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体育的灵魂,因为唯有内心坚持不屈、忍耐、团结等意识和动力,才能在体育活动或体育竞赛中有所建树。因此,德育在小学基础体育阶段应当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融合。本文就具体的体育德育模式做出的分立:在体育活动中融入德育、设立体育德育专项此两大方面,在体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学、在身体机能的开发训练中融入德育教学、在分组开展的竞赛活动中融入德育教学、文学故事模仿演绎、活动表现评价辩论此五大维度的阐述,以终为体育德育提供方向、建构模型。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模式;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体育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只不过传统教学理念更加注重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影响,因而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体育所蕴含的德育价值。而随着新时期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行,体育教学的综合性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积极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法,以此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服务。
一、將德育融入体育知识的教学过程
体育知识教学是体育专业教育、体育活动教学的首要构成部分,包括生活健康知识、体育运动知识、体育发展知识等。在不忽略体育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挖掘和融入德育教学。
如在教学慢跑时,教师将其分为慢跑对于健康的促进、慢跑的方法、慢跑的故事此三个方面来逐层介绍,而后逐层融入德育。在《慢跑对于健康的促进》一课的教学中介绍道:“慢跑具有锻炼呼吸、强大心脏功能、燃烧脂肪、塑身减肥、促进睡眠、抵御疾病等的多重健康保障功能。生命只有一次,身体健康是生命之本,而当尝试慢跑、坚持慢跑、热爱慢跑。”这对于学生“生命意识”的植入、“珍惜生命”人生观的树立,无疑具有一定作用。
除此,在《正确的慢跑姿势》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介绍道:“马拉松的跑步姿势非常重要,因为要一路坚持跑超过的42公里,而不是4.2公里,正确的姿势则分为:脚的着地方式、臂部和头部的姿势、手臂的姿势、膝盖姿势、步长衡量、呼吸方法及上下坡方法等。”对此,学生若要完全掌握这些知识,则必需长久耐心的训练和实验,因而,教师即可通过鼓励法、奖励法等培养学生的坚持、耐心、认真、严谨等品质和精神。此外,在《慢跑的故事》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介绍澳大利亚61岁的克里夫·扬于1983年参加本地每年举行的从悉尼到墨尔本、全程875公里的超长距离跑步比赛、并赢得冠军的故事,以融入坚持、自信、从容、努力等德育因素,以促进学生同形态的体育精神和品德素养的形成。
二、在身体机能的开发训练中融入德育教学
在教学体育知识之后,体育专业教育、体育活动教学的第二构成部分则为实际的、动态化的身体机能的开发训练,即让学生依托体育知识真正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过程,是在体育教学中,体育专业教育或体育活动维度融入德育的第二切口。
如,立定跳远的理论方法为:两腿稍分,膝微屈,身体前倾,两臂自然前后预摆,两腿随着屈伸,当两臂从后向前上方做有力摆动时,两脚用前脚掌迅速蹬地,膝关节充分蹬直同时展髋向前跳起,身体尽量前送,身体在空间成一斜线,过最高点后屈膝、收腹、小腿前伸、两臂自上向下向后摆,落地时脚跟先着地,落地后屈膝缓冲,上体前倾。
概括起来就是,力量是基础,膝、踝、髋三个关节的协调用力及爆发用力的能力是保障。而需要进行蹲跳起训练、单脚交换跳训练、纵跳摸高、蛙跳、障碍跳、跳台阶、冰棍跳、挺身跳、收腹跳等训练。在体力训练之外,还对学生的耐心、毅力、坚持力、勇气等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立定跳远技能的掌握需要重复的训练、持久的训练,学生没有耐心、心理和身体受挫的勇气、没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和毅力,此目标是很难达成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当通过不断的鼓励、融入趣味元素、采用趣味化模式、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等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坚持、学会承受挫折、学会为目标不断努力和奋进。
三、在分组开展的竞赛活动中融入德育教学
在身体机能的开发训练之外,体育专业教育、体育活动教学的第三构成部分为“体育竞赛”,即是在掌握体育技能基础上的敌我双方或多方竞技。此中的德育空间相较于上述两者的德育空间显然更大,因为不仅涉及到竞技活动本身,还涉及到人际交往、涉及到集体荣誉。
如,在用以锻炼学生弹跳力、及时反应力、跑跳力等体育能力的跳大绳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竞赛。竞赛形式是将全班同学按照每组4人的额数进行分组,而后规定每一组同学需在一分钟之内完成任务“逐个进入绳内,并将接力棒从第一个人传至第四个人手上,并由第四个敲响手中所拿的器具”,每个组有5次机会,用时最短的组获胜。在5次机会中都超出1分钟规定用时的组则判定为失败组,而需接受在指压板上跳绳的惩罚。
在此过程中,每组间则自然会生成竞争力,竞争力会促成组内成员的团结或者矛盾。如,一组中有一位很难突破心理障碍的女同学,面对一次次的摇绳,她始终没有办法、没有勇气跳入绳内,而把时间一次次地耽误了。对此,有的组内成员则产生了不平的情绪,这让这位同学心情更加低落。趁此机会,教师则可对其进行团结、团队教育,让其一方面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另一方面明白“胜利是团队的共同目的和团队一切行为活动的中心,在有限的时间里,责怪不仅对目的的达成于事无补,反而会搅扰与散乱军心,让团队离胜利越来越远。”与此同时,要向学生讲述在综艺电视节目中,一个团队在同样的活动中面对同类情况的处理方式,以使其能从旁观者的视角更清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完成德育工作。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学能够发挥更多的育人功能,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把握这个机会,通过积极创新教学形式来传递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禚丽丽.体验学习,立德树人: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学科德育实施的路径优化探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4):95.
[2] 辛桂芹.浅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8,8(7):136.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模式;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体育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只不过传统教学理念更加注重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影响,因而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体育所蕴含的德育价值。而随着新时期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行,体育教学的综合性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积极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法,以此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服务。
一、將德育融入体育知识的教学过程
体育知识教学是体育专业教育、体育活动教学的首要构成部分,包括生活健康知识、体育运动知识、体育发展知识等。在不忽略体育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挖掘和融入德育教学。
如在教学慢跑时,教师将其分为慢跑对于健康的促进、慢跑的方法、慢跑的故事此三个方面来逐层介绍,而后逐层融入德育。在《慢跑对于健康的促进》一课的教学中介绍道:“慢跑具有锻炼呼吸、强大心脏功能、燃烧脂肪、塑身减肥、促进睡眠、抵御疾病等的多重健康保障功能。生命只有一次,身体健康是生命之本,而当尝试慢跑、坚持慢跑、热爱慢跑。”这对于学生“生命意识”的植入、“珍惜生命”人生观的树立,无疑具有一定作用。
除此,在《正确的慢跑姿势》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介绍道:“马拉松的跑步姿势非常重要,因为要一路坚持跑超过的42公里,而不是4.2公里,正确的姿势则分为:脚的着地方式、臂部和头部的姿势、手臂的姿势、膝盖姿势、步长衡量、呼吸方法及上下坡方法等。”对此,学生若要完全掌握这些知识,则必需长久耐心的训练和实验,因而,教师即可通过鼓励法、奖励法等培养学生的坚持、耐心、认真、严谨等品质和精神。此外,在《慢跑的故事》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介绍澳大利亚61岁的克里夫·扬于1983年参加本地每年举行的从悉尼到墨尔本、全程875公里的超长距离跑步比赛、并赢得冠军的故事,以融入坚持、自信、从容、努力等德育因素,以促进学生同形态的体育精神和品德素养的形成。
二、在身体机能的开发训练中融入德育教学
在教学体育知识之后,体育专业教育、体育活动教学的第二构成部分则为实际的、动态化的身体机能的开发训练,即让学生依托体育知识真正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过程,是在体育教学中,体育专业教育或体育活动维度融入德育的第二切口。
如,立定跳远的理论方法为:两腿稍分,膝微屈,身体前倾,两臂自然前后预摆,两腿随着屈伸,当两臂从后向前上方做有力摆动时,两脚用前脚掌迅速蹬地,膝关节充分蹬直同时展髋向前跳起,身体尽量前送,身体在空间成一斜线,过最高点后屈膝、收腹、小腿前伸、两臂自上向下向后摆,落地时脚跟先着地,落地后屈膝缓冲,上体前倾。
概括起来就是,力量是基础,膝、踝、髋三个关节的协调用力及爆发用力的能力是保障。而需要进行蹲跳起训练、单脚交换跳训练、纵跳摸高、蛙跳、障碍跳、跳台阶、冰棍跳、挺身跳、收腹跳等训练。在体力训练之外,还对学生的耐心、毅力、坚持力、勇气等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立定跳远技能的掌握需要重复的训练、持久的训练,学生没有耐心、心理和身体受挫的勇气、没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和毅力,此目标是很难达成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当通过不断的鼓励、融入趣味元素、采用趣味化模式、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等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坚持、学会承受挫折、学会为目标不断努力和奋进。
三、在分组开展的竞赛活动中融入德育教学
在身体机能的开发训练之外,体育专业教育、体育活动教学的第三构成部分为“体育竞赛”,即是在掌握体育技能基础上的敌我双方或多方竞技。此中的德育空间相较于上述两者的德育空间显然更大,因为不仅涉及到竞技活动本身,还涉及到人际交往、涉及到集体荣誉。
如,在用以锻炼学生弹跳力、及时反应力、跑跳力等体育能力的跳大绳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竞赛。竞赛形式是将全班同学按照每组4人的额数进行分组,而后规定每一组同学需在一分钟之内完成任务“逐个进入绳内,并将接力棒从第一个人传至第四个人手上,并由第四个敲响手中所拿的器具”,每个组有5次机会,用时最短的组获胜。在5次机会中都超出1分钟规定用时的组则判定为失败组,而需接受在指压板上跳绳的惩罚。
在此过程中,每组间则自然会生成竞争力,竞争力会促成组内成员的团结或者矛盾。如,一组中有一位很难突破心理障碍的女同学,面对一次次的摇绳,她始终没有办法、没有勇气跳入绳内,而把时间一次次地耽误了。对此,有的组内成员则产生了不平的情绪,这让这位同学心情更加低落。趁此机会,教师则可对其进行团结、团队教育,让其一方面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另一方面明白“胜利是团队的共同目的和团队一切行为活动的中心,在有限的时间里,责怪不仅对目的的达成于事无补,反而会搅扰与散乱军心,让团队离胜利越来越远。”与此同时,要向学生讲述在综艺电视节目中,一个团队在同样的活动中面对同类情况的处理方式,以使其能从旁观者的视角更清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完成德育工作。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学能够发挥更多的育人功能,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把握这个机会,通过积极创新教学形式来传递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禚丽丽.体验学习,立德树人: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学科德育实施的路径优化探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4):95.
[2] 辛桂芹.浅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8,8(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