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传承在地方民歌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boy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方言与民歌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观反映地域文化的风貌。方言与民歌都属于口头传统,都植根于地方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传统的地方民歌一定是以方言来演唱的,方言是演绎地方民歌最生动的表达方式。当下,随着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文化的涵化现象不断发生,直接影响到方言的流变。包括方言与普通话间互相融合、甚至方言被普通话所替代的现象也不在少数。这对地方民歌演唱来说同样受到歌词表达上的影响,民歌的地方味将被弱化,民歌的生存也受到了极大影响。故而,方言的传承与民歌的传承一脉相承,留住方言更是做好民歌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步骤之一。
  【关键词】方言;民歌;传承;作用
  方言就是一个地方的语言。事实上,一个地方的方言很多,依据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的调查,以一个地方的老城区作为方言研究的点,该区域的语言就是本地域最为典型的语言。周边地区的语言围绕这一中心点发生变化,主要涉及语音、语法方面的不同。方言是民间口头传统的代表,它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一定的流变。例如,扬州方言是以老城区为中心所认定的地方语言。周边地区和其它区县的方言虽然听起来与老城区的方言有相同之处,但是在音调、语法方面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故而不能视为代表性的扬州方言。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即兴创作的歌曲。民歌从产生起一直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
  民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性,是地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因为民歌植根于人民,因而民歌的演唱必然用方言。不论是汉族民歌还是少数民歌,用方言来演唱体现了民歌的本真性。方言的语音特点给予了民歌演绎浓郁的地方味道。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地方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势不可挡。文化的涵化现象不断呈现。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代表——方言来说,受人员流动、学校教育提倡说普通话等因素的影响,说方言成为了一种学习技巧。当下,方言“被说”变成了“要说”。方言与普通话的融合度不断紧密,甚至现在的年轻一代只会说普通话等现象也不在少数,故而,用方言来演唱地方民歌逐渐变成了用普通话演唱,民歌的“民”味不复存在。这一现象从全国来说并非个案,方言和民歌同为地方口头传统,如何更好地传承方言继而传承民歌,让民歌一直保留地方风味,是当下地方传统文化保护、地方口头保护的重要母题。
  一、以扬州方言为例的方言言说现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为了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加强各地域之间的联系,国家推广说普通话。30余年来,不论是社会交往、日常生活还是学校教育,人们已经适应了说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为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加强地区间人员交流起了积极推动作用。自本世纪开始,保护传统文化成为我国文化领域的主旋律。许多专家和学者将研究视角定为已经被推普所弱化的方言领域,把地方方言提升到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加以研究和保护,继而开展各类传承工作。在这一调查中发现,方言已经不是当下社会人际间交流的主要手段,除了老一辈外,中年一代受老人的影响会说一部分方言或者方言和普通话“混搭”,年轻一代就只会普通话。这一现状并非个案,以扬州地区为例,扬州方言被认定为扬州老城区这一范围的民间语言。基于扬州的地理位置是北方到南方的过渡地带,因而既有北方方言的粗犷,又有吴侬软语的柔美,故扬州方言具有南北方融合的独特韵味。调查发现,现在扬州市区的居民只有住在老城区的老人会说地道的扬州话,其他人有部分会说“扬普话”,“扬普话”指说普通话,但是带着扬州方言的语调或者部分语言的语法、用词仍旧沿用扬州方言。而年轻一代,大多数只会听,说话时讲普通话,少部分能听得懂扬州土话,但不能贴切表达。这一现状只是冰山一角,它折射出一个文化学的问题:以方言言说为代表的地域传统文化在社会变革浪潮中已经呈现出严重的颓势,传统文化不被重视,一味追逐潮流的文化怪象在当今社会中变得更为明显。
  二、以扬州民歌为例的地方民歌受方言颓势的影响现状
  民歌,通俗地讲是人民的歌曲。它由人民创造,且植根于人民生产生活之中。民歌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泥土气息。它的创作是即兴的,传播是口头的,内容是本真的。“原生态”一词是对民歌最为贴切的形容。民歌的原生性其中包含的主要一点是用地道的方言演唱,只有用方言来演唱的民歌才是“民之歌”。以扬州地区为例,现存最有代表性的扬州民歌有《拔根芦柴花》、《撒趟子撩在外》、《杨柳青》以及民歌套曲《道情十首》等。这一类民歌都是扎根于扬州这一方水土,它们的产生离不开扬州市井和广袤农村肥沃土壤的滋养,扬州百姓地道的方言演唱更是为其地域性增彩添色。当下,方言的“被说”逐渐成为“要说”,究其原因,离不开社会的涵化、文化的交融等。方言作为人际间交往的主要手段在现阶段呈现颓势。这一现状对民歌演绎和生存来说也存在着不小的影响。比如,扬州民歌《撒趟子撩在外》曾被选为联合国亚洲民歌代表作之一,它的演唱固然要用扬州地道的方言演唱,歌曲起伏的旋律和丰富的调性才能得到完美演绎。而当前许多地方演出、学校课堂往往将这一民歌用普通话来表达,虽然音乐和歌词没有变化,但是这一歌曲的地方味道已经荡然无存。社会上人际间用普通话交流固然便利,学校内用普通话交流自然顺应教学,但是我们的民歌演唱如果一味采用普通话来演绎,必然是对民歌本来面貌的一种破坏。扬州民歌不用扬州土话演唱虽然不能算有错,但目前说方言的颓势直接影响着扬州民歌真实含义的表达,也讲影响它的传承。
  三、以扬州方言为例的传承对扬州民歌传承的作用
  方言的口头性与民歌的口头表达同为一体。从口头传承这一大视野来审视方言传承对民歌传承的作用,首先要保证方言口头流传的存在。也就是说,区域内要有人说方言,有人会说方言,有人时常说方言。恢复方言作为地域内人际间交流的主要手段。第二,说方言的群体不能只限定为老年人,中、青年要延续说方言的传统。尤其是日常生活中更要说方言。第三,针对当前说方言群体集中于老年人这一现状,作为中间一代的中年人,要做好表率和引领作用。主动向上一代人学说地道方言,而且還要教会和督促下一代人在平常生活中多说方言。第四,方言流传区域可以突破认定区,加大方言的流传面。像扬州方言,不仅老城区的百姓说,周边新城和区县的百姓同样也要说。虽然在语调、语法上有所差异,但是扬州方言的主要基调没有多大变化,不能以此不同作为不说方言的理由。
  方言的传承离不开“传帮带”这一传统方式,做好方言的传承工作对民歌传承有着有效推动的作用。扬州方言“北刚南柔”的总体语言特色和其中较多使用衬词的特点,是扬州民歌演唱的精髓所在。把握上述扬州方言的这一特色才能更准确、更完美地演绎扬州民歌。所以说,掌握扬州方言、把握说扬州方言的要领是演唱好扬州民歌的前提。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是中国民间音乐中民歌篇的代表之一。除了实词之外,每句歌词中都有“格朵朵仔”这一衬词,这一词语虽无实际意义,但它是扬州方言特色的表征之一,如同皖南方言中句尾的“歪”音,四川、湖南方言句尾的“噻”音,云南方言句尾的“噶”音一样,是方言衬词上的一种地域性标志。所以,在扬州民歌的演唱中要重视这些衬词的演唱,把地道的扬州味道唱出来。
  四、结语
  同为口头传统的方言和民歌,是人们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说方言与民歌演唱不仅使社会学领域内有联系,更是对地方文化的认同。说好扬州话,唱好扬州民歌是扬州百姓表达对本土文化的自觉,更是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做好扬州方言的传承,是做好扬州民歌传承的核心所在。从这一点折射出方言传承对民歌传承的作用,肯定地说是推动作用、本土文化的延续作用和在当前社会转型中对本土文化的弘扬作用。
  参考文献
  [1]程芳.扬州民歌演唱中的扬州方言探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3).
  [2]袁野.试论扬州民歌的三个特点[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3]王晖军,张玉菁,聂超,王荣斌.传承保护原汁原味扬州方言[N].扬州日报,2013-9-16(B01).
  作者简介:孙菲昳(1996—),女,苏州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为民间音乐。
其他文献
【摘要】莱奥斯·雅纳切克是20世纪捷克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近几年来随着一些文学及影视作品对他的频频提及,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他作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他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他的成就主要以歌剧与管弦乐作品为主,钢琴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不乏精品。本文拟就其唯一的钢琴奏鸣曲作介绍,并就其音乐创作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雅纳切克;钢琴奏鸣曲;音乐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
期刊
【摘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巴洛克时期德国伟大作曲家,将多声部复调音乐推向了顶峰,《平均律钢琴曲集》更是被尊称为“音乐圣经”。该曲集对键盘技巧、作曲技法、织体和声和格律形式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将音乐各元素完美结合,因而也是钢琴演奏学习必修的钢琴作品。本人以《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作品BWV853为例浅谈演奏的学习心得及培养复调思维的重要性和如何将其发散运用,从而减少学生
期刊
【摘要】《娃哈哈钢琴变奏曲》,创作于1997年,作者在原民歌的基础上变奏和发展,丰富和提高了原曲的表现力,曲调欢快、明亮,极尽完美地展现出民族音乐所具有的魅力。  【关键词】石夫;《娃哈哈钢琴变奏曲》;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一、作曲家石夫簡介  石夫,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在新疆生活的经历,使他为自己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音乐语汇,他的作品极富新疆特色和时代新意,
期刊
【摘要】在莫扎特生活的时期,大多数作曲家对高声部音乐情有独钟,而莫扎特的歌剧创作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唐璜》等作品中,其将抒情性较强的男中音和具有明显歌唱性的男低音声部作为主要元素,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彰显出其别具匠心的音乐创作思想。本文将男中低音在莫扎特歌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结合《唐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希望能够为莫扎特音乐艺术研究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男中低音;莫扎特;《唐璜》  
期刊
【摘要】琵琶文曲内容丰富,有抒情、歌景等不同类型,而其中较典型的题材多为刻画古代女性心境的作品。与其它传统音乐作品如戏曲、歌舞等的差异为琵琶音乐中透露出的女性形象更凄美、清寂,展现了在女性地位低,身不由己的时代中国女性特有的哀怨心理,传达的是独特的人格魅力。刘德海《陈隋》主要是在琵琶文曲《汉宫秋月》的基础上慢慢演变而来的,二者关系密切。因而本文对这两首作品从多方面着手展开对比,以进一步认识刘德海在
期刊
【摘要】《印象·國乐》是以敦煌壁画上的复原乐器为核心的专场音乐会,极富创新的民乐合奏形式,“颠覆”性的乐队布局和舞台表现,充满了东方元素;“创新”性的音乐表现,印象突出,风格明确,标志着民(国)乐的未来走向和发展。  【关键词】《印象·国乐》;敦煌乐器;民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颠覆”形式  《印象·国乐》是由中央民族乐团倾六年心血筹划、三年时间磨炼,携手王潮歌导演倾
期刊
【摘要】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从开始写作以来出版了卷帙浩繁的作品,他的作品,内容涉及十分广泛富。现在存于世的至少有125部交响音乐的作品,大规模的室内乐作品以及键盘乐。他的作品包含了五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奏鸣曲),两部清唱剧,五首变奏曲,一部幻想曲作品等。他从自己的艺术创作成果上,在早期古典主义时期基本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要作曲的原则、
期刊
【摘要】在音乐课堂上,我们会接触到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学生,他们有的活泼热情,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思维敏捷,有的反映迟缓,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用心去和孩子们沟通,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师生在交流中,恰当地发挥评价功能,会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和谐与融洽。  【关键词】评价;差异性;语言;艺术性;形式;丰富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修订的《中小学音
期刊
【摘要】快乐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快乐体验为途径,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够营造课堂快乐氛围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对如何利用“快乐因素”,打造快乐的小学音乐课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快乐氛围;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乐观、活泼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学习方面,他们更乐于在一种轻松欢快的环境里学习
期刊
【摘要】应为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总是脱离不了社会,脱离不了人民,总是与一定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条件相联系,正因如此,我们的通俗音乐应该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应该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相結合,应该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应该与中国的市场经济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  【关键词】俗音乐;中国大陆;认知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内政治经济的变革,对外开放的逐步
期刊