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散佚 精选细校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gb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冬梅,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历经20余年的爬梳剔抉、搜辑校点,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完成的煌煌巨编——《全宋文》终于全部出版了。这是我国学术界的一大盛举,古籍整理事业的丰硕成果。《全宋文》收文17万余篇,作者近万人,字数约1亿,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宗教、经济、教育、科技、军事、法律等各个方面,是我国迄今最大的一部文章总集,亦是宋代历史文化的资料宝库。它的出版,必将对宋代文化的研究产生历久弥远的影响。故本文试以《全宋文》所收有关《诗经》类单篇文献为主,从文献收集、版本选择、资料补遗等方面简单谈谈《全宋文》对研究宋人《诗经》学的价值所在。
  
  一、网罗散佚,集宋代《诗经》学单篇文献之大成
  
  关于宋代《诗经》学文献的著述考,除清儒朱彝尊《经义考》有比较专门、详细的考证外,目前亦有四位学人对此有专门考证。如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元代)》(中华书局,2002年)、周何《诗经著述考》(台湾鼎文书局,2004年)、陈文采《两宋(诗经)著述考》(台湾花木兰文化工作坊,2005年),以及郝桂敏《宋代(诗经)文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不过,这几部著作除朱彝尊《经义考》和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对宋代《诗经》学的单篇文献略有著述和考证外,其他三种则均只著录《诗经》学的专书性著作,这对于有宋一代现存丰富多彩的《诗经》学单篇文献来说,无疑是一件憾事。据笔者统计,朱彝尊《经义考》著录宋代《诗经》学单篇文献甚少,只有6篇,分别为李清臣《诗论》二篇、张方平《诗正变论》一篇、周紫芝《驺虞解》一篇、胡铨《素冠说》一篇、范处义《毛诗明序篇》一篇。对《诗经》学单篇文献略有考证并“酌情列入”的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在此基础上著录宋代《诗经》学单篇文献为28篇,其中注明“未见”的有4篇,除去周紫芝《驺虞解》、胡铨《索冠说》两篇文章实存而误认为未见外,其著录的现存单篇文献共26篇,这较朱彝尊《经义考》就多出了20篇。此外,号称收书颇为全面的《四库全书》,其《四库全书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所收《诗》类文献除去重复收录及有目无文者,共收录宋代《诗经》学单篇论说之文92篇,序跋之文32篇,总计124篇,可谓是宋代《诗经》学单篇文献收录比较全面之作。然《全宋文》网罗散佚,集万种书为一书,将两宋涉及《诗经》学的单篇文献尽行汇录,较前人又有极大突破。其所收宋代《诗经》学单篇论说之文为146篇,序跋之文38篇,共计184篇。这相较于前几部著作所收来说,实为宋代《诗经》学单篇文献之集大成。放学人称《全宋文》是“宋文资料的渊薮”、“宋代文学研究者的资料宝库”,实为不假。
  
  二、精选底本.订补《诗》学文献著述录之缺失
  
  据刘琳、沈治宏《现存宋人著述总录》著录,宋代有诗文词别集留存至今的作家约700余人,其中别集含文者380余人。这380余人的别集有数千种版本,而且有的作家还不止一种别集。不同版本的文集所收之文时有不同,同一作者的诸种文集所收文更是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而且有时文同而题不同或题同而文不同。因此,《全宋文》在版本选择上所力求的足本、善本以及精校本等,就使《全宋文》在收罗宋人别集之文方面更接近于“全”与“善”,并能据此以补其他别集之不足。就《诗经》学文献来说,《全宋文》中所收廖刚《诗经讲义》、周紫芝《驺虞解》、胡铨《素冠说》就是明显的例子。廖刚《诗经讲义》,朱彝尊《经义考》日“二卷,存”,并考其书载于《高峰集》中,但未注明具体版本,故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说:“今翻检《四库》本《高峰文集》,未见有《诗经讲义》,不知朱氏所据为何本。”于是于此书注日“未见”。陈文采《两宋(诗经)著述考》亦云:“《经义考》载是书二卷,日存,朱彝尊考其书载《高峰集》中,唯检今本《高峰集》并无《诗经讲义》。未知何据。盖是书约成于南宋初年,乃最早以‘诗经’为籤题著。”亦将其划归人“未见书录”。郝桂敏《宋代(诗经)文献研究》书后所附《宋代(诗经)著述耳录》也称:“廖刚《诗经讲义》二卷。《经义考》注日甚一日存,今未觅。”可见,刘、陈、郝诸位先生均据其所见之廖刚《高峰集》本未收《诗经讲义》,遂称廖氏此文“未见”。不过,今《全宋文》卷3001-3004却明明收有廖刚《诗经讲义》4卷。这是因为《全宋文》的编者找到了福建图书馆所藏之明抄本《高峰先生文集》17卷为底本,并参校清陆芝荣三间革堂抄本《高峰先生文集》12卷、四库全书珍本初集《高峰文集》12卷,廖刚《诗经讲义》即从《高峰集》的17卷本觅得。廖刚《高峰集》据《宋史·艺文志》著录为17卷,现存主要版本有明抄本、清抄本、《四库全书》本和《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明抄本为17卷,清抄本有17卷和12卷之分,《四库全书》本和《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则均为12卷。在这四种版本中,17卷本的抄本卷15、16、17即为《诗经讲义》,12卷本的清抄本及《四库全书》本和《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则未收录有《诗经讲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是集久无刻本,传写多误,脱字或至数行,无从校补,今亦姑从旧本录之。”由此可以推知,《四库全书》所据之12卷本有可能是一残缺之本。目前17卷本流传不广,学者多不能寓目,故常以流传甚广的12卷本立说,并据此判断廖刚《诗经讲义》未见。然《全宋文》能旁搜博采,精选底本,于众家《诗》学著述考之外,尤能订补出此文,实是对《诗》学研究的一大贡献。
  另周紫芝《驺虞解》和胡铨《素冠说》两篇文章,《经义考》注“存”, 《历代诗经著述考》云“未觅”,《全宋文》分别据《太仓梯米集》、《南宋文范》和《胡澹庵先生文集》、《广州人物传》收周紫芝《驺虞解》和胡铨《素冠说》于卷3528和4318中。其中《素冠说》为胡铨以《礼》训《诗》之文,而《驺虞解》所释诗旨则多遵《诗序》,如云“其辞《诗》与《序》义相合,坦然明白”,诗篇尽现《序》之所谓“庶类繁殖”、“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之义等。词语训诂又多依《毛传》,如释“驺虞”为“义兽”等。胡铨无《诗》学著述,周紫芝《诗》学著述《毛诗讲义》亦早已散佚,现仅赖所存《自序》以及《驺虞解》以观其《诗》学思想,故《全宋文》对《驺虞解》和《素冠说》两文的收录实是对现行之《诗》学著述的有益订补。
  
  三、自壁微瑕,宋代《诗经》学单篇文献之补遗
  
  历代所编总集,乃“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全宋文》是迄今最大的一部文章总集,所涉传主9500余人,收入单篇文章178292篇,规模之大,收罗之广,实属罕见,而这个“全”字正是《全朱文》的价值所在。不过正如有的先生所说,“绝对的全是不可能的”,只要能接近于“全”,那就是《全宋文》的价值所在了。《全宋文》中所收文献稍有遗漏,实在所难免。笔者在搜集宋代《诗经》学文献资料时,发现现存之宋代《诗经》学单篇文献还有陈日强《诗总闻跋》(见《诗总闻》卷首)、洪迈《诗外传跋》(见《诗外传》卷首)、徐蒇《毛诗叶韵补音序》(见《经义考》卷105)、郑樵《诗辨妄序》(见《通志·艺文略》)、刘克《诗说序》(见《诗说》卷首)、刘坦《诗说跋》(见《诗说》卷首)、苏辙《诗说》(见《唐宋八大家文钞》卷t64《颍滨文钞》20)等7篇文章。因其不见于《全宋文》,故将其题名、出处附录于此,以益学者之探讨。
  
  (责任编辑:尹富)
其他文献
〔摘要〕 原生式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决定于集聚经济和缄默知识的特殊共享机制。对集聚经济效率的追逐是内生型企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之一;缄默知识的非文本传播属性决定的知识转移和共享机制是驱动企业邻近分布形成集群的另一关键原因。集群从发育到成熟需要一段漫长的时期,经历阶段治理模式的转换。在集群发育的早期阶段,由于协作网络松散、不稳定等原因,在完成空间集聚的企业之间,企业个体在行为上竞争多于合作;随着
期刊
[摘要]沪总商会风潮是指1929年4月上海发生的国民救国会和商民协会与沪总商会的纠纷,它是上海商民协会与商会矛盾的直接表现。纠纷发生后,沪总商会与救国会互相指责,都要求严惩对方。风潮的最终结果是沪总商会被改组,商民协会被撤销,商民运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国民救国会;商民协会;沪总商会;沪总商会风潮  [中图分类号]K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
期刊
[摘要]20世纪90年代乡土诗歌是在80年代先锋艺术“去政治化”、“去意象化”的背景下涌现出的,其自身也经历一个由陌生化逐渐到亲切化的言说过程。90年代乡土诗歌有几个明晰的特点:从90年代初的家园回望血亲指认,9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地域性抒情史诗的谱系和意象体系的建构,由此拉开了地城特色、异域情调的序幕;90年代乡土诗歌还有一种致力于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的审美追求,以“隐现”的艺术方法加入隐含寄
期刊
[摘要]农民市民化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上海郊区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非农化和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因土地被征用而产生的“新市民”群体。与既有的老市民相比,这些新市民群体目前还存在着许多特殊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对农民市民化以后的新市民群体的角色进行再造,将是未来各级城市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市民的角色再造除了依赖于农民自身的因素外,更需要政
期刊
[摘要]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功能自我优化、减轻空问压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冲动,“城市化”聚集的资源和产业越多,“逆城市化”分解其资源和产业的趋势越强,而这些城市资源和产业分解的过程正是村镇发展的重大机遇。借助“逆城市化”分解城市功能和分流城市人口的趋势发展村镇,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和乡村有助于减轻城市空间压力、优化城市功能,促使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明显、产业优势更加突
期刊
[作者简介]杜肯堂,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成都6l0064。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特别是制度创新还在继续推进之中。一是还有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应当改制但尚未完成;二是已经改为公司制的企业中国有股(包括国有法人股)一股独大或独占现象仍大量存在。由于国有出资人难以到位,国有产权委托代理链条往往较长,产权主体的责权利很难对称,导致企业不能形成有效产权制衡机制,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难
期刊
[摘要] 代议制是现代政府的一般形式,近代发端的政治代表学说是其主要的理论基础。作为代议制的一种类型,代表理论为我们考察当代中国政治提供了一个特定的视野。然而与一般代表理论不同的是,在中国还存在着另一种重要的政治代表观点,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代表理论。本文简要考察了两种政治代表理论的特征,它们在现实中的关系和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具有的意义。  [关键词] 代议
期刊
[摘要]以文化社会学视阈观照,孔德并非许多批评者所看待的那样,仅仅是提出了实证社会学概念的思辨哲学家,而是连接了哲学与社会学的大思想家,只不过孔德的社会学思想应该归属于文化社会学而不是被狭隘理解的实证社会学。因此,孔德的始于实证哲学而终于人道教有其统一在文化社会学取向中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孔德;文化社会学视阈;实证精神;人道教  [中图分类号]C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期刊
[摘要] 通过运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对1985—2004年20年间影响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能力相关规则的实证分析,发现制约我国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能力提高的制度性因素主要有现行土地制度及依附于其上的其他相关制度,以及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劳动就业制度和财权、事权高度不对称的财政制度。这些规则直接导致了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能力的持续弱化,调整这些规则以确保其公正性正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评析美国学者凯尔纳的“后现代”观。从现代概念入手,通过剖析“后”之内涵,凯尔纳为我们分析了“后”现代的语义星丛。接着,他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群基础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后现代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分析马克思的“抽象”概念、德波的“景观”概念和鲍德里亚的“类象”概念,凯尔纳为我们揭示了一条通向后现代的思想史路径。  [关键词]后现代;凯尔纳;晚期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B7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