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减负背景下,改革课堂授课模式,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和课堂教学方法初步探索,总结在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和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有效方法,以达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实效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改革的实效性
历史是一门涉及知识面相当广、内容相当丰富的学科,因此在教授历史课的时候,往往就形成了教师“满堂言”的情况。而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和开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学习活动。但历史教学的特殊性却使得在新课改的今天,课堂仍无法真正活起来,尤其初中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历史兴趣的殿堂,如果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那就可能再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历史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只占到学生总数的32%,而且是男生居多,并呈现随着年级增高,喜欢历史的人数减少的趋势。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历史不感兴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授课形式的枯燥,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把历史知识像“填鸭”式的塞给学生,往往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是否愿意接受。因此,就造成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想法,历史课单调、乏味。
一、问题引导,打开学习兴趣的阀门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是目前教师最为常用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但很多时候教师只是注意抛出问题,而忽略了对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的引导过程,往往是问题太难学生答不到点,要么就是问题太简单,谁都能够回答,达不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逐步地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的核心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初一历史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开凿大运河,隋朝还会灭亡吗?”有的学生说会,有的说不会。教师可以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暂时不讨论,而是请一位说不会灭亡的学生来一起回顾隋朝末年的隋炀帝的暴政,得出隋末的生活状况相当差,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于是自己就推翻了自己的观点。在这种引导的过程中,其实教师也教会了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还充分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而不是一味地等老师的答案。
二、构建知识树,找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新时期学生的思维也体现了这一特点,这时期学生表现为:思维相当活跃,知识面广,喜欢联系和发散地考虑问题。但获取知识的便捷和丰富也造成了知识的混乱和无序,如何将获取的知识系统化从而为历史学习服务,这就需要学生在预习时掌握相应的方法,绘制知识树是一个很好的知识梳理的办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及时引导学生在预习和总结环节根据知识的分门别类绘制一张枝繁叶茂的知识树图表,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捷径。
三、小组合作,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历史教学中往往注重大纲、注重书本,而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不同年纪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往往和大人不同,同样的事物或事情在他们眼里往往是更多彩、更生动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睛来看历史,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内容有一种认同感和亲切感。比如在讲解之前,可以成立学习小组,把要讲解的内容分成若干任务,让各小组领取任务回家准备,在下节课时在老师地组织下进行交流,让他们把自己眼中的历史用他们喜欢的形式展现出来,而教师对其中好与不好的方面做出点评,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深入研究,以专题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浩瀚的历史长河,对于中学生来说,太过于广阔。初中历史课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将学生领进历史这扇大门。但是不是只止于门口呢?学生的兴趣告诉我们——不是。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会对一些特别的历史感兴趣,而这些历史可能在书本上根本没有介绍或介绍很少,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开展专题活动就能满足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需求。如在讲到指南针的时候,有学生提出小学做过原始的指南针,是用一根磁化过的针穿过一张小纸片放在水中就可以指南北了。但是学生对磁化的针为什么能指南北感兴趣,还不明白为什么针不会沉到水底,于是教师这时候就可以适当地引入物理学的知识给学生讲解,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不要让他们带着问题下课堂,这也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再比如,在介绍大运河的时候,扬州的学生就会对扬州的历史发展产生兴趣,而及时确立扬州历史的专题讨论,对当地的学生就非常有必要;再比如,遇到重大纪念日,可以开展关于纪念日历史背景的专题教育,让学生了解节日背后的故事,这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专题。专题活动不必以课的形式来开展,而可以结合参观、录像、专家讲座、探访古迹等形式进行。这样对于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掌握历史知识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很有帮助。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历史往往就是身边的历史或者是一些名人的传纪,最喜欢的学习历史的形式就是实地的参观,只有历史教师不满足于历史课本,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
五、及时奖励,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的成功
历史学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还应体现在评价机制的转变上,只有评价机制的转变,才能让教师放手去做,让历史教学真正“活”起来 ,初中历史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空间去拓展。
如今的历史学科评价主要还体现在应试教育的一张试卷上,这种评价机制使得学生过于注重死记硬背,这也是学生厌烦历史的一个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突破目前历史教学沉闷的气氛,在历史教学中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真正去放飞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一名新世纪优秀的学生,也才能体现历史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改革的实效性
历史是一门涉及知识面相当广、内容相当丰富的学科,因此在教授历史课的时候,往往就形成了教师“满堂言”的情况。而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和开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学习活动。但历史教学的特殊性却使得在新课改的今天,课堂仍无法真正活起来,尤其初中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历史兴趣的殿堂,如果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那就可能再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历史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只占到学生总数的32%,而且是男生居多,并呈现随着年级增高,喜欢历史的人数减少的趋势。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历史不感兴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授课形式的枯燥,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把历史知识像“填鸭”式的塞给学生,往往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是否愿意接受。因此,就造成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想法,历史课单调、乏味。
一、问题引导,打开学习兴趣的阀门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是目前教师最为常用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但很多时候教师只是注意抛出问题,而忽略了对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的引导过程,往往是问题太难学生答不到点,要么就是问题太简单,谁都能够回答,达不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逐步地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的核心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初一历史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开凿大运河,隋朝还会灭亡吗?”有的学生说会,有的说不会。教师可以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暂时不讨论,而是请一位说不会灭亡的学生来一起回顾隋朝末年的隋炀帝的暴政,得出隋末的生活状况相当差,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于是自己就推翻了自己的观点。在这种引导的过程中,其实教师也教会了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还充分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而不是一味地等老师的答案。
二、构建知识树,找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新时期学生的思维也体现了这一特点,这时期学生表现为:思维相当活跃,知识面广,喜欢联系和发散地考虑问题。但获取知识的便捷和丰富也造成了知识的混乱和无序,如何将获取的知识系统化从而为历史学习服务,这就需要学生在预习时掌握相应的方法,绘制知识树是一个很好的知识梳理的办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及时引导学生在预习和总结环节根据知识的分门别类绘制一张枝繁叶茂的知识树图表,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捷径。
三、小组合作,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历史教学中往往注重大纲、注重书本,而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不同年纪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往往和大人不同,同样的事物或事情在他们眼里往往是更多彩、更生动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睛来看历史,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内容有一种认同感和亲切感。比如在讲解之前,可以成立学习小组,把要讲解的内容分成若干任务,让各小组领取任务回家准备,在下节课时在老师地组织下进行交流,让他们把自己眼中的历史用他们喜欢的形式展现出来,而教师对其中好与不好的方面做出点评,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深入研究,以专题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浩瀚的历史长河,对于中学生来说,太过于广阔。初中历史课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将学生领进历史这扇大门。但是不是只止于门口呢?学生的兴趣告诉我们——不是。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会对一些特别的历史感兴趣,而这些历史可能在书本上根本没有介绍或介绍很少,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开展专题活动就能满足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需求。如在讲到指南针的时候,有学生提出小学做过原始的指南针,是用一根磁化过的针穿过一张小纸片放在水中就可以指南北了。但是学生对磁化的针为什么能指南北感兴趣,还不明白为什么针不会沉到水底,于是教师这时候就可以适当地引入物理学的知识给学生讲解,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不要让他们带着问题下课堂,这也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再比如,在介绍大运河的时候,扬州的学生就会对扬州的历史发展产生兴趣,而及时确立扬州历史的专题讨论,对当地的学生就非常有必要;再比如,遇到重大纪念日,可以开展关于纪念日历史背景的专题教育,让学生了解节日背后的故事,这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专题。专题活动不必以课的形式来开展,而可以结合参观、录像、专家讲座、探访古迹等形式进行。这样对于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掌握历史知识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很有帮助。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历史往往就是身边的历史或者是一些名人的传纪,最喜欢的学习历史的形式就是实地的参观,只有历史教师不满足于历史课本,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
五、及时奖励,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的成功
历史学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还应体现在评价机制的转变上,只有评价机制的转变,才能让教师放手去做,让历史教学真正“活”起来 ,初中历史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空间去拓展。
如今的历史学科评价主要还体现在应试教育的一张试卷上,这种评价机制使得学生过于注重死记硬背,这也是学生厌烦历史的一个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突破目前历史教学沉闷的气氛,在历史教学中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真正去放飞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一名新世纪优秀的学生,也才能体现历史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