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素质全面、个性突出、有所专长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对基础教育来讲,这主要体现在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目前,从制约素质教育质量提高的诸多因素来看,差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成了相当突出的问题。差生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在办学方向、管理制度、教育内容、评价方法与效果等方面同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巨大差异和根本区别。
一、用现代教育思想重新认识“差生”现象
差生,从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来看,指的是文化课学习成绩差、考分低的学生。造成文化课学习成绩差、考分低的原因,除去个别学生的智力因素先天就有差异之外,绝大多数学生与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应、教育导向有偏颇、教师教法欠妥当、个性心理受压抑等有直接关系。
素质教育,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最终提高全民族素质、提高综合国力的教育,因此,它不仅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有着高质量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其他素质也都提出了比较高的标准。它不要求学生人人都成为文化课的“尖子”,却要求每个学生将来都成长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它与淘汰教育不相容,对学生素质要求全面。因此,“差生”现象、差生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产生差生的原因既存在客观因素,又存在主觀原因,真正属于生理原因的只是极少数学生。因此,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转变与改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抵制不住社会、家长应试教育思想的压力,仍以文化课考分的高低作为衡量优、差生的标准,这样做,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使差生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建立督导机制,促进差生转化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形势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差生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立差生督导机制是解决差生问题的有效办法。
1.实行四级督导,形成转化合力
要真正解决差生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的差生管理机制。学校可专门成立差生督导领导机制,制定出相应的督导管理制度和具体的督导计划。学校、教导处、班主任、各科教师组成四级督导网络并逐级分解督导目标,明确督导责任,把每个差生落实到班、落实到科、落实到人。各学科教师的督导目标是学科等级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班主任的督导目标是班内素质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不及格的学生;教导处的督导目标是各年级登记在册的素质综合评价不及格的人员;学校领导督导的目标是差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学生中的优秀者和失利者。期末全校召开总结会,对差生督导工作作专项总结。
2.制定差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对差生素质进行科学评价。
首先,学校应淡化期中期末文化课考试成绩,并严格禁止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的做法,而应以平日的单元过关检测和课堂教学考查为评价文化课成绩的主要依据。其次,为淡化分数意识,减轻差生心理压力,文化课考试全部改百分制为等级制。三是建立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制度,定期评价填写,学生、教师、家长全部参与。
3.优化育人环境,强化转化措施,促进差生的转化。
主要抓住三条措施:
(1)创设良好氛围,消除差生心理障碍。因差生的自尊心经常受伤害,心理上程度不同地普遍存在着自卑感,行为比较孤独,常悄悄做事,怕老师、怕同学、怕家长。只要有一个理解的环境和温暖、宽松的氛围,差生的自卑心理便能逐步得到消除。
(2)以发挥特长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差生素质。不少差生除文化课学习成绩稍差外其他方面大多有突出的特长,尤其在体育活动和手工制作方面,多数有兴趣、有特长。学校应根据差生这一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发现和挖掘差生的特长,从而带动其他素质的全面提高。
(3)进行分项达标,鼓励争先创优。针对差生素质不全面,尤其文化课成绩偏低的特点,学校可专为差生制定思想品德、文化课、艺术、体育活动、兴趣特长等分项达标激励制度,使差生即使文化课等级不及格不达标而其他三方面等级成绩也有可能达标。
总之,差生转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扎实工作得以解决。差生转化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合作。
一、用现代教育思想重新认识“差生”现象
差生,从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来看,指的是文化课学习成绩差、考分低的学生。造成文化课学习成绩差、考分低的原因,除去个别学生的智力因素先天就有差异之外,绝大多数学生与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应、教育导向有偏颇、教师教法欠妥当、个性心理受压抑等有直接关系。
素质教育,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最终提高全民族素质、提高综合国力的教育,因此,它不仅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有着高质量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其他素质也都提出了比较高的标准。它不要求学生人人都成为文化课的“尖子”,却要求每个学生将来都成长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它与淘汰教育不相容,对学生素质要求全面。因此,“差生”现象、差生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产生差生的原因既存在客观因素,又存在主觀原因,真正属于生理原因的只是极少数学生。因此,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转变与改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抵制不住社会、家长应试教育思想的压力,仍以文化课考分的高低作为衡量优、差生的标准,这样做,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使差生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建立督导机制,促进差生转化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形势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差生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立差生督导机制是解决差生问题的有效办法。
1.实行四级督导,形成转化合力
要真正解决差生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的差生管理机制。学校可专门成立差生督导领导机制,制定出相应的督导管理制度和具体的督导计划。学校、教导处、班主任、各科教师组成四级督导网络并逐级分解督导目标,明确督导责任,把每个差生落实到班、落实到科、落实到人。各学科教师的督导目标是学科等级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班主任的督导目标是班内素质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不及格的学生;教导处的督导目标是各年级登记在册的素质综合评价不及格的人员;学校领导督导的目标是差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学生中的优秀者和失利者。期末全校召开总结会,对差生督导工作作专项总结。
2.制定差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对差生素质进行科学评价。
首先,学校应淡化期中期末文化课考试成绩,并严格禁止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的做法,而应以平日的单元过关检测和课堂教学考查为评价文化课成绩的主要依据。其次,为淡化分数意识,减轻差生心理压力,文化课考试全部改百分制为等级制。三是建立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制度,定期评价填写,学生、教师、家长全部参与。
3.优化育人环境,强化转化措施,促进差生的转化。
主要抓住三条措施:
(1)创设良好氛围,消除差生心理障碍。因差生的自尊心经常受伤害,心理上程度不同地普遍存在着自卑感,行为比较孤独,常悄悄做事,怕老师、怕同学、怕家长。只要有一个理解的环境和温暖、宽松的氛围,差生的自卑心理便能逐步得到消除。
(2)以发挥特长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差生素质。不少差生除文化课学习成绩稍差外其他方面大多有突出的特长,尤其在体育活动和手工制作方面,多数有兴趣、有特长。学校应根据差生这一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发现和挖掘差生的特长,从而带动其他素质的全面提高。
(3)进行分项达标,鼓励争先创优。针对差生素质不全面,尤其文化课成绩偏低的特点,学校可专为差生制定思想品德、文化课、艺术、体育活动、兴趣特长等分项达标激励制度,使差生即使文化课等级不及格不达标而其他三方面等级成绩也有可能达标。
总之,差生转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扎实工作得以解决。差生转化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