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喜福会》是女性主义作品的一部代表作,意在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华裔女性在特殊生存环境下,对女性自尊的追求。本文以女性主义意识为源头,分析女主人公们在不同时代所遭受的来自男权主义的压迫及她们逐渐走向反抗的过程,揭示她们追求女性的独立平等、自由解放的反抗精神。
关键词: 《喜福会》 女性主义意识 觉醒 男权主义
一、引言
《喜福会》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该书一出版就大获成功,连续40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获得了“全美图书奖”等一系列文学大奖。作为一名新女性,谭恩美以其独特的华裔妇女的生活体验映射了封建传统的旧中国和仍有强烈男性主义气息的现代美国社会,有力地鞭挞了男性主义的残酷。在小说中,母亲们并没有屈服于生活中的残酷挑战,而是勇于抗争。更主要的是她们把这种精神传承给自己的女儿,帮助女儿走出困境。不同的女人,不同的故事,面对压迫和欺凌她们没有选择传统的忍受,而是大胆冲破樊篱,对男权社会提出质疑并反抗。
二、男权主义对女性们的压迫与摧残
不管是旧社会的妇女,还是新时代的女性,作为社会的第二性,都逃不掉一种附属品的地位。在旧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就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贤妻良母的角色,她们没有说话的权力。即使是在新兴的美国,她们也总是处在比男性更低一等的位置上。《喜福会》中的母亲们,由于经济和感情上的附属性,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一切权利。在觉醒之前,她们扮演的都是忍辱负重、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角色。
“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法及“三从四德”的道德标准充分体现了男权文化的侵蚀性,使得女性成了这种价值标准的捍卫者。安梅的外婆因为守寡的女儿遭到强奸而被迫成为姨太太就将其逐出家门,并断绝了关系。可见作为男权社会判断女性价值的至高标准的贞操观念在女性头脑中的顽固性,使她成为男权主义的帮凶,无法爱自己的女儿,只能把她推向另一个深渊。就这样,母亲们被压迫和摧残,然后压迫和摧残自己的女儿们。这就是旧中国女性的命运。几千年来,男权文化从思想上对女性进行“男尊女卑”的奴化教育,让她们丧失自我意识,没有自己的身份地位,没有自己的声音。她们被束缚在家庭这一“牢笼”中,不得不认同自己的附属地位,服从男权文化。
三、女性主义的觉醒和反抗
女性要想获得和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出路只有一条——奋起反抗。《喜福会》中的母亲们敢于反抗男权文化的压迫,最终都摆脱了自身的客体地位。不幸的婚姻使得龚琳达受尽了委屈,但也促使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最终利用自己的聪明睿智使自己摆脱了困境,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不甘心沦为玩物的安梅母亲,为了摆脱被压迫的命运,精心策划了自杀事件,献出自己的生命以保障女儿的地位。这位伟大而勇敢的母亲的悲壮行为是对男权体制的反抗和对命运的公然抗争;同时,母亲的自我牺牲激发了安梅的反抗精神,从那天起她学会了大声说“不”。当发现女儿罗斯的婚姻状况每况愈下,安梅向女儿诉说曾经的经历,鼓励女儿对自己的丈夫说“不”,指导女儿打破沉默,争取自己的权利,走出婚姻危机的阴影,获得了新生。另一位母亲英英大胆挑战男权制度,在得知丈夫从来没有对她忠诚过之后,愤然打掉腹中的胎儿,表明了她摆脱客体地位的决心及追求自我价值的愿望。
四、结语
《喜福会》以四对母女的生活经历为载体,批判了男权统治的罪恶,抨击了西方社会具有隐蔽性的男权主义思想。谭恩美以其华裔女性的独特身份,从西方女权主义视角分析旧中国传统的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通过对深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禁锢和压迫的旧中国女性和新时代美国现代女性的形象塑造,揭露了男权主义的长期性和隐蔽性;展现了女性从沉默到觉醒再到反抗的追寻主体性的过程。具有反叛精神的女主人公们打破了几千年来中国女性沉默无语的状况,发出了女性自己的声音,取得了话语权。她们的反抗颠覆和解构了中国传统的男权文化,探索出了一条女性自尊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2]谭恩美.喜福会[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3]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M].北京:三联书店,1996.
[4][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8.
关键词: 《喜福会》 女性主义意识 觉醒 男权主义
一、引言
《喜福会》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该书一出版就大获成功,连续40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获得了“全美图书奖”等一系列文学大奖。作为一名新女性,谭恩美以其独特的华裔妇女的生活体验映射了封建传统的旧中国和仍有强烈男性主义气息的现代美国社会,有力地鞭挞了男性主义的残酷。在小说中,母亲们并没有屈服于生活中的残酷挑战,而是勇于抗争。更主要的是她们把这种精神传承给自己的女儿,帮助女儿走出困境。不同的女人,不同的故事,面对压迫和欺凌她们没有选择传统的忍受,而是大胆冲破樊篱,对男权社会提出质疑并反抗。
二、男权主义对女性们的压迫与摧残
不管是旧社会的妇女,还是新时代的女性,作为社会的第二性,都逃不掉一种附属品的地位。在旧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就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贤妻良母的角色,她们没有说话的权力。即使是在新兴的美国,她们也总是处在比男性更低一等的位置上。《喜福会》中的母亲们,由于经济和感情上的附属性,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一切权利。在觉醒之前,她们扮演的都是忍辱负重、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角色。
“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法及“三从四德”的道德标准充分体现了男权文化的侵蚀性,使得女性成了这种价值标准的捍卫者。安梅的外婆因为守寡的女儿遭到强奸而被迫成为姨太太就将其逐出家门,并断绝了关系。可见作为男权社会判断女性价值的至高标准的贞操观念在女性头脑中的顽固性,使她成为男权主义的帮凶,无法爱自己的女儿,只能把她推向另一个深渊。就这样,母亲们被压迫和摧残,然后压迫和摧残自己的女儿们。这就是旧中国女性的命运。几千年来,男权文化从思想上对女性进行“男尊女卑”的奴化教育,让她们丧失自我意识,没有自己的身份地位,没有自己的声音。她们被束缚在家庭这一“牢笼”中,不得不认同自己的附属地位,服从男权文化。
三、女性主义的觉醒和反抗
女性要想获得和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出路只有一条——奋起反抗。《喜福会》中的母亲们敢于反抗男权文化的压迫,最终都摆脱了自身的客体地位。不幸的婚姻使得龚琳达受尽了委屈,但也促使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最终利用自己的聪明睿智使自己摆脱了困境,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不甘心沦为玩物的安梅母亲,为了摆脱被压迫的命运,精心策划了自杀事件,献出自己的生命以保障女儿的地位。这位伟大而勇敢的母亲的悲壮行为是对男权体制的反抗和对命运的公然抗争;同时,母亲的自我牺牲激发了安梅的反抗精神,从那天起她学会了大声说“不”。当发现女儿罗斯的婚姻状况每况愈下,安梅向女儿诉说曾经的经历,鼓励女儿对自己的丈夫说“不”,指导女儿打破沉默,争取自己的权利,走出婚姻危机的阴影,获得了新生。另一位母亲英英大胆挑战男权制度,在得知丈夫从来没有对她忠诚过之后,愤然打掉腹中的胎儿,表明了她摆脱客体地位的决心及追求自我价值的愿望。
四、结语
《喜福会》以四对母女的生活经历为载体,批判了男权统治的罪恶,抨击了西方社会具有隐蔽性的男权主义思想。谭恩美以其华裔女性的独特身份,从西方女权主义视角分析旧中国传统的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通过对深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禁锢和压迫的旧中国女性和新时代美国现代女性的形象塑造,揭露了男权主义的长期性和隐蔽性;展现了女性从沉默到觉醒再到反抗的追寻主体性的过程。具有反叛精神的女主人公们打破了几千年来中国女性沉默无语的状况,发出了女性自己的声音,取得了话语权。她们的反抗颠覆和解构了中国传统的男权文化,探索出了一条女性自尊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2]谭恩美.喜福会[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3]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M].北京:三联书店,1996.
[4][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