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小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低下问题并进行分析,教师应该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构建相互监督体系,以及教育家长放手的教育这四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做到这些呢?
  1 在丰富多彩活动中培养自主管理的意识
  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的能力。可以结合重大节日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主题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培养学生自信感、自豪感、自我认识能力。还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春游等,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品质,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锻炼的机会,特别是高年级,让学生自己找材料,自己确定主题,自己组织活动。教师要成为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成为学生的引领者。
  2 在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班级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它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交往,成长,开展各类活动的基本场所,是学生在学校中的“家”,让家中的孩子平等,愉悦,自由,健康,和谐地成长,离不开融洽的班级体,有位学者说的好:“进行教学,它首先必然包含纪律管理。”通过课堂纪律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他创设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课堂纪律管理时不能只想到自己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应该意识到教育本身和学生一样是构成课堂纪律的重要因素,自己的言谈举止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课堂纪律管理要做好课堂纪律管理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心理相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教师能了解与满足学生的愿望和心理需求,学生了解教师的要求与纪律允许的自由活动范围,师生行动协调一致,良好的课堂纪律自然容易形成。
  3 在相互鼓励相互监督体系中培养自主管理的习惯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级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小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清楚的认识到什么是集体,什么是团队精神,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成为社会化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每周成长足迹”方案,里面有学生自己的成长日记,自我评价,还有小组同学,老师,父母对自己一周的学习,生活,工作的评价与寄语等,活动中,我们评选出每日,每周,每月和每学期的“自我管理之星”,分别给予不同的表扬或奖励。培养班级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实现班级管理“从自律走向自觉”。
  4 通过家长的放手教育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引领孩子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的学习从依赖逐渐走向独立,从小进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等方面的意识和愿望的培养。
  首先,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终生之友。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自我变革,为孩子自主学习提供观念支撑,这是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提高认识,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因为,你的行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言传身教的效果会更显著。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极易形成坏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迁就、姑息、放纵,使孩子任性、自私、懒惰、依赖成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采取物质刺激,有的用言语要挟吓唬;有的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家长应当坚持不懈地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在孩子的有意注意、善于思考、做好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和认真检查等方面进行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其次,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阶段的儿童自我调节、控制行为的能力还很差,所以,单单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独立性还不够,必须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生动、事实结合起来,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说让孩子参加劳动特别是服务性劳动应当放手让孩子参加自我服务劳动,让其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诸如穿衣、系鞋带、梳头、洗脸、吃饭、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等,父母尽量不要替孩子代做。如果父母在生活方面过分照管,不仅不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而且还容易使其养成一些诸如懒惰、依从等不良品质。父母还应当让孩子经常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如帮父母洗菜、购买物品、打扫卫生等,这是培养孩子生活处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父母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中收拾整洁条理,办事独立自主、干净利索,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可供他们学习的范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逐渐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总之,我们要从多方面关注孩子的成长,让学生成为自己管理自己的主人,养成良好的学习的管理能力,生活的管理能力,班级的管理能力等,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说:蜡烛的光太弱,照得也不够远。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懂得如何营造阳光,将融融春日散布到学生的心里。教师的阳光就是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甘露,爱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创造激情,让所有学生都抬头走路,以此造就学生完美的个性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
期刊
我们正处在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面临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以及信息网络化,德育教育越来越至关重要,对班主任德育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而班主任又是教育的主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这一点呢?下
期刊
【摘要】当代教育,特别是当代高等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力求使学生形成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连的体系。生物科学属于偏重人文的学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生物科学的人文教育功能,是我们每一位生物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教育非常淡化。该文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精神,探索教材的社会功能,创造实践情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期刊
为什么要让历史贴近学生的生活呢?这是因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看来它们从时间到空间都很陌生,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难度。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的历史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将历史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相结合,就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授7年级下册《科
期刊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民间传统花样在造型和色彩上的特点,理解其寓意。能够临摹或仿照民间传统刺绣画样的特点表现花样;②情感态度。感受中国民间服饰纹样的魅力,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民间艺术;③教学难点。设计一个花样;④课前准备。师生共同准备:上网查一些有关民间刺绣的信息。搜集一些民间物品:鞋垫、肚兜、枕巾等。  1 激趣导入  教师: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民间手工作品。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美丽花样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育单纯地强调知识的灌输,延续课堂上填鸭式的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轨,忽视了对小学生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缺少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机会,感受不到语文无处不在的美丽,缺乏语文兴趣。此外,大部分教师也只是简单的根据教参进行教学,不能充分恰当的把生活中的情景和语文教育联系起来,因此语文教育形成了一种枯燥乏味的现象,也就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对以后的思维方式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快乐体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自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公民参加到体育健身(也称“快乐体育”)行列中来,正体验着健与美的快乐,同时它还有一条科学化、产业化的漫长之路要走。我认为快乐体育是指以终身体育、发展个性需要为主线,从情感入手,进行健康的人格教育,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它注重爱的教育、美的教育和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独特乐趣,满足运动欲望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一年级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多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1 寻找规律,在识字中体验快乐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
期刊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任何事只要用心,就有收获与感悟。在这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做教育的有心人,做学生的知心人,才能教育好学生,让学生幸福成长。  1 叶圣陶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在平日的各项工作中,我首先做到了为人师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导之以行是无声的命令,在平日的日常生活中,面对全体学生敢喊“向我看齐”。  在学校里,教师
期刊
【摘要】随着我校由企业转为地方,我校学生的来源由单纯变为复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层次不齐。越来越多的学生课上睡觉、讲小话、玩手机,课下上网打游戏不做作业。据调查,这种现象不仅在我校出现,而且在市中心区学校也普遍出现。把这些不思学习、基础差、习惯差、无上进心的学生称为“学困生"。如何转化这类学生,对提高中学的数学教学质量,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