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师的素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1wu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在道德修养方面做好学生的表率。
  关键词 专业知识 科学文化知识 道德修养
  
  语文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细致而繁重的劳动,学生知识的获得、道德品质的形成及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都要靠教师的辛勤培育。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各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教师的劳动中,用以影响学生的主要方式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应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中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指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文化知识结构及其程度。一个语文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掌握深厚坚实的语文专业知识
  
  知识素养是任何一个出色的教师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尤其对语文教师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语文知识的范围相当广阔,正象美国教育家科威涅斯克所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另一方面,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当前科技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信息量成倍增长,这些都客观地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否则,就会降低教学质量——“以其昏”怎么能“使人昭”?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具有较高的造诣,还要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二、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
  
  语文教师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语文知识的外延相当广阔,教学中各门学科知识如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生物等,几乎无所不及,这就必然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相当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反之,就会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陷于只有招架之功而无任何还手之力的尴尬境地。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对知识的探求是无止境的,随着人类科学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和传播文化科学知识渠道的增多,当代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的课外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他们不论在知识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明显地比过去有所提高,这一方面给教学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只有博古通今的教师,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活跃他们的智力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有利于教师自身品质的完善。教师掌握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觉悟,增强识别美丑的能力;有利于正确把握自我、评价自我,自觉地用教师道德规范调节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增强教育的力量。
  
  三、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
  
  教师是塑造人才的工程师,应当在思想品德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思想与品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
  1、语文教师要有端庄的体态,大方的教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会直接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教师必须从点滴做起,以身作则,时时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印象,教师良好的精神状况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歌颂祖国名胜古迹的内容。教师要通过对这些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3、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要教育学生,自己应身先士卒,通过语文教学活动,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教育,发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助人为乐的精神:养成谦虚、谨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养成良好的意志行为习惯,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敢的精神,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培养能力,还必须注重开发学生智力,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各方面的素养,不断完善自己,以胜任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花园里一朵绚丽的奇葩,让学生熟记背诵一些古诗文,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感悟能力。因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背诵80首优秀古诗文,这么多古诗文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时间长了学生对背诵古诗文会失去信心。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能轻松自如地背诵,又能将学过的古诗文牢牢记住呢?    一、引导学生动手做画或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
期刊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
期刊
摘要 本文从接受美学出发,但从教学中的主体与受体、内容与形式,训练与教育等方面简述课堂结构的优化及教材的处理,力图从美学的角度来建构并阐述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和谐 渗透 情商    语文课堂教学,因为教师的调控而使得它在整个立体式的流动过程中取得多重矛盾关系的和谐,使教学程序最大程度地优化,这就必然符合教育美学的普遍认可的规律与要求并成为美的载体,从而达到主体与受体、内容
期刊
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耗时大、收效小,究其原因,关键是方法欠佳。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尝试了多种多样的适合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组织辩论会    如:围绕“电池的利与弊”这一论题,语文老师认真组织文综老师参加,语文老师从学生的语句修辞、中心与材料等方面评价,历史老师从人类的进步角度引领,地理老师从人文地理方面拓展,政治老师从
期刊
许多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小学的作文教学和作文辅导都不好开展,即使开展了效果也不佳。许多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缓慢,教师一叫他们写作文就头疼,不知怎么写,即使提笔写也不知所言,于是马马虎虎写几句交差而已,一个班作文写得好的就是那么几个人。这是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期刊
摘要 本文阐述了“简易教学法”的优点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简易教学法”。  关键词 目标简明 内容简约 环节简化指导简要 方法简便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有不少语文老师为追求所谓的课堂教学“时髦”,每拿到一篇课文,还没读两遍,便考虑怎样将课上得精彩。殊不知,做法越繁、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就越不理想,只能是教者辛苦,学者更辛苦。学生是云里进,雾里出。那么,怎样才
期刊
教材中有些思想教育不是浮在文面上,而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教师要敢于下“矿井”,挖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矿泉水”。做到打井出水、出油、出宝。因此,抓重点词句,运用词句的丰富的内涵,挖掘教材的深刻含义,启迪学生心扉,升华学生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教学生抓重点词句,品文章蕴义?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表现人物动作行为的词句悟理 
期刊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为了控诉段政府的倒行逆施,为了记念“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学生刘和珍而怀着悲愤与沉痛的感情所写的文章。在结构上,鲁迅先生不从刘和珍写起,正是由这种强烈的感情交错所决定的。“……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鲁迅先生这一句话就流露出他的深思,中外反动派狠毒的子弹,爱国青年抛洒的热血,给幸存的人们以怎样的启示和教训?革命应该如何迎接更大的风暴到来?应该探求怎样的方法来取得斗争的胜利?…
期刊
当前,在应试教育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校语文教学仍然是传统教学占主流,素质教育、创新教学举步维艰,学生厌学语文的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遵从韩愈所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师“本”教育。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期刊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而兴趣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源泉。  我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认为我们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思维不活跃。这是因为学生平时多抄抄写写,却忽略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潜力没有被挖掘,也就是验证了那句老话一“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作为一名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扭转这一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