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海林(1845-1894年),江苏省江都人,扬州派画家,最近几年,其纸绢作品屡屡上拍。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此人于光绪早期在江西波阳云林阁创作的一批瓷绘作品受到浅绛彩瓷收藏界一批发烧友的狂热追捧,而对其身份的考证,则牵动了笔者三年的神经。在考证的过程中,有资料贫乏的困惑,也有发现线索的愉悦,更有得到结果的欣喜。其甘、其苦,在短短的几年间使一个浅绛彩瓷爱好者刻骨铭心。
初识顾海林的作品,是在2006年的12月份。我清楚地记得在凛冽的寒风中,清晨四点开始逛衡水古玩城周六的早市,这也是我那两年最惬意的事情。七点左右背着在地摊上拣到的几件零星小件浅绛彩瓷去和衡水的网友古玩小霸王会合,然后一起去衡水古玩城南门喝粥。冬日的阳光从硕大的玻璃窗中射进来,刚出锅的米粥冒着腾腾的热气,一边喝一边谈逛摊的发现和雅昌民国版的趣闻,一夜的疲劳和所有的烦恼都随着乳白的热气和朗朗的笑声消散了。
喝完粥后,照例去古玩小霸王家看浅绛彩瓷。在路上,小霸王说:“陈哥,我知道你的审美要求,这几件你肯定满意。”果不其然,在欣赏完江栖梧的五老图帽筒和徐照一对山水帽筒后,小霸王又拿出一对署名“海林弟珊”的帽筒,我的目光立即被拉直了,萧疏的寒林,飘逸的老者,烂漫的小童,这不正是倪云林所倡导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吗?在那一刻,“海林弟珊”便和那红衣小童一起永远定格在脑海之中了。
那两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浅绛百家》的编辑工作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而关于“海林弟珊”的困惑则在我心中形成了一道挥之不去的影子。当时常州的收藏家袁建明可能已见过那块后来声名鹊起的鸳鸯荷叶圆板,从珊字印章上判断其名珊,故称之为“海林顾珊”。因我一直未见过这块板子,对这个称呼也是将信将疑。
2006年的除夕,外边鞭炮齐鸣,烟花绚烂。蚌埠的好友抱柯兄发来短信,说发现了疑似海林的作品,绘画风格和海林基本相同,创作地点也是“云林阁”,但署名云生张肇源。在举国的欢笑声中,我们在讨论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海林到底是姓张还是姓顾也成了一个疑问。
2007年初,宁波大藏家也就是《浅绛百家》的另一个作者胡越竣终于拿到了海林的鸳鸯荷叶板,“江都顾海林”的落款赫然在目,拭去了我心头关于海林姓氏的疑云,也解决了海林的籍贯问题。2007年6月,去一收藏书画的朋友处,见一《中国美术家名人大辞典补遗》,一时兴起,查阅顾姓画家,在目录中见顾宝珊之名,翻到注释处,大喜过望,辞典里白纸黑字如下:“顾宝珊,字海林,江都人,寓居于扬州,清末画家。工山水,花卉、果品、鸟兽。其泼墨蟠桃流传甚广,松鼠尤精妙。于大桥居所筑‘春江草堂’,作《春江草堂图》,名人为之跋者数十人之多。”进而查顾宝珊,得知顾乃清末扬州画家,江都大桥镇人。近年屡有作品上拍。曾有作品署“咏白四兄大人雅正,海林弟顾宝珊。”钤印:宝珊私印。在他的家乡大桥镇,声名远播,入当地历史文化名人之列。这样,海林的扬州画派画家的身份得以确认。
但关于海林的考证并没有完全结束。从海林作品看,大多落“云林阁”,云林阁又在哪里?和云生张肇源是什么关系?作品风格为何如出一辙?不久,江西波阳的一位藏友又告知了有关张肇源的资料。原来张肇源是光绪至民国年间的画家,曾在波阳开办云林画室,烧造瓷器,并有《张肇源画集》存世。又查阅部分资料,得知江西波阳(鄱阳)北临芝山,古时有“芝阳”之称。因此海林作品上的“芝城云林阁”地点可以确定为江西波阳。据此推断,“云林阁”即张肇源的“云林画室”,而张肇源的作品上也署“云林阁制”也是一个明证。至此,海林的浅绛彩瓷创作地点得以确定。也许,当年的海林或迫于生计,或和其他画家一样遍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而云游到波阳,但不论是何原因,海林以画家身份在波阳“云林阁”客串的极具文人气的浅绛彩瓷作品,都在浅绛彩瓷创作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2008年的春节,为进一步考证海林的有关情况,我致电顾氏后人顾仁老先生,但老先生当时在深圳,他的家人把我的电话转告了老先生。顾老先生回家后专门撰文,介绍了海林的情况。该文说海林在家庭堂兄弟13人中排第六位,故而笔友在书画作品中均称他为“六兄大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卒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四月,享年50岁,是晚清时代的人。至此,海林的生卒也得以确认。
对一个瓷画家身份的考证,历经三年,其间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令我欣慰的是,如今,面世的海林作品大多来到了河北。其中海林的两张纸绢画和一对琮式瓶被盐山的藏家马景政先生收入囊中,荷叶鸳鸯大圆板和“荷香淡荡晚来风”的笔筒也成为盐山另一位实力派藏家张彦庆新居中骄人的点缀,“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大笔海在不经意中摆上了滦南王会永先生的博古架。而我则独守着这对海林的帽筒,不离不弃,犹如湖北吕晓先生笔下的“瓷夫人”,伴我度过美好的每一天。(责编:雨岚)
初识顾海林的作品,是在2006年的12月份。我清楚地记得在凛冽的寒风中,清晨四点开始逛衡水古玩城周六的早市,这也是我那两年最惬意的事情。七点左右背着在地摊上拣到的几件零星小件浅绛彩瓷去和衡水的网友古玩小霸王会合,然后一起去衡水古玩城南门喝粥。冬日的阳光从硕大的玻璃窗中射进来,刚出锅的米粥冒着腾腾的热气,一边喝一边谈逛摊的发现和雅昌民国版的趣闻,一夜的疲劳和所有的烦恼都随着乳白的热气和朗朗的笑声消散了。
喝完粥后,照例去古玩小霸王家看浅绛彩瓷。在路上,小霸王说:“陈哥,我知道你的审美要求,这几件你肯定满意。”果不其然,在欣赏完江栖梧的五老图帽筒和徐照一对山水帽筒后,小霸王又拿出一对署名“海林弟珊”的帽筒,我的目光立即被拉直了,萧疏的寒林,飘逸的老者,烂漫的小童,这不正是倪云林所倡导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吗?在那一刻,“海林弟珊”便和那红衣小童一起永远定格在脑海之中了。
那两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浅绛百家》的编辑工作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而关于“海林弟珊”的困惑则在我心中形成了一道挥之不去的影子。当时常州的收藏家袁建明可能已见过那块后来声名鹊起的鸳鸯荷叶圆板,从珊字印章上判断其名珊,故称之为“海林顾珊”。因我一直未见过这块板子,对这个称呼也是将信将疑。
2006年的除夕,外边鞭炮齐鸣,烟花绚烂。蚌埠的好友抱柯兄发来短信,说发现了疑似海林的作品,绘画风格和海林基本相同,创作地点也是“云林阁”,但署名云生张肇源。在举国的欢笑声中,我们在讨论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海林到底是姓张还是姓顾也成了一个疑问。
2007年初,宁波大藏家也就是《浅绛百家》的另一个作者胡越竣终于拿到了海林的鸳鸯荷叶板,“江都顾海林”的落款赫然在目,拭去了我心头关于海林姓氏的疑云,也解决了海林的籍贯问题。2007年6月,去一收藏书画的朋友处,见一《中国美术家名人大辞典补遗》,一时兴起,查阅顾姓画家,在目录中见顾宝珊之名,翻到注释处,大喜过望,辞典里白纸黑字如下:“顾宝珊,字海林,江都人,寓居于扬州,清末画家。工山水,花卉、果品、鸟兽。其泼墨蟠桃流传甚广,松鼠尤精妙。于大桥居所筑‘春江草堂’,作《春江草堂图》,名人为之跋者数十人之多。”进而查顾宝珊,得知顾乃清末扬州画家,江都大桥镇人。近年屡有作品上拍。曾有作品署“咏白四兄大人雅正,海林弟顾宝珊。”钤印:宝珊私印。在他的家乡大桥镇,声名远播,入当地历史文化名人之列。这样,海林的扬州画派画家的身份得以确认。
但关于海林的考证并没有完全结束。从海林作品看,大多落“云林阁”,云林阁又在哪里?和云生张肇源是什么关系?作品风格为何如出一辙?不久,江西波阳的一位藏友又告知了有关张肇源的资料。原来张肇源是光绪至民国年间的画家,曾在波阳开办云林画室,烧造瓷器,并有《张肇源画集》存世。又查阅部分资料,得知江西波阳(鄱阳)北临芝山,古时有“芝阳”之称。因此海林作品上的“芝城云林阁”地点可以确定为江西波阳。据此推断,“云林阁”即张肇源的“云林画室”,而张肇源的作品上也署“云林阁制”也是一个明证。至此,海林的浅绛彩瓷创作地点得以确定。也许,当年的海林或迫于生计,或和其他画家一样遍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而云游到波阳,但不论是何原因,海林以画家身份在波阳“云林阁”客串的极具文人气的浅绛彩瓷作品,都在浅绛彩瓷创作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2008年的春节,为进一步考证海林的有关情况,我致电顾氏后人顾仁老先生,但老先生当时在深圳,他的家人把我的电话转告了老先生。顾老先生回家后专门撰文,介绍了海林的情况。该文说海林在家庭堂兄弟13人中排第六位,故而笔友在书画作品中均称他为“六兄大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卒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四月,享年50岁,是晚清时代的人。至此,海林的生卒也得以确认。
对一个瓷画家身份的考证,历经三年,其间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令我欣慰的是,如今,面世的海林作品大多来到了河北。其中海林的两张纸绢画和一对琮式瓶被盐山的藏家马景政先生收入囊中,荷叶鸳鸯大圆板和“荷香淡荡晚来风”的笔筒也成为盐山另一位实力派藏家张彦庆新居中骄人的点缀,“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大笔海在不经意中摆上了滦南王会永先生的博古架。而我则独守着这对海林的帽筒,不离不弃,犹如湖北吕晓先生笔下的“瓷夫人”,伴我度过美好的每一天。(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