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虽然是资本寒冬,但也总能时不时出现一些创业热点。继去年下半年的二手车走红之后,今年上半年直播又成了市场关注焦点,呈现出红里透紫的状态。
在当前已知的200多个直播App中,已有108个获得了融资,直播这块的市场发展时间不长,但粗略预计规模已突破百亿元。与当年百团大战类似的场面正在形成,参与者众多意味着有可能这会是个风口,但别着急,这并不是什么风口。
风口,一般用来指巨大的产业机会,而这种机会是可以孕育出许多巨头的,并不是有些需求就能成为风口。苹果2007年推出智能机之后,风口出现了。与功能机相比,智能机能做那么多事情,用户的需求必然会面临着一个由负到正的转变。但当时能做智能机的厂商少之又少,还并没有一个开放好用的非iOS系统,结果可想而知。在苹果手机把人们的胃口吊起来之后,一边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一边是匮乏的供应能力,这使得苹果从几十亿美元的小公司一跃成为5 000亿美元的大公司。
安卓系统在随后几年兴起之后,市场又面临着一个比较大的风口,那就是从运营商定制手机转向互联网手机的过程。安卓的开放性使得厂商能够根据自己的心意来开发手机。电商渠道和互联网营销的兴起,也使得传统运营商渠道显得相形见绌。最先看到这一风口趋势的小米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几年就干出了几百亿美金市值。虽然这个风口比苹果遇到的那个略小,但也足以让小米备受关注。
风口的意思是真正的需求被挖掘出来或自我显现,这里面至少要能容纳几个巨头并存,才可以成为风口。如果只是有些需求,但最终容纳不下两三家在里面玩,那就不是风口,最多只是市场上一些机会而已。
直播近期火热的原因并不难懂,首先是投资圈应该已经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认为存在一定机会;其次是直播平台的数据增长还不错,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都会认为这是难得的创业机会,但很难会有人真正认为这是风口。
其实直播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3年前,与多人视频聊天有密切关系,似乎最早的多人视频聊天软件是来自韩国,传入国内之后掀起了一波不为人知但异常凶猛的创业潮。但这波创业潮夭折的速度比起来的速度还快,经过血腥博弈之后最终也就剩下了一家,那就是9158。
9158一开始就是多人视频聊天,后来把线下夜总会直接搬到网上形成了秀场模式,这应该就算是直播这个业务的源头。之后又出现了六间房、YY等秀场模式,这是个利润丰厚的行业,规模却做不大,仅有的几家竞争就已足够激烈了,容纳不下更多的玩家进来。当前火热的直播,与网络秀场在逻辑上是有传承关系的。
依据用户对用户端的直播领域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三大领域。第一类是以YY、9158为首的传统秀场直播;第二类是以斗鱼、熊猫为首的游戏竞技直播;第三类是以花椒、映客等泛娱乐主题的全民直播。
伴随着PC时代的发展更迭及互联技术迅猛发展,依托于智能化移动设备的社交形态,直播始于秀场模式,过渡到游戏竞技,经历一段时间的火速爆发期,发展普及成如今全民在线直播的新形态。可以说是借力于技术发展水平与人们对物质精神文明需求,纵向拓宽了人类社交的内容形态与丰富了社交空间的空白。
但为什么网络秀场的规模无法做大,其中原因很值得当前的直播平台们研究一下。要说这里面的需求,如果监管不存在,是可以做到很大的。姑娘们穿少些坐在镜头前搔首弄姿,言语挑逗,甚至再做出些更过分的举动,需求自然会很旺盛,收费都没问题。
但问题是监管不同意,在这方面,过去的秀场有过很惨痛的教训,这也是为何秀场行业得不到巨头青睐的原因,监管起来太过困难。如今的直播业务,似乎正在记吃不记打地走着过去的老路,一些情色擦边球、低俗和恶俗的东西正在浮出水面。
移动直播与过去的网上秀场在传播形式上没有本质区别,监管问题是要放在优先考虑地位的,否则将来必然追悔莫及,这种涉及监管的事情之前已有太多例子了。当前虽然直播的增长速度较快,还是要随时做好洗牌的准备,直播在未来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交互入口,但成不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最终只剩下一两家存活于世也并不奇怪。若洗牌果真来临,谁能留下谁得走,那就得看谁的内功更为扎实了。
直播目前的疯狂增长,颇有些当年微博崛起时的神采。一言以蔽之,这仍是一个以网红经济为支撑的业务。各平台目前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邀请明星网红入驻平台进行直播,明星网红一来,粉丝和支持者也就跟着来了。最终明星网红赚声势,平台赚人气,用户可以与偶像亲密接触,各取所需。
从近几个月的发展情况来看,邀请明星网红做直播所带来的潜在收益相当惊人,除了用户大批量引入之外,还能制造较高的用户活跃度,是一般的互联网产品没办法比的。有些直播用户几乎是一天24小时泡在里面,不但看明星直播,就连网红的睡觉直播都会去追。这样一来,一般的移动产品必然在活跃度上无法与之相比,而活跃度数据也是支持资本疯狂投入的主要依据。这是没办法的事情,95后和00后的精力太旺盛了,追星的意愿太过强烈。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过度的活跃度数据也并不一定是好事,很有可能发热快退烧也快。直播虽然不是什么新业务形式,但移动直播在大多数用户眼中还是个新生事物,目前正处于新鲜感爆棚的时期,活跃度高一些并不奇怪。关键问题是,回归正常后活跃度数据将维持在什么水准,用多久直播就能形成用户习惯,具备了抵御新平台入侵的能力。
那些吸引成千上万人观看的无实际内容的直播,并不能被视作真正的需求,更像是虚火。直播的需求终有一天回归本源,那就是追寻新奇特和难得一见的才艺表演。明星的生活片段,以及普通人睡觉、吃饭这类寻常生活等,怎么也不可能形成长期需求。 直播平台的准入门槛低,导致了资本的大量涌入,推动了该领域创业潮的出现。但准入门槛低意味着存活门槛高,直播平台当前的运作逻辑还要接收几轮考验才能修成正果,通不过这些考验的直播平台,倒下是必然归宿。
首先要过的一关是用户黏性关,这就像海水一样,站在沙滩上伸出双手,涨潮时满手满把都是海水,退潮时一滴水也不剩。从直播平台当前的热度来看,是符合这一特征的。明星网红来来去去,迁徙性强,平台如不能用利益分配机制留住他们,那么用户很有可能就像从指缝中流失的海水一样,热闹一场后了无痕迹。
直播平台的打算是先经营头部内容,如请来明星网红做直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用户自然会形成使用习惯,到那时候平台对头部内容的依赖性也就不那么大了。但这个问题是要这么看的,娱乐圈的热点就转换极快。2008年李宇春等超女的粉丝是主流,但主流没过两年就是鸟叔了,如今是TFBOYS和EXO,后面还有哪些人谁也说不清楚。平台需要能跟得上娱乐圈的节奏才行,否则一个松懈就掉队了。
事实上,期望平台能跟上娱乐圈节奏是不现实的,当前是绝对红利期,明星网红的加持不会始终在,后面要看的是平台自身的内功。微博当年集中了几乎所有的明星网红,最终也还是在新平台的崛起下衰落了,光指望风口效应向上走根本没希望,自己的业务逻辑要有精心设计,不对所谓的风口形成实质依赖,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直播平台后面要过的第二关是商业化。曾流传一个段子是,网红经纪公司以5折的价格给平台充值4 000万元,实际花钱2 000万元,然后把这4 000万元虚拟货币全部打赏给自己捧的网红,网红收到4 000万元之后与平台分成,获得其中2 000万元并交还经纪公司。在这整个链条中,平台得了数据,网红得了人气,经纪公司达到目的还没花钱,简直就是三赢的局面。
但真正的商业化并不是这样,过去9158这类平台都是很早就开始做商业化的,手段和方式也较为成熟。直播平台的商业化目前并看不出什么苗头,虽然服务器等开支庞大,但资本的涌入使得商业化问题似乎不那么紧迫了。不过,当前不需要商业化不等于不去考虑,是直接收费还是插播广告,这都得有个计划。有时候就怕用户习惯固化,你弄个卖2 000元演唱会门票的直播也免费,形成习惯后,那今后用户也许就不会再为任何直播付费了。
最后一关是监管关,一些明星直播看起来还好,但网红类直播存在的问题很多,多有低俗暴露的镜头存在。今年4月已有一批直播平台上的主播受到监管处罚,因涉黄被永久封禁,涉及的平台之多,范围之广,是很令人震惊的,甚至连一些老牌在线秀场如9158和YY等也没能逃脱。监管的问题对直播平台来说生死攸关,不重视这一问题的平台,未来都将面临生存问题。
直播的工具属性很强,工具的易用性与习惯沉淀是相当关键的。虽然当前各家平台都在发挥自身优势吸引用户,但各自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下必然会分出个高低上下,这将会引导资源向最优方向流动。
在相当长时间,直播平台多是垂直型平台的天下。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深入,直播平台已经逐渐向大平台模式转移。原因很简单,只有通过建立综合平台才能实现用户的持续高速增长,以用户优势建立整个行业竞争壁垒。
而所谓大平台,一方面指其属性为综合平台,不同细分人群在此均可找到心仪的主播,如最近映客将本山传媒艺人引入平台,提高产品受众的广度;而另一方面又指平台体量之大,能够为“网红们”提供其事业发展所必须的名和利,且有与粉丝进行深度绑定的工具。而显然,后者以先天的用户和流量优势正在进一步蚕食前者的生存空间,巨头们自行打造大直播平台的趋势也已十分明显。
当前的资本躁动与市场狂热都不是正常现象,总会有冷静下来的时候,而那将意味着洗牌的开始。唯有从现在开始就做准备的平台,才有可能笑到最后。以直播内核秀场外衣形式出现的平台到目前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要是真的需求那么大,也不必等到今天才爆发。
这波热潮是由资本进行推动的可能性相当大,一旦市场冷静下来,那些多余的大部分平台都将不复存在,最终站在那里的也许就只有一两家。从根本上来说,工具属性的东西有一两家就可以了,别管多大的需求也能满足,太多也没必要。
直播这个业务烧钱厉害,对资本的依赖程度相当大,商业模式目前还没眉目,还不知道该怎么去赚钱。当前的直播平台总想搞一些与9158不一样的路子,但转了一圈发现,还是9158的那套最奏效。如果没办法早一点开发出过硬的商业模式,直播平台不过是一个加强版的9158和YY,前景不容乐观。
老平台至少还有用户基础,还有付费习惯,还有新用户获取来源,而这些条件,新直播平台大多并不具备。同时,由于烧钱太过于厉害,直播平台的僵持时间不会保持太久,预计很快会进入洗牌状态。
直播是存在需求的这毫无问题,但直播这东西的消费频次到底该有多高,很值得商榷,也许不久之后就会有事实来证明。在明星带动粉丝,粉丝驱动消费的背景下,新鲜劲儿应该还没过去,有很多需求应该是被扭曲的。
在最火热的时候,直播平台应该两手抓,一手顺势而为广揽用户,另一手提前准备改善用户体验,其中技术系统的体验尤为关键。过去几年,视频大战之后,分析一下你会发现,最终剩下的那几家还是技术系统更好,用户体验最佳的。顺势干轻活当然是很占便宜,但有很多平台败就败在总去干容易干的事情,把难办的事情留给别人,最终结果是,把难事办成的平台笑到了最后。
当有一天用户需求减弱之后,没那么多无聊的人会去看睡觉直播了,明星在直播间的号召力也不如以前了,市场洗牌就开始了,但有些用户习惯还是会留下。哪个平台能留下最多用户,证明了这个平台在内功方面尤为深厚,而这个平台有可能会成为最终的幸存者。
明星网红资源是靠不住的,短期内给业务带来活跃因子是没问题,但从长期看肯定靠不住,唯一能靠得住就是用户习惯。而用户习惯与技术系统和用户体验息息相关,这也是为什么要让直播平台练好内功的原因,防止以后猝死。
这一波直播热潮最多还有半年就要结束了,从物质上和大环境方面看,这场博弈都不具备打持久战的条件。届时谁留谁走,那就自求多福了。
在当前已知的200多个直播App中,已有108个获得了融资,直播这块的市场发展时间不长,但粗略预计规模已突破百亿元。与当年百团大战类似的场面正在形成,参与者众多意味着有可能这会是个风口,但别着急,这并不是什么风口。
形成风口的条件
风口,一般用来指巨大的产业机会,而这种机会是可以孕育出许多巨头的,并不是有些需求就能成为风口。苹果2007年推出智能机之后,风口出现了。与功能机相比,智能机能做那么多事情,用户的需求必然会面临着一个由负到正的转变。但当时能做智能机的厂商少之又少,还并没有一个开放好用的非iOS系统,结果可想而知。在苹果手机把人们的胃口吊起来之后,一边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一边是匮乏的供应能力,这使得苹果从几十亿美元的小公司一跃成为5 000亿美元的大公司。
安卓系统在随后几年兴起之后,市场又面临着一个比较大的风口,那就是从运营商定制手机转向互联网手机的过程。安卓的开放性使得厂商能够根据自己的心意来开发手机。电商渠道和互联网营销的兴起,也使得传统运营商渠道显得相形见绌。最先看到这一风口趋势的小米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几年就干出了几百亿美金市值。虽然这个风口比苹果遇到的那个略小,但也足以让小米备受关注。
风口的意思是真正的需求被挖掘出来或自我显现,这里面至少要能容纳几个巨头并存,才可以成为风口。如果只是有些需求,但最终容纳不下两三家在里面玩,那就不是风口,最多只是市场上一些机会而已。
直播近期火热的原因并不难懂,首先是投资圈应该已经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认为存在一定机会;其次是直播平台的数据增长还不错,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都会认为这是难得的创业机会,但很难会有人真正认为这是风口。
直播的需求是否真正旺盛?
其实直播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3年前,与多人视频聊天有密切关系,似乎最早的多人视频聊天软件是来自韩国,传入国内之后掀起了一波不为人知但异常凶猛的创业潮。但这波创业潮夭折的速度比起来的速度还快,经过血腥博弈之后最终也就剩下了一家,那就是9158。
9158一开始就是多人视频聊天,后来把线下夜总会直接搬到网上形成了秀场模式,这应该就算是直播这个业务的源头。之后又出现了六间房、YY等秀场模式,这是个利润丰厚的行业,规模却做不大,仅有的几家竞争就已足够激烈了,容纳不下更多的玩家进来。当前火热的直播,与网络秀场在逻辑上是有传承关系的。
依据用户对用户端的直播领域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三大领域。第一类是以YY、9158为首的传统秀场直播;第二类是以斗鱼、熊猫为首的游戏竞技直播;第三类是以花椒、映客等泛娱乐主题的全民直播。
伴随着PC时代的发展更迭及互联技术迅猛发展,依托于智能化移动设备的社交形态,直播始于秀场模式,过渡到游戏竞技,经历一段时间的火速爆发期,发展普及成如今全民在线直播的新形态。可以说是借力于技术发展水平与人们对物质精神文明需求,纵向拓宽了人类社交的内容形态与丰富了社交空间的空白。
但为什么网络秀场的规模无法做大,其中原因很值得当前的直播平台们研究一下。要说这里面的需求,如果监管不存在,是可以做到很大的。姑娘们穿少些坐在镜头前搔首弄姿,言语挑逗,甚至再做出些更过分的举动,需求自然会很旺盛,收费都没问题。
但问题是监管不同意,在这方面,过去的秀场有过很惨痛的教训,这也是为何秀场行业得不到巨头青睐的原因,监管起来太过困难。如今的直播业务,似乎正在记吃不记打地走着过去的老路,一些情色擦边球、低俗和恶俗的东西正在浮出水面。
移动直播与过去的网上秀场在传播形式上没有本质区别,监管问题是要放在优先考虑地位的,否则将来必然追悔莫及,这种涉及监管的事情之前已有太多例子了。当前虽然直播的增长速度较快,还是要随时做好洗牌的准备,直播在未来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交互入口,但成不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最终只剩下一两家存活于世也并不奇怪。若洗牌果真来临,谁能留下谁得走,那就得看谁的内功更为扎实了。
疯狂增长的内在逻辑
直播目前的疯狂增长,颇有些当年微博崛起时的神采。一言以蔽之,这仍是一个以网红经济为支撑的业务。各平台目前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邀请明星网红入驻平台进行直播,明星网红一来,粉丝和支持者也就跟着来了。最终明星网红赚声势,平台赚人气,用户可以与偶像亲密接触,各取所需。
从近几个月的发展情况来看,邀请明星网红做直播所带来的潜在收益相当惊人,除了用户大批量引入之外,还能制造较高的用户活跃度,是一般的互联网产品没办法比的。有些直播用户几乎是一天24小时泡在里面,不但看明星直播,就连网红的睡觉直播都会去追。这样一来,一般的移动产品必然在活跃度上无法与之相比,而活跃度数据也是支持资本疯狂投入的主要依据。这是没办法的事情,95后和00后的精力太旺盛了,追星的意愿太过强烈。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过度的活跃度数据也并不一定是好事,很有可能发热快退烧也快。直播虽然不是什么新业务形式,但移动直播在大多数用户眼中还是个新生事物,目前正处于新鲜感爆棚的时期,活跃度高一些并不奇怪。关键问题是,回归正常后活跃度数据将维持在什么水准,用多久直播就能形成用户习惯,具备了抵御新平台入侵的能力。
那些吸引成千上万人观看的无实际内容的直播,并不能被视作真正的需求,更像是虚火。直播的需求终有一天回归本源,那就是追寻新奇特和难得一见的才艺表演。明星的生活片段,以及普通人睡觉、吃饭这类寻常生活等,怎么也不可能形成长期需求。 直播平台的准入门槛低,导致了资本的大量涌入,推动了该领域创业潮的出现。但准入门槛低意味着存活门槛高,直播平台当前的运作逻辑还要接收几轮考验才能修成正果,通不过这些考验的直播平台,倒下是必然归宿。
重重考验
首先要过的一关是用户黏性关,这就像海水一样,站在沙滩上伸出双手,涨潮时满手满把都是海水,退潮时一滴水也不剩。从直播平台当前的热度来看,是符合这一特征的。明星网红来来去去,迁徙性强,平台如不能用利益分配机制留住他们,那么用户很有可能就像从指缝中流失的海水一样,热闹一场后了无痕迹。
直播平台的打算是先经营头部内容,如请来明星网红做直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用户自然会形成使用习惯,到那时候平台对头部内容的依赖性也就不那么大了。但这个问题是要这么看的,娱乐圈的热点就转换极快。2008年李宇春等超女的粉丝是主流,但主流没过两年就是鸟叔了,如今是TFBOYS和EXO,后面还有哪些人谁也说不清楚。平台需要能跟得上娱乐圈的节奏才行,否则一个松懈就掉队了。
事实上,期望平台能跟上娱乐圈节奏是不现实的,当前是绝对红利期,明星网红的加持不会始终在,后面要看的是平台自身的内功。微博当年集中了几乎所有的明星网红,最终也还是在新平台的崛起下衰落了,光指望风口效应向上走根本没希望,自己的业务逻辑要有精心设计,不对所谓的风口形成实质依赖,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直播平台后面要过的第二关是商业化。曾流传一个段子是,网红经纪公司以5折的价格给平台充值4 000万元,实际花钱2 000万元,然后把这4 000万元虚拟货币全部打赏给自己捧的网红,网红收到4 000万元之后与平台分成,获得其中2 000万元并交还经纪公司。在这整个链条中,平台得了数据,网红得了人气,经纪公司达到目的还没花钱,简直就是三赢的局面。
但真正的商业化并不是这样,过去9158这类平台都是很早就开始做商业化的,手段和方式也较为成熟。直播平台的商业化目前并看不出什么苗头,虽然服务器等开支庞大,但资本的涌入使得商业化问题似乎不那么紧迫了。不过,当前不需要商业化不等于不去考虑,是直接收费还是插播广告,这都得有个计划。有时候就怕用户习惯固化,你弄个卖2 000元演唱会门票的直播也免费,形成习惯后,那今后用户也许就不会再为任何直播付费了。
最后一关是监管关,一些明星直播看起来还好,但网红类直播存在的问题很多,多有低俗暴露的镜头存在。今年4月已有一批直播平台上的主播受到监管处罚,因涉黄被永久封禁,涉及的平台之多,范围之广,是很令人震惊的,甚至连一些老牌在线秀场如9158和YY等也没能逃脱。监管的问题对直播平台来说生死攸关,不重视这一问题的平台,未来都将面临生存问题。
形成寡头势力的未来
直播的工具属性很强,工具的易用性与习惯沉淀是相当关键的。虽然当前各家平台都在发挥自身优势吸引用户,但各自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下必然会分出个高低上下,这将会引导资源向最优方向流动。
在相当长时间,直播平台多是垂直型平台的天下。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深入,直播平台已经逐渐向大平台模式转移。原因很简单,只有通过建立综合平台才能实现用户的持续高速增长,以用户优势建立整个行业竞争壁垒。
而所谓大平台,一方面指其属性为综合平台,不同细分人群在此均可找到心仪的主播,如最近映客将本山传媒艺人引入平台,提高产品受众的广度;而另一方面又指平台体量之大,能够为“网红们”提供其事业发展所必须的名和利,且有与粉丝进行深度绑定的工具。而显然,后者以先天的用户和流量优势正在进一步蚕食前者的生存空间,巨头们自行打造大直播平台的趋势也已十分明显。
当前的资本躁动与市场狂热都不是正常现象,总会有冷静下来的时候,而那将意味着洗牌的开始。唯有从现在开始就做准备的平台,才有可能笑到最后。以直播内核秀场外衣形式出现的平台到目前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要是真的需求那么大,也不必等到今天才爆发。
这波热潮是由资本进行推动的可能性相当大,一旦市场冷静下来,那些多余的大部分平台都将不复存在,最终站在那里的也许就只有一两家。从根本上来说,工具属性的东西有一两家就可以了,别管多大的需求也能满足,太多也没必要。
直播这个业务烧钱厉害,对资本的依赖程度相当大,商业模式目前还没眉目,还不知道该怎么去赚钱。当前的直播平台总想搞一些与9158不一样的路子,但转了一圈发现,还是9158的那套最奏效。如果没办法早一点开发出过硬的商业模式,直播平台不过是一个加强版的9158和YY,前景不容乐观。
老平台至少还有用户基础,还有付费习惯,还有新用户获取来源,而这些条件,新直播平台大多并不具备。同时,由于烧钱太过于厉害,直播平台的僵持时间不会保持太久,预计很快会进入洗牌状态。
练好内功是关键
直播是存在需求的这毫无问题,但直播这东西的消费频次到底该有多高,很值得商榷,也许不久之后就会有事实来证明。在明星带动粉丝,粉丝驱动消费的背景下,新鲜劲儿应该还没过去,有很多需求应该是被扭曲的。
在最火热的时候,直播平台应该两手抓,一手顺势而为广揽用户,另一手提前准备改善用户体验,其中技术系统的体验尤为关键。过去几年,视频大战之后,分析一下你会发现,最终剩下的那几家还是技术系统更好,用户体验最佳的。顺势干轻活当然是很占便宜,但有很多平台败就败在总去干容易干的事情,把难办的事情留给别人,最终结果是,把难事办成的平台笑到了最后。
当有一天用户需求减弱之后,没那么多无聊的人会去看睡觉直播了,明星在直播间的号召力也不如以前了,市场洗牌就开始了,但有些用户习惯还是会留下。哪个平台能留下最多用户,证明了这个平台在内功方面尤为深厚,而这个平台有可能会成为最终的幸存者。
明星网红资源是靠不住的,短期内给业务带来活跃因子是没问题,但从长期看肯定靠不住,唯一能靠得住就是用户习惯。而用户习惯与技术系统和用户体验息息相关,这也是为什么要让直播平台练好内功的原因,防止以后猝死。
这一波直播热潮最多还有半年就要结束了,从物质上和大环境方面看,这场博弈都不具备打持久战的条件。届时谁留谁走,那就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