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时间应该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此前的历史年代,意见颇多,尚无定论,我也不便妄加猜测。但在自前841年之后的中国古代史上,有几个特殊时段的归属、或者说它们的断代问题,却似乎值得商榷。
关键词:古代史;特殊时段;归属
前言
16年前,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当时获得荆州市教科院颁发的三等奖。记得当时“武瞾”的“瞾”字在电脑上还打不出来,只能用合成的方法造字。原以为时间久了,稿子散佚了。谁想去年收拾房间时,居然找到了底稿,就想整理打印出来作为资料保存。16年過去了,我想看看我们的断代史观有没有变化,于是,整理之前,我百度百科了有关中国古代朝代顺序的知识,赫然发现不少新观点正是我16年前的观点。如新朝、武周应看做事实存在的朝代。不同的地方在于现在的纪年里依然找不到东周亡至秦朝立这35年的归属;另外现在的纪元里新增了一个西楚,而我认为“楚汉之争”应归入西汉。看来,至少我的有些观点与不少研究者产生了共鸣。需要说明的是16年前我对照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后附录的历代纪元表,与现在百度百科代表的断代观点有很大的区别。
一是周亡至秦(朝)立。我认为这一时段的归属比较模糊。史学上既然明确规定东周分为春秋(前770年至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年至前221年)两个时期,那么,东周的历史应该止于前221年。但为什么又把前256年(周赧王59年)秦灭周作为东周存在的最后一年呢?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自前255年至前222年,史家就开始以秦王纪年。那么这35年的历史究竟是归于东周还是归于秦朝?归于东周不可能,因为前256年,周朝已亡;归于秦朝也不可能,因为此时秦朝尚未建立。最后只能归于战国了,因为从时间上看,它只能属于战国。既然如此,那么它应该算入东周的历史了,但这又与前256年东周灭亡相矛盾。这样,在东周与秦朝之间就形成了一个35年的空档时段。
个人认为,要确定这一时段的归属,必须首先确定东周的起止时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东周历史应止于前256年,而从前256年至前221年的35年,,可不可以称之为秦王国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史学上是以秦王纪年的。至于为什么不以赵王、楚王、燕王等其他纪年,大概是因为后来秦灭六国而王天下吧。同时,这一时期除了周王室已然灭亡外,诸侯征战依然频繁,具有战国时期明显特征,似乎还可称之为后战国时期。无论如何,都不宜把这一特殊时段笼统地归入东周。
二是“楚汉之争”。史学上把它归入西汉历史,与前述的“秦王国时期”类似,把它归为秦朝历史已不可能,因为前207年秦已灭亡。其后西楚霸王和汉王横空出世,但刘项之争毕竟刘邦最终胜出,依据“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惯例以及纪年的不可间断性,史家把前206年至前202年四年的楚汉之争时段以汉高祖纪年,似乎并不为错,故而把这一时段归为西汉历史并不难理解。
三是“王莽改制”。公元8年至公元23年的“王莽改制”,只有短短14年时间,而且改制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脱离了社会实际,因此毫无建树。史学上会不会基于此而不考虑其王朝的独立性呢?但为什么秦朝以14年、后汉以3年而立朝,王莽前后14年的新王朝却只能归为西汉的一部分呢?有三点理由可以说明新王朝存在的独立性:第一,它有自己的国号;第二,王莽非西汉皇族而是外戚;第三,它改革了各项制度(虽然改革以失败而告终,但毕竟施政了)。因此,我认为西汉的历史应止于公元8年,此后的14年应当属于新的王朝——新朝,其纪年也应该以“新”的国号纪年,而不是西汉。
当然,这样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更始帝在位时间(公元23年至公元25年)的归属问题。我想,既然新朝历史止于公元23年,那么东汉历史就可以从更始帝开始。史学上一般把迁都作为新朝代的开始,如东周、东汉、东晋。如此说来,盘庚迁殷后,商朝为什么不叫东商呢?光武帝刘秀是汉朝皇族,也是继更始帝刘玄之后的汉朝皇帝,而更始帝则是汉朝恢复汉国号后的第一个皇帝。所以,我觉得,把更始帝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把公元23年作为东汉元年比较合适。
四是武瞾立周。如果说王莽建立的新朝是一个不构成大的历史影响的朝代而湮没于历史长河的话,那么从公元690年至公元705年由武瞾建立的周王朝无论如何不能抹杀它的独立性。历史上的后周世宗柴荣继太祖郭威之位,虽然姓氏不同了,但未改国号,也未改元,因此仍叫后周。武瞾则不同,她是李唐王朝的外戚,也改了国号,有自己一整套治国方略,保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以武瞾建立的周朝应该在历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应该把它看做一次简单的宫廷政变而归入唐王朝的历史。只是为了区别于姬姓周朝,可称之为武周。当然,这样同样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唐王朝因武周而中断,一分为二,那武瞾立周之前和李显复唐之后的唐朝是不是可依惯例称之为西唐和东唐呢?
综上所述,对于历史时段的归属,我个人认为应遵照以下原则:当这一时段处于分裂或混战时期,可归入后一朝。如东周亡至秦朝立归入秦王国历史;楚汉之争归入西汉历史。如果这一时段政治经济上仍总体一统,有固定的国号和明确的统治阶层时,应算作独立的朝代,不宜把他们依附于某一个朝代,成为朝中之朝。如新、武周。我想,秦、隋虽然短命而自成一朝,源于他们有统一的功劳,有深远的历史影响;而新、武周却湮没于历史长河,或许因为他们不过是权力角逐的产物。只是史学家们把外戚夺权、女性当权视为违背宗法制的行为和男尊女卑的民族认同,难道不是一种历史偏见吗?总之,我们可以人为地去划分时段和朝代,但应尊重历史,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方铁. 中国古代史研究21世纪展望——"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中国古代史组讨论纪实[J]. 思想战线. 2002(06).
[2]林甘泉. 世纪之交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3]廉敏. 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真实——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70年的三点观察[J].文史杂志. 2019(05).
关键词:古代史;特殊时段;归属
前言
16年前,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当时获得荆州市教科院颁发的三等奖。记得当时“武瞾”的“瞾”字在电脑上还打不出来,只能用合成的方法造字。原以为时间久了,稿子散佚了。谁想去年收拾房间时,居然找到了底稿,就想整理打印出来作为资料保存。16年過去了,我想看看我们的断代史观有没有变化,于是,整理之前,我百度百科了有关中国古代朝代顺序的知识,赫然发现不少新观点正是我16年前的观点。如新朝、武周应看做事实存在的朝代。不同的地方在于现在的纪年里依然找不到东周亡至秦朝立这35年的归属;另外现在的纪元里新增了一个西楚,而我认为“楚汉之争”应归入西汉。看来,至少我的有些观点与不少研究者产生了共鸣。需要说明的是16年前我对照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后附录的历代纪元表,与现在百度百科代表的断代观点有很大的区别。
一是周亡至秦(朝)立。我认为这一时段的归属比较模糊。史学上既然明确规定东周分为春秋(前770年至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年至前221年)两个时期,那么,东周的历史应该止于前221年。但为什么又把前256年(周赧王59年)秦灭周作为东周存在的最后一年呢?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自前255年至前222年,史家就开始以秦王纪年。那么这35年的历史究竟是归于东周还是归于秦朝?归于东周不可能,因为前256年,周朝已亡;归于秦朝也不可能,因为此时秦朝尚未建立。最后只能归于战国了,因为从时间上看,它只能属于战国。既然如此,那么它应该算入东周的历史了,但这又与前256年东周灭亡相矛盾。这样,在东周与秦朝之间就形成了一个35年的空档时段。
个人认为,要确定这一时段的归属,必须首先确定东周的起止时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东周历史应止于前256年,而从前256年至前221年的35年,,可不可以称之为秦王国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史学上是以秦王纪年的。至于为什么不以赵王、楚王、燕王等其他纪年,大概是因为后来秦灭六国而王天下吧。同时,这一时期除了周王室已然灭亡外,诸侯征战依然频繁,具有战国时期明显特征,似乎还可称之为后战国时期。无论如何,都不宜把这一特殊时段笼统地归入东周。
二是“楚汉之争”。史学上把它归入西汉历史,与前述的“秦王国时期”类似,把它归为秦朝历史已不可能,因为前207年秦已灭亡。其后西楚霸王和汉王横空出世,但刘项之争毕竟刘邦最终胜出,依据“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惯例以及纪年的不可间断性,史家把前206年至前202年四年的楚汉之争时段以汉高祖纪年,似乎并不为错,故而把这一时段归为西汉历史并不难理解。
三是“王莽改制”。公元8年至公元23年的“王莽改制”,只有短短14年时间,而且改制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脱离了社会实际,因此毫无建树。史学上会不会基于此而不考虑其王朝的独立性呢?但为什么秦朝以14年、后汉以3年而立朝,王莽前后14年的新王朝却只能归为西汉的一部分呢?有三点理由可以说明新王朝存在的独立性:第一,它有自己的国号;第二,王莽非西汉皇族而是外戚;第三,它改革了各项制度(虽然改革以失败而告终,但毕竟施政了)。因此,我认为西汉的历史应止于公元8年,此后的14年应当属于新的王朝——新朝,其纪年也应该以“新”的国号纪年,而不是西汉。
当然,这样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更始帝在位时间(公元23年至公元25年)的归属问题。我想,既然新朝历史止于公元23年,那么东汉历史就可以从更始帝开始。史学上一般把迁都作为新朝代的开始,如东周、东汉、东晋。如此说来,盘庚迁殷后,商朝为什么不叫东商呢?光武帝刘秀是汉朝皇族,也是继更始帝刘玄之后的汉朝皇帝,而更始帝则是汉朝恢复汉国号后的第一个皇帝。所以,我觉得,把更始帝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把公元23年作为东汉元年比较合适。
四是武瞾立周。如果说王莽建立的新朝是一个不构成大的历史影响的朝代而湮没于历史长河的话,那么从公元690年至公元705年由武瞾建立的周王朝无论如何不能抹杀它的独立性。历史上的后周世宗柴荣继太祖郭威之位,虽然姓氏不同了,但未改国号,也未改元,因此仍叫后周。武瞾则不同,她是李唐王朝的外戚,也改了国号,有自己一整套治国方略,保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以武瞾建立的周朝应该在历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应该把它看做一次简单的宫廷政变而归入唐王朝的历史。只是为了区别于姬姓周朝,可称之为武周。当然,这样同样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唐王朝因武周而中断,一分为二,那武瞾立周之前和李显复唐之后的唐朝是不是可依惯例称之为西唐和东唐呢?
综上所述,对于历史时段的归属,我个人认为应遵照以下原则:当这一时段处于分裂或混战时期,可归入后一朝。如东周亡至秦朝立归入秦王国历史;楚汉之争归入西汉历史。如果这一时段政治经济上仍总体一统,有固定的国号和明确的统治阶层时,应算作独立的朝代,不宜把他们依附于某一个朝代,成为朝中之朝。如新、武周。我想,秦、隋虽然短命而自成一朝,源于他们有统一的功劳,有深远的历史影响;而新、武周却湮没于历史长河,或许因为他们不过是权力角逐的产物。只是史学家们把外戚夺权、女性当权视为违背宗法制的行为和男尊女卑的民族认同,难道不是一种历史偏见吗?总之,我们可以人为地去划分时段和朝代,但应尊重历史,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方铁. 中国古代史研究21世纪展望——"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中国古代史组讨论纪实[J]. 思想战线. 2002(06).
[2]林甘泉. 世纪之交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3]廉敏. 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真实——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70年的三点观察[J].文史杂志.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