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如何合理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其利用率,有效的发挥其功能,为学生学习、研究、生产所服务,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高等职业院校重要的办学手段和环节,是评判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高文件[2006]14、16号中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省级有关部门和院校举办者,要努力提高示范院校基本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教学、实训条件;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
1.校内实训工厂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院也建设了一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也呈现出来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利用率不够。造成利用率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本身专业课设置的问题。在实训基地进行的学生的实践需求量不大。第二,产品市场推广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需求。第三,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不足,不能有效发挥实训基地生产和科研服务功能。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国内也有一些很成功的例子,比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咸阳机床厂,既承担教学实习又进行产品的生产。其产品有几十个品种,年产600多台工具磨床。而且其产品在全球20多个国家销售。另外其校厂联合开发的几种精密数控工具磨床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可以说其校内实训基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产基地和科研基地,这也提高了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再比如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把校内基地拓展成为了融中职教师培训、人才培养、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区域共享型实训中心,这些都是很成功的例子。
纵观那些成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一般都遵从了一些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生产性。因为真实的工厂必然要真实的生产产品;第二是开放性,因为实训基地要为学生提供实训,特别是项目化课程服务,还需要完成生产和一定的研究项目,实训基地要提供多方面的服务;第三是市场性,要以市场为导向,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和利润,还要增加职工的收入。
所以,我们需要在一些方面进行改革和提高。
2.提高校内实训室管理水平的举措
第一,在实训基地投入建设之前必须做更充分的调研。这是实训室建设最关键和重要的一环。很多实训室利用率不高,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关键就是没有做好更充分的前期调研。实训室建成之后能发挥哪些功能,这个必须很详细,比如,哪些具体的学生实训项目可以开展,有多少学生,课时量是多少,能生产什么产品,有没有市场,生产的产品能否达到市场需求的水准等等。要避免实训室建成之后成为摆设,每年就只有一门专业课,课时量也不多。这是对本来就很紧缺的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实训基地的建设都急于求成,往往忽略了前期的调研和市场的前景发展,所以造成了实训室建成之后却没有规模化的市场产品需求,学生专业实训课时又不高。
在前期做好了充分的调研之后,才有后期实训室有效的利用和管理。所以,第二才是实训基地的管理问题,实训基地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开放性。实训基地既然要为生产服务,又要为教学服务,其多方面的功能要求实训基地要具有开放性。但同时不能造成管理的混乱,生产性实训基地须有专人管理(可以又专任教师兼任),特别要做好生产记录和教学使用记录,特别是贵重设备,必须有运行记录。运行记录内容主要应包括:使用日期、使用人、试验的内容、主要参数的设定、试验前检查确认设备的状态、试验中设备的运行状态、试验后设备状态的确认。还要拓宽思路,开发软件。对于很难实现实际生产的化工的、危险的、制约类专业的校内实训教学,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发软件,在校内建立虚拟的车间、虚拟的工艺和仿真软件等,为学生实际操作提供仿真操作的练习机会,并且通过实地考察企业来解决与实际生产的对接问题。考核与评估是教学系统中最敏感和关键的环节,在教学起着指挥棒作用,影响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于实训教学考核来说,它和理论考核有相通的地方,也有自身的特点。实训考核一方面要涉及到理论知识部分,但更多的是核心专业技术、职业技能中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尽可能要把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导入教学内容中,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计划中,列入考核内容当中。所以,高职教育实训教学考核的重点要放在专业核心技术、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上,既要考出实际能力,又要避免敷衍了事走过场,考核管理要切合自身特点,适合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所以实训的考核方式需要更具体和标准化。
另外,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可以使用以企业为主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方式进行管理。有两种情况适合这种管理模式:一种是企业全方位介入的订单式的合作教育形式,这种合作方一般是大型企业。这种企业参与到学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按其要求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企业会全方位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有些甚至主导教育过程,有些教育模式是学生入学后就直接到企业实习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并获得企业支付的生活费,企业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学生的教学和日常管理。而学校的专业教学团队的主要作用是承担理论的教学。总之,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二种是在合作教育中以企业接受工厂产品为主,学生也是企业的准员工,这种以市场为主导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企业一般为中小型企业,生产任务比较单一,企业的目的一是在合作教育中挑选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另外也是为了获取廉价的劳动力。在企业为主的管理模式中,校方也需要专人负责管理实训室,教师可以以车间主任或者经理的角色参与管理。教师要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同时也要对实训工厂的设备使用做好记录。
除此之外,在实训室教学管理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教学体系的管理,包括实训的教学计划、实施过程、考核和评价。落实好实训计划,确保实训质量,在编制实训计划时要优化实训项目,体现实训内容的典型性、递进性和系统性。选择的实训项目要有典型性。要让学生通过二、三个实训项目的工作,掌握相应技能,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可以独立完成相同或相近的生产工作任务;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引进兼职教师,并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逐步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
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学生的管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职业技能和知识,争取早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职业道德;四是加强设备和器材的计划管理,特别在仪器设备购置前需要加强计划,设备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前期要进行更详细的调研,避免设备仪器购置后利用率过低,不能发挥出投资效应。造成对本来就很紧缺的资源的浪费。
四是加强企业化的管理,应首先满足生产任务,按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五是要加强技术开发,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来鼓励技术创新,并提供展示产品以及新技术的平台,为企业做好技术服务与咨询。使“产学研”有机结合,更好地培养人才和为社会服务。
总而言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能闭门造车,要在建立之前就找准合作伙伴,特别是找准市场需求,行为要符合市场规律,使校内实训工厂具有市场竞争力,以开放性的管理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学生,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样校内实训基地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使生产的产品和培养的学生都越来越好。
3.展望
目前我国院校也有很多实训室开放的经验,较早在2007年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就制定了开放式管理的制度,其他同类院校也进行了管理模式的创新,比如天津职业大学、安徽国防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都制定了相应的开放式管理制度,这些院校一部分是自由开放管理,有一些则是以课题为载体进行申报开放管理。在我院项目化教学实施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要利用实训室完成一些任务,这不同于自由开放管理、也不同于一些高校的课题申报开放管理。如何制定一套适合我院项目化课程的实训室开放制度,怎样让实训室(实训工厂)更好的为项目化的教学服务,使课余时间实训室对学生的开放更安全、高效,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叶向燕,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5--7
[3]翟轰.校厂一体,产教结合——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基于高职项目化课程实施的实训室开放式管理模式研究(JG2013007)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高等职业院校重要的办学手段和环节,是评判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高文件[2006]14、16号中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省级有关部门和院校举办者,要努力提高示范院校基本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教学、实训条件;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
1.校内实训工厂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院也建设了一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也呈现出来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利用率不够。造成利用率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本身专业课设置的问题。在实训基地进行的学生的实践需求量不大。第二,产品市场推广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需求。第三,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不足,不能有效发挥实训基地生产和科研服务功能。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国内也有一些很成功的例子,比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咸阳机床厂,既承担教学实习又进行产品的生产。其产品有几十个品种,年产600多台工具磨床。而且其产品在全球20多个国家销售。另外其校厂联合开发的几种精密数控工具磨床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可以说其校内实训基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产基地和科研基地,这也提高了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再比如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把校内基地拓展成为了融中职教师培训、人才培养、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区域共享型实训中心,这些都是很成功的例子。
纵观那些成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一般都遵从了一些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生产性。因为真实的工厂必然要真实的生产产品;第二是开放性,因为实训基地要为学生提供实训,特别是项目化课程服务,还需要完成生产和一定的研究项目,实训基地要提供多方面的服务;第三是市场性,要以市场为导向,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和利润,还要增加职工的收入。
所以,我们需要在一些方面进行改革和提高。
2.提高校内实训室管理水平的举措
第一,在实训基地投入建设之前必须做更充分的调研。这是实训室建设最关键和重要的一环。很多实训室利用率不高,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关键就是没有做好更充分的前期调研。实训室建成之后能发挥哪些功能,这个必须很详细,比如,哪些具体的学生实训项目可以开展,有多少学生,课时量是多少,能生产什么产品,有没有市场,生产的产品能否达到市场需求的水准等等。要避免实训室建成之后成为摆设,每年就只有一门专业课,课时量也不多。这是对本来就很紧缺的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实训基地的建设都急于求成,往往忽略了前期的调研和市场的前景发展,所以造成了实训室建成之后却没有规模化的市场产品需求,学生专业实训课时又不高。
在前期做好了充分的调研之后,才有后期实训室有效的利用和管理。所以,第二才是实训基地的管理问题,实训基地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开放性。实训基地既然要为生产服务,又要为教学服务,其多方面的功能要求实训基地要具有开放性。但同时不能造成管理的混乱,生产性实训基地须有专人管理(可以又专任教师兼任),特别要做好生产记录和教学使用记录,特别是贵重设备,必须有运行记录。运行记录内容主要应包括:使用日期、使用人、试验的内容、主要参数的设定、试验前检查确认设备的状态、试验中设备的运行状态、试验后设备状态的确认。还要拓宽思路,开发软件。对于很难实现实际生产的化工的、危险的、制约类专业的校内实训教学,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发软件,在校内建立虚拟的车间、虚拟的工艺和仿真软件等,为学生实际操作提供仿真操作的练习机会,并且通过实地考察企业来解决与实际生产的对接问题。考核与评估是教学系统中最敏感和关键的环节,在教学起着指挥棒作用,影响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于实训教学考核来说,它和理论考核有相通的地方,也有自身的特点。实训考核一方面要涉及到理论知识部分,但更多的是核心专业技术、职业技能中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尽可能要把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导入教学内容中,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计划中,列入考核内容当中。所以,高职教育实训教学考核的重点要放在专业核心技术、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上,既要考出实际能力,又要避免敷衍了事走过场,考核管理要切合自身特点,适合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所以实训的考核方式需要更具体和标准化。
另外,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可以使用以企业为主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方式进行管理。有两种情况适合这种管理模式:一种是企业全方位介入的订单式的合作教育形式,这种合作方一般是大型企业。这种企业参与到学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按其要求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企业会全方位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有些甚至主导教育过程,有些教育模式是学生入学后就直接到企业实习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并获得企业支付的生活费,企业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学生的教学和日常管理。而学校的专业教学团队的主要作用是承担理论的教学。总之,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二种是在合作教育中以企业接受工厂产品为主,学生也是企业的准员工,这种以市场为主导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企业一般为中小型企业,生产任务比较单一,企业的目的一是在合作教育中挑选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另外也是为了获取廉价的劳动力。在企业为主的管理模式中,校方也需要专人负责管理实训室,教师可以以车间主任或者经理的角色参与管理。教师要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同时也要对实训工厂的设备使用做好记录。
除此之外,在实训室教学管理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教学体系的管理,包括实训的教学计划、实施过程、考核和评价。落实好实训计划,确保实训质量,在编制实训计划时要优化实训项目,体现实训内容的典型性、递进性和系统性。选择的实训项目要有典型性。要让学生通过二、三个实训项目的工作,掌握相应技能,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可以独立完成相同或相近的生产工作任务;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引进兼职教师,并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逐步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
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学生的管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职业技能和知识,争取早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职业道德;四是加强设备和器材的计划管理,特别在仪器设备购置前需要加强计划,设备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前期要进行更详细的调研,避免设备仪器购置后利用率过低,不能发挥出投资效应。造成对本来就很紧缺的资源的浪费。
四是加强企业化的管理,应首先满足生产任务,按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五是要加强技术开发,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来鼓励技术创新,并提供展示产品以及新技术的平台,为企业做好技术服务与咨询。使“产学研”有机结合,更好地培养人才和为社会服务。
总而言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能闭门造车,要在建立之前就找准合作伙伴,特别是找准市场需求,行为要符合市场规律,使校内实训工厂具有市场竞争力,以开放性的管理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学生,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样校内实训基地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使生产的产品和培养的学生都越来越好。
3.展望
目前我国院校也有很多实训室开放的经验,较早在2007年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就制定了开放式管理的制度,其他同类院校也进行了管理模式的创新,比如天津职业大学、安徽国防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都制定了相应的开放式管理制度,这些院校一部分是自由开放管理,有一些则是以课题为载体进行申报开放管理。在我院项目化教学实施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要利用实训室完成一些任务,这不同于自由开放管理、也不同于一些高校的课题申报开放管理。如何制定一套适合我院项目化课程的实训室开放制度,怎样让实训室(实训工厂)更好的为项目化的教学服务,使课余时间实训室对学生的开放更安全、高效,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叶向燕,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5--7
[3]翟轰.校厂一体,产教结合——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基于高职项目化课程实施的实训室开放式管理模式研究(JG201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