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出版打破人们几千年的阅读习惯,掀起了阅读的新革命。数字化是出版业的大势所趋,传统出版企业需要转型和改变才能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读者出版集团为例,讨论数字化过程中,传统出版企业应如何开展数字出版业务。
[关键词]数字出版 传统出版 数字化 读者
传统出版的产业链已经熟透,数字出版依托于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设备,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段。在2011年年初,数字出版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同时,在报纸杂志也频频可见数字出版,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也首设数字出版的专区,高层论坛、版权交易、产业峰会等都将焦点聚集在数字出版这个话题上。阅读的战场已经掀开,旧阅读习惯和新阅读模式相互碰撞,一边浓浓战火,一边又有着纷繁复杂的联系。如今,有很多人依然对数字出版很陌生,把传统纸质排版作品直接导入数字阅读平台视为数字出版,但是,无数的数字阅读平台在通过自己一次次的书籍销售向人们告知,数字出版是新模式、新体系、新渠道,并不是照搬照抄就可以解决两者的问题。
一、传统出版在数字化进程中奋力前行
1.传统出版是数字出版的有力根基
数字出版实际是技术革新带给出版业的又一进步,是出版传播途径的扩大和延伸,大大提升了传统出版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从而延伸了整个产业链,但并不是一个新产业的诞生。从根本上讲,数字出版的基础就是传统出版,传统出版是数字出版的内容提供商,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传播介质的发展。
从国内各大出版集团的纷纷试水,到传统出版业和技术商的合纵连横,处处显示出我国传统出版业正步入数字出版新征程。传统出版业在数字出版博弈中虽然慢了一步,但机遇依然存在。必须作出积极反应,才能跟上数字出版步伐。在“诸侯纷争”的今天,出版业强大的资源优势必然会显示出强劲的主导力量,厚积而薄发。“变的是介质,永恒不变的是优质内容。发展数字出版,传统出版商未来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和成长空间。”中国科学出版集团董事长柳建尧如是说。
2.以内容为载体拓宽出版道路
数字时代,网络的便利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数字内容的生产者,但前提是必须经过专业编辑的深度加工。传统出版单位最大的优势以及生存之本就是内容,而且是高质量、有竞争力的内容。数字时代,由于载体不同,人们对于内容的需求也有很大不同。从长远看,内容依旧是数字出版的核心,但出版商仅做内容提供商是不够的,内容提供商只是盘活存量的内容资源,还没有打开增量的内容资源,因此出版商也需要角色定位的融合。
二、《读者》杂志的数字化进程
1.读者集团
在传统出版时代,读者人一直牢牢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为国人奉上了一份专属于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如今,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不甘于落后的读者人,在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和外界形势的基础上,逐漸探索出稳步进入数字出版市场的道路,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尝试。
2.读者集团的初步发展
说到数字出版,读者集团也算得上先行者了,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数字出版方面的尝试。但当时大多数出版单位都是在外来运营商的带动下开始这方面的工作的,读者亦是如此。只是提供一些具有电子版权的内容给第三方,主要投入了一些人力做一些基础工作,资金方面并无专项投入,数字出版工作并没有成规模展开。
近几年,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数字产品形式的多样化,集团的数字出版业务也不断发展壮大,产品品种呈多样化趋势,数字出版收入稳步上升。
(1)电子图书出版领域
①电子图书数量达1000多种。读者集团自2003年起就开始注重图书的电子版权授权,开始在出版合同中加入电子版权授权的条款。至2009年底,集团已拥有取得电子版权授权的图书1000多种,为集团的电子出版发行提供了丰富的版权资源。
②图书数字发行合作伙伴逐年增加。自2003年起,集团就开始与北大方正进行图书数字版权方面的合作,到2009年底,与集团长期合作的数字出版企业已增至十多家,其中销售量、利润较大的企业有:北大方正、北京超星、清华同方、厦门书生、五车等。
③电子书销售量平稳发展。电子书销售量方面,根据主要电子书合作方销售情况统计,集团2007年电子图书销售量为70,612.00元,2008年为106,856.78元,2009年为58,757.86元,呈稳步发展上升趋势。
(2)期刊杂志电子出版领域
2009年,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读者·原创版》杂志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编辑资源,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跨媒体发行了《读者·原创版》手机报。《读者·原创版》手机报以其便捷的订阅方式、精彩的编辑内容,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至今订阅人数已达到15万,实现了集团传统纸媒向电子出版领域的探索。
2010年初,《读者》杂志手机报也开始了上线准备工作,近日《读者》手机版也准备开始登陆中国移动平台,进行上线运营。
(3)网络出版平台建设
①读者网的建立与发展。集团在2007年建立了读者网作为集团的期刊门户网站,网站以产品宣传为主,整合在线投稿功能,使读者网成为《读者》杂志的网上宣传平台,网站日访问量达到了20万PV。2008年网站荣获全国出版业网站评选中荣获期刊社网站十强,2009年获得全国出版业网站评选中荣获期刊网站十五强。
②飞碟探索网站“U客论坛”。2009年3月,读者集团下属的飞碟探索杂志社建立了《飞碟探索》杂志官方网站。至今网站的注册会员达到5万人,日访问量1.5万PV左右。至今网站已建成由U客论坛、E.T.飞碟探索淘宝店、E.T.之友俱乐部,三部分组成的集编读交流、会员活动、产品购买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网站群。在运营的一年多内,累积营业收入达到三万多元。
③集团新门户网站建设。2009年,集团紧跟数字出版发展潮流,将集团的纸质资源进行了全面数字化,并以集团下属出版社原有网站(读者网、飞碟探索网站、教育出版社网站等)为基础,开始搭建新的集团门户网站。2010年12月24日下午,读者出版集团门户网站“读者网”上线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兰州举行。读者网的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读者出版集团对外宣传、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数字出版业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读者网的建设工作自2008年底启动以来,经过历时两年的规划设计和数据迁移等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式上线的网站,具备了对外宣传、信息发布、形象展示等门户网站的基本功能。将成为读者出版集团和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对外交往的官方网站。网站同时建成了包括《读者》杂志在内的10余种期刊和近千种图书的数据库,具备了在线阅读、下载、版权贸易等商务功能。读者网在读者出版集团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一年上线,表明了股份公司加快传统出版转型、推进数字出版步伐的决心。 (4)阅读终端研发——读者电纸书
2010年4月,集团成立了读者甘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读者集团数字出版中心,全面启动了“读者电纸书”项目。并在5月14日的深圳文博会上隆重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内容方面,读者电纸书将读者杂志的精华文章嵌入其中,并和“中文在线”这样的数字资源提供商达成了战略合作,取得了内容丰富的电子书资源;技术方面,读者电纸书与深圳欣博阅科技公司及星河会海科技公司等合作,由他们提供优质的硬件及相关技术。读者电纸书的第一款产品DZ60A随机装有《读者》期刊近三年的精选内容,并预装了500本经典畅销著作。第二款产品DZ60B也于9月16日成功上市销售。同时分别在山东、山西、兰州等地举行了隆重的新品发布会。近日,第三款产品DZ60C与第四款产品也将陆续上市,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电纸书的产品线,覆盖了更多的使用人群。
管理方面,2010年4月,集团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出版机构——数字出版中心,专门调配人力、物力来进行数字产品的研发和运营。
3.读者集团的战略规划:走具有读者集团特色的轉型道路
读者出版集团一直力争成为主营业务达到一定规模、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从目前的经营状况来,读者集团已小有成就,但距其发展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对于未来的数字出版工作,他们是这样规划的:
(1)立足读者品牌,精心打造内容资源
在中国500个最具价值的品牌中,读者出版集团排名处在第176位;在亚洲500强企业,读者出版集团处在第210位,已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未来,集团将会利用在传统出版领域取得的品牌优势,以资源利用为核心,通过逐步地细分阅读市场来制作相应的数字产品,以满足数字出版产品的市场需求,使得“读者”这一优质品牌在数字出版领域得以延续。
(2)利用自身资源,寻求特色发展之路
集团在整合自身出版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推进以下四大特色工程的建设,努力完成读者出版集团独特的出版产业链,寻求数字出版的特色发展之路:
①电子书转档。目前,电子书格式在国内还没有得到统一,读者集团想利用苹果机处理技术,由集团自己进行转档开发,把过去30年的读者杂志全部装进读者电纸书里。将来随着转档技术的成熟,集团可以将这部分业务发展成为电子文件转档中心,为其他数字出版机构提供相应的文件转换技术。
②读者云图书馆。读者出版集团还将进军云图书馆领域。集团准备利用2011年1月《读者》杂志进入台湾省举办首发式的机会,进一步和相关企业接洽云图书馆的建设合作,使集团资源做到一次编辑出版,多平台共同发布的目的。云图书馆建成后,不仅局限于本集团的数字资源开发,也可以让其他出版社在这个平台上发布资源、信息,方便读者阅读。
③成立数字出版工程研究中心。从长远发展考虑,集团将会成立数字出版工程研究中心,其目的是积极改善数字产品的内容格式和编排格式,进一步推动数字图书标准化方案制定,推动版权保护制度的完善。
④建立数字出版基地。集团还将通过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开发,积极投入数字图书、数字报刊、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等项目建设,力图提高产业资源的集中度和合作水平的专业化,努力延伸出版产业上下游覆盖面,将互联网无线通讯、无线电视、卫星传输等终端产品纳入数字出版领域里来。形成上游包括数字文档转换,中游以编辑内容为主,下游覆盖多媒体、多终端领域的全产业链。
三、结语
数字出版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具战略性、前瞻性的选择,是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目标迈进的必然手段,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和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内容资源是核心、技术标准是手段、版权保护是保障、政策支持是关键、模式创新是根本,海量内容是基础。数字化战略是出版业大势所趋,传统出版企业必须转型和适应方能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屈辰晨.内容消费与内容创造—出版业网站转型的思考. 深度解读.2008年9月.
[2]金更达.谈数字出版商业模式. 出版参考. 2011年5月上旬刊
[3]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战略路径分析. 文章出自 《数字出版在线》 ,原文链接:http://www.epuber.com/?p=852
[4]张海泳.读者集团加速数字化开发推出“读者电纸书”. 每日甘肃网. 2010年4月13
[5]数字出版“钱”途光明 传统出版居安思危.新华网. 2010年12月21日
[6]数字出版的“王牌”何在? 出版商务周报. 2011年4月12日
[7]传统出版业加快向数字化转型.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0年11月18
[8]谢志娟.数字《读者》.甘肃日报. 2011年1月11日
[9]读者出版集团发力电纸书业务.北京商报. 2011年04月11日
[关键词]数字出版 传统出版 数字化 读者
传统出版的产业链已经熟透,数字出版依托于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设备,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段。在2011年年初,数字出版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同时,在报纸杂志也频频可见数字出版,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也首设数字出版的专区,高层论坛、版权交易、产业峰会等都将焦点聚集在数字出版这个话题上。阅读的战场已经掀开,旧阅读习惯和新阅读模式相互碰撞,一边浓浓战火,一边又有着纷繁复杂的联系。如今,有很多人依然对数字出版很陌生,把传统纸质排版作品直接导入数字阅读平台视为数字出版,但是,无数的数字阅读平台在通过自己一次次的书籍销售向人们告知,数字出版是新模式、新体系、新渠道,并不是照搬照抄就可以解决两者的问题。
一、传统出版在数字化进程中奋力前行
1.传统出版是数字出版的有力根基
数字出版实际是技术革新带给出版业的又一进步,是出版传播途径的扩大和延伸,大大提升了传统出版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从而延伸了整个产业链,但并不是一个新产业的诞生。从根本上讲,数字出版的基础就是传统出版,传统出版是数字出版的内容提供商,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传播介质的发展。
从国内各大出版集团的纷纷试水,到传统出版业和技术商的合纵连横,处处显示出我国传统出版业正步入数字出版新征程。传统出版业在数字出版博弈中虽然慢了一步,但机遇依然存在。必须作出积极反应,才能跟上数字出版步伐。在“诸侯纷争”的今天,出版业强大的资源优势必然会显示出强劲的主导力量,厚积而薄发。“变的是介质,永恒不变的是优质内容。发展数字出版,传统出版商未来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和成长空间。”中国科学出版集团董事长柳建尧如是说。
2.以内容为载体拓宽出版道路
数字时代,网络的便利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数字内容的生产者,但前提是必须经过专业编辑的深度加工。传统出版单位最大的优势以及生存之本就是内容,而且是高质量、有竞争力的内容。数字时代,由于载体不同,人们对于内容的需求也有很大不同。从长远看,内容依旧是数字出版的核心,但出版商仅做内容提供商是不够的,内容提供商只是盘活存量的内容资源,还没有打开增量的内容资源,因此出版商也需要角色定位的融合。
二、《读者》杂志的数字化进程
1.读者集团
在传统出版时代,读者人一直牢牢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为国人奉上了一份专属于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如今,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不甘于落后的读者人,在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和外界形势的基础上,逐漸探索出稳步进入数字出版市场的道路,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尝试。
2.读者集团的初步发展
说到数字出版,读者集团也算得上先行者了,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数字出版方面的尝试。但当时大多数出版单位都是在外来运营商的带动下开始这方面的工作的,读者亦是如此。只是提供一些具有电子版权的内容给第三方,主要投入了一些人力做一些基础工作,资金方面并无专项投入,数字出版工作并没有成规模展开。
近几年,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数字产品形式的多样化,集团的数字出版业务也不断发展壮大,产品品种呈多样化趋势,数字出版收入稳步上升。
(1)电子图书出版领域
①电子图书数量达1000多种。读者集团自2003年起就开始注重图书的电子版权授权,开始在出版合同中加入电子版权授权的条款。至2009年底,集团已拥有取得电子版权授权的图书1000多种,为集团的电子出版发行提供了丰富的版权资源。
②图书数字发行合作伙伴逐年增加。自2003年起,集团就开始与北大方正进行图书数字版权方面的合作,到2009年底,与集团长期合作的数字出版企业已增至十多家,其中销售量、利润较大的企业有:北大方正、北京超星、清华同方、厦门书生、五车等。
③电子书销售量平稳发展。电子书销售量方面,根据主要电子书合作方销售情况统计,集团2007年电子图书销售量为70,612.00元,2008年为106,856.78元,2009年为58,757.86元,呈稳步发展上升趋势。
(2)期刊杂志电子出版领域
2009年,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读者·原创版》杂志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编辑资源,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跨媒体发行了《读者·原创版》手机报。《读者·原创版》手机报以其便捷的订阅方式、精彩的编辑内容,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至今订阅人数已达到15万,实现了集团传统纸媒向电子出版领域的探索。
2010年初,《读者》杂志手机报也开始了上线准备工作,近日《读者》手机版也准备开始登陆中国移动平台,进行上线运营。
(3)网络出版平台建设
①读者网的建立与发展。集团在2007年建立了读者网作为集团的期刊门户网站,网站以产品宣传为主,整合在线投稿功能,使读者网成为《读者》杂志的网上宣传平台,网站日访问量达到了20万PV。2008年网站荣获全国出版业网站评选中荣获期刊社网站十强,2009年获得全国出版业网站评选中荣获期刊网站十五强。
②飞碟探索网站“U客论坛”。2009年3月,读者集团下属的飞碟探索杂志社建立了《飞碟探索》杂志官方网站。至今网站的注册会员达到5万人,日访问量1.5万PV左右。至今网站已建成由U客论坛、E.T.飞碟探索淘宝店、E.T.之友俱乐部,三部分组成的集编读交流、会员活动、产品购买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网站群。在运营的一年多内,累积营业收入达到三万多元。
③集团新门户网站建设。2009年,集团紧跟数字出版发展潮流,将集团的纸质资源进行了全面数字化,并以集团下属出版社原有网站(读者网、飞碟探索网站、教育出版社网站等)为基础,开始搭建新的集团门户网站。2010年12月24日下午,读者出版集团门户网站“读者网”上线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兰州举行。读者网的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读者出版集团对外宣传、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数字出版业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读者网的建设工作自2008年底启动以来,经过历时两年的规划设计和数据迁移等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式上线的网站,具备了对外宣传、信息发布、形象展示等门户网站的基本功能。将成为读者出版集团和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对外交往的官方网站。网站同时建成了包括《读者》杂志在内的10余种期刊和近千种图书的数据库,具备了在线阅读、下载、版权贸易等商务功能。读者网在读者出版集团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一年上线,表明了股份公司加快传统出版转型、推进数字出版步伐的决心。 (4)阅读终端研发——读者电纸书
2010年4月,集团成立了读者甘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读者集团数字出版中心,全面启动了“读者电纸书”项目。并在5月14日的深圳文博会上隆重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内容方面,读者电纸书将读者杂志的精华文章嵌入其中,并和“中文在线”这样的数字资源提供商达成了战略合作,取得了内容丰富的电子书资源;技术方面,读者电纸书与深圳欣博阅科技公司及星河会海科技公司等合作,由他们提供优质的硬件及相关技术。读者电纸书的第一款产品DZ60A随机装有《读者》期刊近三年的精选内容,并预装了500本经典畅销著作。第二款产品DZ60B也于9月16日成功上市销售。同时分别在山东、山西、兰州等地举行了隆重的新品发布会。近日,第三款产品DZ60C与第四款产品也将陆续上市,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电纸书的产品线,覆盖了更多的使用人群。
管理方面,2010年4月,集团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出版机构——数字出版中心,专门调配人力、物力来进行数字产品的研发和运营。
3.读者集团的战略规划:走具有读者集团特色的轉型道路
读者出版集团一直力争成为主营业务达到一定规模、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从目前的经营状况来,读者集团已小有成就,但距其发展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对于未来的数字出版工作,他们是这样规划的:
(1)立足读者品牌,精心打造内容资源
在中国500个最具价值的品牌中,读者出版集团排名处在第176位;在亚洲500强企业,读者出版集团处在第210位,已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未来,集团将会利用在传统出版领域取得的品牌优势,以资源利用为核心,通过逐步地细分阅读市场来制作相应的数字产品,以满足数字出版产品的市场需求,使得“读者”这一优质品牌在数字出版领域得以延续。
(2)利用自身资源,寻求特色发展之路
集团在整合自身出版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推进以下四大特色工程的建设,努力完成读者出版集团独特的出版产业链,寻求数字出版的特色发展之路:
①电子书转档。目前,电子书格式在国内还没有得到统一,读者集团想利用苹果机处理技术,由集团自己进行转档开发,把过去30年的读者杂志全部装进读者电纸书里。将来随着转档技术的成熟,集团可以将这部分业务发展成为电子文件转档中心,为其他数字出版机构提供相应的文件转换技术。
②读者云图书馆。读者出版集团还将进军云图书馆领域。集团准备利用2011年1月《读者》杂志进入台湾省举办首发式的机会,进一步和相关企业接洽云图书馆的建设合作,使集团资源做到一次编辑出版,多平台共同发布的目的。云图书馆建成后,不仅局限于本集团的数字资源开发,也可以让其他出版社在这个平台上发布资源、信息,方便读者阅读。
③成立数字出版工程研究中心。从长远发展考虑,集团将会成立数字出版工程研究中心,其目的是积极改善数字产品的内容格式和编排格式,进一步推动数字图书标准化方案制定,推动版权保护制度的完善。
④建立数字出版基地。集团还将通过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开发,积极投入数字图书、数字报刊、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等项目建设,力图提高产业资源的集中度和合作水平的专业化,努力延伸出版产业上下游覆盖面,将互联网无线通讯、无线电视、卫星传输等终端产品纳入数字出版领域里来。形成上游包括数字文档转换,中游以编辑内容为主,下游覆盖多媒体、多终端领域的全产业链。
三、结语
数字出版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具战略性、前瞻性的选择,是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目标迈进的必然手段,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和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内容资源是核心、技术标准是手段、版权保护是保障、政策支持是关键、模式创新是根本,海量内容是基础。数字化战略是出版业大势所趋,传统出版企业必须转型和适应方能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屈辰晨.内容消费与内容创造—出版业网站转型的思考. 深度解读.2008年9月.
[2]金更达.谈数字出版商业模式. 出版参考. 2011年5月上旬刊
[3]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战略路径分析. 文章出自 《数字出版在线》 ,原文链接:http://www.epuber.com/?p=852
[4]张海泳.读者集团加速数字化开发推出“读者电纸书”. 每日甘肃网. 2010年4月13
[5]数字出版“钱”途光明 传统出版居安思危.新华网. 2010年12月21日
[6]数字出版的“王牌”何在? 出版商务周报. 2011年4月12日
[7]传统出版业加快向数字化转型.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0年11月18
[8]谢志娟.数字《读者》.甘肃日报. 2011年1月11日
[9]读者出版集团发力电纸书业务.北京商报. 2011年0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