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铸就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古诗文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传统文化的见证者和传承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古诗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蓄,意境深邃美丽,不仅给人艺术的熏陶,更陶冶人的性情。然而古诗文的年代毕竟离我们现在太过久远,加上学生的知识面较狭窄,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对于古诗文中所描绘的景物及表达的情感十分疏远,因次如何有效开展古诗文的教学,就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走近诗人,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古诗文的创作与作者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联。小学生们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提前了解诗人,根据需要搜集有关资料,为学好古诗文的做好铺垫。备课时,教师应准备足够的背景材料,利用多媒体播放视听资料,这样使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和社会情况,为教学铺路,同时会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古诗文中认识作者、理解作者。
如学习杜甫的《绝句》时,学生从诗句中能感受到诗人描绘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的美丽春景,如果教师用多媒体素材播放“安史之乱”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看到尸横长安,田园荒芜的惨状之后。老师再补充说,“乱世之中的诗人杜甫带着全家逃难来到成都,是亲朋好友为他们盖了一间茅草屋住下。他无时无刻不盼望战乱平息,重回家乡。于是,安史之乱得以平息的第二年春天,诗人看到窗外的美景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所以,门口停泊的那远去东吴的船只也代表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啊。这样的背景情境缩小了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情感相吻合的心理情感。使学生不仅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及家乡的思念之情。那么,一个爱国爱民的杜甫也跃然纸上。这样的情境设置一下子缩短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有助于学生产生与诗人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这样使学生不仅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及家乡的思念之情。那么,一个爱国爱民的杜甫也跃然纸上。
二、品词析句,体会古诗文的语言美
古诗文语言简洁,每个字词都经过了作者的推敲,那么抓住诗句的关键字词分析了解诗句,是古诗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以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为例: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韵味十足的美。诗人利用语言的调色板,把面前的画面场景描绘成一副色彩艳丽、动静结合的画面。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千年雪,门泊船,动静结合,远近相称, 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通过对这些字词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体验到古诗文诗句的美,从而感悟到透过文字之美来体验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为提高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基础。
三、音乐渲染,体验古诗文的情感美
古诗文的节奏感十足,具有较强的音乐美。音乐也是听觉的语言,是人类心灵深处的诗,两者有相同之处。音乐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诗意,从而唤起情感的共鸣。因此,通过使用音乐渲染氛围,更容易将人们带入特定的场景。从情境创造的角度看,它可以在课前和课内进行。选择内容渲染上下文考虑是否基调和教学,情绪等内容的条款能够被协调。
在教学《伯牙绝弦》时,我播放轻松优美的《高山流水》的音乐让学生体验“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钟子期的意思是“海洋就像河流”悠扬的音乐中让学生体验到的是伯牙的那份得到知音的喜悦。在理解"当儿子死的时候,博亚意味着世界不再有一个知己的朋友,而是打破了钢琴在他的余生中的弦乐,并没有为他的余生重复鼓声。"中,我播放的是凄凉悲惨的古筝曲《伯牙悼子期》,哀伤的音乐让学生体会到的是伯牙失去子期时的那份悲痛绝望之情。这一喜一悲的音乐也正是伯牙鲜明的情感写照,恰当的音乐烘托一下子就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可见,音乐与文学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想象画面,体验古诗文的意境美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简洁,如果小学生只是通过语言学习古诗词,那么对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美感是很模糊的。这就需要我们开发学生的想象力,结合着生活经历,抓住重点词句,唤起学生的联想,以体验古诗文的意境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比如,在教《村居》这首诗的时候,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们把文本的插图和自己放风筝经验结合起来,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让学生想象画面,然后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有的学生说仿佛看到自己在野外和朋友们兴高采烈的放风筝,有的同学说仿佛看到了草长莺飞的春天,有的学生说仿佛看到天空飘荡的风筝,还有的学生说出来一个完整的放风筝的小故事,甚至有的学生用水彩笔画出了自己放风筝的图画……可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营造出一张张美丽的诗情画意图。
五、真情朗读,体验古诗文的韵律美
古詩文的语言注重对仗工整,讲究平仄押韵,琅琅上口。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注重诗歌的朗读。一般来说朗读有多次:一读,要读正确;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而达到真情朗读的效果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加深逐渐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可让以学生自读的方式读正确古诗文,低年级可通过教师范读的形式,中高年级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小组的合作、教师的引导画出节奏符号和标出重音,这样不仅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古诗,使学生体验到古诗文的节奏美,而且感受到古诗文抑扬顿挫韵律美。如果用恰当的旋律相匹配,学生往往能入情入境地诵读,有的学生甚至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诵读,完全陶醉在诗的王国里。
总之,教学古诗文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可以享受到古老中国的文化之美。因此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近诗人,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文的意境美,想象古诗文所描绘的画面美,体味古诗文中所蕴涵的情感,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走近诗人,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古诗文的创作与作者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联。小学生们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提前了解诗人,根据需要搜集有关资料,为学好古诗文的做好铺垫。备课时,教师应准备足够的背景材料,利用多媒体播放视听资料,这样使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和社会情况,为教学铺路,同时会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古诗文中认识作者、理解作者。
如学习杜甫的《绝句》时,学生从诗句中能感受到诗人描绘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的美丽春景,如果教师用多媒体素材播放“安史之乱”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看到尸横长安,田园荒芜的惨状之后。老师再补充说,“乱世之中的诗人杜甫带着全家逃难来到成都,是亲朋好友为他们盖了一间茅草屋住下。他无时无刻不盼望战乱平息,重回家乡。于是,安史之乱得以平息的第二年春天,诗人看到窗外的美景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所以,门口停泊的那远去东吴的船只也代表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啊。这样的背景情境缩小了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情感相吻合的心理情感。使学生不仅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及家乡的思念之情。那么,一个爱国爱民的杜甫也跃然纸上。这样的情境设置一下子缩短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有助于学生产生与诗人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这样使学生不仅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及家乡的思念之情。那么,一个爱国爱民的杜甫也跃然纸上。
二、品词析句,体会古诗文的语言美
古诗文语言简洁,每个字词都经过了作者的推敲,那么抓住诗句的关键字词分析了解诗句,是古诗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以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为例: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韵味十足的美。诗人利用语言的调色板,把面前的画面场景描绘成一副色彩艳丽、动静结合的画面。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千年雪,门泊船,动静结合,远近相称, 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通过对这些字词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体验到古诗文诗句的美,从而感悟到透过文字之美来体验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为提高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基础。
三、音乐渲染,体验古诗文的情感美
古诗文的节奏感十足,具有较强的音乐美。音乐也是听觉的语言,是人类心灵深处的诗,两者有相同之处。音乐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诗意,从而唤起情感的共鸣。因此,通过使用音乐渲染氛围,更容易将人们带入特定的场景。从情境创造的角度看,它可以在课前和课内进行。选择内容渲染上下文考虑是否基调和教学,情绪等内容的条款能够被协调。
在教学《伯牙绝弦》时,我播放轻松优美的《高山流水》的音乐让学生体验“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钟子期的意思是“海洋就像河流”悠扬的音乐中让学生体验到的是伯牙的那份得到知音的喜悦。在理解"当儿子死的时候,博亚意味着世界不再有一个知己的朋友,而是打破了钢琴在他的余生中的弦乐,并没有为他的余生重复鼓声。"中,我播放的是凄凉悲惨的古筝曲《伯牙悼子期》,哀伤的音乐让学生体会到的是伯牙失去子期时的那份悲痛绝望之情。这一喜一悲的音乐也正是伯牙鲜明的情感写照,恰当的音乐烘托一下子就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可见,音乐与文学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想象画面,体验古诗文的意境美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简洁,如果小学生只是通过语言学习古诗词,那么对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美感是很模糊的。这就需要我们开发学生的想象力,结合着生活经历,抓住重点词句,唤起学生的联想,以体验古诗文的意境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比如,在教《村居》这首诗的时候,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们把文本的插图和自己放风筝经验结合起来,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让学生想象画面,然后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有的学生说仿佛看到自己在野外和朋友们兴高采烈的放风筝,有的同学说仿佛看到了草长莺飞的春天,有的学生说仿佛看到天空飘荡的风筝,还有的学生说出来一个完整的放风筝的小故事,甚至有的学生用水彩笔画出了自己放风筝的图画……可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营造出一张张美丽的诗情画意图。
五、真情朗读,体验古诗文的韵律美
古詩文的语言注重对仗工整,讲究平仄押韵,琅琅上口。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注重诗歌的朗读。一般来说朗读有多次:一读,要读正确;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而达到真情朗读的效果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加深逐渐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可让以学生自读的方式读正确古诗文,低年级可通过教师范读的形式,中高年级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小组的合作、教师的引导画出节奏符号和标出重音,这样不仅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古诗,使学生体验到古诗文的节奏美,而且感受到古诗文抑扬顿挫韵律美。如果用恰当的旋律相匹配,学生往往能入情入境地诵读,有的学生甚至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诵读,完全陶醉在诗的王国里。
总之,教学古诗文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可以享受到古老中国的文化之美。因此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近诗人,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文的意境美,想象古诗文所描绘的画面美,体味古诗文中所蕴涵的情感,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