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年级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教学依然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面对新课改对于计算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如何进行教学呢?以下是我在一年级计算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希望给大家一些启示。
  一、让不让学生掰手指
  掰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几乎是所有学生曾用过的方法。由于年龄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学生最初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都是用掰手指算的。我称他们这个阶段为“低级的”掰手指,以“2 5”为例,最开始他们是这样掰的,伸出2个手指,再伸出5个手指,然后数数一共伸出多少个手指。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在他们上一年级的时候,有的学生进入了我称之为“高级的”掰手指阶段。比如,计算“2 5=”的时候,他们可能有多种方法计算了,有的从2向后数5个手指,有的从5向后数2个手指。当然,有一少部分学生已经脱离了手指,能熟练地心算了。但是,我发现每班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是停留在“低级的”掰手指的阶段。
  那么,进入一年级后到底要不要让学生掰手指头计算呢?我的观点是可以掰,但是不允许学生运用“低级的”掰法,法因为“低级的”掰手指,只是简单的数数而已,几乎没有思维的过程。计算教学不但是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技能,更重要的还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向“高级的”掰手指发展,慢慢地脱离手指。学生懂得了“高级的”掰手指,其实就是向学生渗透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关系以及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比“低级的”掰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掰手指成了习惯了,不知道怎么在大脑中思考计算,可以引导学生,试一试用脑子想手指,慢慢地脱离掰手指头,达到熟练的效果。
  二、背不背加减法表
  对于一年级加减法表的教学,有的教师采取的是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不要求背诵;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并且要求熟练地背诵。那么,到底让不让学生背加减法表呢?我在任教的两个班中,做了一次尝试。在最先学习加法表的一个班中,我要求学生背诵。根据规律背诵并不难,当大半的学生背过的时候,我发现了问题,尽管他们背诵得很熟练,但是在计算的时候,背诵对计算根本不起作用,很多学生还是用自己原来的方法计算,或者掰手指头数,或者是想手指头向后数等等。而有一部学生却出现了更不好的现象,比如算“5 4=”,他们受背诵的影响,从“5 1=”开始背,然后背到“5 4=”再算出来。一些家长也向我反映,为什么孩子背的加法表这么熟练,算的时候并不熟练呢?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看来这样要求学生背诵是很不科学的,我不否认学生很熟练地背诵过加法表后,也许对计算速度是起作用的。但是,本身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也会造成学生失去了自己的方法,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呢?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几步:1.填全加法表,并引导学生找出规律;2.读熟加法表;3.让家长帮忙做一套加法表的卡片。用卡片每天练习一遍,一定要把卡片顺序打乱。练习的时候要采取多种形式,可以和爸爸、妈妈比赛游戏,也可以自己拿着卡片读,看用多长时间,也可以和同学出示卡片比赛练习的形式,我也在上课前开展出示卡片小组口算比赛。练习的时候,尽量能不掰手指头的就不掰,可以想手指头。经过一星期的练习,学生们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都摆脱了掰手指头计算。这样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
  三、能不能过早地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笔算)
  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不进位)的时候,很多学生计算较慢,尤其是减法。有一部分教师就采取了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或者这部分教学内容一带而过,对于口算不做练习,认为学习了后边的100以内的加减法(进位)对于这部分内容自然而然就熟练了。那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提倡用笔算吗?我觉得不应提倡用笔算,因为口算与笔算有很大的不同,是两种相对独立的运算方式:口算不仅是作为笔算的台阶,更是一种具有独特思维价值的内容,是课程中独立的部分。
  口算与笔算的解题策略是不同的。以计算“30 18=”为例,口算的时候有的学生是这样算的:30 10=40,40 8=48。而如果采用笔算,其运算法则为: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1。可以看出,口算的解题策略为:十就是十,百就是百,即口算保持相对应的数字和数位本身的意义。因此,口算被称为建立在意义基础上的运算,而笔算则被称为以规则为基础的运算。
  口算过程中有更为丰富、多样的解题策略。如对于“42-5”这道题,如果放手让学生解决,他们可能会想到许多方法:有的学生从42开始一个一个地减;有的学生把42分成30和12,12-5=7,30 7=37;有的学生把5分成2和3,42-2=40,40-3=37;有的学生想到5 37=42,所以42-5=37……每一种方法都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如果采用笔算,则是统一的竖式计算解题模式,方法相对比较单一。
  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地让学生练习口算,而不应该为了追求计算速度而采用笔算。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当前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高。如何更好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是值得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遵循规律,制定阅读计划  1.兴趣引导,师生共同确定阅读篇目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我们在选择阅读
目前,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日益成为一线教师和广大教研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可以有效地开展课内外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而如何在小学英语分层教学中实现各层次学生之间真正地合作与平等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分层、合作、平等的教学理念出发,以教学实践构建新型的小学英语教学观,以求教于方家。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堂,导入语十分关键,如同一幕戏剧的上演,语文课堂教学最需要的是“先声夺人”。那么,如何敲响这“先声”引领学生向“新知”进军,确实应当“不同凡响”,需要作精心的艺术构思。  一、激情式  “情”是语文教学的根,教师饱含真情的语言会紧紧扣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荣获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一篇文章中的一词一句都是作者为了表达其内心的感情而精心挑选的,教师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加强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一、品词析句,增强语感  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如何更好地运用。为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品词析句,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比较含蓄,开口较难,教师应竭尽全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和锻炼机会,以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胆量,提高交流能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交流  学生要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高交流能力,必须通过自己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例如,教“in, on, near”等介词时,如果教师只在黑板上板书这几个单词让学生跟读,再给几个相关的句子让学生跟读,结果是学生只会读这几个句子,却不会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关注学习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阅读更加深入,感悟更加深刻。  一、精心设计课件,创设有声有色的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现代多媒体教学是创设情境的首选,究其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糅合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丰富了教材,使教材“活”起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接受知识。  例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时
在2010年4月举办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中,几位教师以理性的思考、务实的实践,恰当地诠释了新课程理念下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新视野。教者以简简单单的手段,朴朴实实的语言,上出了扎扎实实的数学课。下面就结合“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一课,谈谈对新课程理念下常态课如何教学才能做到有效。  一、在铺垫中巧妙导入新知  奥苏伯尔在有意义的学习研究中,强调认知结构是知识学习发生迁移的主要媒体。他认为,教学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世间万物皆瞬息万变。因此,小学英语教学更需要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跳出课堂,把学生带到更为广阔的课外世界里。我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在学英语之前,他们对英语知之甚少,要想凭短短的课内40分钟,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综合能力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校强调课内、课外相结合,重视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让学生将课内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那么,农村小学应该如
作为语言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音是口头交际的物质基础,也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语音作为学习英语的基础,是英语学习的第一步。英国语音学家吉姆森曾说过:“要学会讲任何语言,一个人只需它的50%~90%的语法、l%的词汇便足够用了,但语音知识却必须近乎100%的掌握。”语音是语言结构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生动
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只停留在向学生不断输入新词汇和巩固已有词汇上,还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应用记忆库里的词汇,也就是让学生有语言输出的机会,即听、说、读、写中的说和写。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的机械操练,应注重培养学生在掌握词汇的基础上,由词联想到句,由句过渡到段,由段组成文章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