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伪行业下的真需求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虽然是资本寒冬,但也总能时不时出现一些创业热点。继去年下半年的二手车走红之后,今年上半年直播又成了市场关注焦点,呈现出红里透紫的状态。
  在当前已知的200多个直播App中,已有108个获得了融资,直播这块的市场发展时间不长,但粗略预计规模已突破百亿元。与当年百团大战类似的场面正在形成,参与者众多意味着有可能这会是个风口,但别着急,这并不是什么风口。

形成风口的条件


  风口,一般用来指巨大的产业机会,而这种机会是可以孕育出许多巨头的,并不是有些需求就能成为风口。苹果2007年推出智能机之后,风口出现了。与功能机相比,智能机能做那么多事情,用户的需求必然会面临着一个由负到正的转变。但当时能做智能机的厂商少之又少,还并没有一个开放好用的非iOS系统,结果可想而知。在苹果手机把人们的胃口吊起来之后,一边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一边是匮乏的供应能力,这使得苹果从几十亿美元的小公司一跃成为5 000亿美元的大公司。
  安卓系统在随后几年兴起之后,市场又面临着一个比较大的风口,那就是从运营商定制手机转向互联网手机的过程。安卓的开放性使得厂商能够根据自己的心意来开发手机。电商渠道和互联网营销的兴起,也使得传统运营商渠道显得相形见绌。最先看到这一风口趋势的小米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几年就干出了几百亿美金市值。虽然这个风口比苹果遇到的那个略小,但也足以让小米备受关注。
  风口的意思是真正的需求被挖掘出来或自我显现,这里面至少要能容纳几个巨头并存,才可以成为风口。如果只是有些需求,但最终容纳不下两三家在里面玩,那就不是风口,最多只是市场上一些机会而已。
  直播近期火热的原因并不难懂,首先是投资圈应该已经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认为存在一定机会;其次是直播平台的数据增长还不错,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都会认为这是难得的创业机会,但很难会有人真正认为这是风口。

直播的需求是否真正旺盛?


  其实直播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3年前,与多人视频聊天有密切关系,似乎最早的多人视频聊天软件是来自韩国,传入国内之后掀起了一波不为人知但异常凶猛的创业潮。但这波创业潮夭折的速度比起来的速度还快,经过血腥博弈之后最终也就剩下了一家,那就是9158。
  9158一开始就是多人视频聊天,后来把线下夜总会直接搬到网上形成了秀场模式,这应该就算是直播这个业务的源头。之后又出现了六间房、YY等秀场模式,这是个利润丰厚的行业,规模却做不大,仅有的几家竞争就已足够激烈了,容纳不下更多的玩家进来。当前火热的直播,与网络秀场在逻辑上是有传承关系的。
  依据用户对用户端的直播领域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三大领域。第一类是以YY、9158为首的传统秀场直播;第二类是以斗鱼、熊猫为首的游戏竞技直播;第三类是以花椒、映客等泛娱乐主题的全民直播。
  伴随着PC时代的发展更迭及互联技术迅猛发展,依托于智能化移动设备的社交形态,直播始于秀场模式,过渡到游戏竞技,经历一段时间的火速爆发期,发展普及成如今全民在线直播的新形态。可以说是借力于技术发展水平与人们对物质精神文明需求,纵向拓宽了人类社交的内容形态与丰富了社交空间的空白。
  但为什么网络秀场的规模无法做大,其中原因很值得当前的直播平台们研究一下。要说这里面的需求,如果监管不存在,是可以做到很大的。姑娘们穿少些坐在镜头前搔首弄姿,言语挑逗,甚至再做出些更过分的举动,需求自然会很旺盛,收费都没问题。
  但问题是监管不同意,在这方面,过去的秀场有过很惨痛的教训,这也是为何秀场行业得不到巨头青睐的原因,监管起来太过困难。如今的直播业务,似乎正在记吃不记打地走着过去的老路,一些情色擦边球、低俗和恶俗的东西正在浮出水面。
  移动直播与过去的网上秀场在传播形式上没有本质区别,监管问题是要放在优先考虑地位的,否则将来必然追悔莫及,这种涉及监管的事情之前已有太多例子了。当前虽然直播的增长速度较快,还是要随时做好洗牌的准备,直播在未来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交互入口,但成不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最终只剩下一两家存活于世也并不奇怪。若洗牌果真来临,谁能留下谁得走,那就得看谁的内功更为扎实了。

疯狂增长的内在逻辑


  直播目前的疯狂增长,颇有些当年微博崛起时的神采。一言以蔽之,这仍是一个以网红经济为支撑的业务。各平台目前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邀请明星网红入驻平台进行直播,明星网红一来,粉丝和支持者也就跟着来了。最终明星网红赚声势,平台赚人气,用户可以与偶像亲密接触,各取所需。
  从近几个月的发展情况来看,邀请明星网红做直播所带来的潜在收益相当惊人,除了用户大批量引入之外,还能制造较高的用户活跃度,是一般的互联网产品没办法比的。有些直播用户几乎是一天24小时泡在里面,不但看明星直播,就连网红的睡觉直播都会去追。这样一来,一般的移动产品必然在活跃度上无法与之相比,而活跃度数据也是支持资本疯狂投入的主要依据。这是没办法的事情,95后和00后的精力太旺盛了,追星的意愿太过强烈。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过度的活跃度数据也并不一定是好事,很有可能发热快退烧也快。直播虽然不是什么新业务形式,但移动直播在大多数用户眼中还是个新生事物,目前正处于新鲜感爆棚的时期,活跃度高一些并不奇怪。关键问题是,回归正常后活跃度数据将维持在什么水准,用多久直播就能形成用户习惯,具备了抵御新平台入侵的能力。
  那些吸引成千上万人观看的无实际内容的直播,并不能被视作真正的需求,更像是虚火。直播的需求终有一天回归本源,那就是追寻新奇特和难得一见的才艺表演。明星的生活片段,以及普通人睡觉、吃饭这类寻常生活等,怎么也不可能形成长期需求。   直播平台的准入门槛低,导致了资本的大量涌入,推动了该领域创业潮的出现。但准入门槛低意味着存活门槛高,直播平台当前的运作逻辑还要接收几轮考验才能修成正果,通不过这些考验的直播平台,倒下是必然归宿。

重重考验


  首先要过的一关是用户黏性关,这就像海水一样,站在沙滩上伸出双手,涨潮时满手满把都是海水,退潮时一滴水也不剩。从直播平台当前的热度来看,是符合这一特征的。明星网红来来去去,迁徙性强,平台如不能用利益分配机制留住他们,那么用户很有可能就像从指缝中流失的海水一样,热闹一场后了无痕迹。
  直播平台的打算是先经营头部内容,如请来明星网红做直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用户自然会形成使用习惯,到那时候平台对头部内容的依赖性也就不那么大了。但这个问题是要这么看的,娱乐圈的热点就转换极快。2008年李宇春等超女的粉丝是主流,但主流没过两年就是鸟叔了,如今是TFBOYS和EXO,后面还有哪些人谁也说不清楚。平台需要能跟得上娱乐圈的节奏才行,否则一个松懈就掉队了。
  事实上,期望平台能跟上娱乐圈节奏是不现实的,当前是绝对红利期,明星网红的加持不会始终在,后面要看的是平台自身的内功。微博当年集中了几乎所有的明星网红,最终也还是在新平台的崛起下衰落了,光指望风口效应向上走根本没希望,自己的业务逻辑要有精心设计,不对所谓的风口形成实质依赖,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直播平台后面要过的第二关是商业化。曾流传一个段子是,网红经纪公司以5折的价格给平台充值4 000万元,实际花钱2 000万元,然后把这4 000万元虚拟货币全部打赏给自己捧的网红,网红收到4 000万元之后与平台分成,获得其中2 000万元并交还经纪公司。在这整个链条中,平台得了数据,网红得了人气,经纪公司达到目的还没花钱,简直就是三赢的局面。
  但真正的商业化并不是这样,过去9158这类平台都是很早就开始做商业化的,手段和方式也较为成熟。直播平台的商业化目前并看不出什么苗头,虽然服务器等开支庞大,但资本的涌入使得商业化问题似乎不那么紧迫了。不过,当前不需要商业化不等于不去考虑,是直接收费还是插播广告,这都得有个计划。有时候就怕用户习惯固化,你弄个卖2 000元演唱会门票的直播也免费,形成习惯后,那今后用户也许就不会再为任何直播付费了。
  最后一关是监管关,一些明星直播看起来还好,但网红类直播存在的问题很多,多有低俗暴露的镜头存在。今年4月已有一批直播平台上的主播受到监管处罚,因涉黄被永久封禁,涉及的平台之多,范围之广,是很令人震惊的,甚至连一些老牌在线秀场如9158和YY等也没能逃脱。监管的问题对直播平台来说生死攸关,不重视这一问题的平台,未来都将面临生存问题。

形成寡头势力的未来


  直播的工具属性很强,工具的易用性与习惯沉淀是相当关键的。虽然当前各家平台都在发挥自身优势吸引用户,但各自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下必然会分出个高低上下,这将会引导资源向最优方向流动。
  在相当长时间,直播平台多是垂直型平台的天下。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深入,直播平台已经逐渐向大平台模式转移。原因很简单,只有通过建立综合平台才能实现用户的持续高速增长,以用户优势建立整个行业竞争壁垒。
  而所谓大平台,一方面指其属性为综合平台,不同细分人群在此均可找到心仪的主播,如最近映客将本山传媒艺人引入平台,提高产品受众的广度;而另一方面又指平台体量之大,能够为“网红们”提供其事业发展所必须的名和利,且有与粉丝进行深度绑定的工具。而显然,后者以先天的用户和流量优势正在进一步蚕食前者的生存空间,巨头们自行打造大直播平台的趋势也已十分明显。
  当前的资本躁动与市场狂热都不是正常现象,总会有冷静下来的时候,而那将意味着洗牌的开始。唯有从现在开始就做准备的平台,才有可能笑到最后。以直播内核秀场外衣形式出现的平台到目前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要是真的需求那么大,也不必等到今天才爆发。
  这波热潮是由资本进行推动的可能性相当大,一旦市场冷静下来,那些多余的大部分平台都将不复存在,最终站在那里的也许就只有一两家。从根本上来说,工具属性的东西有一两家就可以了,别管多大的需求也能满足,太多也没必要。
  直播这个业务烧钱厉害,对资本的依赖程度相当大,商业模式目前还没眉目,还不知道该怎么去赚钱。当前的直播平台总想搞一些与9158不一样的路子,但转了一圈发现,还是9158的那套最奏效。如果没办法早一点开发出过硬的商业模式,直播平台不过是一个加强版的9158和YY,前景不容乐观。
  老平台至少还有用户基础,还有付费习惯,还有新用户获取来源,而这些条件,新直播平台大多并不具备。同时,由于烧钱太过于厉害,直播平台的僵持时间不会保持太久,预计很快会进入洗牌状态。

练好内功是关键


  直播是存在需求的这毫无问题,但直播这东西的消费频次到底该有多高,很值得商榷,也许不久之后就会有事实来证明。在明星带动粉丝,粉丝驱动消费的背景下,新鲜劲儿应该还没过去,有很多需求应该是被扭曲的。
  在最火热的时候,直播平台应该两手抓,一手顺势而为广揽用户,另一手提前准备改善用户体验,其中技术系统的体验尤为关键。过去几年,视频大战之后,分析一下你会发现,最终剩下的那几家还是技术系统更好,用户体验最佳的。顺势干轻活当然是很占便宜,但有很多平台败就败在总去干容易干的事情,把难办的事情留给别人,最终结果是,把难事办成的平台笑到了最后。
  当有一天用户需求减弱之后,没那么多无聊的人会去看睡觉直播了,明星在直播间的号召力也不如以前了,市场洗牌就开始了,但有些用户习惯还是会留下。哪个平台能留下最多用户,证明了这个平台在内功方面尤为深厚,而这个平台有可能会成为最终的幸存者。
  明星网红资源是靠不住的,短期内给业务带来活跃因子是没问题,但从长期看肯定靠不住,唯一能靠得住就是用户习惯。而用户习惯与技术系统和用户体验息息相关,这也是为什么要让直播平台练好内功的原因,防止以后猝死。
  这一波直播热潮最多还有半年就要结束了,从物质上和大环境方面看,这场博弈都不具备打持久战的条件。届时谁留谁走,那就自求多福了。
其他文献
中国的企业家们很急。300年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而中断,50年前中国的商业又因为时代的原因而发生波折。直至改革开放后,企业家们才逐渐解开了束缚,放下了心中的顾忌。他们摩拳擦掌,想用最短的时间来补上与其他对手落下的距离。  著名策略家大前研一曾经如此描述国人的急进状态。他曾在一间中国书店看到一本书《西方百部管理经典》,浓缩在200页的篇幅。“只想阅读管理书籍的摘要,只想在五年之内就
期刊
在停牌半年之后,6月底,万科董事会抛出一个符合市场预期的方案,即引入深圳地铁作为新的大股东来对抗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宝能集团。但是前第一大股东华润的3位董事却投出了反对票,这无疑是公开和万科管理层决裂。现在焦点已从“宝万之争”转向“华万之争”。  自2000年万科击退君安“敲门”,引入央企华润作为其第一大股东后,二者一直相安无事。不过,去年的“宝万之争”时,万科在求助华润无果后,不得不引入有政府背景
期刊
今年3月,网红“罗辑思维”联合真格基金徐小平,给另一位网红papi酱投资1 200万元人民币。一时激起千层浪。彼时,papi酱估值一度达到3亿元人民币。  网红经济真的站在了风口上?  与从前那些划时代的意义相比,这股风刮得令人困惑,它不是科技变革、没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更没有改变任何格局。甚至在《连线》的创始主编、“硅谷教父”凯文·凯利对未来的预测清单里,也没有位置。  其实,网红经济出现之前
期刊
智能家居的引风者,应该是NEST。当它被Google以32亿美元收购时,中国家电行业就像被注入了兴奋剂一样:原来温控器和燃气报警器值这么多钱啊!  于是各种“中国NEST”涌现出来,以NEST为师,期待市场和资本的垂青。在两年时间里,智能家居也快速地,从最开始的遥控器功能,过渡到基于场景的设备联动模式。我们可以笃定这不是智能家居的终点,因为目前,我们耳边还没有听到惊呼声,更没有风吹过来。  家电行
期刊
前一阵子关于O2O企业死亡名单大把大把地输出。所涉行业五花八门,生鲜、外卖、美容、美甲、厨师、洗车、保洁、洗衣、便利零售等,囊括了几乎所有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那么上门O2O在商业模式上的根本失误究竟在哪?  第一,上门O2O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在标准化服务及标品零售电商领域,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比如KTV、电影院,这些都是标准化的设备,基本不需要什么服务,用户越多,边际成本越低。而互联网虚拟产品
期刊
全球可穿戴鼻祖Jawbone在可穿戴设备集体走冷的大潮之中,难逃幸免。从2015年初的8亿多美元总融资额外加30亿美元估值,滑落到如今全面停产且计划退出可穿戴市场。  其实,可穿戴设备从智能手机诞生至今,便承载着人们的梦想——颠覆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个计算中心和流量入口。不过很遗憾,一直以来,这都是一场“假梦”。  今年,虚拟VR突然走红。人们认为它尚处发展初期,不但拥有可穿戴设备能讲的故事,也有大
期刊
直播是风口吗?无人机是吗?VR(或者AI)是吗?网红经济呢?智能手机还是吗?什么是风口?是否等同于之前的“浪潮”一词?还是就是趋势产业的形象代名词?  好的问题催生好的答案,问题比答案重要。如果答案复杂,那么,就是问题错了。因此,不能把风口量化,因为这样就失去了谈论风口的实在意义。我们说,论及商业要有分寸心,因为商业的现实往往不是简单的是非对错就能说清楚的。“数说”真伪风口  对于“风口”的概念,
期刊
小米发布无人机,全网直播,却出现了严重的坠机事故。官方回应“没电”之后,又出现黑飞争议。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无人机并不可以随便飞行,还需要执照。  2016年以来,无人机市场开始井喷。越来越多的品牌、越来越便宜的价格、越来越多的爱好人群和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场景,让无人机逐渐平民化。大家认为这是一个超百亿元的市场,而且可能会逐渐达到三百亿元以上的规模。  无人机市场看似是一个巨大的风口,很多的玩家也
期刊
就在去年打车市场激烈地进行“低价战争”的同时,后车市场的低价战争似乎也从来没有停歇。如今,依靠烧钱大战存活下来的典典养车,早已成功给自己“洗白”,在商业化运作上找到了合适的出路。  截至2015年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达到2.79亿辆。然而面对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后车市场却是一片完全未被互联网开发的处女地,“互联网+”的经济模式大有玩头。典典养车正是一个通过互联网渠道,连接线上线下的后车市场O2O平台
期刊
当沃尔玛遇上Uber,是无边界竞争,还是无条件合作?这一次,它们选择了后者。一个是极力转型电商却屡屡受阻的传统零售商,一个是火力全开进军全世界却处处遇对手的打车软件,二者一拍即合:让Uber为沃尔玛送货吧。追赶亚马逊  自此,大范围的“线上购物+线下取货”的模式,在沃尔玛这里,终于实现了。6月3日,沃尔玛宣布与打车软件Uber、Lyft进行合作,作为沃尔玛“同日达”送货服务的一环,Uber和Lyf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