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实施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s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初中阶段,阅读原本就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而个性化阅读可以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更加灵活、高效,对提升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和理解及语文素养作用重大。目前,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根据笔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首先指出在初中阶段个性化阅读的特征,继而分析目前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个性化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为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做贡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一、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开阔学生视野,还可以通过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个性化阅读可以突出每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特点,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增强对学生的启迪,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特征
  个性化阅读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原有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个性化教学。首先,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较强。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以便引导学生同文章作者之间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个性化阅读的体验性较强。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前提下,教师所设置的每一个学习情境,学生都能更好地融入其中,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真情实感。再次,个性化阅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选取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故而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会有较强的差异性。同时,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语文理解能力均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阅读过程中会得到体现。最后,个性化阅读具有创造性。受不同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的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不同的体会,将个人經历融入阅读之中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从而产生不同的启示。
  三、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性化的“度”不合理
  目前,部分教师对于个性化阅读的内涵有着不恰当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将个性化阅读处理成为自由化阅读,过分突出学生的个性。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爱表现,教师应该对其在课堂上的行为加以控制,如果过分突出其个性,那么学生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情感和体验会大打折扣。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加以引导,学生很难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部分教师过分突出学生个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扰乱课堂秩序,不利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
  (二)教学形式大于教学内容
  任何教学模式的应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因而形式化教学并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有可能浪费课堂时间。目前,在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中,部分教师流于形式,不深入钻研,在教学过程中并未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在学生来不及思考的时候直接抛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答案。这种急于求成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百害而无一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独立思考,个性化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教学评价不合理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通过多方评价使教师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出。部分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没有明确的框架指导,最终使教学评价效用大打折扣。一般而言,这部分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往往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以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者进度作为评价标准,而不是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还存在一部分教师在评价学生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取学生的意见,从而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不良的评价机制会使个性化阅读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四、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
  个性化阅读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过程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经过调查,不难发现,目前教师往往会将一篇思想丰富的文章转化为单一角度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单一的结论,对于学生自身对于文章的感悟和体会,教师没有重视。如此,教师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弱化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想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个性化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个性化阅读的开放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开放思想,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比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时,其主人公闰土同正在学习的初中学生年纪相仿。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同闰土进行思想交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闰土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闰土性格巨变的原因。在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的批判。每个学生对此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对此教师要采用开放的态度加以引导和纠正。
  总而言之,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其中主要包括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即针对不同的文章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即注重学生个性化想法,鼓励、尊重学生的真情实感,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二)突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创造性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语文中的个性化阅读已经成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阵地。当然,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对其加以引导。教师可以坚持为学生树立创新的典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每一次打破传统思维都可以称之为创新,这种习惯和思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小说《最后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其开放式的结局为教师教学留下了足够的创新空间。此时,学生内心充满疑问,有的学生会思考作者真的是无话可说了嘛,有的学生会想作者为什么不说话了呢,还有的学生会想象在放学之后小主人公会做些什么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求学生续写文章的结尾,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其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方式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创新,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三)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验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章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产生更深刻的启迪,最终丰富自身的文学底蕴。因而,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独特感受的关注,观察学生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能力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比如,在学习小说《背影》时,文章中亲情的力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教师可以借此文章的学习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体现父母情感的实例,使学生深入感悟亲情的力量,从而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
  除了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亲情的力量,在课堂中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分享,通过案例分享使学生发现,文章中所表现的亲情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提升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
  教学改革使我们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改变。目前,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尊重其主体地位,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的。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利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比如,在学习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时,受到小说篇幅和课堂时间的影响,教师通常是选取比较经典的片段来进行学习,比如《草船借箭》《桃园三结义》等,通过这些较为经典的片段内容来引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该名著。
  再如,在学习同为四大名著的小说《红楼梦》时,可以以比较有趣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为讲解内容,在课下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红楼梦》。教师可以为学生明确任务量,比如必须阅读十章的内容。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的方式对《红楼梦》中的人物进行思考,以人物性格作为讨论素材,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该对于学生的个性化观点给予科学的评价,纠正学生的不良思维习惯。
  (五)以文本为载体,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思维
  经过我们研究,虽然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活跃学生思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1. 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其认知能力也在迅速提升,教师应该把握学生这一关键阶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提问的方式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此需要明确的是,教师提问的目的并不只在于让学生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更为关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浏览全文,找出关键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然后再让学生找出文章作者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之后,教师可以以“为什么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作为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认知矛盾,从而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 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无论对于哪一科的学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所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独立的思想、经验和知识,如果教师将以上因素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增强阅读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也是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重要体现。
  还是以作品在《背影》为例,文中朱自清父亲不善于表达的深沉的父爱是需要学生感受的。此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父亲给作者付出那么多,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些情节?这一问题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表达对于父爱的独特的感受。在学生回答完这一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深入提问:“日常生活中,父爱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其中最让你感动的瞬间是什么时候?”相信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其实,该问题本身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沉浸在对父爱的回忆之中,从而对这一真挚的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3. 关注问题的开放程度
  著名学者布鲁纳认为,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逐渐发现自我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独立学习教材、独立思考新问题并且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形成。比如,在学习《杨修之死》这篇文章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导致杨修最终被杀的究竟是谁?”以此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很显然,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这一开放式问题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对于学生的答案,只要逻辑合理,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认可。再比如,在学习《范进中举》这篇文章之后,笔者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范进,让学生思考范进功名至上的人生观是怎么样的。
  4. 激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语文教材也做了一些变动,更多具有形象性的作品被收录到教材之中。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都知道,在初中教材中,有很多教材都是被删改过的版本,还有一些作品,作者为了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刻意隐瞒了部分故事情节,让学生自主想象刻意增强阅读的体验感和趣味性。当然,学生的想象并不能是没有边界的。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盲点”提炼出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还原出每个人心中的完整的文章,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学习课外阅读《药》这篇文章时,对于文章中没有涉及的“红眼睛阿义去牢房探监”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根据茶馆黑衣人的两句话为线索,补充故事内容,描绘出牢中对话的场面,从而实现了作品的二次创作,也能够让学生对于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
  五、 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改革为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无论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是适应教学改革,都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推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教学具有自主性、体验性、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教师对此应该具有清醒的认知。同时,对于目前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内容,打造多元化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在教学评价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表现,从而真正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桂英.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初步探究[J].新课程上,2013(7).
  [2]王传霖.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2).
  作者简介:
  唐小丽,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的教育大计。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推进德育课程的建设,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要学会合理借助班集体的仪式课程开展实践教学,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融入小学班集体仪式课程中,实现仪式课程的创新发展,切实增强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将首先从小学班集体仪式课程的内涵入手,具体分析小学班集体仪式课程的实践意义,表明创新小学班
期刊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单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将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提升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文章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现状入手,详细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深入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高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根据以往经验总结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水准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初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章利用文献资料法,对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进行研究。从研究的情况发现,德育不仅可以塑造学生人格、品行,还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德育比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要,应作为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紧紧依托语文课堂平台,开展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积极渗透德育教育,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期刊
摘要:古诗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古典诗词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悟古诗词的意境,进而多角度、多方位地把握诗词情感,让学生与之产生共鸣,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基于此,文章从情境教学出发,结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实践,分析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实践方法、实践过程,并对教学实践做出反思,希望为提升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用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核心组成部分——阅读更是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由该背景出发,结合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的具体运用,对如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展开了分析,先简要介绍了圈点、勾画、批注的基本内容,紧接着结合教材篇章提出了一些实践建议,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圈点勾画;批注文章;方法运用  一、 引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期刊
摘要:在信息量剧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关键。快速阅读,顾名思义,即要求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从大量的文字内容中迅速提取其中的重要信息。提高快速阅读技巧的训练方法主要有审题提问法、计时扫读法、固定程序阅读、默读法等,但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是很难的。故而,教师一定要科学地制定训练步骤,由浅入深,不断吸收反馈信息,及时强化或调整教学过程,才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课后练习对于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巩固教材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客观分析了初中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教师缺乏对练习过程的引导策略,课后练习对学生多元思维培养不足,不同类型的课后习题利用效果差积累记忆类和基础知识类练习题总量少,对感知理解类练习题的钻研不深刻,迁移拓展类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针对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管理建议和策略:改进课后习题体
期刊
摘要:事实上,语文学习就是学习和运用语言,而“由字到词,词到句,再由句到文”便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流程。因此,开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拥有写作的能力,书写出优质的作文。当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写作难度相对比较高,所以,大部分教师普遍将小学作文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文章主要就小学语文趣味化作文教学的实现路径展开探究,重点解析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以及趣味化作文教学的实现路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课堂中不容忽视的环节,阅读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个人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思维能力较为活跃,但对于语言的感受力还处于萌芽时期。因此,文章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象为切入点,分析提高学生感受力的具体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感受力;策略  一、 引言  感受力大致可以理解为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期刊
摘要:《六国论》是一篇典范的史论文,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对于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历史事件,评议六国灭亡原因的名篇不少,其符合当下就事论事型作文。以此为基点,借鉴《六国论》分角度分层面思维严谨有序的论证思路,文章以读促写,希望能给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学习议论文如何展开论证提供一条有效的模仿路径。  关键词:就事论事;展开论证;分角度;分层面  一、 设计理念  高一阶段的学生还未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