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治维新后,日本呈现出“西方全盘化”的发展态势。在此期间,原来传统的本土思想遭受到很大的挑战,例如,“男女平等”“民主自治”等思想逐渐涌现,促使日本女性地位不断提升,这一表现能够在大部分文学作品中得到证实。所以,笔者通过日本一些作家的相关作品展开分析,探讨了其中女性人物的形象特征,由此来对文化视野下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展开全面分析与整理。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已经开始体验西方先进文明,这必然会对本土的传统思想造成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很多传统习俗遭到抵制,特别是在“男女平等”方面更为明显。从18世纪开始,日本社会涌现出一股提倡“男女平等”“女权主义”的风气,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也得到更深刻的体现与展示。例如,《日本之女学》等一些作品创作开始强调“女性自由”“女性思想”等,刻画出一个个坚韧不屈、顽强勇敢的女性医生形象,从而在当时的社会中掀起一股反思浪潮,摒弃传统思想、封建习俗的束缚。尽管大部分封建思想依旧会延续下去,但是这对那个年代的传统思想统治根基造成一定的打击,自此,女性意识得以萌发,并打开了“女性自由”的启蒙大门。
  一、探析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意义
  从古至今,中日文化交流甚密,两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类同点。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西方文化的冲击,两国文化出现明显的反差,这造成两国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特点、人物形象等都出现很大的不同。人们可以站在文化视野层面分析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由此探究日本的社会背景、经济状态、思想意识等一系列的变化特点。其间研究和对比各个时期不同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确定一些优秀的创作路径与写作模式,以促进中日文化的深入交流。
  二、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表达
  (一)战后民主化风气中的女性文学
  从20世纪中期开始,日本逐渐演变成民主制国家,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接受“男女平等”思想,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依旧存在严重的传统思想,所以,那个年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并未得到明显提升。比如,“特殊慰安设施协会”就是一个比较真实的写照。随后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民主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创作主题基本上是对战争的反思,不过,有些日本女性作家开始萌发出文学创作的想法。例如,宫本白百合子的《歌声呦,响起来吧》以女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为参照,向大众展示战争的残忍、女性弱势群体的无奈等;树上春树的《背带短裤》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在为丈夫买背带裤时,发现自己原本是极其痛恨自己的丈夫,所以她选择远离。这些故事虽然看似比较简单,却折射出女性对悲惨命运、痛苦婚姻的厌弃,并且逐渐形成反抗的心理,这说明女性意识逐渐觉醒。
  (二)新文学诞生及女性形象的确立
  二战后,日本经济实现了飞跃发展,来自西方社会的多元思想对日本的传统封建思想造成一定的冲击与威胁,如“男女平等”“女权思想”等。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女性逐渐走出家庭、走进职场,自此“新女性文学”时代得以形成,很多文学作家通过各个层面、站在多个角度去展现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及意义,对此,很多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愈发深刻、丰富、饱满,女性形象得以确立。例如,宫本百合的《伸子》描述的是女主人公的戀爱、婚姻、离婚的经历,在恋爱时期,她非常理性,渴望自由,并以“婚后不离开职场、不生孩子”为条件展示出日本女性开始注重自我价值。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二战后,大部分日本女性失去丈夫,逐渐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加上民主意识、女权思想等风气的兴起,促使女性独立思想愈发强烈。
  (三)男女平等及多元化创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也相继涌现出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废除女性歧视宣言》等制度的颁布,促使“男女平等”社会风气得以形成,并愈演愈烈。在那个年代的文学作品中,盐野七生则的《文艺复兴的女人们》蕴藏丰富、深刻的历史文化蕴意,笔者以女性的视野去展示出女性在社会上的重要性。在当时的年代中,愈来愈多的女性开始参与社会活动,她们开始重拾自信、融入社会。
  (四)女性自我意识的形成
  对于川端康成等一些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文学作家而言,他们都创作了很多与女性相关的作品,这些作品都存在一个相似的特点——新时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形成,其通过一些常规叙事手法进行女性形象的描述与刻画,将女性对生命的渴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以《千鹤》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则运用了川端康成一贯的写作手法,他喜欢描述成熟的女性形象,由此运用对比手法将其塑造成一个看似畸形且富有变态美的形象。从作者的写作宗旨来看,他通过成熟女性对待性的态度来分析她们的情感变化,由此折射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日本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具体刻画
  (一)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芥川龙之介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儿时期就开始接触文学艺术,这是奠定其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条件。芥川龙之介从小学开始就熟读各种文学作品、古典诗词等,随着文学素养的不断提升,其对古典文学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这对于其今后的写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一些不同的文学特点、写作之风等逐渐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其思想造诣更加深厚。在芥川龙之介的第一部作品《罗生门》问世之后,他的创作生涯就正式开始了,这中间他度过了失恋之后最艰苦、最孤独的一段日子,这也造就了他过早洞察人性的机遇,他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素材、诗词歌赋等对古往今来的人性进行分析。他的作品刻画了一个恶毒老太婆的女性形象,却侧面地折射出主人公思想转变的导火线。大部分都是描述古代实例,但是依旧展现出一些独特的现代思维,被灌输了一些新颖、独特的意识。
  (二)樋口一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樋口一叶是日本一位非常擅长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她的作品包含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个性变化等。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少女、妇女,还是女工、妓女,在她的笔下都描绘得非常深刻与具体,给人一种有血有肉的感觉,真正地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值得注意的是,在樋口一叶的很多作品中,关于社会底层女性的真实生活描述也是一个典型的写照。例如,《十三夜》是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以描述女性形象为主的文学作品。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阿关的三个女性形象,即女儿、妻子、母亲,通过表现土族女性悲惨命运的手法,反衬出那些反抗封建家族势力、追求自由民主的高大女性形象,尽管她们最终失败了。不过,该小说利用这个凄美故事控诉了那个时代日本社会“男尊女卑”的不公风气。在此背景下,女性不能违背父母的命令,且必须服从丈夫,这也是那个年代土族女性社会地位卑微且选择隐忍的一个关键原因。由此来看,在樋口一叶的《十三夜》作品中,人们能够看出以阿关为代表的土族女性的具体生活现状,不由对她们悲苦的命运深感同情。
  四、结语
  由于世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在很多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也会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趋势的转变。不过,无论如何转变,这些女性形象都能够折射出时代的发展特点,这是整个社会的真实写照,是一个新时代的缩影。所以,对于当前的新生代文学作家来说,要站在国际化视野层面去塑造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促进日本文学事业的全新发展。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马琳琳(1983-),女,黑龙江绥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日语教育、日本文化。
其他文献
由于古代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农业一向是立国之本,而马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之一,所以马在生产生活中具有显见的作用,中国古代以马为主题的艺术作品非常丰富,既涉及绘画、雕刻等造型艺术形式,也涉及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还涉及舞蹈、马技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  一、有关马的诗文  古代关于马的诗歌数量很多,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到清代,不少诗句脍炙人口,意境深远。《诗经》中的《鲁颂·駉》堪称
期刊
文庙佾舞又称祭祀乐舞,是拜祭孔子和其他古代圣贤时进行的舞蹈礼仪。文庙佾舞的传承历史长达二千多年,不仅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的内容众多,包含的历史价值更是一座丰富的宝藏,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文庙佾舞与礼乐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传统文化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文庙佾舞与礼乐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文庙佾舞的文化传承和礼乐文化的悠久历史开展深入探索,探讨二者的关系。其间,笔者结合多年对中华传统
期刊
宋词中关于扬州风物与人物的书写受宋代特有的政治、战争、经济、文化影响,在延续前代书写风格的同时,也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鲜明的时代印记。其中与唐代对扬州书写的纵向对比,尤能显示出扬州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变迁。  所谓“扬州书写”,是指在古今文学中与扬州有关的风景、事物、人物的文学性描绘与表达,从而塑造一个整体的扬州印象并刻印在人们心中。宋代的扬州大体经历了从北宋时的复苏繁荣到南宋时的战乱萧条,宋代词人对
期刊
汤显祖(1550-1616)是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在汤显祖的众多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临川四梦”《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是中国戏曲创作的高峰。其中尤以《牡丹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它是汤显祖的主要代表作。这些戏曲作品不但被中国历代百姓的喜爱,而且已传播到俄罗斯、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被看作世界戏剧艺术的珍
期刊
《楼兰》是日本作家井上靖写的一部中国西域题材历史小说。该小说是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地带为主要舞台描写的。新历史主义所强调的正是“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的关系,本文试图从新历史主义的这两个方面去分析《楼兰》这部作品,探求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教授史蒂芬·格雷布拉特提出。之所以是“新”历史主义,是相对于历史主义而言的。其不只是原
期刊
女性的基本功能是给予生命、营养、温暖和保护,约布赖特太太是哈代小说中最典型的母性人物,好母亲往往是一个所有人都崇拜和钦佩的形象。在西方文化中,撒旦是反抗上帝的典型代表人物,占据重要的地位。引诱夏娃和亚当犯原罪的蛇也可以看作是撒旦的化身。撒旦的邪恶行为主要在于他的背叛和诱惑。作为回报,本土的撒旦原型在达蒙·威迪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一、约布赖特太太原型:好母亲  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希·诺伊曼(Eri
期刊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大师和玛格丽特》是其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手段使小说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其中塑造的典型魔鬼形象更是为小说增添了不少亮点。  一、《大师和玛格丽特》中魔鬼形象的原型  宗教、神话、文学及幻想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即为原型。原型在文学中则表现为明显具有遗传性的主题和题材。沃兰德是世界魔鬼史上的经典魔鬼形象之一,尽管他是那样独
期刊
柏拉图著作的最多形式是对话。《会饮篇》是其中期对话,它集中阐释了柏拉图式的爱情观,影响深远,至今对于人们理解爱的本质都具有借鉴作用。因此,本文分析爱的思想类型,进而得出柏拉图式的爱情给现代人带来的启示。  关于柏拉图,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致承认的是他的思想影响深远。英国学者伯奈特曾说:“柏拉图曾经是我们文化中的一切最好和最重要的东西的源泉。”这位大师又以其作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想象力与极具
期刊
“兄弟姊妹情谊”主题的书写在文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大部分相关作品以探讨孩子们在父母的保护或威胁之外独立的可能性为核心。这种家庭结构在格林兄弟的世界里反复出现,他们收集并改编了一系列童话故事,之后发表在《儿童与家庭故事集》中。在此故事集中,一则会让读者联想到《汉塞和格蕾特》的著名童话《小弟弟和小姐姐》便以“姐弟情谊”为中轴展开故事情节。从“成长故事”的角度来看,《小弟弟和小姐姐》向读者展示了孩
期刊
《唐璜》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莫里哀的“伪善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它是第一部以唐璜的名字来命名的作品,并成功地重新塑造了唐璜这个典型人物,使唐璜传说这一题材开始摆脱长期与低俗艺术为伍的尴尬,逐渐步入了严肃艺术的殿堂。唐璜的人物形象鲜明且性格复杂,同时也折射出了17世纪法国贵族的生存困境和悲剧性。  莫里哀对唐璜题材的改编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对唐璜形象的重新塑造。莫里哀笔下的唐璜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