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研究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o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确立依据在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行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制于,种种来自不同方向的因素所构建的形成生态。如果不利因素转化得当,形成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逆向支撑,会产生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厘清基本范畴,依托课堂教学,才能构建准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体系和实践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符合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反映了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在伦理领域的折射。“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建构和推广,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对于大学生而言,如何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健全其价值观体系,促进大学生思想进步的必要环节。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主体部分,他们能否形成先进的、正确的和科学的伦理意识,进而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价值观体系,将影响我国当前尤其未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形成。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开展研究,为最终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提供完善的理论前提和科学的智力支持。
  一、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态势,核心价值观游移不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显然,高等教育领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准确把握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现状是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的前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加深理解、加强学习的阶段,基于这一阶段的特性要求,高等教育领域首先要注重对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其次才能探讨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根据有关学者的调查研究,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总的来说是好的,大部分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健康的和积极的价值观,但少数大学生在“信仰层次、理想层次、精神层次和道德层次”存在形态不一的问题,缺失先进的价值观意识和体系。[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际教学接触和观察,如今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存在的首要问题是,由于受各种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态势,可以说,各种渊源不同的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都有各自的市场,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奉行群体,直接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日常言行;多元并不见得是坏事,问题在于,由于青年人的判断能力不够成熟,造成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游移不定的现状,表现为随机性很强的伦理品质。
  (二)大学生价值观内在逻辑失范,价值观体系难以确立
  其次,当今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大学生没有形成价值观体系。我们知道,价值观体系是围绕一定的核心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需要围绕正确的、先进的和科学的价值观核心形成,因为核心价值观的游离,致使许多大学生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体系,更谈不上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大学生价值观内在逻辑的失范,有现实的原因,更有学理指导不足的原因。现实中一些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例,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形成具有先进性的价值观体系;再者,由于我们高等教育长期在价值观体系形成上的理论指导不足,使得许多大学生在如何形成价值观体系上处于认知盲区,也就是说,许多大学生由于知识层面的原因,无法自觉形成价值观体系。当然,我们要确认的是,现实中存在的大量的违背健康价值观的事例,对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干扰性最强,可以说也是破坏性最大的。外在环境的影响是永远存在的,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社会毕竟是多元的、现实的,因此对于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问题,主要需要解决大学生价值观内在逻辑失范的问题,比如:如何解决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冲突?如何在众多价值观中选取可以作为核心的价值观?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受传统影响形成的价值观进行调整和融合?等等。这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的问题。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依据
  (一)观念的形成,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前提
  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在逻辑上需要经历以下程序,首先是核心价值观的选定,主要解决如何在众多的价值观中,选定符合要求的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观;其次,选定核心价值观之后,主要解决在知、情、意、行序列上的接受问题,简单地说,需要解决观念的形成和行为的养成问题,只有达到这个阶段,我们才能确认一种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表面上看,不存在核心价值观的选定问题,事实上不是这样,因为,国家的号召出台,就意味着解决了核心价值观的选定问题。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出,同样经历了严格的筛选过程,才确定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基本内容。观念的形成,既是理解问题,又是接受问题,根底上来说解决的是认识是否到位的问题,大学生能否认同的问题。在这一场景下,理解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存在客观的障碍,因此我们着重关照如何接受或认同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过程,也是认同主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并不断固化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思想转化、心理调适和沉淀固化五个阶段。”[ ]经过这一系列的心理演变过程,大学生基本上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二)行为的养成,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实证
  心理上认可或接受了某种观念,还不能保证持有人真正确立了这种观念,在认识领域是这样,在价值领域更是这样。譬如,一个人认可或接受了唯物论,并不能保证他不再从事迷信的活动。只有当他在行为上遵从这种观念,并且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之后,我们才能说他确立了这种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个简单的价值认识,涉及的价值内容深刻而广泛,将这样的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确立,更需要注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行为养成,这就需要必要的指导和充足的时间。行为的养成是认知理解和接受的延续,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准确认知,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解决了认识问题之后,就需要激发相应的情感,以对祖国热爱为基础的民族精神,的确需要深厚的情感做引导和铺垫,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完整的民族精神。在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意志品质是转折性的一环,因为,只有具有这样的意志品质,大学生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在特殊场景下,始终表现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分别论述,只是为了对不同内容有所着重,事实上这一体系的内容是一个整体,内容的每一部分同样存在知情意行的问题,也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无论在宏观层次,还是在微观层次,“全力出击,多管齐下,才能切实推进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进程。”[ ]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因素剖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生态考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确立依据是否可靠、真实,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影响因素,以及由这种种来自不同方向的因素所构建的形成生态。在众多的因素中,有两种因素显然最为影响巨大,一是现实的社会环境,另一是大学生个人心理因素。就前者而言,对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最终都必然需要现实的有力支撑,否则就会被视为虚假的言论和无稽之谈。因此,我们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必需紧密联系实际,带领学生冷静而客观地分析现实中的种种问题,正视一些极端的甚至违背人类基本道德观念的行为,还原和捍卫人类的基本道德体系,引入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提高抵御不良风气感染的抵抗力。就后者而言,大学生的个人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大学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及现实反面事实的冲击,因为“心理因素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心理发展是个人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的人才有可能认同和接受积极的价值观念”。[ ]的确,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正确解析社会中流传的不健康思想,需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秉持具有独立精神的现代人格,运用辩证的思维客观地面对思想领域的矛盾和冲突。
  (二)不利因素转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逆向支撑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对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节点不在于对有利因素的掌握,而在于对不利因素的梳理,因为,一种先进价值观的形成,必然是代表人类伦理道德前进方向的,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形成和拥有这种先进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是,由于价值观自身的独特性,在形成过程中,不利因素的影响作用非常巨大,而且具有极强的破坏性。笔者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就深有体会,形成一种先进的价值观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合力,但一种单一的不利因素就足以抵消正面因素的所有努力。“大学生受其自身阅历、知识程度和所处环境的制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是不平衡的,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和现象也对大学生的认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单一的正面宣传教育方法无法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 ]另一方面而言,如果不利因素转化得当,形成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逆向支撑,会产生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从众多因素中离析出不利因素,如何转化不利因素,成为我们构建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生态的重要课题。“只有对学生思想产生不利导向的影响事件才能称之为不利因素。因此,不利因素产生的判据为‘影响事件>认知免疫’。真正成为不利因素的并不是不良事件本身,而是经过放大和膨胀后的影响事件。”[ ]显然,首先我们要从理论上搞清楚不利因素的划界,然后才能进一步考虑转化的问题。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路径
  (一)厘清基本范畴,构建准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体系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良好政治生态中,我国学术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工作无论在基本范式的明确、理论渊源的挖掘,还是在社会功能的定位和时代建构的探索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总体框架已较为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提出以来,相关的解读非常丰富,学界对涉及到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但实事求是地来看,分歧还是主要的,尤其在基本范畴方面。因此,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来说,就路径问题而言,首先需要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构建准确的认识体系,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这些基本范畴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理论根基、功能定位和建构模式等等较为核心的内容,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重要内容,才有可能解决观念问题,为实践领域的具体行动,提供内含于观念中的操作思路。“但是,客观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层面的话语,它更是一项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得失的重大的现实课题。因此,如果只是将学术研究的视野局限于理论框架的绘制,则未免显得过于狭隘。”[ ]也就是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框架,要基于现实、基于实践的反哺,来重新审视我们现有的认识体系,来检验现有体系是否真实反映了实践领域发生的真实事例和客观现象。
  (二)依托课堂教学,开拓立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切学校实施教育的最为主要的途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同样需要借助课堂教学。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是思想教育教学的任务,事实上,这一价值观的形成同样需要,而且也可以在别的学科教学中进行,如同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承担着学校教育的重任一样,在所有的学科教学中,都应该承担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这就需要教师紧跟时代发展,联系学生实际,增强教学的时效性与针对性,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主体由教师置换为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当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并不否定其它的教育教学形式,相反是需要依托课堂教学,开拓立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模式,比如,“通过形势报告、实践调查、企业参观调研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把理论与现实更好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社会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以更加生动的形式传递进来。”[ ]具体实践模式的构建,需要结合学校、教师自身的属性及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特点,充分考虑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关系,慎重对待课堂教学与传媒世界的信息交流,为处于相对复杂环境中的大学生提供提高自我辨别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良好环境。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相关的因素都会影响形成的进程和品质,从而我们在构建实践模式时,要视野开阔、大胆创新,以探求最为适宜的形成路径。
  参考文献:
其他文献
摘 要:只有加强基于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和建设,让大学生在多样中学会选择,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思想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本章主要从社会两个层面对基于网络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应对;高校;网络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教会顺从”转向“教会选择”,从“结论给予”转向“过程引导”。这在客观上要求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对信息时代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进行了探讨,并结合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实际状况和图书馆各部门业务岗位的职责,探讨了继续教育的意义 、目标 、途径、方法、内容,为高校图书馆的人才培养探索提供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继续教育  2l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作为以搜集、整理、加工、传播、利用各种文献资料的图书馆来说,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使得传统的作业模式受到了猛烈
期刊
摘 要: 时代需要像教育家一样深刻理解本职工作的教师,深刻地理解教育的价值和教师的使命;甘于以从师任教作为人生生活方式。时代更需要像教育家一样凝练积淀教育精神的教师,善于凝练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像教育家一样思考是其实现途径,也是农村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理性思维品质。  关键词: 农村英语教师;教育精神;教育价值  在朱自清看来,以教育为信仰的人,热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幸福与发展;使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也曾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环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行为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期刊
摘要: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对大学生发展、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大学生在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指导 ;问题 ; 对策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快速增加,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给社会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如何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
期刊
摘要:寝室,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本课题从文明寝室建设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意义出发,对学生主体性的内涵及当前文明寝室建设中学生主体性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在文明寝室建设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途径。以此全面细致的研究在文明寝室建设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关键词: 高校 ; 文明寝室 ;学生主体性  主体性问题是哲学界在“人学”研究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本世纪80年代开
期刊
摘要:核工业精神是中国核工业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价值取向、责任意识、优良作风和思想品格的总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精神”在核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核工业精神在各行各业具有普适价值,将它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发挥其文化引领、精神动力、人心凝聚、人格塑造等多维价值,从而推动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关键词:核工业精神;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核工业精
期刊
摘 要: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市级电视台陆续上星播出,这给没上星的县级电视台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加之广播电台、报刊杂志、互联网等众多媒体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及日益突出的的资金、人才短缺等问题,逐渐成为了束缚县级电视台发展的阻力,困扰着县级电视台的创新和发展。如何摆脱困境,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令人深思。县级电视台只有认清形势,趋利避害,抓住机遇,转变职能,才能转危为机,开辟出县
期刊
摘 要:微信在高校青年学生中的使用和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特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教育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教育介质由保守走向创新。面对微信时代思想教育的特点,我们应通过构建微信群体,改变教育角色,加强媒介教育等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更加富有成效。  关键词:高校; 微信;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一种代表当代新科技革命成果的形式的微信,从一面世就受到社会各
期刊
摘 要:政府切实有所作为、企业勇担社会责任、学校开源节流资源等,是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的重要条件,文章就此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条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分6个部分,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28条政策措施,勾勒了职业教育升级的路径。而政府切实有所作为、企业勇担社会责任、学校开源节流资源等则是提升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不可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