境,趣味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
在语文课堂上,只是组织、引导学生交流从课文内容中读懂了什么,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仅是一个人的思想作用于文本,从中得到更丰富的思想的过程而已。当学生本来就已经产生了许多想法,却苦于表达不清,表达得不够有说服力时,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还应该完成另一个任务,即要让学生从文章中学到作者把自己的某一种情愫、某一种观点表达清楚的方法。将来学生本人有相似的思想时,知道该如何组织语言材料,把意思表达
主题式复习课是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课型。它是通过重构主题、重组教学内容,在巩固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梳理归类,在梯度交流中融会贯通所学语言知识,在拓展与深化的语境中发展综合语用能力。  一、营造“三化”情境,发展语用能力  1.情景设置适宜化  担任几个班教学的英语教师在复习阶段要比平时更为忙碌。繁重的教学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乡镇出现了劳动力剩余的现象,许多家庭孩子的父母都外出务工或经商。由此,一个特殊的群体产生了,这就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最弱势的群体,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针对此状况,我课题组所有成员对在我校就读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百分之五十多的留守儿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也令人担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大量留守儿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围绕优等生组织教学,中等生似懂非懂,学困生稀里糊涂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我们不能忽视,优等生毕竟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全面育人,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我深深地体会到,学困生面对新课标,更需要教师的鼓励,更需要足够的“营养”。结合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学困生的引
小学阶段的作文一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教师对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深感困惑,学生也不喜欢作文,甚至害怕作文。追寻一下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在教学中,大多数作文训练是命题作文,很多题目脱离学生的生活;从文体到立意,选材要求过高,限制过多;讲评学生的作文时,老师往往以批评为主,缺少鼓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乐于
小学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有一些关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内容,如主题单元“追根溯源”里的“吃穿住话古今”“汉字和书的故事”等。品德课程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它的目标必然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中国历史文化题材教学中,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有着巨大的打动人的力量。深刻的情感体验,往往可以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认识得以升华。李亦菲博士认为,情感、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形式、深邃的意境,滋润着中国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以受益终身。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学古诗,让小学生从小与古诗接触,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
“我知道自己不能向任何人传授任何东西,我只能提供一个能在其中学习的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体验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在其中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产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以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活动创设的环境仅仅是让学生动起来,而不能触发学生的体验,活动中的儿童常常就会犯买椟还珠的错误,活动也就失去了教育意义。问诊课堂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在学科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研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在两者之间的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指导关系,积极创设情境。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笔者联系自身多年的尝试与摸索,谨此浅表一己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探究性品格问题的提出    人的创造精神来自于其探究性品格。一个人的探究性品格与他的好奇心、想像力、挑战性和冒险性相关。培育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