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注、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调查了解了滁州学院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和日常消费构成等状况,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提出使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3-099-03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递增,并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针对部分产品而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的消费主流趋势(如手机、MP3、MP4、文曲星等小型电子产品),也有部分产品的生产企业已把大学生市场作为他们的战略要地(如近视眼镜)。可是在校大学生消费心理不太成熟,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冷静、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理念,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可塑性较强,对他们的消费行为积极地关注和合理地引导,不但可以使在校大学生有限的经济收入合理使用、科学消费。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是未来具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较高文化水平且事业有成的社会群体,一部分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和生产、消费政策的制定者。因而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具有较强示范性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们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制定的政策法规关乎和谐社会构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将关乎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命运。因此,关注、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树立起适度、正确、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文明与进步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收入结构
滁州学院绝大多数大学生来源于安徽省内,较少数学生来自其他省市,他们在学校期间的主要消费收入是家庭的供给。并且有一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这部分学生的消费收入主要是靠父母或兄弟姐妹的辛苦劳动所得。据调查统计,来自家庭的消费收入占总体收入的70.1%,其中城市学生相对比重偏高,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低。来自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占22.3%,其中城市学生相对比重偏低,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高。来自亲戚朋友的资助占3.7%,其中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高,城市学生相对比重偏低。来自勤工俭学及个人兼职收入占3.9%,其中农村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相对比重偏高,城市学生相对比重偏低。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
1.学费支出。四年制本科生学费平均约为3900元/年,约占消费总支出的38.4%。三年制专科生学费平均约为3500元/年,约占消费总支出的34.8%,总体来说,学费支出约占消费总支出的36.9%(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收费标准有所不同,在这里用平均水平来说明问题)。
2.住宿费支出。由于该校住宿条件有所差别,学生住在校内公寓,住宿费分别为800元/年和1000元/年不等,大约占消费总支出的9.1%。
3.基本学习生活消费支出。这部分开支约占消费总支出的29.6%,主要包括日常饮食开支和服装费用等。这部分消费支出在大学生消费总支出中占较大比例,它是维持大学生基本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部分开支基本上和家庭经济条件成正比,与每月总支出中所占比例成反比。即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在这方面花费每月不超过230元,有的低于120元,占每月总开支的40% 以上,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一般从250~450元不等,却只占每月总开支的20%~30% 。
4.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开支约占消费总支出的9.3%。在大学生生活中,人际交往是比较普遍的,只要与喜事有任何关联,比如过生日、考试得高分、获得奖学金、评了先进、交了女朋友等,都会成为送礼和吃喝的理由。吃喝一次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大学生中的请客送礼也讲究“礼尚往来”,今日你请我,明日我请你,否则,就觉得欠了别人一个人情。人情往来给一些家庭并不富裕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带来了经济负担,有时甚至是一种精神负担。比如有的大学生苦于囊中羞涩,在人情消费上要耗费掉许多时间和精力,有的甚至为此节衣缩食,影响了身心健康,也影响了学习。另外,由于手机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及,通讯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开支项目。
5.发展性消费支出约占消费总支出的3.7%。这类支出主要是投资性的消费支出。包括各类考证费、专升本培训费、考研培训费和外语培训费,以及相应的辅导教材费和用于购买其他书籍的费用。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人才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变化。人才衡量标准的多元化日益明显,学历认可变主要是市场认可。用人单位对各类人才,尤其是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迫使在校大学生多考几个证书,辅修其它学科,以增加求职砝码,成为在校大学生追求的目标。
6.电子产品及休闲娱乐消费支出。这部分支出约占消费总支出的5.6%。现代的大学生们充分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追求时尚的消费已在电子产品领域充分体现。社会流行时尚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趋向,毕竟当代大学生是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在大学校园里大多数学生追求着一种氛围,一种高档次的精神需求。他们愿意参加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强的各种活动以陶冶情操。如,假日旅游、看电影、听音乐会、观看各种演出、争当电视综合性或专业性节目的观众。
7.因谈恋爱所增加的消费开支不容忽视。据调查, 有35.6% 的在校大学生谈过恋爱,其中分手的占11.1%,正在谈恋爱的占24.5% 。由于谈恋爱而增加的费用占消费总支出的6.8% 。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消费结构不合理。严格意义上说,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伙食费用更应是占较大比例,但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开支、电子产品及休闲娱乐消费支出以及因谈恋爱所增加消费开支,远远大于发展性消费支出。并且,有一部分大学生,其中女生占较大比例,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饮食,反而在伙食费方面开支较少。对在校大学生而言,这种消费结构是非常不合理的。
2.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盲目性消费较为严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总体上正处于一个不断成熟的阶段,思想情感、志趣爱好、性格气质还不够稳定。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真正自己自由地支配各种费用,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理财能力差,开支缺乏计划性,父母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什么,很少考虑所购买的东西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有时买的东西就根本没有用过。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比例不断增大,父母对子女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更增加了大学生无计划的盲目消费。
3.攀比之风在大学校园愈演愈烈。在校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对现代社会消费现象的模仿越来越明显,在消费上有攀比和追求名牌的心理。下馆子、进酒店请吃请喝已不再是新鲜事;有些同学为了不丢面子,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其他必要的开支,去买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负债消费。虽然现在有部分人提倡超前消费,但是有些学生却忘记了艰苦奋斗精神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忘记了自己的家庭经济实力。这种现象加重了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误人歧途。
4.当代大学生消费中的从众行为严重。从众行为,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随大流”,是由于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足、缺乏判断力,在同学一致性的压力下,为了试图解决自身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其他同学一致行为的现象。在大学校园中,从众行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而这一时期又恰恰是人生中最渴望被群体接纳、渴望拥有友情的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只有表现得与大多数人一样才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不管是学习方法、作息习惯,还是生活情趣、消费习惯、业余爱好都会出现从众行为。因此,在大学生的消费方面,从众行为会导致无谓的浪费,甚至可能养成恶习。
5.炫耀型消费越来越明显。某些大学生的消费,已经不只是为了自我学习生活需要的满足,还想以与众不同的消费档次炫耀于人。他们不管是穿衣、喝酒、抽烟,还是使用手机、电脑、Mp3,都以名牌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借此以博取他人尤其是同龄人的倾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是,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有较好的家庭经济实力来支持这种行为,有些大学生宁可置父母的艰辛于不顾,也不愿在消费上落后于人。校园里的这种炫耀之风,不仅会污染校风校纪,还会腐蚀大学生的心灵,将来对社会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6.因恋爱而增加的消费开支比例不小。在当代大学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男孩子为了追求自己倾慕的女生,只要是女方看中的东西,一般都会慷慨解囊,遇上情人节、圣诞节、生日等重大节日,那更是竭尽全力,大显身手。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的大学生,也可能会因为女友的一件名牌时装而做起减肥运动,这也是让人感到忧虑的一方面。
三、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1.对大学生加强消费道德和消费观念教育。消费道德是指人们在进行一定的消费活动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对人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和消费中各种关系具有评价调节作用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在整个消费活动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传统美德,淡泊明志更是古往今来众多有为者的座右铭。大学生在大学就读,没有经济来源,理应树立与自身、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观念,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大力倡导理性消费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消费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培养自己协调好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精神文化消费的层次,反对和消除不良消费习俗。在求知识、学本领的同时,首先要学会做人,不能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但是,大学生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较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为此,很有必要对大学生提倡健康消费,进行消费道德和消费心理方面的教育。比如有针对性地开设消费指导课程和专题讲座, 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指导他们做好人生规划。
2.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大学期间是学习理财的重要时期,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会受益终生。大学生消费支出需要依靠父母(家庭),父母(家庭)在为大学生提供经济来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理财能力,引导他们制订合理的消费计划,培养节约和计划用钱的习惯。对他们的开支要给予一定的限制,由传统的“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转变为“再富不能富孩子”的观念,并且,要对他们的花费去向进行关注和适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应有的消费。作为高校也要经常对大学生进行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家庭理财技能方式)和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景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理性地分析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开支,哪些开支是不必要的开支。建立合理的消费计划,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消费的意识。作为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计划、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可支配资金,培养独立理财能力。注重精神消费,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中去。加强学习,准备应对工作的挑战。
3.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和自主创业。勤工助学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在校内或校外参加的各种有偿的实践活动,也是缓解大学生消费压力的一个途径,学校应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在校大学生用自己的双手解决生活问题,增强自强、自立的意识,进行科学健康的消费,走上自立自强之路,还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对于少数有能力和条件的大学生应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去创业,创业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很好地改变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另外,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增强他们对劳动收人来之不易的感性认识。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R·所罗门(奥本大学),[中]卢泰宏(中山大学).消费者行为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江林.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龚振,荣晓华,刘志超.消费者行为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冯丽云,孟繁荣,姬秀菊. 消费者行为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
(责编:贾伟)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3-099-03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递增,并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针对部分产品而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的消费主流趋势(如手机、MP3、MP4、文曲星等小型电子产品),也有部分产品的生产企业已把大学生市场作为他们的战略要地(如近视眼镜)。可是在校大学生消费心理不太成熟,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冷静、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理念,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可塑性较强,对他们的消费行为积极地关注和合理地引导,不但可以使在校大学生有限的经济收入合理使用、科学消费。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是未来具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较高文化水平且事业有成的社会群体,一部分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和生产、消费政策的制定者。因而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具有较强示范性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们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制定的政策法规关乎和谐社会构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将关乎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命运。因此,关注、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树立起适度、正确、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文明与进步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收入结构
滁州学院绝大多数大学生来源于安徽省内,较少数学生来自其他省市,他们在学校期间的主要消费收入是家庭的供给。并且有一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这部分学生的消费收入主要是靠父母或兄弟姐妹的辛苦劳动所得。据调查统计,来自家庭的消费收入占总体收入的70.1%,其中城市学生相对比重偏高,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低。来自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占22.3%,其中城市学生相对比重偏低,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高。来自亲戚朋友的资助占3.7%,其中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高,城市学生相对比重偏低。来自勤工俭学及个人兼职收入占3.9%,其中农村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相对比重偏高,城市学生相对比重偏低。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
1.学费支出。四年制本科生学费平均约为3900元/年,约占消费总支出的38.4%。三年制专科生学费平均约为3500元/年,约占消费总支出的34.8%,总体来说,学费支出约占消费总支出的36.9%(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收费标准有所不同,在这里用平均水平来说明问题)。
2.住宿费支出。由于该校住宿条件有所差别,学生住在校内公寓,住宿费分别为800元/年和1000元/年不等,大约占消费总支出的9.1%。
3.基本学习生活消费支出。这部分开支约占消费总支出的29.6%,主要包括日常饮食开支和服装费用等。这部分消费支出在大学生消费总支出中占较大比例,它是维持大学生基本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部分开支基本上和家庭经济条件成正比,与每月总支出中所占比例成反比。即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在这方面花费每月不超过230元,有的低于120元,占每月总开支的40% 以上,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一般从250~450元不等,却只占每月总开支的20%~30% 。
4.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开支约占消费总支出的9.3%。在大学生生活中,人际交往是比较普遍的,只要与喜事有任何关联,比如过生日、考试得高分、获得奖学金、评了先进、交了女朋友等,都会成为送礼和吃喝的理由。吃喝一次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大学生中的请客送礼也讲究“礼尚往来”,今日你请我,明日我请你,否则,就觉得欠了别人一个人情。人情往来给一些家庭并不富裕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带来了经济负担,有时甚至是一种精神负担。比如有的大学生苦于囊中羞涩,在人情消费上要耗费掉许多时间和精力,有的甚至为此节衣缩食,影响了身心健康,也影响了学习。另外,由于手机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及,通讯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开支项目。
5.发展性消费支出约占消费总支出的3.7%。这类支出主要是投资性的消费支出。包括各类考证费、专升本培训费、考研培训费和外语培训费,以及相应的辅导教材费和用于购买其他书籍的费用。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人才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变化。人才衡量标准的多元化日益明显,学历认可变主要是市场认可。用人单位对各类人才,尤其是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迫使在校大学生多考几个证书,辅修其它学科,以增加求职砝码,成为在校大学生追求的目标。
6.电子产品及休闲娱乐消费支出。这部分支出约占消费总支出的5.6%。现代的大学生们充分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追求时尚的消费已在电子产品领域充分体现。社会流行时尚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趋向,毕竟当代大学生是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在大学校园里大多数学生追求着一种氛围,一种高档次的精神需求。他们愿意参加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强的各种活动以陶冶情操。如,假日旅游、看电影、听音乐会、观看各种演出、争当电视综合性或专业性节目的观众。
7.因谈恋爱所增加的消费开支不容忽视。据调查, 有35.6% 的在校大学生谈过恋爱,其中分手的占11.1%,正在谈恋爱的占24.5% 。由于谈恋爱而增加的费用占消费总支出的6.8% 。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消费结构不合理。严格意义上说,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伙食费用更应是占较大比例,但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开支、电子产品及休闲娱乐消费支出以及因谈恋爱所增加消费开支,远远大于发展性消费支出。并且,有一部分大学生,其中女生占较大比例,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饮食,反而在伙食费方面开支较少。对在校大学生而言,这种消费结构是非常不合理的。
2.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盲目性消费较为严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总体上正处于一个不断成熟的阶段,思想情感、志趣爱好、性格气质还不够稳定。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真正自己自由地支配各种费用,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理财能力差,开支缺乏计划性,父母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什么,很少考虑所购买的东西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有时买的东西就根本没有用过。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比例不断增大,父母对子女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更增加了大学生无计划的盲目消费。
3.攀比之风在大学校园愈演愈烈。在校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对现代社会消费现象的模仿越来越明显,在消费上有攀比和追求名牌的心理。下馆子、进酒店请吃请喝已不再是新鲜事;有些同学为了不丢面子,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其他必要的开支,去买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负债消费。虽然现在有部分人提倡超前消费,但是有些学生却忘记了艰苦奋斗精神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忘记了自己的家庭经济实力。这种现象加重了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误人歧途。
4.当代大学生消费中的从众行为严重。从众行为,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随大流”,是由于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足、缺乏判断力,在同学一致性的压力下,为了试图解决自身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其他同学一致行为的现象。在大学校园中,从众行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而这一时期又恰恰是人生中最渴望被群体接纳、渴望拥有友情的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只有表现得与大多数人一样才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不管是学习方法、作息习惯,还是生活情趣、消费习惯、业余爱好都会出现从众行为。因此,在大学生的消费方面,从众行为会导致无谓的浪费,甚至可能养成恶习。
5.炫耀型消费越来越明显。某些大学生的消费,已经不只是为了自我学习生活需要的满足,还想以与众不同的消费档次炫耀于人。他们不管是穿衣、喝酒、抽烟,还是使用手机、电脑、Mp3,都以名牌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借此以博取他人尤其是同龄人的倾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是,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有较好的家庭经济实力来支持这种行为,有些大学生宁可置父母的艰辛于不顾,也不愿在消费上落后于人。校园里的这种炫耀之风,不仅会污染校风校纪,还会腐蚀大学生的心灵,将来对社会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6.因恋爱而增加的消费开支比例不小。在当代大学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男孩子为了追求自己倾慕的女生,只要是女方看中的东西,一般都会慷慨解囊,遇上情人节、圣诞节、生日等重大节日,那更是竭尽全力,大显身手。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的大学生,也可能会因为女友的一件名牌时装而做起减肥运动,这也是让人感到忧虑的一方面。
三、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1.对大学生加强消费道德和消费观念教育。消费道德是指人们在进行一定的消费活动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对人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和消费中各种关系具有评价调节作用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在整个消费活动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传统美德,淡泊明志更是古往今来众多有为者的座右铭。大学生在大学就读,没有经济来源,理应树立与自身、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观念,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大力倡导理性消费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消费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培养自己协调好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精神文化消费的层次,反对和消除不良消费习俗。在求知识、学本领的同时,首先要学会做人,不能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但是,大学生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较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为此,很有必要对大学生提倡健康消费,进行消费道德和消费心理方面的教育。比如有针对性地开设消费指导课程和专题讲座, 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指导他们做好人生规划。
2.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大学期间是学习理财的重要时期,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会受益终生。大学生消费支出需要依靠父母(家庭),父母(家庭)在为大学生提供经济来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理财能力,引导他们制订合理的消费计划,培养节约和计划用钱的习惯。对他们的开支要给予一定的限制,由传统的“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转变为“再富不能富孩子”的观念,并且,要对他们的花费去向进行关注和适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应有的消费。作为高校也要经常对大学生进行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家庭理财技能方式)和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景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理性地分析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开支,哪些开支是不必要的开支。建立合理的消费计划,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消费的意识。作为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计划、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可支配资金,培养独立理财能力。注重精神消费,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中去。加强学习,准备应对工作的挑战。
3.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和自主创业。勤工助学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在校内或校外参加的各种有偿的实践活动,也是缓解大学生消费压力的一个途径,学校应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在校大学生用自己的双手解决生活问题,增强自强、自立的意识,进行科学健康的消费,走上自立自强之路,还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对于少数有能力和条件的大学生应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去创业,创业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很好地改变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另外,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增强他们对劳动收人来之不易的感性认识。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R·所罗门(奥本大学),[中]卢泰宏(中山大学).消费者行为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江林.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龚振,荣晓华,刘志超.消费者行为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冯丽云,孟繁荣,姬秀菊. 消费者行为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