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言语知觉的必要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_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言语知觉,是人对言语感知和理解的能力,既受语音物理特性的制约,又受言语环境的影响。在语言类的学科中,言语知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极其凸显。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言语知觉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言语知觉 语言理解 素质教育
  言语知觉,是人对言语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语言类的学科中,言语知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极其凸显。小学语文教学中,言语知觉对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非常必要,作用巨大。
  一、言语知觉的语言理解是语文学习的过程
  言语知觉中,语言理解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字与词的理解、句子加工、段落加工、故事加工,而这个过程,正是阅读理解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词语、句子、段落、故事的理解,实现对全篇的理解,进而对作者写意图、写作方法等有深刻的理解。文学文本的理解是语文的学习过程,语文的学习过程是语言的理解过程。
  二、现在教学中言语知觉与语言理解运用的情况
  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阅读是不需要多少意志努力的,然而它还是需要知觉和其他认知过程的参与,以及良好的语言和语法知识。事实上,高超的阅读技巧在现代社会中作用很大,而不具备有效阅读技巧的人在现实中则会处于劣势。从小学一级开始的阅读理解,其实注重的是对内容的理解。比如一二年级的写话练习,以及高年级的阅读理解。只从字词上理解阅读过程,或是只从内容上研究阅读过程,研究是不全面的:“阅读当然不是这样的:它的目标是去理解(甚至是去欣赏)一段文字。”
  而小学生除通过生活积累经验外,大部分经验(知识)来源于对书本的解读,而思想的提高,更需要精神的食粮,更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思想性、文学性文章进行阅读。而现在的阅读方法,根本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要求。
  三、是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1.只有了解人的言语知觉、语言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在人的言语知觉、语言理解过程中,认知心理学分析了知觉与理解的加工过程。如在理解文字过程中,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过程。自下而上的认知加工在言语的知觉和理解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对言语流中各音素的知觉和理解。如在阅读“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古诗中,自下而上的理解是“每个词素通过视觉等感觉器官,在大脑中理解了每个词语的意思”,“每”是每次,“逢”是遇到……而自上而下的认知加工所包括的是整体意义上的对语境的考虑,从而在言语的知觉和理解过程中获得全局性的方向把握。这个过程是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总体认识,“佳节思亲,表达了思乡之情”。那么这两种认知加工在言语的知觉和理解接过程之中又是什么关系呢?目前在认知心理学的其他领域,认知心理家们一般都认为,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是从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的。我们可以引用一个面部特征识别的例子加以说明。在这个实验中,面部特征可以从完整的人脸中识别出来,而缺少其中的组成部分(如眼睛,鼻子、嘴巴等)时,识别度降低;当组成部分的细节更完整和真实时,特征的识别度又会提高。
  2.研究人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了解人认知的过程。对于人的学习过程的认识与分析,美国心理学家加涅鲁提出一个信息加工模式,这里必须指出,学习与记忆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学习而无记忆,学习就失去意义。对正常人来说,记忆就是学习过程的产物,学习活动必然有记忆。所以,学习过程的论述总是包括记忆。
  加涅认为一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程。举个例子来说,在学生学习“橘子”这个词时,如果不出现图像,就不知道橘子是什么东西?而在生活中,人们常把“橘子”写成“桔子”。如果在讲这个词时,让学生看到橘子这种水果,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学生就会记住这个字或词。但这只是产生短时间的记忆,这通常被称为选择性知觉。完成了这个转变,便进入短时记忆。当这个记忆在生活中可以持续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如果再让学生走入生活,在水果市场或是蔬菜市场进行实践活动,找找生活中的错别字,“橘子”这个信息就会离开短时记忆而进入长时记忆,信息便发生关键性的转变。贾志敏老师利用讲橘子、吃橘子,最后完成一篇关于橘子的作文,这就更是永久的记忆。
  3.科学合理地增强教育效果。在理解了上述问题后,我们就可以在理解与学习的过程中加以我们的一些小的作用或处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讲解“武”这个字时,学生常常要多加一“撇”,而了解学习过程之后,这个学习信息进行了短时登记器后,维持的时间是特别短的,只有那些引起注意的才能被保存到短时记忆器中。所以,为了刺激学生,我告诉学生,曾经有人说:“练习‘武’之人要有刀(指的是多加了一撇);而另一个人说:打断腿了怎么能练武。”接着问谁说得对,从而学生就不会写错“武”了。
  参考文献:
  [1]张敏.新课程语文教学方法浅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1).
其他文献
摘 要: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运用语文教材把贵阳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贵阳市历史文化 语文教材 利用途径  贵阳市拥有苗族、布依族、彝族等共生的51个民族,还有甲秀楼、达德书院、阳明祠、文昌阁等历史建筑,以及王阳明、张学良这样的思想家和革命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学生有多少人了解这些历史?热爱这些只有这片土地才有的文化呢?这个
在新课程理念下,一线职高体育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田径教学的新策略,面对传统田径教学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改革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阻力,使得新课标理念不能得到
体育教学不仅能增进学生健康和体质,还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每一所学校、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当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健康第一”为目标,紧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育,真正发挥体育“育体育心”之道。为此笔者认为,中职体育课改必须从“细”、“严”、“实”和“活”四方面着手扎实推进,从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师生关
对于一些比较难坐果的枣树品种,人们常用环剥的办法促使其结果。如冬枣,需要年年环剥。但环剥对于果农来说操作上不太容易掌握,剥轻了坐果效果不理想,剥重了又 For some juj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它以形势的灵活多样、表现力强为广大师生所喜爱,并且起到活跃课堂、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其最佳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求让学生有兴趣地学语文。如果语文教师已经让学生产生厌倦听课的心理的话,那这位老师就是失败的。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性地位的确立离开自主选择难成为可能。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性地位的确立离开自主选择难以
摘 要: 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然而追求课堂中的趣味是老师必修的基本功,我们要通过精彩的开头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通过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研读文本、探究问题;结尾环节激趣,激发学生由文本上升到对生命的体验和认知。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趣味性 导入语 创设情境 打磨结语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语文课堂之外的附加任务,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日常教学过程中。因此,语文教学要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在导语中渗透  精彩的课堂,老师常常会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
摘 要: 阅读是培养语感、审美感知力、收集信息和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中学生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记叙文是其他问题的基础,记叙文阅读一直是初中阅读的重要部分,提高初中生的记叙文阅读能力对培养整体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应试技巧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结合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状
摘 要: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本文分析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从明确目标、关注差异、拓展形式、多样评价四个方面探究对策,旨在使语文作业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语文作业 有效设计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常见的途径是完成作业,但遗憾的是当前关于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