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竞技篮球曾在亚洲赛场乃至国际赛场上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但是,近些年来在各项赛事中的表现难以令人满意。由于后备人才匮乏、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以及职业化发展受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竞技篮球综合实力有所下滑,即使在曾经优势明显的亚洲赛场,也遭到了其他国家的挑战。
关键词:竞技篮球;发展;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19-02
一、竞技篮球与职业篮球的辨析
1.两者的隶属关系。
体育的社会属性就决定了篮球运动的发展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的发展。在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竞技篮球起到了主导作用。那么,竞技篮球的发展,必然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必然会融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那么,当竞技篮球融入市场化元素,就会形成的具有社会分工属性的篮球运动形式,即:职业篮球。所以,职业篮球是竞技篮球市场化而形成的参与社会分工的职业形式之一。
综合分析,职业篮球隶属于竞技篮球,是竞技篮球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更是竞技篮球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形式。
2.两者核心不同。
竞技篮球是以竞技为核心,更注重篮球运动的本质--竞技性。竞技篮球借助竞争机制,促进人们在篮球运动中得到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竞技篮球的运动价值体现更为广泛。不仅包含社会价值的实现,而且更注重满足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需求。
职业篮球是以职业为核心,更注重篮球运动的价值--职业性。职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手段。那么,作为社会职业之一,职业篮球更多的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所以,职业篮球的参与目的性更为单一明确。
3.竞赛规模不同。
竞技篮球发展的社会普遍性非常强,所以其竞赛组织形式呈现多样性。根据竞赛级别的不同,竞技篮球比赛包括校园篮球竞赛、国内职业联赛、洲际篮球竞赛、世界性篮球竞赛等等。竞赛的规模不同,参赛主体要求也不同,校园篮球竞赛参赛主体是学生篮球队,国内职业联赛参赛主体是职业俱乐部球队,洲际篮球赛的参赛主体一般是国家队,世界性篮球竞赛的参赛主体是国家代表队。
而职业篮球的竞赛规模大部分是国内职业联赛,由各职业俱乐部球队组成。当然,也有洲际职业联赛,例如欧洲职业联赛就是由俱乐部球队参加。目前,世界性篮球竞赛没有职业联赛的形式。虽然,世界性篮球竞赛,例如奥运会,各国代表队基本都是由职业篮球运动员组成,但是也有非职业篮球运动员参加,并且是以国家为单位参赛,不是以职业俱乐部的形式参赛。所以,世界性篮球竞赛不属于职业篮球联赛。
4.参赛对象不同。
由于组织形式的不同,竞技篮球的竞赛形式更为宽广。所以,竞技篮球的参赛者身份也更为广泛,既包括参加职业联赛的职业篮球运动员,例如NBA球员、CBA球员等,也包括参加非职业联赛的业余篮球运动员,例如大学生联赛的学生运动员。
职业篮球是社会职业之一,如同教师、医生等职业,所以,从业者比较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职业篮球运动员注册,如同教师获取教师资格证、医生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所以,职业篮球联赛的参赛对象更为具体。在世界各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参赛对象必须是获得从业资格的职业篮球运动员。虽然,各国对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注册标准和要求不同,但是要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必须进行相关注册,获得从业资格。
二、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信兰成在2010年全国体育局长会上的发言”, 中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我国竞技篮球与世界强队还有巨大差距。
多年来,我国竞技篮球在国际赛事中的成绩没有新的突破。并且在亚洲赛场上,也受到了西亚诸强的冲击。总体而言,我国竞技篮球的综合实力没有得到提高,甚至是处于整体滑落的态势,远远落后于世界篮球强国。
虽然中国女篮在亚洲赛场上,依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在2010年世界篮球锦标赛上,无缘12强的成绩,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女篮实力的下滑。即使在2008年、2012年两届奥运会中分别获得第4名和第6名,但也未能突破女篮在奥运会的最好成绩。并且在与世界强队的比赛中,比分始终处于落后,有时还以惨败收场。当年的强队风范已经荡然无存。
中国男篮近些年的表现更是可以用糟糕来形容,2010年世界篮球锦标赛上获得了历史最差成绩第16名,2012年奥运会获得历史第二差成绩第12名。并且在与世界强队的交锋中,大比分的落败,也充分证明了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即使在曾经优势明显的亚洲赛场,也出现了2013年亚锦赛上的兵败马尼拉。这不得不让人感受到中国男篮综合实力的衰退。
综上所述,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速度缓慢,综合实力与竞技水平处于下滑或停滞不前的状态,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2.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篮球得以发展的基础。而目前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已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传统的培养体系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竞技篮球发展的需求,导致了青少年篮球队伍萎缩、优秀人才匮乏,出现了“倒金字塔”现状。
与竞技篮球强国美国相比,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机制非常落后。美国竞技篮球的后备人才主要来源于各级学校,有着良好的梯队建设。美国从小学开始,就注重篮球教育,虽然没有正式比赛,但培养了学生的篮球兴趣和篮球技能。中学阶段则开始有正规的篮球比赛,并且会有专业的教练参与指导,大大提高了比赛质量,促进了竞技篮球的发展,甚至优秀的学生会被直接选拔到NBA联赛。而大学阶段的大学生联赛,是NBA选材的主要来源。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竞技篮球的后备力量保持在六十多万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和二十多万大学生篮球运动员。 而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形式过于单一。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体校模式。纵观我国现阶段职业联赛的运动员主要是来自省体工队或军体系统。球员基本上都是沿着业余体校—省体校—省青年队—省体工队—俱乐部的主线,进入职业联赛。受到众多因素的限制,在我国小学生很难接受到篮球教育,应试教育也使得中学里篮球运动得不到有效开展。虽然我国也有CUBA、CUBS大学生篮球联赛,但是由于球员技术不够扎实,联赛质量不高,很难成为我国竞技篮球后备力量培养的主体。
综上所述,现阶段受到教育体制和体育体制的限制,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难以胜任竞技篮球的发展需要,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传统体校,导致后备人才短缺,也影响了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
3.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在现有的篮球环境下,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队伍出现了人员短缺,整体素质不高。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竞技篮球事业的发展。并且基层教练员长期存在水平、待遇、积极性 “三低”的状况,严重阻碍了后备优秀人才的培养。
教练员是竞技篮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篮球团队的领导者,更是篮球队技战术安排的决策者。在竞技篮球中,教练员作为球队战术的安排者,直接影响比赛过程球队水平的发挥,进而影响比赛结果的走势。所以,教练员在训练、比赛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是球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
综合分析,受到篮球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主要来源于退役的专业运动员。虽然教练员自身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可以为球队的战术安排带来帮助,但是球员与教练的身份有差别,并且篮球运动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缺乏先进篮球理念的熏陶,导致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综合素质跟不上世界篮球发展的需求。
基层教练员担负着为我国竞技篮球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重任。但是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基层教练员的指教水平和能力不容乐观,再加上待遇不高等问题,使得其积极性和培养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4.我国篮球职业化发展受到限制。
受到众多体制的影响,我国篮球职业化推进速度过缓,职业化水平偏低。并且在改革中逐渐暴露出新、旧体制的碰撞,加剧了举国体制与篮球职业化之间的矛盾冲突。职业篮球俱乐部存在训练、管理、教育“三缺失”等问题。
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历程的角度综合分析,“举国体制”的体育体制在一定时期对体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举国体制”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延伸性的概念。主要是因为为获得世界大赛和奥运会的冠军,在全国范围内由国家统一调配相关的体育力量和资源而得名。
篮球职业化是篮球运动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是篮球发展过程中与市场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更是世界篮球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阶段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使得我国竞技体育处于举国体制的状态。举国体制是在我国独特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条件影响下,而产生的特有的竞技体育体制。虽然举国体制中政府的直接干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扩大了在世界竞技体育舞台上的影响力。但同时也对我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例如体育产权界区不明确、运动员与俱乐部产权关系处于模糊状态、体育市场化受到限制等。这也就影响了我国篮球职业化的发展速度。
综上所述,举国体制给职业篮球带来的影响主要是联赛、球员和俱乐部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对于球员的训练、管理和教育等问题存在矛盾,最终导致竞技篮球与职业篮球发展出现冲突,两者不能产生相互促进作用。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在各项赛事中的成绩和实力水平有所下滑。因此,为提升我国竞技篮球的综合实力,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构建合理的教练员培训制度,深入推进体育体制改革,加快篮球职业化进程,努力缩小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刘刚,张锡庆.制约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因素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2):50。
[2]侯德红,唐建倦.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381。
[3]蒋自俭,张辉.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社会学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6,2:14。
[4]王粟. 论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走向与思考[J].运动,2013,8:26。
[5]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6]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22。
作者简介:
刘忠坤,男,(1982-2)籍贯:山东省沂水县。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社会体育指导。
关键词:竞技篮球;发展;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19-02
一、竞技篮球与职业篮球的辨析
1.两者的隶属关系。
体育的社会属性就决定了篮球运动的发展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的发展。在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竞技篮球起到了主导作用。那么,竞技篮球的发展,必然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必然会融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那么,当竞技篮球融入市场化元素,就会形成的具有社会分工属性的篮球运动形式,即:职业篮球。所以,职业篮球是竞技篮球市场化而形成的参与社会分工的职业形式之一。
综合分析,职业篮球隶属于竞技篮球,是竞技篮球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更是竞技篮球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形式。
2.两者核心不同。
竞技篮球是以竞技为核心,更注重篮球运动的本质--竞技性。竞技篮球借助竞争机制,促进人们在篮球运动中得到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竞技篮球的运动价值体现更为广泛。不仅包含社会价值的实现,而且更注重满足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需求。
职业篮球是以职业为核心,更注重篮球运动的价值--职业性。职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手段。那么,作为社会职业之一,职业篮球更多的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所以,职业篮球的参与目的性更为单一明确。
3.竞赛规模不同。
竞技篮球发展的社会普遍性非常强,所以其竞赛组织形式呈现多样性。根据竞赛级别的不同,竞技篮球比赛包括校园篮球竞赛、国内职业联赛、洲际篮球竞赛、世界性篮球竞赛等等。竞赛的规模不同,参赛主体要求也不同,校园篮球竞赛参赛主体是学生篮球队,国内职业联赛参赛主体是职业俱乐部球队,洲际篮球赛的参赛主体一般是国家队,世界性篮球竞赛的参赛主体是国家代表队。
而职业篮球的竞赛规模大部分是国内职业联赛,由各职业俱乐部球队组成。当然,也有洲际职业联赛,例如欧洲职业联赛就是由俱乐部球队参加。目前,世界性篮球竞赛没有职业联赛的形式。虽然,世界性篮球竞赛,例如奥运会,各国代表队基本都是由职业篮球运动员组成,但是也有非职业篮球运动员参加,并且是以国家为单位参赛,不是以职业俱乐部的形式参赛。所以,世界性篮球竞赛不属于职业篮球联赛。
4.参赛对象不同。
由于组织形式的不同,竞技篮球的竞赛形式更为宽广。所以,竞技篮球的参赛者身份也更为广泛,既包括参加职业联赛的职业篮球运动员,例如NBA球员、CBA球员等,也包括参加非职业联赛的业余篮球运动员,例如大学生联赛的学生运动员。
职业篮球是社会职业之一,如同教师、医生等职业,所以,从业者比较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职业篮球运动员注册,如同教师获取教师资格证、医生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所以,职业篮球联赛的参赛对象更为具体。在世界各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参赛对象必须是获得从业资格的职业篮球运动员。虽然,各国对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注册标准和要求不同,但是要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必须进行相关注册,获得从业资格。
二、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信兰成在2010年全国体育局长会上的发言”, 中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我国竞技篮球与世界强队还有巨大差距。
多年来,我国竞技篮球在国际赛事中的成绩没有新的突破。并且在亚洲赛场上,也受到了西亚诸强的冲击。总体而言,我国竞技篮球的综合实力没有得到提高,甚至是处于整体滑落的态势,远远落后于世界篮球强国。
虽然中国女篮在亚洲赛场上,依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在2010年世界篮球锦标赛上,无缘12强的成绩,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女篮实力的下滑。即使在2008年、2012年两届奥运会中分别获得第4名和第6名,但也未能突破女篮在奥运会的最好成绩。并且在与世界强队的比赛中,比分始终处于落后,有时还以惨败收场。当年的强队风范已经荡然无存。
中国男篮近些年的表现更是可以用糟糕来形容,2010年世界篮球锦标赛上获得了历史最差成绩第16名,2012年奥运会获得历史第二差成绩第12名。并且在与世界强队的交锋中,大比分的落败,也充分证明了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即使在曾经优势明显的亚洲赛场,也出现了2013年亚锦赛上的兵败马尼拉。这不得不让人感受到中国男篮综合实力的衰退。
综上所述,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速度缓慢,综合实力与竞技水平处于下滑或停滞不前的状态,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2.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篮球得以发展的基础。而目前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已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传统的培养体系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竞技篮球发展的需求,导致了青少年篮球队伍萎缩、优秀人才匮乏,出现了“倒金字塔”现状。
与竞技篮球强国美国相比,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机制非常落后。美国竞技篮球的后备人才主要来源于各级学校,有着良好的梯队建设。美国从小学开始,就注重篮球教育,虽然没有正式比赛,但培养了学生的篮球兴趣和篮球技能。中学阶段则开始有正规的篮球比赛,并且会有专业的教练参与指导,大大提高了比赛质量,促进了竞技篮球的发展,甚至优秀的学生会被直接选拔到NBA联赛。而大学阶段的大学生联赛,是NBA选材的主要来源。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竞技篮球的后备力量保持在六十多万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和二十多万大学生篮球运动员。 而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形式过于单一。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体校模式。纵观我国现阶段职业联赛的运动员主要是来自省体工队或军体系统。球员基本上都是沿着业余体校—省体校—省青年队—省体工队—俱乐部的主线,进入职业联赛。受到众多因素的限制,在我国小学生很难接受到篮球教育,应试教育也使得中学里篮球运动得不到有效开展。虽然我国也有CUBA、CUBS大学生篮球联赛,但是由于球员技术不够扎实,联赛质量不高,很难成为我国竞技篮球后备力量培养的主体。
综上所述,现阶段受到教育体制和体育体制的限制,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难以胜任竞技篮球的发展需要,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传统体校,导致后备人才短缺,也影响了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
3.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在现有的篮球环境下,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队伍出现了人员短缺,整体素质不高。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竞技篮球事业的发展。并且基层教练员长期存在水平、待遇、积极性 “三低”的状况,严重阻碍了后备优秀人才的培养。
教练员是竞技篮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篮球团队的领导者,更是篮球队技战术安排的决策者。在竞技篮球中,教练员作为球队战术的安排者,直接影响比赛过程球队水平的发挥,进而影响比赛结果的走势。所以,教练员在训练、比赛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是球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
综合分析,受到篮球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主要来源于退役的专业运动员。虽然教练员自身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可以为球队的战术安排带来帮助,但是球员与教练的身份有差别,并且篮球运动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缺乏先进篮球理念的熏陶,导致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综合素质跟不上世界篮球发展的需求。
基层教练员担负着为我国竞技篮球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重任。但是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基层教练员的指教水平和能力不容乐观,再加上待遇不高等问题,使得其积极性和培养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4.我国篮球职业化发展受到限制。
受到众多体制的影响,我国篮球职业化推进速度过缓,职业化水平偏低。并且在改革中逐渐暴露出新、旧体制的碰撞,加剧了举国体制与篮球职业化之间的矛盾冲突。职业篮球俱乐部存在训练、管理、教育“三缺失”等问题。
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历程的角度综合分析,“举国体制”的体育体制在一定时期对体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举国体制”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延伸性的概念。主要是因为为获得世界大赛和奥运会的冠军,在全国范围内由国家统一调配相关的体育力量和资源而得名。
篮球职业化是篮球运动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是篮球发展过程中与市场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更是世界篮球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阶段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使得我国竞技体育处于举国体制的状态。举国体制是在我国独特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条件影响下,而产生的特有的竞技体育体制。虽然举国体制中政府的直接干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扩大了在世界竞技体育舞台上的影响力。但同时也对我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例如体育产权界区不明确、运动员与俱乐部产权关系处于模糊状态、体育市场化受到限制等。这也就影响了我国篮球职业化的发展速度。
综上所述,举国体制给职业篮球带来的影响主要是联赛、球员和俱乐部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对于球员的训练、管理和教育等问题存在矛盾,最终导致竞技篮球与职业篮球发展出现冲突,两者不能产生相互促进作用。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在各项赛事中的成绩和实力水平有所下滑。因此,为提升我国竞技篮球的综合实力,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构建合理的教练员培训制度,深入推进体育体制改革,加快篮球职业化进程,努力缩小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刘刚,张锡庆.制约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因素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2):50。
[2]侯德红,唐建倦.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381。
[3]蒋自俭,张辉.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社会学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6,2:14。
[4]王粟. 论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走向与思考[J].运动,2013,8:26。
[5]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6]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22。
作者简介:
刘忠坤,男,(1982-2)籍贯:山东省沂水县。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社会体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