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与世界教育文化的不断交融,在最新的教育改革中国家也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也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各类朗读教学方式的应用也逐渐被推广和重视。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之下,本文着重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对其朗读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与创新,提升语文朗读教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2-332
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知识层次来适应更高阶段的工作需求,而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实践者,与学生未来发展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教师要意识到教育责任是需要根据国家发展逐渐改变的,教师要让教学方法适应时代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顺应教育改革趋势,让教学实际符合社会未来发展规律,认识到朗读能力逐渐成为学生未来一定要具备的能力,要在小学语文的课程中加大对学生朗读能力培育的关注,小学教师可以从朗读教学现状中的问题入手,在深入探讨朗读教学在现在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后,对其实际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1 对朗读教学现状中问题的分析
1.1 在学生方面
汉语作为我国人民普遍使用的语言文字,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脉脉相通,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也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通常将语文学习放在优先位置。但在朗读教学的现状中,学生对于朗读学习的不重视却已经成为了普遍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的桎梏,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几乎从同学们接受教育开始,就一直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小学生的认知观念还没有完全成熟时,他们只会更侧重于学习与成绩息息相关的教学部分,例如识字、写作、阅读等教学部分。朗读能力在考试中并不会出现,其对于语文学习的优势在短时间内也很难被发现,所以大部分小学生都对于朗读学习都难以保持重视和关注。如果学生并不重视这一学习,就会使朗读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朗读学习的过程中也难以得到自我收获,从而更加忽视朗读学习,产生恶性循环。学生在朗读学习方面的第二点问题,是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参与度较低的问题。在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规定的朗读方法通常为“齐读”,在个人优势难以凸显时,许多同学就会将认真朗读变为附和,朗读的音量和情感都达不到要求,而齐读的模式下教师也很难发现,长此以往,对于学习兴趣本身就不高的同学来说,朗读学习会变成放松时间,其在朗读学习中的参与度会越来越低。
1.2 在教师方面
首先是教师的教育思维没有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进行转变的问题。许多教师意识到以往的朗读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朗读教学要求,所以会积极寻求新型的朗读教学方式,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但这种做法总是效果甚微。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育思维并没有改变,在传统教育思维下进行的教学活动,即使与以往有所区别,也只能在表面上改变问题,不能长久施行。所以教師即使利用了新型教学方式,对朗读教学的方式做出了改变,也只是浮于表面,没能意识到那些教学方式的内涵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思维,没能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依旧按照自身原本的教学思维的指导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只是借用了新型教学方式的外壳,不能够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有时还可能对于教育实践起负作用,长此以往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枯燥。其次是朗读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在小学时期正是处于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维跳跃、活泼好动的成长阶段,低年级学生更容易产生不适应的学习心理,如果教师朗读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只采用“齐读”、“优秀生领读”等方式,会让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产生消极的心理,这种在较少的课堂时间内朗读大量文字知识的教育模式也让同学们很容易出现走神等情况,对于学生在朗读时保持专注性有不利的影响。
2 对教师开展朗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2.1 改变教育思维,制定合理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制定正确地教学设计方案,对朗读教学的时间安排、朗读内容和朗读目的进行整体化的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朗读教学实践。但如果教师的教育思维固化,教育观念深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桎梏,那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设计时也会从这种教育思维出发,对于朗读教学的教学设计并不重视,或者根本没有将朗读教学放在教学计划中,从而导致朗读教学没有规律,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也无法实现。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首先改变自己的教育思维,意识到小学教育时期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奠基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里所提升的能力、兴趣对于日后学生的学习生涯和个人发展生涯,能够起到十分关键且重要的导向作用,从而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将朗读教学也变成教学中的一部分,对朗读教学的教学方案也进行整体化的设计,改变自身的教育思维,以新教育理念为导向开展教学方案的设计工作,通过教育思维的改进和提升,让教学目的更加全面,保证教学设计整体规划方向的正确性以及教学方案的科学性。
2.2 正确选择朗读素材,给予学生朗读动力
朗读教学能否真正发挥其作用,为小学教师的语文教学提供助力,主要在于朗读素材的选择是否正确。许多教师在倡导朗读学习时过于注重朗读素材的规范性和知识性,将课堂朗读变成了另类的教材学习,这样不仅不能够发挥朗读学习的优势作用,还有可能对学生的朗读学习起到反作用。教师只有选择了正确的课堂朗读素材,才能够让学生朗读学习的过程不枯燥,让学生能够有动力和兴致保证持续的朗读学习过程。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不能够过于重视学生的兴趣,选取一些有趣但没有教育意义的素材,这样会使课堂朗读的过程单纯的变成学生的娱乐时间。正确的课堂朗读素材可以从语文教材中的诗歌、童话故事等部分中进行选择,这些类型的素材的普遍特点,是读物中充满了与普通文章不同的写作方式或知识,例如童话中以想象和虚构为主要手段,是通过夸张化的描写手法进行故事讲述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童话故事会将生活中已经存在的物质所进行的艺术加工,这种描述方式能够加强儿童对日常生活中各个事物的感触能力,对这些部分进行朗读不仅能够提升同学们对于朗读的兴趣,还能够引导小学生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共鸣能力,同时这种艺术加工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儿童的创造力进行培育。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深入分析朗读教学现状中的问题,从改变教育思维和朗读素材选择两个方面找到开展朗读教学的正确策略。
参考文献
[1]赵鑫.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20(04)55-56.
[2]易明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2019(07):136-137.
[3]吕娜.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09.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2-332
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知识层次来适应更高阶段的工作需求,而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实践者,与学生未来发展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教师要意识到教育责任是需要根据国家发展逐渐改变的,教师要让教学方法适应时代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顺应教育改革趋势,让教学实际符合社会未来发展规律,认识到朗读能力逐渐成为学生未来一定要具备的能力,要在小学语文的课程中加大对学生朗读能力培育的关注,小学教师可以从朗读教学现状中的问题入手,在深入探讨朗读教学在现在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后,对其实际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1 对朗读教学现状中问题的分析
1.1 在学生方面
汉语作为我国人民普遍使用的语言文字,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脉脉相通,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也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通常将语文学习放在优先位置。但在朗读教学的现状中,学生对于朗读学习的不重视却已经成为了普遍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的桎梏,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几乎从同学们接受教育开始,就一直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小学生的认知观念还没有完全成熟时,他们只会更侧重于学习与成绩息息相关的教学部分,例如识字、写作、阅读等教学部分。朗读能力在考试中并不会出现,其对于语文学习的优势在短时间内也很难被发现,所以大部分小学生都对于朗读学习都难以保持重视和关注。如果学生并不重视这一学习,就会使朗读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朗读学习的过程中也难以得到自我收获,从而更加忽视朗读学习,产生恶性循环。学生在朗读学习方面的第二点问题,是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参与度较低的问题。在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规定的朗读方法通常为“齐读”,在个人优势难以凸显时,许多同学就会将认真朗读变为附和,朗读的音量和情感都达不到要求,而齐读的模式下教师也很难发现,长此以往,对于学习兴趣本身就不高的同学来说,朗读学习会变成放松时间,其在朗读学习中的参与度会越来越低。
1.2 在教师方面
首先是教师的教育思维没有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进行转变的问题。许多教师意识到以往的朗读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朗读教学要求,所以会积极寻求新型的朗读教学方式,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但这种做法总是效果甚微。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育思维并没有改变,在传统教育思维下进行的教学活动,即使与以往有所区别,也只能在表面上改变问题,不能长久施行。所以教師即使利用了新型教学方式,对朗读教学的方式做出了改变,也只是浮于表面,没能意识到那些教学方式的内涵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思维,没能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依旧按照自身原本的教学思维的指导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只是借用了新型教学方式的外壳,不能够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有时还可能对于教育实践起负作用,长此以往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枯燥。其次是朗读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在小学时期正是处于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维跳跃、活泼好动的成长阶段,低年级学生更容易产生不适应的学习心理,如果教师朗读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只采用“齐读”、“优秀生领读”等方式,会让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产生消极的心理,这种在较少的课堂时间内朗读大量文字知识的教育模式也让同学们很容易出现走神等情况,对于学生在朗读时保持专注性有不利的影响。
2 对教师开展朗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2.1 改变教育思维,制定合理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制定正确地教学设计方案,对朗读教学的时间安排、朗读内容和朗读目的进行整体化的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朗读教学实践。但如果教师的教育思维固化,教育观念深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桎梏,那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设计时也会从这种教育思维出发,对于朗读教学的教学设计并不重视,或者根本没有将朗读教学放在教学计划中,从而导致朗读教学没有规律,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也无法实现。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首先改变自己的教育思维,意识到小学教育时期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奠基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里所提升的能力、兴趣对于日后学生的学习生涯和个人发展生涯,能够起到十分关键且重要的导向作用,从而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将朗读教学也变成教学中的一部分,对朗读教学的教学方案也进行整体化的设计,改变自身的教育思维,以新教育理念为导向开展教学方案的设计工作,通过教育思维的改进和提升,让教学目的更加全面,保证教学设计整体规划方向的正确性以及教学方案的科学性。
2.2 正确选择朗读素材,给予学生朗读动力
朗读教学能否真正发挥其作用,为小学教师的语文教学提供助力,主要在于朗读素材的选择是否正确。许多教师在倡导朗读学习时过于注重朗读素材的规范性和知识性,将课堂朗读变成了另类的教材学习,这样不仅不能够发挥朗读学习的优势作用,还有可能对学生的朗读学习起到反作用。教师只有选择了正确的课堂朗读素材,才能够让学生朗读学习的过程不枯燥,让学生能够有动力和兴致保证持续的朗读学习过程。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不能够过于重视学生的兴趣,选取一些有趣但没有教育意义的素材,这样会使课堂朗读的过程单纯的变成学生的娱乐时间。正确的课堂朗读素材可以从语文教材中的诗歌、童话故事等部分中进行选择,这些类型的素材的普遍特点,是读物中充满了与普通文章不同的写作方式或知识,例如童话中以想象和虚构为主要手段,是通过夸张化的描写手法进行故事讲述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童话故事会将生活中已经存在的物质所进行的艺术加工,这种描述方式能够加强儿童对日常生活中各个事物的感触能力,对这些部分进行朗读不仅能够提升同学们对于朗读的兴趣,还能够引导小学生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共鸣能力,同时这种艺术加工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儿童的创造力进行培育。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深入分析朗读教学现状中的问题,从改变教育思维和朗读素材选择两个方面找到开展朗读教学的正确策略。
参考文献
[1]赵鑫.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20(04)55-56.
[2]易明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2019(07):136-137.
[3]吕娜.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